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世上没有后悔药 ...
-
黎处长家在东郊一个小区里,那个小区里几栋房子是陶蓉原单位盖的集资房,这房子不同于一般的集资房,这几年才建的,样式很好,盖得颇漂亮,跟中上等的商品房一样。
当然,原单位有头脸的人才能付钱住在那里,像陶蓉这种下层小职员,出钱的资格都没有。
黎处长打开防盗门,热情的请他们进门,他还是那么微胖着,笑眯眯的,陶蓉瞧着,跟去年比起来,黎处好像一点都没变,就连头发,都还只是鬓边一点苍色,看着很是年轻。
客套和寒暄必不可少,毕竟这是长辈,不是卫谓和陶蓉那群可以胡说八道肆无忌惮的朋友。
陶蓉照例向老人家汇报自己动态,陶蓉去年十一月跳槽到了一个新公司,她当时其实很想跟黎处长联系求指教的,只不过当时卫谓笑,说她过于依恋黎处的指点了,陶蓉深刻反省了一下自己,觉得自己好像是有点依赖心理,就赌气没说。
当年陶蓉忍受不住上司对自己的挑剔,终于一气之下,跳槽出去。
陶蓉决定跳槽前,到黎处长家里,说了这事儿,黎处长叹口气,说,“陶蓉,你还需要磨练啊。”陶蓉低头受教。
除了与上司不合这个理由,其实陶蓉离职,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钱。
卫谓和陶蓉,工作基本稳定后,饱暖思**么,两人就开始交往,两年后准备结婚,结婚,就要房子。
当时的房子,在这对夫妻看来,都贵的吓死人,要是换了现在,还是那个价格,能让这对夫妻晚上笑醒,那时城乡结合部的房子卖三千多点一平方,现在可以转手八千多卖出去了。
卫谓夫妻是个有志气的,捏着工作两年两人攒下来的四万元,跑了N多个秦淮河外楼盘,终于找到一家,八十多平方,三千二一平方,首付是拿了积蓄和公积金,贴上了卫家给媳妇买首饰的一万多,付了六万,公积金贷款二十万,定了十五年还清。
房子到手,还要装修,志气当不得饭吃,卫谓只能捏着鼻子,再回去找父母借。
陶蓉知道,陶爸陶妈把自己交回家的工资都给了自己,当做自己的积攒,相当于自己在家吃喝都不花钱,已是做到了情理,但是不忍心见卫谓为难,也回家去借钱。
卫谓拿了五万回来,陶蓉也借了三万,这下子,装修钱绰绰有余了,还能办个不错的婚礼。
房子装修完,婚礼办完,两人对坐了发愁,二十万的贷款,还欠了双方父母将近十万。他们两个做不出来那种吃父母的拿父母的心安理得的事情来。
最后,不到半年,卫谓一咬牙跳槽出去,找了个风险大回报也高的岗位,就是销售,为的就是给家里多点收入,好早点还清贷款和借款。
当时陶蓉没动,一是她当时还是个卒子,职位不高经验不足,跳槽出去,拿的钱可不会多,二是在卫谓的收入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家里总要有个人是个固定收入,不能太冒险。
卫谓做了半年多,开始有起色,收入如芝麻,节节高,当然不可能像长到天空的大豆那么高。不过,从婚后第三年开始,每年十万的收入是有了,贷款和借款还期有望。
卫谓的这份工作辛苦,长年在外,生活也不规律,陶蓉心疼丈夫,总觉着自己不该坐享其成,而且卫谓基本上两个月才能回来一次,陶蓉的朋友同学都告诫她,说夫妻长期两地分居不是好事,陶蓉也有些担心,俗话说么,时间和距离,能冲淡一切,夫妻感情也不例外,她还没那种我和卫谓的感情如金刚石,越沉淀越好的信心,至于那种几十年不变的爱情,只有企图赚取少男少女眼泪的小说里面有吧。
于是,自从卫谓出去半年多,陶蓉就开始在心里盘算,也想找个高收入的工作,如果能早点还清贷款和借款,再小积攒一笔钱,卫谓就可以早点回南京工作吧。
只是她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契机,加上原来老处长在,跟着他能学到很多东西,就暂时没动。没过多久,陶蓉还小升职了,这下子更是不好立即离职了。
等到黎处长退休了,新来的处长跟陶蓉格格不入,很不合拍,陶蓉又动了跳槽的心思。
人么,只要肯用心,没啥办不到的,陶蓉做了几年人事,又跟在黎处后面,关系倒是建立了不少,后来还真给陶蓉发现一个不错的机会。
既然有机会,私下里谈了下,条件也不错,陶蓉就索性走人了。
这是陶蓉第一次跳槽。
当年的第一次跳槽,陶蓉是很紧张,不仅事先到黎处家里汇报请指教,甚至还回家跟自己爸妈商量,当然卫谓是绝对最跑不掉的一个,陶蓉翻来覆去的说了多遍,从各个方面角度分析利弊,这个分析过程,足可以见陶蓉几年的功底,全面透彻,卫谓一直很有耐心,嗯啊啊的听着。
事后陶蓉自己都不好意思,跟丈夫道歉,“不好意思啊,我太唠叨啦。”
卫谓笑,“没关系,反正我只是第一次用了脑筋,后来都是顺口应着。”
陶蓉白他一眼,卫谓摊手,“要我说什么呢?你自己什么都想到了,我还能说什么呢?”他陈恳道,“其实你自己已经有了主意,只不过找我确定一下罢了。”
人都说,跳槽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还说,第一次跳槽很紧张很认真,第二次就会轻松很多,第三次就是当做下楼去菜场买个菜了,还不是小新妈妈美伢买菜需要化妆的那种,是中国老太太出门穿着睡衣睡裤拖鞋带着眼屎的那种。
陶蓉有了第一次跳槽经验,加上做HR的工作,看别人跳来跳去看多了,自己第二次跳槽就简单多了。
去年下半年,陶蓉第二次跳槽,就是现在这个公司。
当初这个公司招聘人事经理,有朋友向总经理方可推荐了陶蓉,方可约了陶蓉面谈,两个人相谈甚欢,方可欣赏陶蓉的干脆利落和职业化,陶蓉欣赏方可的个人素质和管理理念,大家一拍即合,薪水也谈得不错,一时高兴之下,陶蓉就忽视了这个公司的民营背景,跳槽过来了。
陶蓉告诉黎处自己的选择,黎处笑笑,起来端水壶给陶蓉续茶,打个哈哈,起头开始谈别的事情。
坐了半个多小时,陶蓉和卫谓礼貌告辞,黎处长送他们到楼下,看着他们上车,目送他们远去,陶蓉摇下车窗,跟老头儿挥挥手,大声说,“您赶紧回去吧,外面凉。”
出了小区,陶蓉放松下来,靠在座椅背上沉默。
过会儿,卫谓察觉她的沉默,带笑看了她一眼,“你怎么了?”
“我在想,”陶蓉抬起头,脸上有点阴郁,“我这次跳槽对么?”
“做都做了,为什么这么想?”
“我感觉,这个公司,说是总经理做主,实际上掣肘极多,”陶蓉玩着安全带,“譬如财务,都在老板娘王总手里,虽然现在还没驳回过什么事,但是感觉不好。”
“当然,”卫谓轻描淡写的说,“什么都可以不控制,钱和人是一定要抓的么,尤其是钱,你没听说过么,【经济命脉】,钱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控在手里。”
陶蓉叹气,“我当时真是没考虑好啊。”
“现在才知道?” 卫谓笑,“你真是的,女人天性,做事还是不从大局考虑啊,当初我怎么劝你来着?你就是发了牛性子不听。”
陶蓉摇头,“现在只是我感觉不是特别好而已,看吧,说不定只是我杞人忧天。”
“我接触过很多这类企业,好的呢,也有,”卫谓换了个角度,“这些企业老板,是中国第一批第二批富起来的,大多都是靠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对自己都很有自信,所以不管嘴里怎么说着要放权,实际上还是喜欢插手公司事务的,不可能真的放权。”
“而且我们中国人,喜欢拉扯亲戚,这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卫谓笑,“做个公司,七大姑八大姨的全部进来,生产线上一个小班长都手眼通天,一个电话能直接跟董事长联系,要在这种企业做职业化、推行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方法,很难。”
陶蓉想想,“这个公司还好,很多人都是我的前任或是我招聘进来的,裙带关系不多。”
卫谓笑了一下,转移话题,“你原来公司那里呢?你跳槽走,他们有什么意见没?”
“人员流动很正常么。”陶蓉不以为意,“我走的时候,跟boss谈过了,还推荐了一个人给他,年前打了电话去,他说那个人做的不错。”
“还有,”陶蓉拍了下手,“我走的时候,临近年底,原以为奖金是拿不到了,前几天取钱时,发现他们把全年奖金打到我卡上了,想来应该是不恼怒我吧。”
卫谓点头,“你这个前公司,很不错,Boss也很厚道。”
陶蓉想来想去,又绕到现在公司来,“你说民营企业不太好,为什么方总这样的人会过来呢?”
卫谓摇头,“这我怎么可能知道,不过,你别谈你的工作了。”
陶蓉看他一眼,笑笑,“你是我老公么,不跟你说,那跟谁唠叨啊。”
卫谓百无聊赖的,“我不爱听你工作上事情,再说现在是过年,你看我这几天有跟你说过我工作上的事情么?。”
陶蓉低头,脸上有点不好看,车里沉默了半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