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北大论坛终圆梦(大结局) ...

  •   正月的北京飘着绵密的雪,高铁缓缓驶入北京站时,周筱正把脸贴在车窗上,看着窗外掠过的白雪覆盖的街道。许祈逸帮她把裹得厚厚的羽绒服拉链往上拉了拉,指尖触到她冻得微红的耳垂,轻声说:“别靠太近,玻璃凉,小心冻着。”
      她点点头,收回目光,看向放在膝头的黑色文件夹——里面装着她和许祈逸反复修改的甲骨文研究报告,还有王教授手写的推荐信。指尖摩挲着文件夹上绣着的“星”字甲骨文,她忽然想起高三那年冬天,两人在自习室里一起查甲骨文资料的场景,那时的梦想如今就握在手里,即将在北大的论坛上绽放。
      “马上就到酒店了,”许祈逸拿出手机,点开地图,“酒店离北大西门只有十分钟路程,放好东西我们先去北大踩点,顺便看看未名湖的雪景。”他把暖手宝从背包里拿出来,塞进她手里,“先暖暖手,北京比A大冷多了。”
      周筱握着暖手宝,掌心的温度让她心里格外踏实。出了高铁站,雪下得更大了些,许祈逸拎着行李箱,把她护在自己右侧,避开往来的人群。出租车里,司机师傅笑着问:“你们是来北大参加活动的吧?这几天好多学生来参加学术论坛,年轻人就是有朝气。”
      “是啊,”周筱笑着点头,“我们来参加甲骨文学术论坛,想向各位专家学习。”
      “甲骨文好啊,老祖宗的智慧!”司机师傅感慨道,“北大的未冬天最美,你们一定要去看看,雪落在湖面上,像撒了一层白糖。”
      到了酒店,办理入住时,前台递来一张北大论坛的温馨提示,上面写着第二天上午八点半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签到。许祈逸把提示单收好,帮周筱把行李拎进房间:“先休息半小时,等会儿我们去北大,顺便在附近吃点东西,你上次说想吃北京的炸酱面。”
      周筱坐在窗边的沙发上,看着楼下飘雪的街道,忽然觉得像在做梦。许祈逸走过来,从背包里拿出相机:“别发呆了,快收拾一下,我们去拍未名湖的雪景,你不是早就想拍‘雪与甲骨文’的合影了吗?”
      两人裹得严严实实出了酒店,往北大西门走。雪落在红墙琉璃瓦上,把百年学府衬得格外庄重。进了西门,沿着石板路往前走,不一会儿就看到了未名湖——湖面结着厚厚的冰,岸边的柳树挂满了雪,远处的博雅塔在雪中若隐若现,像一幅水墨画。
      “太好看了!”周筱忍不住惊叹,从背包里拿出自己的甲骨文笔记本,“我们在这里拍几张照片吧,把未名湖和甲骨文合在一起。”
      许祈逸帮她调整好围巾,又把相机架在三脚架上:“站在湖边的石阶上,雪落在你头发上会很好看。”他按下快门,看着取景器里的画面,笑着说,“你看,雪花落在你手里的笔记本上,刚好遮住了‘星’字的一角,像古人故意留下的谜题。”
      周筱凑过去看,果然如他所说。她弯腰捡起一片落在石阶上的雪花,小心翼翼地放在笔记本的“星”字旁边:“这样就像‘星’字落在雪地里,更有感觉了。”许祈逸趁机按下快门,把这瞬间定格下来——照片里的她眉眼弯弯,手里捧着笔记本,雪花落在她的发梢和书页上,温柔得像冬日里的光。
      沿着未名湖走了一圈,两人去附近的小吃店吃炸酱面。老板端来两碗热气腾腾的面,上面淋着香喷喷的炸酱,撒着黄瓜丝和黄豆。周筱拌了拌,咬了一口,满足地眯起眼睛:“比我想象中还好吃,以后我们可以经常来北京吃。”
      “好啊,”许祈逸帮她夹了一筷子面,“等以后我们来北大读研究生,就能天天吃了。”
      周筱愣了一下,抬头看向他:“你想考北大的研究生?”
      “嗯,”许祈逸点点头,眼神认真,“我查过了,北大的考古文博学院有甲骨文研究方向,刚好和我们的兴趣相符。你不是也说过,想跟着张教授继续研究甲骨文吗?”
      她心里瞬间涌上一股暖流,原来他早就把她的梦想放进了自己的未来里。“那我们一起努力,”周筱握住他的手,“明年一起考北大的研究生,以后一起研究甲骨文。”
      “一言为定。”许祈逸回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让彼此都格外坚定。
      吃完晚饭,两人回到酒店,开始最后一次核对论坛分享的内容。周筱把PPT打开,许祈逸帮她调整每页的播放时间:“你分享的时候别着急,每张PPT讲两分钟就好,遇到专家提问别紧张,我们之前准备的回答都记熟了。”
      “我知道,”周筱点点头,指着PPT里的星象图谱,“这里我准备多讲一点,张教授上次说地域环境对甲骨文的影响是个很有价值的方向,我们可以多和专家交流这部分内容。”
      两人对着PPT模拟了一遍分享流程,直到深夜才休息。睡前,周筱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整齐地放在床边——一件米白色的羊毛裙,外面套着新买的鹅绒服,还有许祈逸送的“日”“月”情侣手套。她看着窗外的雪,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像揣了颗跳动的小太阳。
      第二天早上,周筱早早起了床,对着镜子化妆时,许祈逸已经买好了早餐:“刚在楼下便利店买的豆浆和包子,你快点吃,我们七点半出发,提前去签到,还能和张教授打个招呼。”
      两人赶到北大英杰交流中心时,已经有不少专家和学生在签到了。张教授看到他们,笑着走过来:“周筱,许祈逸,你们来得真早。报告我看过了,很有新意,一会儿分享别紧张,有什么问题随时问我。”
      “谢谢张教授,”周筱递上自己整理的问题清单,“这是我们准备的几个问题,想等会儿向您请教。”
      张教授接过清单,认真翻看起来:“这些问题都很有针对性,一会儿分享结束后,我们找个地方好好聊聊。”
      论坛正式开始,首先是几位资深专家分享研究成果。周筱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重点,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轻轻碰一下许祈逸的胳膊,两人用眼神交流彼此的想法。许祈逸坐在她身边,手里握着相机,悄悄拍下她认真听讲的样子——照片里的她眉头微蹙,手里拿着钢笔,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的笔记本上,把“星”字甲骨文照得格外清晰。
      终于到了学生分享环节,周筱深吸一口气,拿着报告走上讲台。她站在话筒前,看着台下的专家和学生,忽然看到许祈逸鼓励的眼神,紧张的情绪一下子消失了。“大家好,我是A大中文系的周筱,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殷墟与岐山‘星’字甲骨文的地域差异研究。”
      她打开PPT,展示出殷墟和岐山出土的“星”字拓片对比图:“大家可以看到,殷墟出土的‘星’字由三个‘日’组成,而岐山出土的‘星’字只有两个‘日’。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这种差异与两地的地理环境和星象观测密切相关——殷墟位于华北平原,视野开阔,能观测到更多星象;而岐山地处黄土高原,周围山脉阻挡了部分星象,所以古人用不同数量的‘日’来表示‘星’字。”
      周筱一边讲解,一边展示自己整理的商周地理资料和星象图谱:“我们还参考了《商周星象观测与地理关联》中的观点,结合子午岭的地质特征,进一步验证了山脉对星象观测的影响……”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每一个观点都有充分的论据支撑,台下的专家们时不时点头,眼里满是认可。
      许祈逸坐在台下,手里紧紧握着相机,记录下她分享的每一个瞬间。当周筱展示出两人在A大图书馆整理资料的照片时,台下响起一阵轻轻的笑声,张教授笑着说:“年轻人做研究就该有这样的热情,既踏实又有创新精神。”
      分享结束后,几位专家纷纷提问,周筱都从容地一一解答。当被问到“未来是否会继续深入研究甲骨文地域差异”时,她看向许祈逸,笑着说:“我和许祈逸都很喜欢甲骨文研究,我们计划考北大的研究生,跟着张教授继续深入这个方向,希望能为甲骨文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张教授欣慰地笑了:“我很期待看到你们未来的研究成果,北大的大门永远为有梦想的年轻人敞开。”
      论坛茶歇时,不少专家过来和周筱交流,还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邀请她以后参加更多的学术活动。王教授也发来消息,说看到论坛直播里她的分享,为她骄傲。周筱握着手机,心里满是感动——原来所有的努力,都会在不经意间开出最美的花。
      下午的论坛结束后,张教授特意留下他们,在北大的咖啡馆里聊了很久。他给他们推荐了几本甲骨文研究的经典著作,还告诉他们明年北大有一个甲骨文田野调查项目,邀请他们一起参加。“田野调查能让你们更直观地了解甲骨文出土的环境,”张教授说,“对你们未来的研究很有帮助。”
      “谢谢张教授,我们一定参加!”周筱激动地说,把张教授推荐的书目认真记在笔记本上。
      离开咖啡馆时,夕阳已经西下,把未名湖染成了橘红色。许祈逸牵着周筱的手,沿着湖边慢慢走:“今天表现得太好了,我就知道你可以。”他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给你的奖励,昨天在北大附近的文创店买的,上面刻着‘星’字甲骨文的吊坠。”
      周筱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银质吊坠,上面刻着古朴的“星”字,周围还缀着小小的星星图案。“太好看了,”她把吊坠戴在脖子上,“我要一直戴着它,就像带着我们的梦想。”
      “那我就放心了,”许祈逸帮她把吊坠塞进衣服里,“别冻着,我们去吃你想吃的冰糖葫芦。”
      两人走到北大东门的小吃街,买了两串冰糖葫芦,红彤彤的山楂裹着晶莹的糖衣,咬一口又酸又甜。周筱看着身边的许祈逸,忽然觉得这段关于甲骨文的青春旅程,因为有他的陪伴而格外温暖。从高三时的偶然并肩,到A大的古籍展相遇,再到如今一起站在北大的论坛上,他们一起追逐梦想,一起成长,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留在了彼此的生命里。
      回到酒店,周筱把今天收到的专家联系方式和张教授推荐的书目整理好,放进黑色文件夹里。许祈逸坐在她身边,把今天拍的照片导进电脑里:“你看这张,你在讲台上分享时,阳光落在你身上,像镀了一层金边,特别好看。”
      周筱凑过去看,照片里的自己眼神坚定,嘴角带着自信的笑意,身后是投影幕上的“星”字甲骨文。她忽然想起高三时的自己,那时的她总觉得梦想很远,可如今才发现,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再远的梦想也会慢慢实现。
      “对了,”周筱忽然说,“我们明年考北大研究生的时候,要不要一起写一篇关于‘日’‘月’‘星’三字演变的论文?把我们这两年的研究都整理进去。”
      “好啊,”许祈逸点点头,“我们可以从甲骨文、金文、小篆一直写到楷书,再结合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肯定会很有意义。”他握住她的手,“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去殷墟考古,一起去岐山看甲骨出土的地方,一起把甲骨文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周筱靠在他的肩膀上,看着电脑里的照片,心里满是幸福。窗外的雪还在飘,可她的心里却暖得像春天。她知道,这段关于甲骨文的青春故事,只是他们未来的开始,以后还有更多的梦想等着他们一起去实现,还有更多的风景等着他们一起去探索。而只要身边有他,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她都有勇气去面对。
      晚上,周筱在日记本上写下:“今天在北大的论坛上分享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认可,还收到了张教授的邀请,参加明年的田野调查。许祈逸说,我们要一起考北大的研究生,一起继续研究甲骨文。原来最好的青春,就是和喜欢的人一起,追逐共同的梦想,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得闪闪发光。”
      写完,她把日记本放进抽屉里,和自己的甲骨文研究报告放在一起。许祈逸走过来,把一杯热牛奶递给她:“早点休息,明天我们还要去北大图书馆看甲骨文拓片,别熬夜了。”
      周筱接过牛奶,喝了一口,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暖到心口。她看着许祈逸,忽然觉得,未来的日子里,只要有他在身边,无论是研究甲骨文,还是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会充满阳光和希望。而这段关于甲骨文与青春的故事,也会像那些跨越千年的文字一样,永远留在他们的记忆里,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
      —正文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