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秋游溧水 ...
-
本文是我的阿婆在老年杂志《晚晴》习作选上曾经发表过的一篇文章。
仅对个别字进行校对。全文如下。
二十多天秋雨绵绵,今天,太阳绽开了笑脸。十一月三日,我们金陵老年大学写作班的朋友,早早地在鸡鸣寺老干部局门口等候去溧水游玩。在班主任曹老师的带领下八时半准时开车。出了城,车沿着宽阔平坦的“机场路”行进。车厢内,老年朋友一边拿着自己的食物让大家分享,一边亲切交谈,好像多年未见的友人,畅述各自的情怀。我们竟然忘记了观赏道路两旁的新型建筑和优美风光,不知不觉来到了溧水广场。
在礼堂,我们听取了用三百二十万元钱买断经营权的邹总经理讲述了他走过的养蜂之路:十八岁高考落榜插队落户溧水,当年的他,耕地牛不听使唤;插秧,时时被蚂蝗叮咬,这时他方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蜂农,从此和蜜蜂结了缘。南京四个养蜂场都有他创业的足迹。他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讲述了在蜜蜂王国如何产生蜂皇、如何繁衍后代、又如何酿蜜。他又滔滔不绝地讲他的蜂产品对人类的贡献,还向我们介绍如何鉴别蜂蜜的好坏以及更科学的服用蜂产品的知识。
为了对主人事业的支持,我们购买了许多蜂产品。
午饭后,我们游览了秦淮河的源头“天生桥一胭脂河”。据说,当年几万民工在大片崖石下开凿的一条约十米宽细长的小河,留下一段崖石桥而得名一天生桥。河水清澈见底,靠崖石边的水略显红色因而又称“胭脂河”。我搀扶着同桌七十七岁的李大姐,沿着一条人工砌成的狭长的小道,走向河边,两岸崖石耸立,往上看去,真有小三峡之美景。河里停泊着三条游船,我们一行人因与艄公未谈妥价,又返回岸上。岸上,漫山遍野开满了黄花,我们仿佛又回到少年时光,三个一堆,四个一组,一边走,一边哼着小曲,采摘着散发清香的野菊花。有位大姐采了满满一塑料袋,说晒干可做枕头,有明目醒脑的药效。在游玩中,我们的班长小储和班委龚大姐一会儿招呼那个,一会儿介绍我们看这个,忙个不停。随车,我们又来到江宁县美丽的“百家湖”,昔日的荒滩,被两座彩虹似的拱桥连成一片,盖起了一幢幢别墅,一些有远见的中产阶级,在这里购买了房,开着私家车,往返城里上班,或双休日、节假日来这里休闲度假,我们登上这里的标志性建筑一一凤凰台。遥望整个湖面,在阳光映照下,碧波荡漾,好一派田园风光。我们情不自禁地端起了相机,让这湖光山色留住,让我们老年朋友的情谊延伸,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里,我们度过了美好难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