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规程风波 ...
-
赵楷怀揣着那本风格清奇、他自己都看着脸红的《指南车制艺规程(初稿)》,如同上刑场一般,磨磨蹭蹭地走向曹玮在枢密院的值房。每走一步,都觉得手里的稿纸重若千钧。
他几乎能想象出曹玮看到这玩意时的表情——先是疑惑,继而震惊,最后恐怕是雷霆震怒。这哪里是工艺规程?分明是工匠打油诗配连环画!
“完了完了,这次怕是要被直接轰出将作监了……”赵楷心里哀嚎,甚至开始盘算着如果被开除,是不是还能回老地方摆摊给人按摩……
值房外,他深吸了好几口气,才硬着头皮通报。
“进来。”曹玮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听不出情绪。
赵楷推门进去,躬身行礼,然后将那叠稿纸双手奉上,头都不敢抬:“大人,您要的指南车规程……小子……小子勉力完成了初稿,请大人过目。”
曹玮“嗯”了一声,接过稿纸,低头翻阅起来。
值房里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赵楷的心跳声在寂静中被无限放大,咚咚咚地敲打着他的耳膜。他偷偷抬眼觑了觑曹玮的脸色。
曹玮的表情……很精彩。
起初是惯常的平静,然后眉头微微蹙起,似乎看到了什么难以理解的东西。接着,他的眉头越皱越紧,嘴角甚至不受控制地轻微抽动了一下。他的目光在那些“大小齿轮紧咬合”的口诀和卡通化的装配示意图上来回移动,眼神里充满了困惑和……一种极力压抑的荒谬感。
赵楷绝望地闭上了眼睛。果然……还是不行……
然而,预想中的斥责并没有到来。
曹玮沉默了足足一炷香的时间,将那份规程从头到尾,极其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他放下稿纸,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着赵楷。
“此物……便是你耗时半月所成?”曹玮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古怪,似乎在努力维持平静。
“是……是……”赵楷硬着头皮回答,“小子才疏学浅,于文字一道实在……实在难以精准表述其中精微之理,恐工匠难以领会,故……故斗胆用了些浅显比喻和口诀,辅以图示,力求……力求直观易懂。若大人觉得不妥,小子立刻拿回去重写!”
说完,他几乎想伸手把稿子抢回来。
曹玮却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用手指轻轻敲着那份规程,沉吟了片刻,忽然问道:“若将此规程交与将作监寻常匠户,依样制作,可能成器?”
赵楷一愣,没想到曹玮会问这个,连忙道:“回大人,若匠户手艺娴熟,能看懂图示,遵循步骤,选用规定材质的木料铁件,理论上……应能制成可用的指南车。只是精度和耐用性,恐不及小子亲手调试的那辆。”
“效率如何?较之口传心授?”曹玮追问。
“若匠户熟悉此规程,效率应远胜盲目摸索和反复修正。”这一点赵楷很有信心。
曹玮再次沉默,手指无意识地继续敲着桌面,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良久,他缓缓开口,语气竟带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虽体例……前所未见,言语粗俚,然……条理步骤倒也清晰分明,关键之处均有图示。于匠户而言,或比那些佶屈聱牙的官样文章,更易上手。”
赵楷猛地抬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曹玮这意思……是认可了?虽然评价极其勉强,但确实是认可了这种“离经叛道”的表达方式!
“大人明鉴!”赵楷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小子正是此意!规程之本,在于实用,在于传艺,非为辞藻华丽!”
曹玮瞥了他一眼,淡淡道:“莫要得意。此规程漏洞百出,诸多原理语焉不详,全凭比喻臆测,实难登大雅之堂。仍需大幅修订增补,尤其是其中涉及算学、力学之处,需引经据典,予以正名,方可归档备查,以为范本。”
赵楷心中狂喜,连忙躬身:“是是是!小子明白!定当潜心修改,补全正理!”
只要核心思路被认可,后续的修补工作就好办多了!无非是往里面塞点《九章算术》、《考工记》里的词句装点门面嘛!这个他擅长(瞎编)!
“嗯。”曹玮将规程稿纸推到一边,似乎不打算再继续这个话题,话锋一转:“近日,狄府匠坊,似在依样试制指南车?”
赵楷心里咯噔一下,暗道坏了,狄明月那个姑奶奶果然拿着副本去瞎搞了!他赶紧解释:“回大人,此前狄小姐来访,见规程初稿觉得新奇,便拿去观摩……小子并未应允其仿制,此事……”
曹玮摆摆手,打断他:“无妨。狄青将军已呈报陛下,言其家匠偶得奇图,试制古器,颇有成效。陛下……甚觉有趣。”
赵楷张大了嘴巴,脑子一时没转过来。狄青?陛下?有趣?这都哪跟哪啊?
曹玮看着他懵懂的样子,难得地解释了一句:“狄府匠坊依你那‘口诀图示’,竟真造出了一辆能指方向的小型指南车,虽粗糙,然原理无误。狄将军以此为例,奏请陛下,言‘标准化’、‘图示化’传艺,于军械工匠培训或有奇效。陛下……准其试之。”
轰!
赵楷只觉得脑子里像炸开了一样!
他那份被自己嫌弃得不行的土味规程,居然……居然阴差阳错,得到了当朝名将的肯定,甚至捅到了皇帝那里?还得到了“试之”的许可?
这……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啊!不,是天上掉金砖!
他瞬间明白了曹玮今天态度为何如此“宽容”。原来不仅仅是规程本身“可用”,更因为它已经意外地获得了上层的关注和某种程度的背书!曹玮顺水推舟,自然不会再苛责其形式。
“小子……小子惶恐!不知此事竟惊动天听……”赵楷赶紧表忠心,“小子定当竭尽全力,完善规程,不负陛下与将军期望!”
曹玮意味深长地看着他:“福祸相依,你好自为之。陛下既已知晓,此事便再无转圜。规程修订,需更加谨严,若有差池,非同小可。”
“是!小子明白!”赵楷冷汗又下来了,但更多的是兴奋。
“还有,”曹玮似乎想起了什么,从案几另一侧拿起一份文书,“你此前所呈‘熔炼减耗之法’,工部虞衡清吏司已有回复。”
赵楷的心又提了起来。工部那帮大爷,会怎么评价他那套“土法科研”?
曹玮扫了一眼文书,语气平淡:“工部认为,此法粗陋不堪,多凭臆测,难入正统。然……其所述‘恒温熔炼’、‘模具预热’、‘废料重熔’等思路,偶合古法,聊备一格。着令将作监酌情参详,然不可偏废正统技艺。”
赵楷一听,顿时泄了半口气。果然,还是被鄙视了。“聊备一格”、“酌情参详”,就是打发叫花子的官方用语。工部那群技术官僚,根本看不上他这种野路子。
但曹玮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精神一振。
“然,”曹玮放下文书,看着赵楷,“据将作监呈报,依你之法试行之炉组,铜料耗损确有所降。虽幅度不大,然积少成多,亦非小数。枢密院会记你一功。”
峰回路转!
虽然工部看不上,但枢密院看重实际效益!只要真能省钱省料,你就是好猫!
“谢大人!”赵楷连忙道谢。果然,实干出真知啊!
“嗯。”曹玮点点头,最后叮嘱道:“规程修订乃当务之急,限你一月之内,务必完成。期间将作监一应事务,可由孙主事暂代。去吧。”
“是!大人!”赵楷躬身行礼,退出了值房。
走到门外,他靠在廊柱上,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浑身虚脱,却又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和兴奋。
危机解除!项目保住!甚至还意外获得了高层关注!
虽然前途依旧挑战重重,但最艰难的一关,似乎熬过去了!
他抬头看了看枢密院高耸的屋檐,阳光洒下,有些刺眼。
科技树歪是歪了点,但好像……真的开始引起注意了?
他握了握拳,快步向自己的工坊走去,浑身充满了干劲。
“铁蛋!备纸笔!咱们要干票大的——把忽悠进行到底!”
然而,赵楷并不知道,他这份“歪打正着”的规程引发的波澜,远比他想象的要深远。
就在他离开后不久,曹玮拿起那份独特的规程,沉吟片刻,提笔在一张便笺上写了几行字,然后封入信函。
“将此信,速送宫中,呈交陛下驾前。”他低声对一名亲随吩咐道。
亲随领命而去。
曹玮则再次拿起那份规程,目光落在那些“歪理邪说”般的口诀和图示上,嘴角微微勾起一丝极淡的、难以察觉的弧度。
“歪理……若能致用,或也可为正道之辅?”
而与此同时,在汴京城的另一端,狄府匠坊内。
几名老师傅正围着一辆只有桌面大小、但结构俨然的小型指南车模型,啧啧称奇。
“奇了!真奇了!就凭着那几句顺口溜和鬼画符,还真攒出来了!”
“虽不如军器监的大家伙精准,但原理是对的!指向大差不差!”
“这法子……邪性!但真他娘的好懂!比看那些天书般的强!”
“听说宫里都知道了?咱们这算不算……简在帝心?”
匠人们议论纷纷,脸上充满了兴奋与不可思议。他们第一次发现,原来高深的技艺,也可以用如此“不正经”的方式传承。
狄明月站在一旁,得意地扬着下巴,仿佛那规程是她写的一样。
“哼,我就说有意思吧!比你们那些老古板图谱强多了!”
而在这小小的波澜之外,一双双隐藏在暗处的眼睛,也正注视着这一切。
某处深宅内,王御史听着下人的汇报,脸色阴沉。
“哼,哗众取宠,歪门邪道!竟也能蒙蔽圣听!还有狄青……武夫粗鄙,与之沆瀣一气!此事绝不能就此作罢!”
他铺开纸张,提起笔,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待那小子修订之规程呈上……便是其漏洞百出之时!届时,再参他个欺君罔上,蛊惑人心!”
风,起于青萍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