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烟火里的栀约定 ...

  •   九月的晨光透过窗帘缝隙,落在谢浅怜的书桌上。她刚校对完手里的儿童诗集,封面印着向阳小学孩子们的手绘插画,翻开第一页,就是小娟那首“山里的月亮是妈妈的眼睛”。手机震动时,她以为是出版社的工作消息,点开却看到宋景砚发来的定位——是离她公司不远的咖啡馆,附带一句“下班别走,有惊喜”。
      下班铃声刚响,谢浅怜就收拾好东西往咖啡馆赶。推开门,一眼就看到宋景砚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放着一个丝绒盒子。“今天怎么这么神秘?”她拉开椅子坐下,注意到他穿了件新的白衬衫,袖口还别着她去年送的栀子花纹章。
      “先看看这个,”宋景砚把盒子推过来,打开的瞬间,里面躺着一枚银戒指,戒圈上刻着细小的“浅砚”二字,中间嵌着一颗淡蓝色的宝石,像极了雨后栀子花上的露珠,“之前去首饰店定制的,等你点头,我们就去挑婚纱。”
      谢浅怜的指尖轻轻抚过戒指,眼眶瞬间发热:“你什么时候准备的?我还以为要等你研究生毕业……”
      “研究生论文答辩上个月就过了,导师说我可以提前毕业,”宋景砚握住她的手,把戒指轻轻戴在她的无名指上,“支教的时候答应过你,要给你一个有院子的家,现在我找到合适的房子了,就在离A大不远的小区,院子里还能种栀子花。”
      周末,两人一起去看房子。那是一套带小院子的一楼,阳光能洒满整个院子,宋景砚已经在角落翻好了一小块土,旁边放着几株栀子花幼苗。“等春天种下去,明年夏天就能开花,”他蹲在土里比划,“到时候我们在院子里放个秋千,晚上还能一起看星星。”
      谢浅怜靠在门框上,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忽然想起四年前在A大种“浅砚”的场景。那时候他们还穿着校服,蹲在花田边小心翼翼填土,如今却要一起布置属于自己的家,时光好像很快,又好像很慢,慢到能把每一个细节都刻进心里。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忙着装修房子。谢浅怜负责选家具,选了浅色系的沙发和书桌,书桌上留了个位置放她的绘本和诗集;宋景砚负责院子的改造,除了种栀子花,还在墙边搭了个花架,准备种些爬藤月季,和栀子花一起开花。
      装修期间,他们还回了趟向阳小学。孩子们看到他们来,都兴奋地围上来,小娟已经上初中了,手里还拿着当年谢浅怜教她写的诗集;小明抱着一本数学竞赛题,拉着宋景砚问个不停。校长笑着说:“你们上次带来的绘本,孩子们都翻烂了,现在他们每天最期待的就是阅读课。”
      临走时,小娟塞给谢浅怜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谢老师,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写很多温暖的诗,送给山里的孩子。”谢浅怜把纸条小心翼翼地放进钱包,心里满是感动——原来他们播下的种子,真的在孩子们心里发了芽。
      婚礼定在第二年的六月,刚好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宋景砚特意从A大的“浅砚”上剪了几枝枝条,嫁接到家里院子的栀子树上,他说:“这样我们的院子里,就有A大的栀子花香了,就像我们的爱情,从校园到婚纱,一直都在。”
      婚礼当天,谢浅怜穿着白色的婚纱,手里捧着栀子花束,宋景砚穿着西装,胸前别着一朵栀子花。前来祝福的人里,有A大的室友和老师,有支教时的志愿者,还有向阳小学的校长和几个孩子——小娟穿着粉色的裙子,给她递上戒指盒,小明则拿着相机,认真地帮他们拍照。
      交换戒指时,宋景砚看着谢浅怜的眼睛,轻声说:“从高一第一次见你,我就想和你一起走下去。这几年,我们一起备考、一起上大学、一起支教、一起布置家,以后还要一起看栀子花每年开花,一起陪孩子们长大,一起慢慢变老。”
      谢浅怜的眼泪落在婚纱上,笑着点头:“我也是,不管以后是开心还是难过,是顺利还是困难,我都想和你一起面对,一起把我们的家,过成最温暖的样子。”
      婚礼结束后,两人在院子里的栀子花旁拍了张合照。照片里,谢浅怜靠在宋景砚怀里,手里拿着戒指,院子里的栀子花开得正好,香气弥漫在空气里,像在为他们的爱情祝福。
      婚后的日子,平淡却满是烟火气。谢浅怜每天去出版社上班,回家后会在院子里给栀子花浇水,然后准备晚饭;宋景砚在附近的中学当数学老师,放学后会顺路买些水果,回家时总能看到谢浅怜在院子里等他。
      周末的时候,他们会一起回A大看“浅砚”。那棵栀子花已经长得很高了,花开得比以前更盛,每次去,他们都会拍张照片,放进相册里。有时候遇到A大的学弟学妹,看到他们在花旁拍照,还会笑着问:“学长学姐,这棵栀子花是不是有什么故事呀?”
      “是啊,”宋景砚总会笑着回答,“这是我们大学时种的,见证了我们从校园到婚纱的日子。”
      有一年夏天,谢浅怜发现院子里的栀子花开了第一朵,比往年早了几天。她兴奋地打电话给宋景砚,他特意提前下班回家,手里还带了个小蛋糕。两人坐在院子里,一边吃蛋糕,一边看栀子花,晚风拂过,带着淡淡的花香,日子安静又美好。
      “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在A大食堂吃糖醋排骨吗?”谢浅怜忽然问,“那时候你还帮我挑掉了我不爱吃的葱。”
      “当然记得,”宋景砚握住她的手,“还有第一次去海边,你捡了好多贝壳,回来串成手链,现在还在我抽屉里放着。”
      时光慢慢走,院子里的栀子花每年都会开花,A大的“浅砚”也依旧茂盛。谢浅怜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儿童诗集,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宋景砚,献给向阳小学的孩子们,献给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宋景砚也在学校里组织了数学兴趣小组,带孩子们参加竞赛,还经常带着学生去A大参观,告诉他们要努力学习,去更远的地方看看。
      有一天,他们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去A大,女儿蹲在“浅砚”旁,好奇地问:“爸爸妈妈,这棵栀子花为什么叫‘浅砚’呀?”
      谢浅怜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和宋景砚对视一眼,眼里满是温柔:“因为这是爸爸妈妈大学时种的,取了我们名字里的字,它见证了爸爸妈妈的爱情,也见证了我们一起努力的日子。以后等你长大了,也要像这棵栀子花一样,勇敢又坚定,开出属于自己的花。”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伸手轻轻摸了摸栀子花的花瓣。阳光洒在他们身上,花香弥漫在空气中,远处的教学楼传来下课铃声,一切都像四年前一样,却又多了许多温暖的细节——是无名指上的戒指,是女儿的笑声,是身边那个一直陪伴的人,是岁月里永不凋零的栀花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