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东郊的记忆 ...

  •   八六年冬的一天,李老二像平常一样骑车下夜班。怀起娃娃8个多月的妻子周阿香躺到床上睡得香。
      那时条件不好,大起肚子的阿香仍然是要上三班倒的,前一天倒夜班的时候,不小心拌了一大跤,幸好没碰到肚子,莫得啥子事,就是头上起了好几个大包。
      初冬的成都气温偏低,寒冷夹起潮湿,沁人心骨,化工厂的高烟囱滚滚冒起白烟,可能只有车间里头是热火朝天的。
      阿香在二车间是过滤倒料的,李老二在奖金稍微多点的大制胶岗,生产化工原料二氢磷酸钠。化工厂嘛多少都有点危害的,好几个生的娃娃后来都查出来有血管瘤。
      在成都下风下水的东门工业老片区,龙头老大肯定是420和钢管厂,再就是川棉厂、蓝光军工厂、成纺厂、制革厂等等。
      望化算小厂,那几年效益还将就。从83年进厂,李二他们还算赶到了望化红火的春天,传说是后来厂头的一棵老树倒了,就不行喽。
      老成都流传的是西门住贵人,南门住富人,东门就住穷人。
      穷的基本就是工人了,他们多半是成都周边郊县进城来打工的,或是接父母的班,不过以前多是正式工,进厂还算是铁饭碗。
      厂头多数工人文化不多,中专生都少有,更不消说大专生,大学生更是分来了一个,没得好久就走了。
      李老二,周阿香都是接各自老汉儿的班。
      李二老家是简阳的,李大姐从小跟到他们老巴子老李,在城头长大,后来也进了厂,剩下的三个儿女跟到老妈在农村长大。
      周家是龙泉驿的客家人,家头有三子妹,老大务农,二姐接班,阿幺(就是老三),还在读书。老李老周都在锅炉房烧锅炉,儿女后来就成了家。
      在厂头上班的最大好处可能就是离屋头近,厂区和宿舍区只隔了一条马路。下了班职工出了厂门,过了那条还有电车的马路和莫得盖盖的臭水沟,就到家了。
      宿舍区也不大,2栋3层楼的单身宿舍,中间有一排抬高了一截的平房,3栋的里面还有1栋5层楼有套间儿的楼房和一间红砖仓库,最里面只有个水泥灰色的公共厕所就莫得了。
      李老二两口子和李大姐一家住到1栋3楼上,最外头临马路边边。
      房子还是结婚才分的公房,其实只是一个单间儿,厨卫浴全部公用,楼板是木头的,中间一个过道,所有人都在过道头摆碗柜、条桌、架子啊啥子的,煮饭也在这儿。
      最早是烧蜂窝煤,对,过道头还要堆煤,后头才是煤油炉子、气罐罐啥子的。
      退了休的李老头儿没有回乡坝头,留到宿舍区中间那排平房开茶铺,老妈也从简阳上来帮忙,勤快人干啥子都好,早上五点过就起来烧水,厂头的地方也不收另外的水电。
      那时候耍的地方少,大家都来喝茶打牌,一般的娱乐活动就在这个俱乐部解决了,所以生意也挺好,大家都高兴。
      老二两口子下了班就在这儿吃了饭再上楼,虽然不交生活费,但要自觉地帮忙和买些菜肉。
      那时候买菜买肉倒是已经不需要粮票了,每个月几十块的工资,一家人多少还是能每天都有点儿俏荤吃,偶尔还有鱼啊,排骨炖汤啥子的。
      阿香后来觉得,反正比另外一个因为老人婆闹分家的同事要好多了,那家把债全部都分到他们大儿头上,怀孕了每天还只能吃泡菜。
      也没得啥子营养品,阿香喜欢吃面,饿了就下面吃。
      生之前长了20多斤,面色也红润,本来她就长得好看,是客家人天生的深邃五官,大双眼皮深眼窝高鼻梁,浓眉长发,皮肤雪白又高又瘦。
      虽然只有高中文化,但是脾气性格好,温柔善良又勤快,阿香其实是她客家的乳名,唤作阿香子。
      李老二就是耍娃儿脾气了,虽是老二又是长子,老妈一个人带大他难免惯适。从小就是费头子,上树下河掏鸟抓鱼,无一不精,抽烟喝酒,谈情说爱无一不会,恐怕偷鸡摸狗的事也是有的。
      在外头惹了好多人不高兴不晓得,反正在屋头经常和老四一起气得三妹儿不吃饭,还拿石头丢过难得回哈老家的大姐。
      在厂头更是出了名的二公子,当然是因为耍出名的--带起□□镜儿,穿起喇叭裤,背起录音机去跳舞滑冰是常事。
      20来岁年纪轻轻喜欢养鸟,没得事就提起鸟笼,到处遛鸟。那时候还很瘦,留青年潮流的长头发,长得一般,小眯眼儿比较秋(土没得精神不伸展)。
      耍朋友的时候就把阿香气哭过,哎,真的是鲜花插在那个什么上......
      现在说这些又还有啥子用?!香生都生了,长了20多斤全部都长到大人身上了,娃娃才4斤多,是个女儿,长得像爸一点儿都不好看!一点儿都没有体到妈的优点。
      寒冬腊月,那时候没得空调,阿香冷得发抖,最可气的是李老二因为等得太久了居然先回去了!医生只有给她盖个光棉絮,推出来了男人才回来。
      爷爷奶奶竟然因为生的是女,都没有到医院去看一眼!香气得眼泪花儿双滚儿,月子头老人婆也没来伺候一天,大冬天的,衣服都是她自己洗的,旁边人看了都心疼。
      李老二倒是要弄吃的,就是全部都依旧风俗,都是莫盐莫味的吞都吞不下,吃得阿香一直打干呕。
      其实这些她都能忍,就是奶娃娃才4斤多点,一把把儿看起焦心,就像缠丝兔儿一样。李大姐的女儿来看妹妹,找了半天才看到原来枕头上放了一个包起的小奶娃儿!
      虽然看得出李二更想要个儿,该做的他还是要做,特别是洗澡这种技术活,阿香不敢洗怕伤到娃娃。于是李二就拿出了养鸟的耐心来带娃,还确实是把好手,兴趣果然是最好的老师。
      现在想哈怀孕还倒夜班确实有影响,太累了对胎儿肯定不好,那么瘦小的娃娃,身体素质必然不好,旁边都有人隐隐担心又不敢开腔,“这么小咋个养得活哟。。。。。。”
      果不其然,三个多月的时候,娃娃背上那个红疙瘩越长越大,厂医务室的医生怀疑是血管瘤,建议去华西,去了自然是要做手术的,才三个多月就要全麻,屋头都很担心,幸好姑爹有亲戚是华西的脑科教授,找了他徒弟来动手术。
      小两口钱不够,找爷爷奶奶借,没有借到......要是生病的是孙儿可能就另当别论了。
      生下来就那么小,三个月也就十斤多点。
      做了出来,医生说:“手术成功,但太小了全麻,要看今天晚上能不能醒,如果一晚上都醒不到估计就悬了。”
      两个人守到娃娃不敢睡,偶尔摸一哈很小很小的手指姆儿。
      体温才开始很低,冰欠的确实有点儿吓人,香边抹眼泪边等边熬,没得哪一天的夜这么难熬,比生娃还难熬。
      后半夜小手指拇儿微微轻轻动了一哈,李二感觉到了,慢慢的其他手指也稍微动了一哈,这个奶娃儿醒过来了,她叫李佳,香哭起笑了。
      转眼李佳上幼儿园了,从小体弱多病,这几年硬是会折腾父母得很,经常吃药打针不说,大大小小医院都是常客,每次邻居看到他们又带起她去看病都会说,硬是林妹妹呢!又变狗儿了嗦!(又生病了)
      小小年纪因为经常去医院,甚至都不像其他小朋友那么惧怕医生,吃药当然不肖说,打针也是,只要妈妈买了泡泡糖就不怕了,实在太痛肯定还是要哭,过一会儿不痛了也就对了。
      可能身体先天不太好的小朋友,自然而然气场就比较弱,佳也不爱说话,内向腼腆,肺不好经常咳嗽,气息就更弱了。
      李二常挂在嘴边的,“李佳小时候8个月了都还不会笑,他还以为这个娃娃是瓜的得!结果最后是一个邻居大哥哥把她逗笑了,终于抿笑了一哈!”一辈子都记得到要拿来说。
      幸好厂区幼儿园的老师都是熟人,佳饭量小,刚去的时候太小吃不来饭,还是陆婆婆亲自喂的,陆婆婆是医务室刘医生的家属,佳经常去刘医生那儿看病,自然对她比较了解,更加照顾。
      单位幼儿园不大,就在宿舍4栋底层开了几间教室,有两个小院坝供娃娃们活动,大点儿的院坝头还有孔雀摇摇船,大象梭梭板,双排爬爬梯,对于小朋友就算是乐园了。
      木板楼的厨卫浴
      佳住的单身宿舍通道楼,一个10来平米的小空间要挤下1米8的大床,沙发,茶几,衣柜,电视柜,角柜,还有一个写字的条桌,住两大一小也是不容易了,不好生开发利用空间,咋个放得下东西,床和柜子是爸妈结婚时打的,自带分层很高很宽的床头柜的那种。
      大一点儿又从3楼搬到2楼右手最里面向院子那间,住3楼太小记不到了,不过和2楼的区别肯定不大,不过窗户正对小院坝一棵很高大的构树,每天佳喜欢看到树下过去过来的邻居,好像院坝头的大小事都逃不过她的小咪眼儿。
      上厕所是公用的,有点儿远晚上也不方便,所以家家都有痰盂,每天早上倒桶儿大军就出发了。房间那么小,太臭咋个办?几乎家家的门上都安了换气扇排到过道,正好在外头的人就比较惨了。
      用水也是很困难,一层楼只有一个水池三个水龙头,十几二十家人洗个啥子都要打挤,一到用水时间热闹得很,有一次水池堵了,让李二去通一下,他还非要等到人多的时候才拿起一根长竹竿儿,穿过已经开始煮饭的过道去挣表现。
      洗澡更不用说了也是公共浴室,夏天那么热每天都要洗澡。
      就看到妈妈们带起娃儿端起脸盆啥的,出了宿舍穿过大马路进厂区,直奔锅炉房旁边的澡堂,男左女右像进游泳池一样。
      冬天倒是不用每天去太麻烦了,一去就真的是下饺子,人多蒸汽大,有人还在里面紧到洗衣服不出来,不过这些对于小孩来说更多可能是觉得好耍吧。
      煮饭都在过道头,哪家今天吃啥子全部一层楼的人都晓得,特别是吃好的时候更是整层楼都是香的,巴适得很。要是哪家大人不在,娃娃回来莫得饭吃,马上就喊到隔壁子叔叔嬢嬢家头吃,绝对不得饿到。
      最时新的是“打平伙”,几家人一起把好酒好菜端出来一起坐到过道头吃,热闹又好吃,娃娃也喜欢,叔叔些当然最喜欢了,又可以整二两了。
      特别是李老二嗜酒如命,巴不得每天都喝。年轻的时候酒量大,白酒8两一斤地整,一喝就醉,醉了就话特别多。佳和阿香最烦他喝了酒发酒疯,乱说乱闹,紧倒不睡觉,每次喝醉都要闹好多笑话。
      酒疯子名副其实,还因为喝酒碰倒摔倒掉了几次门牙,补了又掉掉了又补,每次还得意地乱发酒经,啥子不喝划不着,某位大人物又烟又酒活到99,另一位大人物啥都不吃还没活那么久,啥子喝酒伤肝,不喝酒伤心之类的。
      佳看到李二喝酒喝得那么高兴,就很好奇。有一次跟小朋友办姑姑宴儿的时候,居然真的打了李二一两酒,还喝下去了。喝了过后,脑壳晕乎乎的,全身烧乎乎的,脸非红多早就睡了。
      李二晓得了架势笑她,“哈哈哈,居然真的敢偷我的酒喝,这下遭了哇,晓得厉害了哇!”
      对这个酒鬼老汉儿,佳和妈妈每次只有气得翻白眼儿。
      有一次香气急了,趁他醉酒狠狠的扇他一个耳巴子,打得他一直喊,“打我抓子!打我抓子嘛!”
      打了也还不是要收拾一堆烂摊子,过了几天又还是继续喝,想起又好气来又好笑,走哪儿去都像没见过酒一样喝啊喝。有一次星期天第二天要上学,晚上九点过了还在喝,还要赶很久的车才能回家,气得佳一直哭。
      动植物
      佳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动物植物。
      经常去耍的厂区头,最多的花还是指甲花,也喊胭脂花。有红黄白三个色,红色最多生长力强,随便一个地方都能长起来,小星星一样的花瓣儿,后面一个管管儿像小喇叭,扯下来可以吹一哈。把花萼和花朵轻轻分开,让花蕊连接其中不扯断,塞到耳朵里头就是一对细长的花耳环。花掉了结的种子成熟后是黑色的,圆圆的小球用手挤开黑壳壳,掉出来一个白色小圆粒,说是以前的胭脂就是用它做成的。
      佳佳从小算是和花有很多交集。屋头的人都喜欢种,从乡坝头的老家到亲戚家,好像每个地方都种了很多花,就算是住的单间,窗台上也摆了几盆植物。
      后来拆迁搬到后面那栋的1楼过渡,几家人合用原来幼儿园的活动场所当院坝,就更有地方让李二和香发挥特长了!
      院子的墙边慢慢的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盆,朴素的泥花盆开满了鲜花。吊钟海棠,文竹,茉莉,罗汉竹,吊兰,芦荟栀子花等等。每天看到花儿们佳也很开心,所以她从小就喜欢植物喜欢自然,觉得它们很有能量。
      每次搬家他们都要花很大力气搬花,别个都说“那么重,你们才懒得搬得!”他们就笑一哈,还是至少会把最喜欢最舍不得的搬上没电梯的楼房。
      喜欢植物肯定也就喜欢动物,屋头的动物就从来不少。最开始是单间窗台上的一缸金鱼,鱼缸是李二带回来的玻璃干燥器,上大下小还有个很重的盖子,当然养鱼不需要盖子。一棵水葫芦在里面,会开紫色的花很好看,两条金色小鱼天天在水葫芦下面游来游去,透点儿阳光硬是好看。
      要说养动物的主力军绝对是人称“二公子”的李老二。佳还没出生他就买过两只小小的嫩鸟回来养,那时候头一回没经验没养活。
      后面在单间里面养了一两笼画眉鸟,每天提到外头去溜两圈儿,别人都会笑他“耶!二公子又出来遛鸟了嗦!”
      画眉很野爱乱跳,经常碰笼子头都要碰烂,为了让它们更纯熟,就是不怕人不乱跳,就需要每天带出去人多的茶铺锻炼锻炼。
      佳一直都不懂,鸟儿在天上飞得好好的,把它们从森林里面强行带出来,还关在小小的笼子头,肯定要乱蹦乱跳啊!
      虽然可以近距离观察从嫩鸟到长大的过程,确实很神奇,但也感觉这种爱对鸟来说是不能承受的负担啊!那些从小就被笼养的鸟,一旦逃出了鸟笼,一点儿没得自我生活能力,只能饿死吧?!
      但是李二才不管这些,觉得是他养大了它们,他就是主人。
      他才不会懂什么是“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得。
      “我不买别个也要买!”
      关于鸟,后来的事可想而知,妈妈虽然常挂在嘴边“养鸟养得家头太脏了,到处是鸟毛鸟粪鸟食!”
      还骂爸爸,“每次养的鸟下场不是飞了就是死了,造孽得很!”
      但反对仍然是无效的。李二最爱去的地方就是鸟市,最爱买的就是和鸟相关的东西,平时不是在洗鸟就是去做鸟食。鸟食都是新鲜的肉菜,水果,玉米,小米,籽苏等等很多种材料混合,打成粉烤干,还要晾一段时间,免得吃了上火。
      别个经常笑他:“你这些鸟怕是比人还吃得好哦?”
      “是奥!这些东西人都可以吃,好得很!”每次他都觉得很得意。
      就这样子因为爸爸的热爱,家头从画眉开始到鹦鹉,四喜,百灵,红嘴玉,蜡嘴雀,石燕,紫燕,八哥,鹩哥,黄鹂等等,数量更是数不清楚。
      对于会说话的鹦鹉,八哥鹩哥佳还是很感兴趣的。那只绿色的大鹦鹉是姑妈家拿来的,只会用四川话说“恩恩儿”就是鹦鹉的意思,教它啥子其他的都不会说。
      后来爸爸也觉得它吃得多又不说话就把它卖了,只留下它架子上那对看起还比较旧的铃铛儿。
      鹩哥最会说话“你好,恭喜发财,李老二,你好我好大家好!”还会“滴哇儿滴哇儿!”学救护车声音,虽然也不是太多,但逗得大家高兴,也就最得李二心,吃再多都没得事。
      养了好多年,最后也因为洗澡门没关严飞了。
      养得最乖的是八哥,白天就不用关笼子,放出来到处耍。飞到院子大树上,敲哈盆子它就回来了,站到李二肩上头上等虫吃。
      可惜还没养到会说话就掉了。
      李二说他头天给人展示过,第2天就不在了,怕是遭偷了,估计偷起去也养不好,不会有啥子好结果,可惜了......
      不光是鸟,就算是在单间李二都带过一两只狗儿回来给佳养。
      狗儿有的没打针就要生病,死了的话,香就说“再也不养了,再也不要拿回来了!”
      但一般没过好久,李二就又拿一只回来,虽然都不是啥子品种,多半都是土狗子,但是佳都特别喜欢。
      俱乐部
      虽然李老头儿的俱乐部茶铺,没开几年就回乡坝头去了。小时候佳对那里印象还是很深的。
      幼儿园放学回来就在后面的大花坛边边耍,花坛里面好多花,下雨天蚯蚓到处爬。
      俱乐部的平房,因为下面的防空洞被整个抬高了,防空洞外面墙角角上每隔几米,有个小窗子,黑黢黢的里面啥都看不到,每次经过佳都忍不住想往里面看,到底里面有啥子呢?
      旁边有个小门,但从来没人开过,应该也没人进去过吧。
      每天晚上和周末一家人都在俱乐部吃饭。
      佳从小饭量就小特别瘦,小时候更是这样吃不进,那样吃不进,就只喜欢吃泡菜,每顿饭没得泡菜吃不下。有酸脆爽口的泡萝卜泡豇豆儿拌点熟油海椒,才勉强刨得下半碗饭。
      每次为了哄她吃饭,一家人好说歹说。
      最常用的是李二说的“快吃饭哦,再不吃天上的飞机就要下来吃你的饭啰!”
      “飞机也要吃饭啊?”
      “肯定要吃啊,飞机要吃油油饭啊,再不吃你就没得了哟,快点儿!”
      可能是生泡菜吃多了肚子头有蛔虫,吃了学校发的宝塔糖,一回到俱乐部佳肚子就开始痛,奶奶赶紧端来了小痰盂给佳坐,拉出来的虫量惊人。
      大根大根的好吓人,佳佳觉得太神奇了,自己小小的肚子里头居然有那么多活的虫。
      李二说“看哇,怪不得不吃饭光吃泡菜,蛔虫就喜欢吃泡菜,那么多虫就算吃再多,你还不是那么瘦!”
      以前的老街老院坝,总是有很多行业上门叫卖服务,卖东西的倒还不多。
      比如“磨菜刀咯!……”
      “快磨菜刀的来了,搞快拿下去磨一哈,马上要切菜咯。”
      一般佳是没得这个差事的,李二在菜市上买了一块磨刀石自己磨。
      还有“补锑锅补锑锅咯!”
      这个佳干过,这种有技术含理的李二不会也没得专门的工具。
      娃儿们最喜欢的是砰一个很巨大的爆炸声,猜对了!爆米花儿的来了!
      只看到一个全身都和那个爆筒一样像黑炭的叔叔,两只手使劲摇筒后面的一个把手,摇啊摇摇得飞快。
      娃儿们硬是兴奋激动,想围上去又必须保持一定距离,有些还把耳朵蒙起,眼睛一虚一虚的巴望起,突然“砰!”一声爆响。
      “欧!好了!”娃儿们也跟到欢呼,再也等不及一窝蜂围上去。
      刚爆好的米花儿香脆好吃,还是热的。
      “打牛奶!新鲜牛奶!”,那时候还有打鲜牛奶的,摩托车托起两个罐罐装奶,每天下午到各个院坝头叫买。
      一般有牛奶票,先买票再以票换奶,有一回佳拿了一张撕下来的报纸角角,当奶票去打牛奶,那个叔叔还真的给她了一斤。
      反正香说“不可能哦!报纸角角别个咋可能给你牛奶嘛?记错了,而且你也不能拿报纸换奶呀!那是骗人哦!”
      佳自然就不敢了。
      对佳佳这种错误的意识和行为,香两口子是一惯制止的。
      有一次佳洗了澡一个人从厂头回来,过了街就看到宿舍门口摆了个小桌子,上面很多小零食也没得人看到。心头痒痒的想要,盯了几眼好诱人,犹豫了哈没敢下手。回家还稍微遗憾地跟香他们说起。
      “瓜娃子!哪喊你拿别个东西的!”爸妈立刻严肃起来。
      “我没拿啊!”
      “没拿?!想都不能想,放到那儿没人在也是别个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