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4、相知相惜难相守,知人知面不知心 ...


  •   碧沉带着灵均到里屋来,拉着她的手坐下。“又到寒冬,妹妹的手又是这样凉。”“可姐姐的心更凉,我竟不知怎样才能使你暖些。”
      “其实有人记挂着,哪里还觉冷呢。不过是垂影自怜罢了,菱儿,我给你看样东西。”
      碧沉从妆台底拿出几张字条,灵均一看,竟是曹子建的《感甄赋》,这必都是曲大哥写的无疑了。曹子建对甄夫人错付一生深情,生而倾尽全部,死亦丝缕不绝。我仿佛能想象到伊人轩窗独立远望,相爱不能相守的痛楚。而曲大哥并未描绘洛神绝世美色,而只表自己倾力付出,这样重情重义的男子,我相信,他们彼此都没有托付错。
      时候晚了,柠儿叫安康和见喜去接主子回来。
      灵均一直听着碧沉的感怀,她为这对苦命鸳鸯叹息,可实在无能为力。眼看着天色晚了,灵均就拜别碧沉,和见喜他们回去了。
      回宫的路上,灵均一直惦着刚才的事,想着哪天也去清开院,看看曲大哥才行。想来哥哥进宫述职,明日就要走了,离别多年,才小聚几天就又要分开,还真是不舍。转眼又至寒冬,恰好灵均也正走到愉和宫的梅林。腊月将至,又是红梅盛放的时候了。记得去年冬至,我曾对李夫人说,那是梅花盛开的好时候,也是姐姐的好时候,果然,她就重获盛宠了。有个孩子承欢膝下,多热闹多开心啊。
      “见喜,回去再给公主房里多添些被褥,公主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知道了,主子,勤务所早就给赶制了。”
      “咱们主子是最得皇上记挂的,殿内的用度都是最好的。”
      “那你们就更不能有半点骄傲,别让外人以为我们一朝得势就猖狂成什么样子一样。”
      “诺,奴婢谨记。”
      几人走过愉和宫,丫鬟太监们应该还想着现在李夫人失宠而自家主子复宠而有些得意。可灵均想的却是,进宫已一年有半,这肚子怎么还没半点动静,要是有个自己的孩子,那该多好啊。
      第二天一早,皇上准灵均到宫门口送长兄赴任,也有专人送小公子回阆中西乡侯府。灵均左手拉着遵儿,右手牵着迎儿,可真真是其乐融融。
      灵均:大哥,妹妹听说南越之地,人少教化多野蛮,哥哥定要协各方之力万般小心才是。
      张苞:妹妹提醒的是,就此相别,兄长也有一言相告。
      灵均:兄长请讲。
      张苞:我看妹妹你这么喜欢孩子,哥哥祝你也早日怀上皇子。
      灵均嫣然一笑,哥哥你就要和我说这个?
      张苞:唉,本来这后廷的事,我一个外臣也是不好关心的。哥哥只一句:共侍一夫的人,别把她当做姐妹,这是不可能,也是可笑的。
      灵均望着兄长一行远去的背影,心里愈发困惑,这句是何意义?宫中的女人,不都是共侍一夫的吗,这个可怕的可我却未察觉的人,是她吗?
      送走兄长,想着这个时辰,皇上也该批完折子了。迎儿近日新学了论语两篇,皇上前几日还说要考考她,所以这会儿便带着迎儿去太崇殿外等着见父皇去了。
      路过侍卫轮值休息的偏室,灵均在柠儿耳边叮咛了几句,柠儿就跑出去了。太崇殿西侧的书房外,怀柔正端着姜茶要给皇上送去,灵均轻轻拦下,端着姜茶进了书房。
      进入书房,忽觉一阵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倍感清心。
      福源:皇上,菱美人和小公主到。
      灵均:妾身给皇上请安。
      关迎:迎儿见过父皇。
      皇上:你们来了正好,这南越新晋的沉香,我正要派人给你们送去呢。
      灵均:沉香?臣妾见识短,对这香,接触甚少。
      皇上:香本起于黄帝时期,最早是因嫘祖父亲病重,嫘祖将药研磨,焚烧成香,所以其父闻药香而病愈。所以这香在药用上多些,常人的确少见。
      灵均:嫘祖贤明通达,创造了华夏大地生灵万物,实为天下女子楷模。想来前月妾身病中,曲御医也曾焚烧药草熏香。可今日这沉香,香气浓郁,袭人面身,与药香可是大相径庭啊。
      皇上:我朝早期虽有线香,但多用在拜祭神明,而今先帝素来不喜神明之道,这线香便稀有罕见了。可丞相一心向道,对香颇有些研究,自从征了南越,发现当地有少见的沉香木,朕用了几天,还真觉得心静了不少。菱儿,我这就让福源把这苏叶沉送到繁漪殿些。
      灵均:妾身谢过皇上,可恕妾身不能要。
      皇上:为什么,你不喜欢这个味道?
      灵均:并非我不喜欢这个味道,是以臣妾的身份,不宜收受这样的赏赐。南越以属国的身份将珍贵的沉香进贡到大汉,这样的珍品只有天子的身份才得以相配。如果皇上一定要赏赐,那也应该先赏赐朝臣,再赏以后廷。先赏赐太后,夫人,再赏以下面的人。这样不偏不倚,尊卑有序,才是明君之选。
      皇上惊叹灵均的见识,虽然她不是第一次让他刮目相看了,可今天她显然又给他带来了怦然的心动。他笑笑不说话,可是从他的眼神中,她已经懂了他全部的心思。
      皇上:哎,上次你不是说迎儿刚学了两篇论语吗,我还真不信,这么小的孩子能读懂论语吗?
      灵均:迎儿,你爹爹不信呢。
      关迎:爹爹?
      皇上:爹爹好,我们三口人难得聚在一起,以后没有外人的时候就叫爹爹。
      关迎:那爹,你要是不信的话,可以考考我啊。
      皇上:儒家最提倡“仁者爱人”了,那你就说说什么样的人能称得上是“仁者”?
      关迎:“仁者”无外乎尽忠尽孝有节有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为“仁爱”。
      皇上:说得不错,可是忠孝节义太过空泛,那我们怎么样去做到它呢?
      关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皇上:那这民众怎样才能“泛爱”呢?遇到“同而不和”的小人,应该如何对待呢?
      关迎: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重义,成人之美,德行如风;小人趋利,比而不周,德行如草。因此,当心怀恶念的人与我起冲突时,我要以直报怨。当谦恭礼让的人与我交好时,我必开诚布公,以德报德。
      皇上:看来知道得不少啊,那你说说,孔子尚“礼”,而又倡导“和”,过于恪守礼,那不就伤了和气,而太重视和气,岂不是乱了礼数?
      灵均:这个太难了吧?
      关迎:我知道。礼之用和为贵,二者虽难分难解,但最终还是有一个偏重。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才能有耻且格。
      皇上:这是蒋师父教你说的?
      关迎:不是师父教的,但,也不是我自己想的。
      灵均:别看我,我也不知道她能说出这么多来。
      皇上:好吧,不管怎么样,迎儿真是进步神速,太让爹意外了,以后要虚心向师父学习儒家经典。
      关迎:嗯,迎儿知道了,可是爹,迎儿有一事不解。
      皇上:那你说说看何事不解?
      关迎: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子为何难养?为何把淑善贤良的女性和见利忘义的小人相提并论?自古好女子那么多,东周有樊姬无盐,大汉有昭君班婕妤,就看最近的,娘待我细致体贴,与亲生无异,这样推己及人的度量,怎么还会难养呢?
      皇上:你是想说这个呀,其实“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两句是连起来的,但是人们常常断章取义,把它认为是儒家不尊重妇女和劳动人民的话。我认为这就是一个集体的印象,我们为什么一提到仁人志士就侃侃而谈,能谈上好多我们心里钦佩的君子。可谈到女子和小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善妒、聒噪呢?虽然你举出的例子我都同意,但优秀的能让人们铭记的女子还是太少了。因为需要君子,所以就会不自觉的贬低女子和小人,也可以说,其实儒家的本意是不想贬低他们的,可是要宣扬君子之道,引导大家修身,所以就........
      关迎:那如果大部分的女子都不善妒不聒噪,那这话是不是就无从谈起了?如果女子能像男子一样读书识字,那大家就不会说什么“妇孺皆知”来贬低女子了。
      皇上:你现在不是已经在读书识字了吗?没有人会笑话你啊。
      关迎:可是除了我还有千千万万的女子,她们也想读书,不想一辈子比男子愚笨和软弱。依我之见,如果男女自小有同样的读书环境,那女子一定比男子要读得好。如果允许的话,我还想学姜夫人文鸯上阵杀敌呢!
      皇上:口气还真不小啊!让千千万万的女子都读书识字还上战场,那谁来洗衣做饭养孩子呢?
      灵均:好了好了,你们都有理,都别争了。孩儿他爹,不是要问论语的吗?那迎儿的回答怎么样啊?
      皇上:十六个字:出其不意,另辟蹊径,教女有方,刮目相看。
      灵均:那有没有什么奖励啊?
      皇上:才读了两篇论语就要奖励啊,那其他的皇子是不是都要奖励啊?
      关迎:不一样,我是女孩子啊,要时常呵护和鼓励的。
      皇上扑哧一笑,这个小精灵真是古灵精怪的,但是既然选择了收养她,那就该好好地陪伴她,带她体验世间最好的一切,给她所有的爱和包容,就像对菱儿一样。
      皇上:你们说吧,是文阁刺绣还是围炉吟诗,方正是你们女孩子喜欢的玩意儿,今天我有空,都陪你们。
      灵均:围炉?我们不是正在谈论诗书吗?刺绣?我也不会啊。。。不过我可有一个更好的主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