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冰湖初融 ...
-
东暖阁的日子,如同冰封的湖面下悄然涌动的暗流,表面维持着近乎刻板的平静,内里却已然不同。萧凛那句“府中各处皆可去走走”的许可,如同投入冰湖的第一缕春风,虽未能立时化开坚冰,却已在沈青黛心湖深处,凿开了细微却不容忽视的裂隙。
手腕上那圈浅淡的青黄淤痕,成了她心绪不宁时指尖无意识流连的印记。抚过那微凸的皮肤,那夜冰冷滑腻的触感和巨大的力量感依旧清晰,却不再只带来惊悸与疏离。一种难以言喻的、带着暖意的麻痒,丝丝缕缕地顺着指尖蔓延,悄然浸润着心口那片冻土。它像一个烙印,无声地宣告着某种界限的模糊,提醒着她与那个男人之间,那层冰冷的契约之下,已然缠绕着无法斩断的生死牵绊。
她依旧将自己拘在东暖阁的一方天地里,看书,看窗外松柏苍翠的剪影在日光下缓慢移动,看庭院中那几竿翠竹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只是,当目光偶尔扫过书案上那个锁着的紫檀木匣时,停留的时间,似乎比在栖梧院时,长了一点点。匣子里装着的画笔和颜料,如同蛰伏的春芽,在心底深处,开始萌动一丝微弱却真实的渴望。
这日午后,阳光晴好,透过琉璃窗棂,将暖阁内晒得暖意融融。沈青黛靠在窗边的软榻上,手中那卷《南华经》久久未曾翻动一页。心绪如同窗外被微风拂动的竹影,摇曳不定。手腕处的印记又在隐隐发烫,带着一种奇异的牵引。
她放下书卷,目光落在窗外那片生机勃勃的绿意上。萧凛那句许可,言犹在耳。府中各处……皆可去走走。藏书楼……那日周嬷嬷转述的、关于医典孤本的话语,也悄然浮上心头。
去藏书楼看看?
这个念头一起,便如同藤蔓般缠绕上来,带着一丝冒险的悸动和难以抑制的好奇。不是为了医书,至少……不完全是。她只是……想走出这方温暖的牢笼,去一个属于“王府”、却又暂时可以摆脱“凌霄阁”这巨大存在感的地方。去看看那个他提及的、可能存放着母亲手札里未曾记载的古老智慧的地方。
这个念头带来的勇气,压过了心底残留的迟疑和一丝莫名的忐忑。
“嬷嬷,” 沈青黛轻声唤道,声音带着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轻快,“我想……去藏书楼看看。”
周嬷嬷正在整理熏笼里的香饼,闻言立刻转过身,刻板的脸上竟露出一丝由衷的笑意:“王妃想去藏书楼?好!好!老奴这就陪您过去!那地方清净,书也多,正好散散心!” 她似乎早就在等待这一刻,手脚麻利地替沈青黛取来一件素色织锦的斗篷披上,又仔细拢了拢她鬓角的碎发。
没有阻拦,没有探究,只有一种乐见其成的欣然。这态度,更让沈青黛心头那点微弱的勇气壮大了几分。
踏出凌霄阁东暖阁的门槛,阳光毫无遮拦地洒落下来,带着冬末初春特有的、微凉却充满希望的暖意。空气清新,弥漫着泥土和草木复苏的气息。沈青黛深吸一口气,胸腔里那沉甸甸的压抑感,似乎被这自由的空气冲淡了些许。
周嬷嬷在前引路,穿过几重庭院回廊。王府的恢弘与精妙在行走间铺陈开来。亭台楼阁,飞檐斗拱,移步换景。仆役们见到她们,远远便垂手肃立,态度恭敬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沈青黛目不斜视,脚步却不由自主地放轻放慢,贪婪地感受着这份久违的、行走于广阔天地的自在。
藏书楼位于王府西侧一处相对僻静的院落。是一座独立的三层楼阁,飞檐翘角,古朴庄重。推开沉重的朱漆大门,一股混合着陈旧纸张、木料和淡淡尘埃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光线从高大的雕花木窗透入,形成一道道倾斜的光柱,照亮了空气中缓缓浮动的微尘。一排排顶天立地的巨大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整齐地排列着,上面密密麻麻地陈列着各种颜色、厚薄不一的书籍卷轴,一直延伸到视线难以企及的深处。静谧,肃穆,充满了知识的厚重感。
沈青黛站在门口,仰望着这浩瀚的书海,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这比她想象中更加庞大,也更加……令人心生敬畏。
“王妃,您慢慢看。老奴就在门口候着。” 周嬷嬷低声道,悄然退到门边阴影处。
沈青黛点点头,深吸一口气,踏入了这片寂静的书林。脚下是厚实的地毯,吸去了所有的脚步声。她沿着书架间的通道缓缓走着,指尖无意识地拂过那些或簇新或泛黄的书脊。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农桑水利,兵法典籍……种类之繁多,令人咋舌。这不仅仅是藏书,更是一个王朝权力中枢所掌握的、包罗万象的智慧与秘密。
她并没有立刻去寻找东侧第三排书架。而是任由自己被这浩瀚的氛围包裹,漫无目的地走着。阳光透过高窗,在书架的阴影里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几何图形,光影流动,静谧得能听到自己清晰的心跳声。这里远离了凌霄阁的威压,远离了仆役们窥探的目光,只有书籍无声的陪伴。一种久违的、属于她自己的宁静感,悄然回归。
不知走了多久,她才想起萧凛那日的“指点”。循着记忆,她找到了东侧区域,数到第三排书架。仰头望去,最上层果然摆放着一些看起来格外古旧、甚至有些残破的卷轴和线装书册,书脊上的字迹大多模糊不清。
书架很高,最上层的书籍她根本够不到。
沈青黛环顾四周,在墙角发现了一张用于取书的小巧木梯。她小心翼翼地搬了过来,架在书架前。踩上梯子,木质台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她扶着书架边缘,踮起脚尖,努力伸长了手臂,指尖终于触碰到了最上层那些古旧书册粗糙的边缘。
就在她试图抽出一卷看起来像是草药图鉴的泛黄卷轴时,指尖不经意间带落了旁边一本更薄、更不起眼的线装册子。
“啪嗒”一声轻响。
册子掉落在她脚下的地毯上。
沈青黛吓了一跳,赶紧扶着梯子下来。弯腰捡起那本册子。册子很薄,封面是普通的深蓝色粗布,没有任何题签。纸张泛黄发脆,边缘磨损得厉害,显然是年代久远之物。
她下意识地翻开了封面。
里面并非文字,而是一幅幅用墨笔勾勒的画作。
画风并非时下流行的工笔重彩,而是极其写意,甚至带着几分稚拙。线条简洁,墨色淋漓。
第一幅,画的是一丛在寒风中摇曳的兰花,寥寥数笔,却勾勒出兰叶的孤傲与风骨。旁边空白处,题着一行小字,字迹娟秀却带着一股内敛的锋芒:“幽谷无人,孤芳自赏。”
第二幅,画的是一叶在湍急江水中逆流而上的小舟,舟上只有一个模糊的、负手而立的背影。题字:“中流击楫,不惧风浪。”
第三幅……画的是一处开满了野花的山坡,阳光明媚,一个看不清面容的女子带着一个稚龄的孩童在奔跑,孩童手中高高举着一只简陋的纸鸢。题字却与前两幅的孤冷截然不同,带着一种近乎温柔的暖意:“纸鸢乘风,稚子欢颜。”
沈青黛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她继续翻看。后面的画作,大多是些寻常景物:窗外的芭蕉夜雨、案头的清供瓶梅、甚至还有几笔勾勒出的庭院枯枝月影……笔触或沉郁孤寂,或恬淡安宁,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眷恋。题字也多是些抒发心绪的短句,字里行间透着一种深藏闺阁、却又不甘囿于方寸的复杂心绪。
这……这分明是某个女子的私人画册!是她排遣寂寞、寄托心事的所在!
一股难以言喻的亲近感瞬间攫住了沈青黛。她仿佛透过这些泛黄的纸页,触摸到了一个久远而鲜活的灵魂。这个不知名的女子,她的孤独,她的坚韧,她内心深处那份对自由和温暖的渴望……竟与沈青黛自己心底深埋的、从未敢宣之于口的情绪,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她看得入了神,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身处何地。指尖轻轻抚过那稚拙却充满力量的线条,仿佛能感受到作画者落笔时的温度与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