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毕业季的约定 ...
-
六月的A大被栀子花的香气包裹,图书馆前的公告栏贴满了毕业论文答辩安排,穿着学士服的毕业生三三两两拍照留念——毕业季到了,宋景砚和谢浅怜也迎来了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段时光。
谢浅怜坐在宿舍的书桌前,手里捧着刚修改完的毕业论文,封面标题“当代儿童诗歌的情感表达与教育价值研究”格外醒目。这是她结合支教经历确定的选题,里面还收录了向阳小学孩子们写的小诗,字里行间满是温暖。
“浅浅,你的论文定稿了吗?答辩PPT我帮你看看吧!”室友林晓凑过来,手里还拿着学士帽上的流苏,“明天答辩一定要顺利,结束后我们去拍毕业照,还要和宋景砚一起吃散伙饭!”
谢浅怜笑着点头,打开PPT:“早就想让你帮我看看了,我总觉得结尾部分不够流畅。对了,宋景砚的论文答辩在后天,他说等我们都答辩完,一起去栀子花田拍照。”
正说着,手机震动起来,是宋景砚发来的消息:“在忙吗?我在你宿舍楼下,给你带了冰镇的荔枝,答辩前别太累,记得放松。”
谢浅怜快步下楼,看到宋景砚手里拎着一个保鲜盒,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刚从实验室出来,导师说我的论文修改得差不多了,后天答辩应该没问题,”他打开保鲜盒,递过一颗剥好的荔枝,“你答辩加油,我已经帮你把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整理好了,晚上发给你。”
“你自己答辩的事情都忙不过来,还惦记着我的事,”谢浅怜接过荔枝,甜意从舌尖蔓延到心里,“明天你要是有空,能不能来答辩现场陪我?我有点紧张。”
“当然有空,”宋景砚揉了揉她的头发,“我已经跟导师说好了,明天全程陪你,等你答辩结束,我们去吃你最爱的糖醋排骨。”
第二天的毕业论文答辩很顺利。谢浅怜站在讲台上,从容地讲解自己的研究内容,当提到支教时孩子们写的小诗,台下的评委老师都露出了赞许的笑容。答辩结束后,评委主席笑着说:“选题有温度,研究有深度,尤其是结合支教实践,很有意义,通过!”
走下讲台,谢浅怜一眼就看到了坐在后排的宋景砚,他正朝着她比耶,眼里满是骄傲。“我就知道你可以,”宋景砚迎上来,递给她一瓶温热的奶茶,“刚答辩完别喝凉的,先暖暖胃。”
两人一起去食堂吃了糖醋排骨,席间聊起毕业后的规划。宋景砚考上了本校的教育学硕士,打算继续研究教育公平相关的课题,未来想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做些实事;谢浅怜则收到了一家儿童出版社的offer,负责儿童文学的编辑工作,她希望能把更多温暖的故事和诗歌带给孩子们。
“等我工作稳定了,我们就去向阳小学看看孩子们,”谢浅怜咬了一口排骨,“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好好读书,有没有忘记我们教他们的诗歌。”
“肯定没忘,”宋景砚帮她夹了一块排骨,“我之前跟校长联系过,校长说小娟的作文经常在县里获奖,小明还参加了数学竞赛,拿了三等奖呢。等我们去的时候,给他们带些新书和文具。”
答辩结束后,毕业照拍摄提上了日程。宋景砚和谢浅怜穿着学士服,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拍照——图书馆前的台阶、教学楼旁的梧桐树、操场边的看台,最后一站是他们种的“浅砚”前。
如今的“浅砚”已经长得比人高了,枝繁叶茂,白色的花朵开得格外繁盛,香气浓郁。宋景砚从包里拿出相机,拍下谢浅怜站在“浅砚”旁的样子,她穿着学士服,手里捧着毕业论文,笑容灿烂,像极了四年前刚入学时的模样,却又多了几分成熟与从容。
“我们在这里拍张合照吧,”谢浅怜拉过宋景砚,让路过的同学帮忙拍照,“以后每年都来这里拍一张,看看我们和‘浅砚’的变化。”
照片里,两人并肩站在“浅砚”前,宋景砚的手臂轻轻搭在谢浅怜的肩上,两人都笑得格外开心,背景是盛开的栀子花和湛蓝的天空。
毕业晚会那天,教室里挂满了彩带和气球,同学们轮流上台表演节目,分享大学四年的回忆。轮到宋景砚和谢浅怜时,他们一起唱了首《栀子花开》,熟悉的旋律响起,不少同学都跟着一起哼唱,眼眶渐渐湿润。
“还记得四年前,我们第一次在这个教室见面,你坐在我旁边,不小心把钢笔水洒在了我的笔记本上,”宋景砚拿着话筒,笑着看向谢浅怜,“那时候我就想,这个女生怎么这么不小心,没想到后来会和你一起经历这么多——一起备考、一起考上A大、一起参加建模比赛、一起去支教,一起在栀子花田种下‘浅砚’。”
谢浅怜接过话筒,声音有些哽咽:“谢谢你这四年一直陪着我,在我紧张的时候鼓励我,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我,在我迷茫的时候指引我。未来的日子,我想和你一起,继续走下去,一起实现我们的梦想,一起看着‘浅砚’每年开花。”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都笑着鼓掌,有人还喊着“在一起”“要幸福”。
毕业离校的前一天,两人一起收拾宿舍。谢浅怜把四年里宋景砚送她的礼物——栀子花发夹、银杏叶书签、音乐盒、手链,还有孩子们送的画和信,都小心地放进行李箱里;宋景砚则把两人一起拍的照片整理好,放进相册,封面上写着“我们的四年,A大与栀子花”。
“明天就要走了,有点舍不得,”谢浅怜看着空荡荡的宿舍,轻声说,“舍不得这里的老师和同学,舍不得图书馆,更舍不得‘浅砚’。”
“没关系,我们还会回来的,”宋景砚从背后抱住她,“以后我读研,你工作,周末还可以回学校看看‘浅砚’,看看我们曾经待过的地方。而且我们的家离学校不远,想回来随时都能回来。”
第二天清晨,两人拎着行李箱,最后一次走到“浅砚”前。谢浅怜蹲下身,轻轻抚摸着花瓣,小声说:“我们要走了,你要好好长大,明年我们再来看你。”
宋景砚拿出手机,最后拍了一张“浅砚”的照片,然后牵着谢浅怜的手,慢慢走出校门。回头望去,A大的校门在晨光中格外清晰,栀子花的香气还在空气中弥漫,仿佛在为他们送别,也在为他们祝福。
“以后的日子,我们一起加油,”宋景砚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谢浅怜,“我会努力读研,你会努力工作,我们一起为了梦想奋斗,一起为了未来打拼。等我研究生毕业,我们就结婚,好不好?”
谢浅怜看着他认真的眼神,眼眶湿润了,用力地点了点头:“好,等你研究生毕业,我们就结婚。我们要一起在有院子的房子里种满栀子花,一起去向阳小学看望孩子们,一起把我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宋景砚紧紧抱住谢浅怜,在她的耳边轻声说:“一定会的,我们的未来,会像这栀子花一样,永远美好,永远芬芳。”
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明亮。他们并肩走在马路上,朝着未来的方向走去,身后是他们待了四年的A大,身前是充满希望的未来,而他们的爱情,会像那株“浅砚”一样,在岁月的滋养下,永远盛开,永不凋零。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