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9、四方兵马聚塬城  ...
            
                
                
                    - 
                          楚随云收到消息,就开始点兵点将,准备出征事宜。他知道不论怎样的借口,胡清落的目的都是一统天下。
  他将东部军的佼佼者都编入征梁队伍里,带了韩凌南、罗伟东,还带上了楚杰和楚雄。
  赵茹男得到了消息,带着亲卫队从儒雅城赶了过来,无论如何都要参战,楚随云无奈,达珠也劝不动,只好随她了。
  达珠虽然常常陪伴女儿楚明珠,但并未心弛意衰,她意气更甚,不仅将金雀寨和莫勒城治理的井井有条,还能协助楚随云处理东部军的事务,如此大才怎能不出征?
  然而达珠犹豫不已,因为客居金雀寨多年的占卜师告诉她:此次征梁,不吉,无功。
  这个占卜师,曾告诉达珠当顺应时势、归顺楚国,至今看来,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个占卜师,曾预言达珠和楚随云的女儿是凤凰再世,贵不可言,在楚明珠周岁之时,胡清落就送来了一道密旨,替太子胡复楚聘楚明珠为妻。
  这个占卜师,虽然双目失明,但是所言未曾有虚。
  所以这一次的预言,达珠深信不疑。她劝过楚随云,也写信传给胡清落,但遭到了两人的拒绝。于楚随云而言,但凡胡清落做的决定,他都支持,全力以赴,哪怕粉身碎骨,况且这是几年前在云山城二人就说过的大事。
  胡清落心中也明白,征梁之事定不会一帆风顺,但一统天下哪是那么简单的事?怎么可能一蹴而就?但是不论如何,都必须着手去做,她做好了十年征战的准备!
  达珠劝不动,便想着和他们一起上战场也好,可这明明是没有结果的、不吉的事,而且楚明珠又太小,从未离开过她,她犹豫不决。
  况且胡清落请她坐镇东部,楚随云也不许她随军出征,她从未这样难以抉择过!
  到了出征之日,楚随云天未亮就起床收拾,告别妻女,去军营整兵出征。天亮之后,楚随云和韩凌南领着两万兵马,浩浩荡荡的出了天龙关,城中百姓沿路欢送。
  刚出城,路边一人彩衣飘飘,银饰叮当,腰间缠着软银鞭子,身后还跟着近百个身穿林卡部服饰的粗壮汉子。
  那不正是达珠吗?
  楚随云一眼认出了达珠,打马跑过去,问:“你来送别?”
  达珠一笑,说:“不,我要随夫出征。”
  “明珠……”
  楚随云话刚出口,就被达珠打断了,她说:“我派簪花带明珠去皓京了,有阿楚、不离他们几个陪伴,明珠不会孤单。”
  “此去凶险……”
  达珠再次打断楚随云的话,说:“不计功名成败,只为夫妇一体,朋友相随!”
  楚随云放下了心中的忧虑,不禁畅快一笑,说:“走吧!”
  两人走到队伍最前面,并肩打马,一路相伴前行!天色已经大亮,天高云阔,万里无云,一切清澈澄明,如一颗纯净的心,纤尘不染,令人畅快!
  沧浪关,北部将军南宫牧已经备好兵马粮草了,只等选定吉时出行。军中各位将领争相出战,不过沧浪关也不能不守,所以他将自己的得力副将留下两个,防守沧浪关。
  韩凌花一早就打定主意随行,所以才将不离、不弃两个孩子都送到了皓京,她算得上是无牵无挂了。
  不过临出征的前几天,她月信迟迟没来,叫大夫看了之后,发现是喜脉,她吃惊不已。
  若是寻常时期,她会十分高兴,不过如今出征在即,她怎能扰乱南宫牧的心思?况且夫妇齐出征,是两人一早商量好的,她怎能临行变卦?
  韩凌花想了一会儿,决定瞒住这个消息,连南宫牧也不告诉,照常随军出行。
  三月初一是南宫牧命人选中的吉时,当日一早,两万大军在南宫牧和韩凌花的带领下,由楚国北部边线折而向北,开往渝国塬城。
  南宫牧很亢奋,他练兵多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派上用场,扬名立万,更何况当年梁国侵入沧浪关,逼得他一路南下逃亡,如今他一路北上攻梁,可不正是一雪前耻的时机?
  他比当年沉稳了许多,也粗犷了一些,一路上跟韩凌花和将士们高谈阔论,意气风发。
  韩凌花自然欣喜不已,她爱南宫牧,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不管他是腼腆还是粗犷,更不管他难逃还是北上,她看着南宫牧威风凛凛、意气轩昂的样子,庆幸自己做出了随军出征的决定!
  皓京城,皓京守将方天幕带队送胡清落到城门口,抓住最后的机会,抱拳行礼,再次请示到:“请皇上允末将随军出征,末将必将赴汤蹈火,已报圣恩!”
  胡清落按下他的手,笑着说:“守卫皓京的任务极重,唯将军担得起,值此征伐之际,怎可轻易换将?况且太子、皇子、南宫将军和赵将军的孩子都在宫中,楚将军的孩子不日也要到了,你守卫宫城的责任,不会比征战轻松。皓京平安,孩子们平安,你就是大功一件!”
  方天幕无奈,只得恭送胡清落,祝他们旗开得胜,早日归来!
  跟随胡清落的将军,有西部将军楚随天,他也是莫勒军的将领,他带着全部莫勒军,立志伐梁,一鸣惊人。同行的还有甲字军首领史典、武攸然,骑兵首领周余奋,神机营统领罗伟东,他们都渴望在此战中再建功勋。
  韩青羽和木头誓要同行,虽然他们只有十六七岁,不过也没什么事能绊住他们,胡清落只好随他们。
  一行人正准备到城外列队整兵,楚隆骑着马跟来了,他盔甲在身,手提长枪,远看并不能看出他已经快六十了。
  他的身后,还跟着五十多岁的太医董济壶,董太医倒是须发皆白,一脸老态。
  胡清落心知不好,正想着怎么劝说,楚隆已经到跟前了。
  “启禀皇上,老臣久经沙场,戎马一生,纵然迟暮,但驰骋之心不死不休,人必有一死,老臣唯愿死在沙场之上,全一生忠义。请皇上体恤老臣一片私心夙愿,准许老臣随行。”
  胡清落弯腰去扶楚隆,楚隆弓腰俯身不愿起来,他说:“皇上若不答应,臣就行礼不起!”
  胡清落拿这个老头子一点办法都没有,暗示一旁的太医董济壶劝一劝,太医两手一摊,说:“启禀皇上,老臣无能,镇国公前天的药到现在都没吃,他说了,皇上一天不同意他出征,他就一天不吃药。臣就是追着他吃药来的。”
  胡清落真真是一点办法没有,她只好允准了。
  楚隆高兴不已,立即按着马背跳上马,对着不远处的楚随天说:“上阵父子兵,我父子二人这一次,必杀个天翻地覆!”
  其壮志豪情,可见一斑!
  渝国国都,吴涯风也拟好了出征人员名单。花无双是必然在列的,且位列第一。柯以玫是悍将一枚,位列第二。杨遇祥是吴涯风一手提拔起来的,此次特意将他从重华城调回来征梁,名列第三。
  余下还有很多将领,不少都参加过对楚、对泽的征战,经验丰富。
  吴涯风还征调了一帮年轻的武将跟随,只有战场才是最好的学堂,他想多培养一批得力干将。
  渝国的朝政大事毫无疑问的交给了王谦风,连上阳城的守卫任务也由他兼任。吴涯风虽没有说什么,王谦风却很自觉的送自己的两个儿子王衔文和王含武随军出征。
  一些大臣见王谦风如此,也效仿他送子参军,不过都被吴涯风暗中阻止了。这是一场硬仗,他没有工夫照看这些少爷。允准王衔文和王含武参军,除了其父王谦风的原因,也是看二人文韬武略,可堪一用。
  陆刃琪和皇帝侍卫队自然也要随行,陆英琪也被允准同行,他十分高兴,除了可以见见大漠狼烟、烽火四起的战况,还能见到楚国女皇,他止不住的偷着乐。因为他没有实际职位事务,便跟着侍卫队一起。
  点将完毕,吴涯风在上阳城中举办了盛大的出征仪式,全体官员列队送行,城中百姓也挨挨挤挤的看热闹,好似一场盛大的集会。
  吴涯风一身戎装,腰挂长剑,脚蹬白马,走在最前面,气宇轩昂的领兵出了城。
  上阳城虽然已经不太冷了,北边还是寒风凛冽,越往北风越大,有的地方还留存着厚厚的积雪。虽然出兵时士气高涨,然而恶劣的天气还是让人有些畏畏缩缩。
  三月初八,吴涯风率先到达塬城,除少部分将士驻扎塬城城内,其余六万将士全部在城外安营扎寨,偌大的黄土塬上,密密麻麻的全是营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