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七) 大三情缘 ...
-
如果说大三学年是相对轻松的一个学期,那么,对于即将毕业走上岗位的大四同学来说,前面既是梦想中的自由和解放,又是脱离十几年校园生活后,独自生存奋战的开始。他们内心深处有不安,有兴奋,也有迷茫。他们在校园里已经学了那么久,是否已有足够的能量面对就业和社会生活了呢?当他们还未走出校门时,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即将迎接他们的是什么。为此,他们在大四开始就要尝试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选择。温明还没有想好到底要走哪一条路,但是他已经在积极地准备着。在选择去企业里工作还是做一名公务员之间,他更倾向于后面一种。因为他天性就喜欢保守稳定的行事方式。对于高风险、不稳定的事,即便回报再高也不能吸引他。此外,做一名普通的上班族给别人打工——沦为工人阶级,对他来说,那是跟做上等人脱节的,既不能入他的眼,也不能给他带来安全感。在他看来,做一名公务员更符合他的意愿,因为在他对人的等级划分中,公务员是属于较高级别的群体。而他信奉的种种教义仅在他那温润如玉、平易近人的外表中是看不出的。
学院近期要举行一次大型文艺联欢晚会,温明已经拒绝了担任主持人的邀请,怎耐晚会的操办团队再三要他去,温明不得已就答应了,但他要求找一名搭档一起主持。新搭档一会儿就会过来与他商讨晚会的事。
随着几声敲门声,学生活动室的门被推开了,狄圣蕾斜跨着一个粉色的单肩包走了进来。她刚坐下来,就看到温明面带亲切的微笑,手里倒了一杯热水,轻快地向她走来。她伸手接过杯子,看到这位学长,让她莫名有一种与他似曾相识的感觉。他明媚的笑容像和煦的春风一样吹过她的心坎,令她感到舒适温暖。她不知道,但凡做公关业务或者接待服务的从业人员面对客人时也都带着这种和蔼可亲的微笑。她误认为那是一种可以期待的缘份,就像许多被刚刚分手深痛折磨着的人一样,她极需要一剂疗伤药助她复原。因此,极其容易感动和迷失,甚至草率地由随便一个什么人补位。
温明拿过桌上的节目单,坐在狄圣蕾旁边,两个人就晚会的流程和细节开始研究如何串讲台词,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彼此的想法十分契合,交流的非常流畅,这让他们感到轻松自在。心情愉快,又颇有成就感。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晚会开始了。狄圣蕾不同于她留给同学们往日那种安之若素、平静淡然的印象,她面对台下乌压压的观众毫不怯场,当她介绍节目的时候,她显得沉稳大气又满腔热情。温明似乎更胜她一畴,他在台上不仅轻松活泼,还妙语连珠。他的每一句即兴发挥都恰到好处,给人亲切自然的感受。当晚的每个节目都是本学院的同学们精心准备的。有单人独唱,有以宿舍为单位的组合唱,有令人捧腹的小品演出,还有诗朗诵和魔术表演等。当节目进行到一半多的时候,狄圣蕾上台演唱了一首水木年华的《在他乡》,温明站在台下认认真真地听着,他发现她的歌声不仅悠美动听,还富含浓郁的情感——一种纯粹、不含有任何杂质的情感,不禁让他眼眶湿润了。
晚会圆满地结束了。这一天,温明找了个机会单独约狄圣蕾吃饭。他们在校园附近的一家餐馆里坐了下来。温明很有绅士风度地让狄圣蕾点菜,狄圣蕾推让说自己只负责吃。于是,温明拿着菜单点了一个花蛤豆腐汤,一个回锅肉,又加了一个空心菜,狄圣蕾连忙对他说:“可以了。就我们两个人吃,两菜一汤足够了。”
趁店员准备菜的功夫,温明跟狄圣蕾聊起了他们当地人的饮食风俗。
“我们这平时吃饭,饭桌上一定会有一道汤。”温明说道。
“是啊,还必需有一盘青菜!”狄圣蕾补充到。
温明笑着点了点头。
“在我们那就没有这个习惯,吃馒头就菜,照样吃得有滋有味!不过,我现在也已经入乡随俗了!吃饭没有汤,总觉得缺少点什么。”狄圣蕾向他说道。
这时,服务员将汤已经端过来了。温明给狄圣蕾装了一碗汤,也给自己装了一碗。他接着说道:“上菜的顺序是,先上汤,后上菜。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饭前喝汤对胃很好,饭后喝汤就不好了,会影响消化。”狄圣蕾一边吃一边听他说,一顿饭大约吃了半个多小时的光景才结束。
随后,狄圣蕾与温明原路返回学校,但她发现到了生活区门口,温明并没有要分手的意思。于是她随他一直向前走,一直走到那条道路的尽头。温明谈着他的大学生活,谈着他对学业的游刃有余和他经历过的各种奇闻轶事。他是如此惊讶平时不爱聊天的自己为什么会对这个女孩有那么多话说。再往前走,显然已经没有路了,他们就折回来往回走。没一会儿工夫,他们又走到了路的尽头,于是又折回去。就这样,不知道来来回回折返转了多少次后,他们才分开各自回到宿舍。
狄圣蕾心里感到有些害怕。温明性情温和,又博学多才,她觉得他就像一个有着巨大吸力的磁盘一样吸引着她要向他靠近。她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分散一下注意力,但是脑海里一直浮现出他的样子,还有他说的那些话和他讲述的那些有趣的故事。然而,到了第二天,温明并没有再联系她。第三天,也没有。狄圣蕾时不时地拿起手机来看一看,又失望地放下。当她听到诺基亚手机接收到新短信的声音时,便满怀期待地打开查看,结果不是朋友发来的,就是同学发来的,这让她有些恼火。
自从那天与狄圣蕾分开后,温明也一直过得很不平静。他内心深处在做激烈地斗争,纠结要怎么办。他感到自己喜欢狄圣蕾,但是这并不符合他择偶的顺序。他不能接受一见钟情,这种童话故事看似浪漫却不能让人感到可靠。况且,他并不了解她。她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和社会地位,他都一无所知。他并不担心自己,公务员考试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他可以清晰明了地看到自己的未来。但是,作为一个大三的学生,她的前途充满未知。他不确定对方是否各方面条件都能满足他的期待——这是他最关切的,婚姻总要相互匹配才能幸福长久。他不想把婚配比作是一桩交易,但是,如果非要那么说,那谁又愿意做赔本的买卖?权衡再三后,他打算控制住自己,就此切断与狄圣蕾的来往。仅管如此,他还是一时难以抗拒要去找她的心。他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已经来到她宿舍的楼下,他在犹豫要不要打电话叫她下来。但是,他立刻感到有种罪恶感让他不安。
“我并没想和她有什么结果。”他边想边在草地旁的长条型的石椅上坐下来。
“就让我放任一回吧!”他又安慰自己说。
于是,他拿起手机给狄圣蕾发了一个短信。
“现在有空吗?我有个事想跟你谈一谈。晚上一起吃饭吧。我在你的宿舍楼下等你。”
过了一会儿,狄圣蕾就下楼出来了。温明看到她青春洋溢地向他走来,顿时显示出了轻松愉快的神情,把刚刚的烦恼和忧虑暂且丢在了一边。
他们来到了一家牛排店,店里的环境很好,布置得雅致又舒适。温明选了一个靠窗、安静的位置请狄圣蕾坐下来。两个人都点了一份七分熟的沙朗牛排,又装了两盘蔬菜沙拉和水果。
“你要跟我谈什么事啊?”狄圣蕾天真地向温明问道。
温明在心里暗自一笑,表面上却保持镇静地与她闲聊起来。
“你怎么选的这个专业呢?女孩子应该学个会计啊,那多好。”温明说道。
“我可不这么认为,”狄圣蕾被他随意的一句话惹得有些不悦,“依我看,女人和男人除了在饭量和力量上有悬殊外,在才华和智力方面没什么分别。女生可以选择任何一门专业,只要她感兴趣。我觉得这跟性别没多大关系。”
面对狄圣蕾的反驳,温明并没说什么。这时,他发现自己对面这个女孩,虽然外表纤柔,却藏着一颗争强好胜的心。不由地感到有些惊讶和好奇。于是,他立刻岔开敏感话题,问道:
“以后有什么打算吗?本科读完,想继续深造吗?”
狄圣蕾看了一眼温明,她拿不准他这样问她的意图是什么。是在关心他们一起的未来,还是只是单纯的随口一问?她在他泰然自若的神态里并没捕捉到什么信息。于是,她就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对他说:
“我很喜欢实验室,但我并不想一直待在实验室里面。以后嘛?总之,我希望生活上有变化,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
温明饶有兴致地问:“你希望有什么变化呢?当下,我们这个专业并不好就业,僧多粥少。以前大专都可以做的工作,现在都要求博士学历了。你是打算出国吗?”
“我也不清楚以后会怎样。但是不管怎么样,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天无绝人之路。”狄圣蕾轻松地说。
两人边吃边聊,好像有说不完的话。直到很晚的时候,他们才依依惜别。
自从这次约会后,温明就逼迫自己下定决心不再与狄圣蕾见面。他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了防止意志动摇,他决定既不打电话、发短信,也不用□□联系对方。对于狄圣蕾,她发现自打上次分开后,温明再一次消失了。他没有给她任何表示,也没有一丝音讯。他的忽冷忽热、忽而出现又忽而消失让让她感到费解。她的心思简单直接,她单纯的想只要两情相悦,就没有什么别的可以阻碍两个人在一起。于是,她也用相同的视角去看待他人,为此她第一次受到现实的敲打。
这一天,生物学院被通知要搬迁宿舍,同学们热火朝天地打包着各自的行李和书籍。几年下来,每个人的书本都攒了一大柜,更别提生活物品、衣服鞋帽等。要从这幢楼搬到那幢楼谈何容易。就算什么都不带光爬楼梯都够累的了,何况要带这么重的物品。这可难坏了女生楼的同学们。有的同学干脆把学完的那些书都卖掉了,有的干脆从外面叫来了搬家公司。楼下都是收书卖书的商贩和搬运的车辆,楼上堆满了一麻袋一麻袋的书籍和打包好的物品,好不热闹。狄圣蕾正清点着自己的物品。她有很多书要搬,这些她已经打包好了,生活用品也都规整好了,除此之外,还有台式电脑,她把电脑线都也拔下来放好。她看了看这么多的东西要搬五六趟才行,而她的物品并不是最多的。
“圣蕾,这么多东西,你要自己搬吗?”一个室友问道。
“对啊,搬起来就不用愁了,搬一点少一点,今天总会搬完的。”狄圣蕾说道。
“没人过来帮忙搬吗?”室友意有所指地问。
狄圣蕾笑着向她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