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9、魅影歌剧院 ...
-
询问室内,王磊的辩解显得苍白而无力。面对确凿的纤维比对结果和他自身的经济异常、行为疑点,老刀的讯问越发咄咄逼人。隔着单向玻璃,柳晚卿能看到王磊额头上渗出的细密冷汗,以及他眼神中那份混杂着恐惧、委屈和百口莫辩的绝望。
“不是我!真的不是我!”王磊几乎是在嘶吼,双手用力地抓着自己的头发,“我承认我最近是缺钱,也用了那个软件想找点门路……但我绝对没有偷东西,更没有杀人!我昨晚就是在机房调试新设备,有记录可查的!那纤维……对!纤维!我想起来了!前几天我和老张……就是那个死去的保安,我们搬运备件的时候撞了一下,可能那时候蹭到他衣服上的!一定是这样!”
他的辩解,在老刀看来,不过是困兽犹斗的托词。
“撞一下就能把纤维撞进指甲缝里?还连带着你的皮肤组织?”老刀冷哼一声,手指敲着桌子,“王磊,我劝你老实交代,争取宽大处理!”
柳晚卿的眉头越蹙越紧。王磊提到的“碰撞”可能性,从物证转移的角度来说,并非完全不可能,但结合死者指甲缝里相对“新鲜”的角质层碎屑,以及现场搏斗的痕迹,这种巧合的概率很低。然而,王磊此刻表现出来的那种近乎崩溃的、源自底层的慌乱,又不像是能策划并实施如此周密盗窃杀人的凶徒所能完全伪装出来的。
一定有哪里不对。
她转身离开观察窗,走向专案组办公室的白板。上面罗列着时间线、人物关系、物证清单。她的目光如同精密的手术刀,再次逐一扫描过每一个细节。
死者的尸检报告、现场勘查记录、监控分析、以及王磊的初步口供……
“栀梦,”她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正在帮她整理记录的栀梦立刻抬起头,“把发现尸体的休息室平面图,以及尸体原始位置的照片调出来,放大。”
“好的,晚卿。”栀梦立刻在平板电脑上操作起来,很快将清晰的图纸和照片投射到办公室的大屏幕上。
柳晚卿走到屏幕前,异色的双眸紧紧锁定图像。休息室不大,尸体倒卧的位置靠近门口,血泊主要分布在尸体下方及周围。远处有一些断续的、方向性不明的滴落状血迹。
“看这里,”柳晚卿指向照片中尸体右手的位置,“死者倒地时,右手是蜷缩的,指甲缝内的异物正是在右手食指和中指。按照倒地的姿势和血迹喷溅形态,如果他与凶手在此发生激烈搏斗并被刺伤,那么他抓挠凶手的动作,最可能发生在……”
她的手指在平面图上虚拟地移动着,模拟着可能的搏斗过程。
“发生在靠近门口这个相对宽敞的区域。”苏清寒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接口道,她指着图纸上门口附近一块区域,“这里空间较大,适合肢体冲突。但根据现场血迹记录,这里除了几滴孤立的滴落血,并没有发现明显的搏斗导致的血液涂抹或大量溅洒痕迹。”
“矛盾点。”柳晚卿冷静地指出,“死者指甲缝里有疑似与凶手搏斗留下的证据,但预期的激烈搏斗核心现场,血迹形态却不支持。”
老刀这时也从询问室出来了,脸色不太好看,听到这里的讨论,皱眉道:“也许搏斗一开始发生在别处,死者受伤后挣扎跑到休息室才倒下?”
“可能性存在。”柳晚卿没有否定,但话锋一转,“但如果是那样,死者奔跑路线上应该留有更连续的血迹。现场记录显示,从保险库方向到休息室门口,血迹是零星、断续的滴落状,更像是受伤后缓慢移动或被人拖拽所致。”
她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那些物证照片,特别是死者指甲的特写。
“还有一个细节,”她缓缓说道,声音带着一丝探究,“死者指甲缝里的蓝色纤维,数量不多,且纤维末端形态……根据电子显微镜的初步观察,更偏向于是被‘刮擦’下来的,而非在激烈撕扯中‘拉扯’断裂的。”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纤维的转移方式,可能并非源于一场生死搏斗的抓挠。一次偶然的、用力的碰撞或刮蹭,同样有可能造成类似形态的纤维残留,尤其是在指甲比较锋利或者用力角度巧合的情况下。王磊关于“搬运碰撞”的说法,在物证层面上,并非完全不可能。
办公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老刀的脸色有些变幻,他依赖于传统刑侦逻辑和直接证据,柳晚卿提出的这些细微矛盾点,让他感觉案件似乎偏离了原本清晰的轨道。
“就算纤维转移方式有疑问,”老刀试图稳住方向,“但他的经济问题和使用加密软件总是事实吧?这巧合也太巧了!”
“经济问题和异常通讯是独立线索,需要查证,但不能直接与杀人盗窃画等号。”柳晚卿平静地反驳,“我们需要更坚实的证据链,或者……寻找其他可能性。”
她重新坐回电脑前,调出了展览馆所有员工的详细档案,包括已离职人员。她的目光掠过一个个名字和岗位,大脑飞速运转,试图将这些信息与案件细节、以及她潜意识中觉得不对劲的地方联系起来。
盗窃案……珠宝……内讧……背叛……火灾……
等等!火灾?
柳晚卿的手指猛地停顿。她想起在进入副本前,了解到的关于现实世界中“魅影歌剧院”的信息——那场将歌剧院付之一炬的大火!而在这个《血色珠宝》的剧本简介里,并没有提到火。但是,第二个剧本《焚心之恋》的简介里,明确提到了“火焰”关键道具。
不同的剧本,似乎影射着现实歌剧院不同侧面或与之相关的案件。那么《血色珠宝》……它影射的现实原型是什么?朱楠胜的盗窃案底?
这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
她立刻在内部数据库中进行交叉检索,关键词:“珠宝”、“盗窃”、“展览馆”、“悬案”、“与歌剧院相关人员关联”。
数据库飞速滚动,一条被标记为“已封存”的旧案记录,引起了她的注意。那是一起发生在数年前,同样是在一家大型珠宝展览馆的未结盗窃案,失窃物品中包括一颗名为“烈焰之心”的红宝石。案件当时轰动一时,但最终因为关键证据缺失、嫌疑人反口以及一些无法解释的疑点而陷入僵局,最终被封存。
而这条旧案记录下面,有一行不起眼的备注信息,提到了当时展览馆的一名外围安保人员,曾接受过调查,但因证据不足排除嫌疑。那名安保人员的名字是——朱楠胜!
果然!这个剧本并非凭空虚构,它与现实中的朱楠胜紧密相关!
柳晚卿的心脏猛地一跳。她立刻深入调取这起旧案的详细卷宗。卷宗内容庞杂,但她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些关键信息:
·案发当晚,展览馆的监控系统曾出现短暂的、局部的故障,故障区域恰好覆盖了保险库附近的几个关键摄像头。技术报告指出,故障原因疑似人为蓄意破坏,手法专业。
·现场勘查中,在保险库一个不起眼的通风管道口内侧,发现了一枚模糊的、不属于任何登记工作人员的指纹,以及少量特殊的、带有金属光泽的黑色粉尘,成分未能完全分析出来,记录描述其“具有某种惰性,疑似某种定制工具磨损残留”。
·最初的重点嫌疑人之一,是展览馆一名资深保安队长,但该队长在接受第二次问询后不久,竟离奇失踪,至今下落不明。失踪前,他曾向同事透露,感觉“被人盯上了”,并提到过一个模糊的代号,像是“蝮蛇”之类的称呼。
·案件调查过程中,曾有一段据称是匿名举报的录音,指证朱楠胜与盗窃团伙有染,但录音来源无法追溯,且内容存在矛盾,最终未被采信。
看着这些尘封的卷宗记录,柳晚卿仿佛看到了现实中那起悬案的模糊轮廓。监控故障、专业破坏手法、特殊粉尘、嫌疑人失踪、匿名举报……这一切,都与《血色珠宝》剧本中的情节,隐隐对应!
剧本里的王磊,是否对应着现实中那个失踪的保安队长?那个“烈焰之心”的红宝石,是否就是剧本中“猩红之泪”的原型?而朱楠胜在现实案件中扮演的角色,是否就像剧本暗示的那样,是那个隐藏在更深处的、策划或参与其中的“内应”或“背叛者”?
更重要的是,现实卷宗里提到的“特殊黑色粉尘”……柳晚卿立刻调取苏清寒对《血色珠宝》现场发现的、那些来自保险库门锁附近的微量痕迹的分析报告。
报告显示,那是一种高硬度的合金磨屑,混合了某种极其细微的、结构稳定的碳基材料,通常用于制作高精度的、需要极大扭力且防止火花的特种破拆工具。
这种痕迹,与现实悬案中发现的“特殊黑色粉尘”,在描述上高度相似!这几乎可以视为支撑朱楠胜在现实案件中确实涉嫌利用专业工具参与盗窃的直接物证关联!
就在柳晚卿为这个发现感到心惊时,栀梦那边也有了新的进展。她按照柳晚卿的指示,扩大了搜查范围,不仅限于王磊,也开始排查所有与展览馆有业务往来,特别是设备维护、安保外包等可能接触内部系统的人员。
在一家为展览馆提供定期消防设备检查的第三方公司员工名单中,一个名字跳了出来——李焱!
李焱!现实中那个用钢笔自杀的大学生!
栀梦立刻调取李焱在展览馆的工作记录。记录显示,在现实世界中那起珠宝盗窃悬案发生前后,李焱确实曾数次随队进入展览馆进行消防设备巡检。他有充足的机会熟悉展览馆的内部结构,甚至可能利用职务之便,对监控线路或某些设施进行不引人注目的改动。
同时,铃兰在深度挖掘王磊使用的那个加密通讯软件的残留数据时,恢复出几条被删除的、语焉不详的信息。信息并非发给王磊,而是王磊无意中在一个公共加密频道里看到的聊天记录碎片,时间就在案发前几天:
【“……老地方,‘货’到手后,‘清理’要干净。”】
【“放心,‘火焰’会吞噬一切痕迹。”】
【“‘蝮蛇’确认可靠?”】
【“他一直很可靠,尤其是对‘火’的安排。”】
“火焰”!“蝮蛇”!
“火焰”这个词,瞬间与第二个剧本《焚心之恋》,以及现实中李焱的纵火嫌疑和葬身火海的结局联系了起来!而“蝮蛇”,似乎与现实中失踪保安队长提到的代号吻合!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虽然无法直接作为法庭证据,但在柳晚卿看来,它们如同散落的拼图碎片,正逐渐拼凑出一个更接近真相的图景:
现实中的珠宝盗窃案,很可能是一个有内应、有专业技术人员、并计划在事后利用火灾销毁证据的团伙作案。而那名失踪的保安队长,或许是因为察觉了什么,成为了需要被“清理”的对象。
王磊在这个剧本里,很可能是一个被精心设计的、用来顶罪的替身。真正的“内应”或“背叛者”,隐藏得更深,其手法和模式,与现实中的朱楠胜、李焱等人如出一辙!
剧本,正在以一种隐晦而残酷的方式,复刻并揭示着现实的罪行!
柳晚卿抬起头,看向办公室里的其他人。老刀还在纠结于如何撬开王磊的嘴;宋晓阳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去抓“真凶”;苏清寒沉浸在她的理化分析中;铃兰努力梳理着庞杂的信息流;而栀梦,则用担忧而支持的目光看着她。
他们大多还沉浸在《血色珠宝》剧本的表层逻辑里。而柳晚卿,凭借其法医的严谨、对细节的洞察,以及那份源于现实调查的直觉,已经触碰到了这个剧本之下,那暗流涌动、连接着现实罪案的冰冷真相。
她拿起笔,在白板上朱楠胜和李焱的名字旁边,重重地画下了问号和连接线。
朱楠胜的盗窃嫌疑,李焱与“火焰”计划的关联……支撑他们罪行的间接证据链,正在这个看似虚构的游戏剧本中,被一点点挖掘出来。
这个发现,让她背脊微微发凉。游戏副本,难道不仅是考验,更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扭曲却真实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