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离家 ...

  •   时间回到21年前的9月。距离开元古塔往北直线距离不足1千米外,县城主干道博陵街路北坐落着这座县城最好的中学——博陵中学。
      9月1日,全国各地大中小院校开学的日子。
      北纬38度东经115度,九月的华北大地,是一片被风吹熟了的胸膛—干燥而温暖,这是属于北方独有的“诗和远方”。新翻的泥土在立秋后的阳光下,泛着温暖的黄褐色,这是丰收后短暂的休憩时光,又一季的播种正在鼓满了期待的下一个收获的序幕里悄然酝酿着。斑驳的老城墙外广袤的田野里,轰鸣的农机,星星点点的耕作者,构成了这一时节特有的风景。厚重而缄默的冀中平原以她干燥而温暖的胸膛,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子民,安放了一个又一个灵魂。
      四十多分钟的路程,弯弯曲曲的乡间公路,颠颠簸簸,加之立秋时节午后的阳光实在太舒适,公交车在老城墙外的南环路停下时潘敬早已是昏昏欲睡。迷迷糊糊跟随母亲下了公交车,望着眼前衰草萋萋的老城楼她竟还是一脸的蒙圈。母亲忍不住摇头笑笑:“你呀,一坐车就睡觉,要是一个人怕是直奔终点站了......”潘敬朝母亲吐了吐舌头:“车太颠了,它一颠我就想睡觉。”
      学校离老城楼还有两站地的距离,为了保护这条老街沟沟壑壑的青石板路不至继续恶化下去,多年以前这一段路就已禁止机动车通行,潘敬需要和母亲步行通过老城楼下的古街道。九十年代的中国尚不富裕,农村长大的姑娘潘敬初中毕业之前是没有走出过她出生的沙河镇的,甚至不知道还有行李箱这种高大上的物件:蓝白相间的格子包袱里包裹着的是一床母亲亲手缝制的被褥,黑色的帆布袋里鼓鼓囊囊地塞满了一学期的生活用品以及换洗衣物。母女二人沿着老城墙下的古街往北走,两旁的街巷里不时传出:“磨剪子嘞,锵菜刀”的吆喝声,浑厚而沙哑的吆喝声令潘敬竖起了耳朵听了半天,却始终听不明白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发音,不禁摇着头笑自己。老街的地面是青石板铺就,因年代久远早已破败不堪,路面坑坑洼洼,沟沟壑壑,两旁的路边沿摆满了特色小吃:缸炉里刚烤好的表面挂满芝麻的小巧精致的油酥烧饼,柳案条上整整齐齐码着红亮喷香的王宗薰肉,铁皮桶里滋滋冒油的烤地瓜,大铁锅里上下翻滚的油炸粉条丸子,玻璃柜台里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空气里飘满了香甜,熏得潘敬一路走一路偷偷地使劲儿咽口水,又时不时装作若无其事地瞥一眼身旁的母亲,生怕叫她瞧见自己的这一副没出息的糗样子。
      母女二人走了大约二十分钟,终于走出这条磨人的老街。右转进入县城的主街道——博陵街,再往东走不到两百米就到了学校的正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