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他乡遇故知 ...

  •   第二十三章他乡遇故知

      两年后,宋金边界。

      贪婪的金人,瞧见了宋人的软弱,自然不会恪守曾经签订的宋金友好条约,辽地初定,便是各种小规模的试探和劫掠,而宋人在战场上一味忍让,朝廷上却试图耍些小聪明来解决边患。见识了金人的贪婪凶猛,赵宋王朝悔不当初,终于想起昔日“友好”多年的契丹人来,于是派遣信使给如今收拾残部已渐成气候的耶律大石,希望能够联兵抗金。然后耶律大石并无复国之意,只是在遥远的大西北,过起了逍遥自得与世无争的大辽皇帝生活。赵宋王朝的打算,自然也落了个空。而金人也愈发进逼,几次挥师南下,都是满载而归。

      蒲察烈懒洋洋的挥着马鞭,远远的看着那小村子冒出的几缕青烟,旁边的好兄弟已经流露出了快意而残忍的笑容,而他却突然感到有几分乏味。
      他跟着兀术大人有些年头了,加上天生力气奇大,本来早就应该加官进爵,至少也混个猛安(金官制,千夫长)之类的,只是昔日燕京一战他竟然败在一个不知名的汉人手中,虽然军师说是那人身负内功,但是私下里不免有些不知内情的兵卒嘲笑他,以至于他日后混的越发失意,竟然到现在还只是个牌子头(十人长)。这一日和一个昔日的好兄弟多喝了几杯,兄弟见他失意,便拉了自己几个手下,要带他出来散散心。
      这里虽然还是宋金边境,但是这十几个丝毫没有身在前线的觉悟,神态随便的就好像在自家后院里打猎一般,这里是平原,虽然只是十几个人,但女真的勇士岂是千儿八百个懦弱的宋国士兵所能拦住的,至于骑兵?笑话,宋人以为骑上马就叫骑兵了么?至于那些愚贱的宋国百姓,这般软弱可欺的朝廷自顾尚且不暇,哪有多余的功夫管他们的死活。自然,他们也就成了打仗无聊出来闲逛的金兵找乐子的对象。
      这小村子刚遭了战火的洗涤,残破的不像样子,仅存的十几户人家远远的见到村头又来了十几个骑着马的人,一个个逃也似的躲了起来。金人却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一踢开那些显然还有人居住的院子,然后凶神恶煞的把一些看上去值钱的东西挂到马上,至于看到年轻女子,就会有人不由分说拖进里屋,然后便传来女子凄厉的哭喊声和那个士兵得意的大笑。蒲察烈的朋友显然对于这些都是熟门熟路,丝毫不以为意,而蒲察烈则皱了皱眉头,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砰”的一声,刚刚闯进旁边一个院子的金兵突然飞了出来。仿佛是一个断线的风筝,就这么直挺挺的,栽倒在门口。
      蒲察烈的朋友一惊,当即招呼着周围还在忙活的手下放下手头的物件或者女人,向这边聚过来。
      蒲察烈叹了一口气,握紧马刀,第一个走了进去。
      他看到了两个女人。
      一个约莫十三四岁,身上的衣服显然被拉扯过,凌乱的发梢配上惊恐而无助的眼神,似乎还有哭过的痕迹。不用说,这便是刚才那个被扔出去的金人刚刚要享用的目标了。
      而另外一个,一身蓝衣,发髻随意的挽着,衬着那清新脱俗的面庞,有一种动人心弦的美丽。如果不是她手头的剑还举着,蒲察烈几乎会忽略她周身强大的杀气。
      “欺凌妇孺,你们这帮金狗还有没有良知!”
      蒲察烈皱了皱眉头,也不多言,大刀招呼上去。这女人开口的刹那,杀气暴涨,竟然让他这个久经沙场的女真勇士都感到危险。于是他抢先动手,对于敌人,自然不能大意。刀剑相击,片刻已过了几十招。
      那女人似怕伤害到身后的少女,于是几番过招,硬生生把蒲察烈赶出了屋门。

      蒲察烈觉得有些头大。眼前这个汉人女子太厉害了,厉害的超过他的想象。冷汗已经爬满了额头,他握刀的手,也有几分颤抖。
      周遭的金人已经围拢过来,见状又是愕然,有不懂事的还想着蒲察烈怎么一见到汉人就变狗熊,而他那朋友却皱了皱眉头,心里暗叫麻烦。刚刚那个被扔出来的士兵已经没了呼吸,显然动手的人下手极重,而眼前的状况分明就是那个蓝衣持剑的女子所为,恐怕又是南朝那讨厌的江湖人士了吧。
      “这女人是宋国江湖人士,有那些歪门邪道的法门,我们一起上!”他不愧是个有见识的,当下纷纷手下拿起大刀,围拢上去。
      那女人也是厉害之极,以一敌众,竟还能勉强抵挡,那剑舞的如流光一般迷了众人的眼睛,虽然华丽却不空泛,总在不经意的刹那,指向最要命的地方,逼得这十几个金人硬是不能够近身上去。
      那谋安(百人长),也就是蒲察烈的朋友,眼珠一动,却是悄然脱离了战圈。
      “女人,放下你手中的剑,不然我就要了这个小女孩的命!”那谋安拎着瑟瑟发抖的少女,得意的跨出了屋门。
      蓝衣女子闻言一惊,乍一回头,就被蒲察烈寻了个空隙,迎头劈下,下意识的举剑去挡,却被另一个金兵一剑刺中左臂,她却没空去顾左臂的痛楚,看到那少女无助而惊恐的眼神,再也压抑不住心口的痛楚,喉头一甜,便是一口污血,喷了出来。

      “公主,前面有十几个金兵在围攻一个汉人女子!”
      “哦?只有十几个人?”披着大氅的年轻女子神态从容,随意的动作却带着夺人心魄的魅力,看的旁边的萧衍神思为之一滞。
      “是的,只有十几个人,约莫是单独出来劫掠的。”那探子小心翼翼的回答,言语里却隐隐带着敬意。
      “呵,南面还有半壁江山未打下,打家劫舍的本事倒是越来越长进了。”余里衍轻笑着,似乎她所说的不是那令人胆寒的女真铁骑,而是一伙小毛贼。
      “走吧,”一拍马,意态从容,飒爽英姿。

      何清妍晕过去的时候,隐隐听得又有一队人冲了过来。看来那些金人离大部队并不远,自己就是勉强冲出去,也保不住那个女孩吧。贴身处藏着的那张纸有些发烫,和挂在腰间的扳指一样,咯的自己心里生疼。半个月前落下的伤,此刻更是火燎一般,抽干自己所有的力气。对不起,师父,我终究没有完成你的嘱托。

      蒲察烈和那个谋安被制住的时候,已经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如果面前的是那帮懦弱的宋人兵士,他们也许会得意洋洋的吐上几口吐沫,哪怕是对方人太多擒住了他们,也不敢轻易害他们性命,到时候兀术大人带兵袭营,救回自己这些人只是时间的问题。
      只是他们看到了什么?
      整齐的打扮,还有眉宇间带着一致仇恨的面孔,举手投足之间,都是精兵的气息。竟然是契丹人,那些已经亡国的契丹人。

      “蒲察烈?女真勇士么?”领头带着面具的青年身形瘦削,但周围的兵卒看他的神情却宛若神明一般尊敬。打量到自己的时候,他露在外面的眼睛亮了一下,颇有几分惊奇的样子。
      “你识的我?”蒲察烈倒是有些奇怪,绞尽脑汁也想象不出自己什么时候认识过一个身材瘦削声音阴柔的契丹人。
      “呵,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带走,回营。”那青年人没再看他一眼,只是又看向了那个已经昏倒的蓝衣女子,伸手把她抱起,竟是说不出的温柔。
      莫非那女子是这契丹人的妻子?蒲察烈和那谋安对视一番,脑子里不约而同的冒出了这个奇怪的想法。

      何清妍睁开眼,发现自己在一处帐篷之内。她下意识的去摸胸口,还好,那信还在。勉强想挪动一下身体,发现外袍已经叫人换下了。心里一惊,又去摸腰间挂的玉扳指,果然不在了。至于剑,不用想,肯定被那些女真人取走了吧。她闭上眼睛,定定神。自己虽然内伤未愈,心口仍是疼痛,但底子却不那么虚了,想必在昏迷的这段时间有大夫瞧过,那些女真人自然不会那么好心,这般待自己,必有所图。莫非这里面有菊宗的人,认出了那个玉扳指?故而打算软禁自己,得到什么消息?可是自己身上又有什么消息还有价值?

      “你醒了?”一个柔和的声音,却带着几分上位者的霸气。让她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警惕的睁开眼一看,却见到一张笑脸。
      熟悉又陌生的笑脸。
      “你是,余里衍?”何清妍有些吃力的撑住身子想要坐起来,见到余里衍,她惊讶的有些不敢相认。余里衍不是辽国的公主么,辽国灭亡之后她不应该被金人掳去了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莫非这里根本就不是金人的大营?
      “清妍姐姐,好久不见啊。”余里衍笑着看着她一脸惊讶的样子。当年在金营之中与凌轩和他们几人相处的日子还历历在目,如今不过两年多的光景,自己凑巧救下的竟是这位和自己畅谈过兰宗剑法的脱俗女子,真是造化弄人。
      “耶律姑娘,请问我现在是身在何方?”何清妍本欲叫她余姑娘,突然又想到她本姓耶律还是封号“蜀国”的公主,只是如今辽国已灭,自己若是再叫公主,倒有些不恰当了,于是舌头打了个结,闷闷的叫了声耶律姑娘。
      余里衍伸手去扶她,触到了一片柔软。心里一动,忽然想起那人来。昔日一别,只知她上山回宗之后遭到宗门处罚,从此便没了消息,想必被关在哪里吧。

      那时她手里只有百十个人,就那么一路艰辛的打败拦路的金兵,去寻了耶律大石。可惜耶律大石丝毫没有复国之志,反倒想把她送给西夏国主做妃子。可不曾想被她看破,当下,怒发冲冠,在众部落头领面前,慷慨陈词,震慑全场。当下带着来时那些人马独自东归,一时间竟有千余人发誓效忠追随。而后便是收编败兵,还有那些在汉人手下辛苦讨生活却复国无望的难军士卒。后来竟然有了几万人,宋人也无心去管,默认了她为难军正式统领。借着山地掩护,他们化整为零,时时偷袭金兵,直叫那些女真人头痛无比,咬牙切齿。
      “这里是太行山一带,我们难军的大本营。我刚巧带人路过那个小村子,救下了你。对了,还有你要护着的那个小姑娘,那一村就剩下几十个人,听说我们是要抗金,也都跟着过来了。”余里衍淡淡的说道。只是何清妍如何能够想到,昔日那位倔强的公主,如今已经成为独当一面,发号施令的女将军。不仅是契丹人,连周围一些被他们救下的汉人,都心甘情愿的跟在她身后,驰骋在这大好河山之上。
      “多谢耶律姑娘救命之恩。”何清妍心下感激,几欲起来行礼。余里衍自然是扶住了她。一时之间,想起昔日凌轩师兄的种种,有些恍惚。据说,凌轩师兄是喜欢上了这个公主,俩人数月形影不离。可惜啊,当时的形势,竟给师兄定了投敌叛国的罪名,封在了那九死一生的阵法之中。如今菊宗已然投了金人,或明或暗,收编四宗的势力。如今局势,故人相逢,实属有缘。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4章 他乡遇故知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