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可不就是个傻子 ...

  •   宁卿眼眶湿润,他上一次被小叔公背,还是前世进山的时候,因为山路难走,他们不得不舍弃轮椅。

      “我能走。”。

      宁卿小声说道,山路难行,他舍不得让小叔公辛苦。

      “上来,你身体不好,要是又晕倒了,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门赚钱,赚不到钱,我可能就要回去那个家了,如果你又病倒了,家里的债就又得涨上一涨了。”。

      宁卿语塞。

      小叔公还是那个小叔公,毒舌,一针见血,连半刻的感动都不肯给他。

      他乖乖的趴了上去,然后附在宁戈耳畔,小声道:“小哥,你为什么不想回去那个家?”。

      宁戈起身的动作一顿,但很快就恢复如常,直起身,道:“他们有问题。”。

      “有问题?”。

      “对,有问题,他们太心急了,又是给钱,又是请记者的,手段太多,却没有半分真心,从头到尾都没有问过我的意见和想法,也没有关心过我的感受,只是想要带我回去。”。

      宁卿心喜,原本他还不知道要怎么开口劝宁戈不要回去那个家,却没想到他早就已经看明白了那家人。

      没错,就像他说的那样,那两人从头到尾,都只顾着抢孩子,却没有关心过孩子一句,对比宁家,这可实在不像是爱孩子的人的做派。

      倒像是孩子回家这件事比跟亲儿子联络感情来的更重要。

      上到山中,小屁孩们全都变成了满地跑的小鸡仔,漫山遍野的找东西。

      时不时会找到一颗山药,一片野姜田,一丛野葡萄。

      宁卿有意迷惑外人,让他们不拘是什么东西,每个都收集一点。

      一路向西,终于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宁卿大手一挥,让他们把这一片全挖了,把所有的木薯都带回去。

      但小屁孩们却有点懵,宁钰劝道:“小叔公,这东西不能吃,前两年有人吃过这东西,结果吃完后又吐又拉的,人都差点没了,最后还是送到县医院才给救了回来,医生说这东西有毒,没处理干净会死人的。”。

      “它的茎、叶倒是没问题,能吃,就是味道不怎么样,所以我们一般都是割来喂猪的,但我们家早就没养猪了,把它们挖回去能干啥?”。

      宁卿踢了他一脚,“让你们挖你们就挖,哪那么多废话!”。

      说完,他转头看了那个躲在小土坡后面,跟了他们一路的人一眼。

      “哦!”。

      小屁孩们乖乖的上前,用锄头将这一片木薯挖了个干干净净,然后按照宁卿的指示,去除茎、叶,只留根部。

      又摘了一把树叶,当扫把扫去上面的泥土,用砍刀将木薯切成长短差不多的块状,装入背篓中。

      幸好人多,这才勉强将这一片木薯全都带走。

      “小哥,你相信吗,我有办法可以去除柴薯的毒性,让它们变成可以吃的东西?”。

      村里人都把木薯叫柴薯。

      宁卿趴在宁戈背上,低声道。

      “信,我相信你,若不是有办法去除毒性,你是不会让他们白费力气的。”。

      宁戈连半刻的迟疑都没有,就毫不犹豫的点头回答“信”。

      木薯是外来物种,早在1920年就被引入了华国,聪明的华国人很快就学会了如何去除木薯的毒性。

      不过由于它的生长环境和当时的社会因素,所以它只在东南沿海一带种植,并未传入北方。

      而这里属于西北地区,本来是不应该有木薯这种东西的。

      想来可能是动乱年代,有人逃难带来的,又或者是迁徙的飞鸟或者走兽从南方带来的。

      再加上这个年代消息蔽塞,所以关于木薯的处理方式并没有传开,所以宁钰他们不知道。

      离了木薯丛,宁卿带头,领着众人直奔大山边缘。

      大山边缘有一片野茶林,口感不是很好,味道太浓了,年轻人不喜欢,但老人们喜欢,饭后嚼两片,去去油腻,早上泡上一壶浓茶,带到地里,天热了喝两口,又解渴又舒坦。

      宁卿见到这几颗茶树,心中无限欢喜,不顾宁戈反对,坚持下地。

      他怀念的抚摸着这几颗茶树。

      前世,因为他身体不好,不便出门,平日里只能通过书籍、网络来了解外面的世界。

      有一次,他看了本《茶经》,对古人所描述的各种采茶、制茶技术产生了兴趣,于是又去搜集了一些古人所著的有关茶的书籍,例如什么《煎茶水记》、《品茶要论》、《续茶经》什么的。

      看完后,他尤觉得不过瘾,又买来一些名茶和功夫茶具,整日里研究摆弄这些东西,可不知道是他在这方面没有慧根,还是脑子不开窍,不管他怎么做,都像是穿上龙袍的猴子,缺了点味道。

      小叔公看了,就取笑他,“生来就不是个文雅人,却非要学别人当个文雅人!”。

      那两天,他本就因为病情反复,心情不太好,听了这话,立刻激动的跟小叔公吵了起来,吵到最后,更是忍不住掉起了眼泪。

      小叔公见状,没有再说什么。

      第二天,他起床,刚拉开窗帘,就看到正对窗户的花园里,多了几颗茶树,还有一群背着背篓的女子。

      他好奇的多看了两眼。

      女子身上穿的衣服很素净,像是很传统的中式唐装,袖子作蝙蝠状,脚下蹬一双拖鞋,头戴斗笠。

      “这是采茶女,她们身上穿的叫采茶袄。你不是对古人如何采茶、制茶的很好奇吗,看再多的书,都不如亲眼看看来的明白。”。

      宁卿:......

      ......

      宁卿轻轻抚过茶树下方那道长长的三胞胎大瘤子,很是怀念的问道:“小哥,你会因为想要研究采茶、制茶技术,就把这些茶树挖回家去种着的吗?”。

      宁戈一脸震惊,用看智障的眼神看着他,“你傻了吗?采茶、制茶有什么好研究的,揪两片叶子的事谁还不会,再说了,就算我真的对这些东西好奇,来这里揪上几片叶子带回去研究研究就行了,挖树干什么,有力气没处使了?”。

      宁卿“噗嗤”一声笑了,是啊,揪两片叶子的事谁还不会,可未来,你不就干出了挖树栽树这种事嘛!

      “你说的对,可不就是有力气没处使了嘛!”,宁卿看着他,笑着慢悠悠的说道。

      宁戈:......

      总觉得那笑容有点古怪,却又不知道古怪从何而来。

      当地人采茶,有点耐心讲究的,只揪着尖端那两片叶子摘,没耐心的或者不太讲究的,就连带着下面的几片叶子一把撸,拿回去也不会进行炮制,而是直接泡水喝。

      宁卿是半个讲究人,前世他虽然始终没有学会功夫茶的讲究,但他讲究吃,讲究食材的品质。

      于是,他把宁钰等人叫到跟前,仔仔细细的教导了他们什么是提手采,又看着他们采了几片,这才放开手,让他们将这几颗茶树上能摘回去的都摘回去。

      此时已是8月末,正是秋茶的采摘时节。

      宁卿有自信,合适的采摘技术,搭配上一年中时节最好的茶,哪怕只有半吊子的制茶技术,他也能做出这一带最好吃的茶。

      另一边,随着白日里石头村的人进进出出的,宁家的宝贝疙瘩宁卿醒了这件事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一日之间,传遍了石头村、大坝村、李家村等几个相邻的村子,甚至连在县里头工作的人也有所耳闻。

      同时,宁卿承诺三个月内必还钱这件事也传了开来,像一滴水掉进了油锅里,炸开了锅。

      “哎,你说,宁家三个月后真能拿的出钱来还债?”。

      “说不准,宁家人还是有本事的,现在宁卿没事了,少了一个药罐子,日子咋样都比这几年好过。”。

      “也是,不过我觉得宁卿说不定真能拿的出钱来还债,那小子打小就聪明,鬼点子最多,他要没几分把握,哪敢说出这样的话来,要是三个月后他拿不出钱来,那那些要债的人能把他们家的破房子给震塌喽!”。

      “怎么可能,宁卿要真有办法弄来钱早干什么去了,他要真有办法,宁家也不至于变成现在这样,我看他就是在吹牛,先把牛皮吹出来,把要债的人哄走,反正能拖一天是一天,我们又不能把他怎么样,这年头,要债的是孙子,欠债的是大爷。”。

      “没错,我也这么觉得,你们这些借钱给宁家的人还不赶紧回家盘算盘算,看看宁家还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抵债的,别到时候让人抢了先,自己连口粥都喝不上。”。

      “哎,你这话说的就过分了,宁家再穷也不至于就沦落到要卖东西抵债的份上,你忘了,宁家还有个别人家的大胖小子呢,到时候宁家还不上钱,大不了让宁戈回去亲身父母那,让他父母拿钱。”。

      “你还别说,这还真有可能,昨天我可瞧的真真的,宁戈那亲身父母可真有钱,那一沓子钞票,我当时数了数,可有这个数。”。

      “那依你这么说,我是不用担心宁家还不上钱喽?”。

      “那是,你现在就可以回家算算利息,擎等着收钱吧!”。

      “说起来,宁家死活不让宁戈回去,该不会就是想靠着宁戈,赖上人家亲身父母吧?”。

      “可不就是,现在好了,有人家在,宁家这日子眼看着就要好起来了。”。

      “别胡说,宁家可不是那样的人。”。

      “我呸,宁家不是那样的人,那是哪样的人,二傻子,给别人养孩子的冤大头?”。

      ……

      各种充满恶意的猜测纷至沓来,宁卿却全然不知,依然高高兴兴的领着人在深山里采茶。

      采茶是个细致活,一群人忙忙碌碌的从上午忙到太阳就快落山了,也才摘完了一小半,还剩了一大半。

      他依依不舍的多看了它们两眼,剩下的只能等明天再来弄了,希望那个时候这些茶叶还在。

      一群人回到家。

      宁培正焦急的站在房门口,来回踱着步,旁边那几个被留下来看家的小子们,活像一群鹌鹑,缩头缩脑的站了一排。

      看到他们回来,小子们喜笑颜开,宁培迎了上来,“你才刚醒来,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怎么能上山呢,还有你们,你们怎么能让小叔背东西呢?”。

      说完,他狠狠瞪了宁钰等人一眼,又去取宁卿身上的背篓。

      为了带回最多的茶叶,宁卿拒绝让宁戈背他,而是背上背篓,找了跟棍子,一路拄着回来。

      宁卿笑着取下背篓,递了过去,“没事,这点东西我还是背的动的,再说了,就是因为我刚醒来身体不好,才要多锻炼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好的快。”。

      宁培接过背篓,靠近宁卿,低声道:“巧巧来了。”。

      宁卿愣了一下,才想起巧巧是谁。

      宁巧,宁培、宁良的妹妹,宁老爹的小女儿,宁戈、宁钰等人的小姑。

      三年前,宁家出了事,一夜之间,人或死或伤,还背上了巨债。

      半年后,有人登门,提议让宁巧嫁过去,用来抵消宁家欠他们家的债务。

      直到那个时候他们才知道,对方早就盯上了宁巧,所以当初宁家需要借钱时,他们才会主动登门,痛痛快快的借了一大笔钱给他们。

      宁家人可干不出卖女抵债的事,当时就严词拒绝了。

      可对方不依,纠结了一批县上无业游民,整日里上门闹事,弄得宁家没有一日安生的,又到处宣扬宁家想要欠债不还。

      当时的宁家,虽然刚借了笔钱,但宁家的口碑一向好,再加上还有族人做保,村里人也还是愿意相信宁家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所以只有少部分人,心生疑虑,跟着一起登门催债,剩下的那部分最多就是不肯再把钱借给宁家。

      眼见着家里人愁眉不展,医院里还躺着两个吃钱的篓子,而家里却借不到钱。

      宁巧主动站了出来,提出要嫁给对方,条件是对方必须再拿一笔钱给宁家当彩礼。

      对方虽然年纪大了点,又是二婚,但家底殷实,很痛快的就答应了下来。

      但宁家人却怎么也不肯,甚至把宁巧关了起来。

      但宁巧又哭又闹的,甚至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翻窗爬墙逃了出去,找到对方,主动成就好事。

      宁家人无奈,只好允婚。

      事后,对方也算信守承诺,主动将约定的数额送上,还帮忙打发了那几个要债的人。

      这才解了宁家的危局。

      宁卿目光幽深,“来得正好,我正好有事找她。”。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