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六回 旧人继逝年月改 新集得成疾病来 ...
诗曰:
司马知权务,刺史空见孤。
楚中有亲故,吴地江浚疏。
四谛五蕴经,三清八方驻。
东都聚贤诸,路遇相寄顾。
且说元稹居通州三年有余,擢升,为代理,掌刺史务。故事权有三:一则制规,清明吏治,二则开山拓耕,三则重振市集。过去三年,元稹虽任无事之官,见堂中金银私往,而后官难断案,百姓之事不得解;又因巫术横行,民生难定;又有见于白居易诗中所述之事,宫使霸道,半匹红绡竟得炭一车,故而元稹皆见于心,既逢代管,便遽行治。七月有余,三年之乱尽平。
十二月,白居易授忠州刺史,元稹授虢州长史。
次年春,白居易便备行囊,既赴另职,自是去往别地。年前白居易弟白行简已至浔阳,不想不逾数年又将另起行程。一日晚,家仆正备行囊,白居易自在案前清点。除平日所用文房之物,余下尽是诗书信件。信手一翻,便尽是微之字迹。后又见信件诗篇最末一叠,已是十余年前元稹回信,当时模样历历在目,再自视如今模样,不免自哀。身旁一年迈家仆复见此情状,便退身出屋。白行简正要往外处去,瞧见家仆收拾一半便离了白居易的屋子,便也知道了其中原因,故而走进兄长屋中,见兄长正临案翻阅,心中便知又是为数年分离未再相见的元稹而复忧愁,于是只上前劝。正要言语时,白居易道:“行简过来。”白行简则上前去,立在案边。白居易便转而引其臂抚手言道:“如今世上血亲只余你我,日后若是哥哥不在身边,你定要自谋生路,莫要与上头堂官纠葛,保全自身,才是正道啊。”白行简跪将下来,道:“哥哥所言,弟都记下了,可日后若能共依靠,弟定不与哥哥分离!”白居易急忙将之扶起,又言:“此去忠州,路途中定是劳累,时月必久,你要多关心身子,既全了父母之愿,也是自己的好处,切记勿忘!”白行简忙说:“弟不会忘,哥哥同样要善自保重,如若来日再得重用,哥哥则可不必受如此多的气,蒙如此的冤了。从前我也没帮着哥哥,而后我定不会再烦累着哥哥了!”白居易拭过泪后又言:“好,那你便先备办行囊罢,路途远,随身之物须得一尽收拾罢。”白行简点头应下,便退出屋。白居易又视案上书信,心中悲思,自言道:“微之保重,此番擢升,将来也许能有些许起色,你须自保,莫要冲撞着他人,生出事端。你若能平安,那我便也无多可牵挂了。”
三月,白氏便至夷陵。此后一年,白行简又与兄返长安,累累右迁,暂不在话下。
元和十四年七月,逢大赦,不负有心人所愿,元稹召还为膳部员外郎,其诗上呈至相,时相令狐楚深深赞赏其才,元稹亦大喜。恰刘禹锡得裴度、柳宗元相助,在连州五年,因母丧,离连州。元稹便修书一封至刘禹锡处,一表哀意,二叹久别,三念旧友,刘禹锡便也回信道:“闻裴公助,上有意敕召子厚回京,若是有神助,则我等兴许得以再聚,只是子厚身缠疾病,不知何日可再见。”
却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只卧于榻上,身边仆从一众无言,只是背后啜泣。柳宗元徒望长空,心中记念梦得,空中轻念梦得,书信文稿皆念梦得,而后一念腾空,凡息散尽,便撒手人寰了。柳州留柳,梦中自得。京中遍雪雨,二十年景致无异。
次年正月,帝崩,新帝即位。是年,元稹为祠部郎中,白居易召为尚书司门员外郎,后又授主客郎中,二人终得再见。
复又相见,竟是难言。白居易又见元稹,见之仕途平顺,心中慰矣。二人于京中府内相聚。元稹先言道:“兄长可知那刘公梦得与柳公子厚否?”白居易道:“略有听闻。”元稹便又言:“他二人是我在蓝桥驿所结识,去岁十一月柳公仙逝,若路中得遇刘公,我等皆可伴其行路,安抚悲心。又为同僚,应表致意。”白居易言道:“自然。”又想元稹处境,便嘱咐:“微之也要保全自身,朝中难免遇不顺意之事,你可要沉心静气,留得性命在,才是要紧。”元稹自是应下,又见白居易面露悲色,便亦未再多言。而后,白居易念己曾多次上疏,却又有他人谣言惑上,因而鲜与朝中人结交。元稹则以先前知通州刺史事务之心,结交近贤,得以稳固。
一年过,帝改元长庆。白居易授中书舍人,元稹亦除中书舍人,再翰林奉旨学士,三赐紫金鱼袋。故有白居易所言“一日之中,三加新命”。
本年科举,前相段文昌向上言曰礼部贡举不公,应重试其中官宦中人。于是上复问李德裕、元稹、李绅,皆说段之言属实,故上又复试原榜十四人,终仅三人及第,其中李宗闵、杨汝士极憎,与李德裕更加势同水火。一日元稹同李绅谈及此事,元稹道:“既有士人如此,理应教导,待之有展才之处,兴许仍得留用。”李绅却言:“非也。”二人许有几番争论,此事过后,二人再难似从前初识。
月余,裴度弹劾上奏,言元稹结交宦官,仗圣上识才,恃宠惑上,又牵涉军事,实属逾界。故上去元稹翰林学士,贬作工部侍郎。元未深究筹谋,安定履职。明年二月,元稹又得拜相,竟同裴度同作相。又因诬告,虽被查清,元、裴二人同被罢相,元稹为同州刺史,又调作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自此,元稹暂且安定,未生事端,更将浙东民生治理,百姓深得益处。
七月,白居易求得外任,除杭州刺史。职任已定,行将方便,二人日日寄诗唱和,乡中邻里传唱,不绝于耳。
次年正月,新帝不过临朝四年,崩逝。新帝即位。
白居易仍居杭州,见州中多湖,天多烟雨,时有流水受阻,涝事易发,故主筑堤之事,动工数百,各处疏浚。州内湖数处,堤坝规矩,又逢春日正好,正当政清治明之时,白居易因而驾马出行,览杭州之景。方行至钱塘湖,初春云雾清浅,湖面平静,湖边垂柳倚阳,又不禁令白居易想起二十余年前,贞元年间,初次遇元稹,那时同在柳与湖边,却与今日十分地不同了。几声莺燕啼鸣便将白居易神思唤回,复又驾马前行,蹄掠浅草,行至湖东,白居易便寻了一处柳树荫坐下,观赏着眼前景色。一时诗兴即起,故心中默默起草。驭马回府,笔书“钱塘湖春行”,再书云: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既三年刺史任满,白居易授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江离杭州。又将变动,恰有元稹信件,附数册厚本,上书曰“白氏长庆集”,又言道是元稹集白居易诗作等编撰得成,数十年来虽常常分别,可诗信唱和从未断绝。期廿余年来诗作众多,白诗多有教理,若无全录,留与后人,实为可惜,因此元稹便理其诗作,尽数列编,另有元氏之《元氏长庆集》,二人唱和之作,皆录于此二集中。元稹则题序与白居易之集,言道曾年其编集之意,便助之而作,留存世间,彰此文采。白居易深感其诚,泪涌不止。
后宝历二年冬,原授苏州刺史之白居易病罢,又返东都。方遇顺明之治,未及延续,又逢舟车。冬日寒雨连绵,白居易身上大病初愈之时,便暂留扬州。逢筵席,先是各报名姓。席中一人言道:“鄙人刘禹锡,字梦得,先是罢了和州刺史,途经贵地,留住些许时日。本是洛阳人氏,家中排行二十八。在座各位,相逢即是有缘,若能借酒消愁,则酒席更乐。”推杯换盏间,各诉衷肠,白居易便也与这刘禹锡结识。二人同为被贬,刘白二人又为同岁,白居易便对刘禹锡言道:“刘使君逢贬,我亦逢谪,今日凭酒酣,我赠使君一诗,此后,你我便算是故交了。”故又饮一杯,苦笑两声,说道:“昔日我自微之口中得知使君之名,不想今日竟是如此相逢。唤得下人拿来笔墨,我自赠使君一言,也当是兴怀之作罢。”于是提笔点墨,纸上写下: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诗送与刘禹锡,阅后,刘大笑三声,说道:“白使君是心中愁思难言哪,待我和来!”故使笔落墨,即书一篇道: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白居易见了,便也轻笑。此后二人结识,互相唱和之作,不在少数。
是年十二月,帝竟刺于宦官。次年,又一新帝,年号太和。
三月间,白居易召为秘书监。
十月,帝诞辰,特有安国寺沙门义休与太清宫道士杨弘元,及白居易,受诏于麟德殿,与帝论三教异同。终得《三教论衡》,不在话下。
且说元稹加检校礼部尚书,白居易闻此讯,速寄贺信一封,另有诗句相赠,元稹自然唱和,一如往常。次年,白居易秋中再次自编诗集,为后集,二十卷,自撰序,又寄元稹。于是又言,刘禹锡与他二人熟知,平日益多往来,诗书赠答得以兴怀,故白居易有隐退朝堂之心,况年过半百,若有友人可言讲,则后半生不至落寞。恰白居易除刑部侍郎,自此不再过多议政。刘禹锡拜主客郎中,信件互往,元稹有《春深》二十首,与二人言道:“弟自作诗,得二位兄长相和。想来日后稳固,无大事,则可时常如此,何无乐耶?”刘、白二人便皆和诗以寄之。
冬又去,春再来,元稹自授尚书左丞,则过东都,犹记前日信中白居易所书之处,便与之期日相会。
太和中,朝中自有争斗,白居易不再过多参议政事,身上又再犯疾,便称病东归了。
江湖好友难觅,得些许知己朋友,得以畅叙幽情,实属珍贵。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2023.8.4~8.8)
(鬼故事:不知道为毛word里面显示3554个字,复制过来变成了3565个字?)
这篇我觉得有一段写得不错,guess一下是哪一段嘞:)
话说我好像有了写完这一部后写刘柳滴计划。
(可能开始说胡话了,凌晨三点钟写完这篇再在一天内码完还是第一次)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六回 旧人继逝年月改 新集得成疾病来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