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闭门“造书” ...
-
曹玮的限期命令像一道紧箍咒,牢牢套在了赵楷头上。半个月,拿出一份“条理清晰,图文并茂,使人观之可解,循之可制”的指南车工艺规程,这任务简直比让他再造一辆指南车还难。
他立刻进入了疯狂爆肝模式。将作监的日常事务暂时丢给孙主事代管,“挖掘机”项目无限期暂停,熔炉彻底熄火。他把自己关在工坊里,对着堆积如山的草图、笔记和那辆已经快被拆解研究散架的指南车原型,开始了痛苦的“闭门造书”之旅。
最大的障碍,是语言和表达。
如何用这个时代的工匠能看懂的文字,去描述齿轮传动比、差速原理、摩擦力矩、重心配平这些概念?
他总不能写:“设主动轮齿数为Z1,从动轮齿数为Z2,则传动比i=Z2/Z1……”吧?工匠看了怕不是要拿凿子敲他脑袋。
他必须找到一种“翻译”的方法。
“这个……就叫‘大轮带小轮,转得快;小轮带大轮,转得慢但力气大’?”他尝试着在纸上写下这句,自己看了都直皱眉头,太不严谨了!但好像……勉强能懂?
“差速补偿……就叫‘车向左转,右边轮子滚得路多,左边滚得少,机关让木人往右转头,扯平了’?” 他痛苦地挠着头,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还有绘图。他的立体几何和机械制图功底不错,但古代工匠习惯的是那种带有艺术夸张和示意性质的“样式图”,对三视图、剖视图、尺寸标注极不敏感。
他画的精确图纸,工匠可能根本看不懂关键。他不得不一边画标准的投影图,一边在旁边附上手绘的立体效果图,并用大量文字注解来说明各个零件的形状、作用和装配关系。
“铁蛋!过来!看看这个图,你能看出这是什么零件吗?该怎么装?”赵楷不时把自己的草图拿给铁蛋看,进行最基础的“用户体验测试”。
铁蛋瞪着牛眼看了半天,憨憨地指着一个剖视图:“郎君,这……这挖掉一块是啥意思?烂了?”
赵楷:“……那是剖视!表示里面是空的!”
铁蛋:“空的?为啥要空?不结实啊!”
赵楷仰天长叹,卒。
他只能不断修改,让图纸越来越“傻瓜化”,越来越贴近工匠的认知习惯。
过程枯燥至极,进展缓慢。他每天熬夜到深夜,眼睛里布满血丝,桌子上堆满了废弃的稿纸。炭笔用掉了一根又一根。
孙主事来看过他几次,每次都是摇头叹气,欲言又止。他看得出来赵楷尽力了,但那写出来的东西……怎么说呢,思路是奇的,表达是碎的,离曹玮要求的“条理清晰”相差甚远。
就在赵楷抓耳挠腮、进度堪忧的当口,狄明月又又不请自来了。
这次她没走正门,而是直接从他工坊那不算太高的后墙翻了进来,轻巧落地,拍拍手上的灰,得意洋洋地出现在正对着一堆图纸薅头发的赵楷面前。
“赵楷!我又想到个好主意!”她眼睛亮晶晶的,完全没注意到赵楷那副快要猝死的模样。
赵楷抬起布满血丝的眼睛,有气无力地道:“狄小姐……您饶了我吧……我这儿快交不了差了……”
狄明月凑过来,好奇地看了看桌上那些鬼画符般的图纸和写满“歪理”的稿纸:“咦?你在写什么?新的机巧图吗?”
“不是机巧……是规程……要命的东西……”赵楷瘫在椅子上,“曹大人让我半个月内写明白指南车怎么做出来……杀了我吧……”
狄明月拿起一张纸,念着上面的话:“‘木人手臂指向,全赖大小齿轮咬合之数相抵’……咬合之数?什么意思?哦!我明白了!是不是就像打架,你出一拳我出一脚,看谁劲儿大?”
赵楷:“……” 虽然比喻粗俗,但好像……有点那意思?
他猛地坐直身体,盯着狄明月。对啊!他怎么忘了!狄明月虽然不懂技术,但她思维跳脱,经常能用最生活化的比喻来理解复杂事物!而工匠们的思维方式,不也正是更贴近生活经验吗?
“狄小姐!你再说说!比如这个,‘车转向时,左右轮行程不一,致使指向偏差’,该怎么让人明白?”赵楷急切地问。
狄明月歪着头想了想:“这还不简单?就像两个人抬水桶走路,一个步子大一个步子小,水桶肯定歪啊!你的机关,就是让那个步子小的人赶紧撵上几步,把水桶扶正呗!”
赵楷一拍大腿:“妙啊!就是这个意思!”
他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把遇到的理解和表达难题,一个个抛给狄明月。
“这个摩擦力……”“就是蹭着费劲呗!上点油滑溜!”
“这个配重平衡……”“就是跷跷板嘛!一头沉了就压不住!”
“这个公差配合……”“就是做衣服留点富余,胖点瘦点都能穿!”
虽然这些比喻极其不严谨,甚至有些是错误的,但它们生动、形象,极易理解和记忆!对于一份面向古代工匠的“操作指南”来说,或许比严谨的理论阐述更有用!
赵楷茅塞顿开!他不再执着于用“准学术”语言去描述,而是开始借鉴狄明月的思路,用大量比喻、口诀和步骤化的指令来重构那份规程。
“‘大小齿轮紧咬合,齿数多少定快慢’”
“‘转向不同心莫慌,差速机关来找平’”
“‘铁轴穿木易晃荡,铜套抹油稳当当’”
“‘先装底座后立架,对孔上销莫要差’”
他越写越顺,虽然写出来的东西看起来更像工匠口诀而不是技术文档,但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大大提升。图纸也相应简化,突出关键结构和装配顺序。
狄明月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不时还插嘴提点“改进意见”:“这句不好听!换成‘你左我右不同步,机关巧手把它补’!”
赵楷从善如流。两人一个敢说,一个敢写,居然配合得异常默契。
有了狄明月这个“外行顾问”的加入,编撰工作的效率陡然提升。几天后,一份风格清奇、图文并茂(图是正经图,文是打油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暴力理解的《指南车制艺规程(初稿)》终于完成了。
赵楷看着那厚厚一摞稿纸,心情复杂。这玩意……曹玮看了会不会直接气死?但这确实是他目前能做出的、最可能让工匠看懂的东西了。
“太好了!这东西看着就有趣!”狄明月拿起一份抄录的副本,爱不释手,“比我叔父兵书上的图好看多了!”
赵楷苦笑:“但愿曹大人也这么觉得……”
就在这时,狄明月忽然想起自己来的目的,从怀里掏出一张新的草图:“对了!差点忘了正事!你看这个!”
赵楷接过一看,头皮再次发麻。
图上画着一个巨大的、带轮子的木箱,箱子后面连着一根粗大的、带许多横隔板的转轴,轴的一端连着一个巨大的摇柄,另一端则是一个……漏斗?旁边还标注着:搅龙?扬谷?
“这……这又是什么?”赵楷有种不祥的预感。
“扬场机啊!”狄明月兴奋地解释,“秋收打谷后,扬场最累人!要靠人力用木锹迎风抛洒,效率低下!我就想,能不能做个大箱子,里面装上能旋转的带叶片的轴(她称之为‘搅龙’),用牛拉着走,一边走一边通过漏斗喂入谷粒,搅龙转动就把谷粒抛起来,风就把秕谷和杂物吹走,干净的粮食就落回箱子里!多省力!”
赵楷听得目瞪口呆。
大小姐……您这脑子是怎么长的?这特么是简易联合收割机的雏形啊?!虽然极其原始,但原理居然是对的!
“这……这想法……甚好!”赵楷艰难地评价道,“但……结构同样复杂,对精度和可靠性要求极高……而且,目前……我没空啊……”他指了指那堆规程稿纸。
“知道你没空!”狄明月大方地一挥手,“不急!秋收还早着呢!你先忙你的!这图你先留着,有空琢磨琢磨!需要什么料,提前告诉我,我去准备!”
她又看了看那份有趣的指南车规程,眼珠一转:“这东西真能教会人造指南车?”
“理论上……可以吧。”赵楷没什么底气。
“那好!这副本我拿走了!我拿回去给家里匠坊的师傅们瞧瞧,看他们能不能看懂!”狄明月说着,不等赵楷同意,就把那副本塞进了怀里。
“哎!狄小姐!那是草稿!还有错呢!”赵楷急了。
“无妨无妨!看得懂就行!”狄明月浑不在意,又风风火火地走到墙边,轻松一跃,翻墙走了。
赵楷伸着手,徒劳地张了张嘴,最终无奈地放下。
得,核心技术的草稿就这么被甲方顺走了……但愿别惹出什么乱子。
他低头看着桌上那份风格诡异的规程正稿,叹了口气。死马当活马医吧!时间快到了,只能硬着头皮交上去了。
他整理好稿纸,深吸一口气,走向曹玮的值房。心中忐忑不安,不知等待他的,是雷霆震怒,还是……一丝认可的微光?
而此刻,狄明月正拿着那本“有趣”的规程,快马加鞭地赶回狄府,心里盘算着:“家里那几个老匠头总说看不懂兵部的图谱,这个这么好玩,肯定能看懂!要是真能照样子做出个小指南车来,叔父肯定吓一跳!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