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他应获得的有保证的未来 ...
-
送走赖特宁后,我开始在笔记本空白页上写下他的信息。埃洛伊斯·赖特宁(Eloise Lightening),23岁,父母经商。在三到四岁期间遭遇过至少长达半年的性侵害,加害者是同龄的一名男童,没有插入的□□行为(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他对此事印象深刻,一些年幼的性侵害的受害者对剧烈的疼痛和和无法解释、超出认知范畴的性侵在自我保护机制的作用下会遗忘事件),但却因此“学习“到了性快感。
……近来两周感到此事的影响越来越强烈,总是想到死亡,感到绝望和无力。
我叹了一口气,他的情况确实比我想得要复杂得多,我还是很难想象在三四岁的孩子之间会发生这种事情,据他所说,除此之外,他的童年比较正常,在少年时期患上了的抑郁症也与之没有太多联系,因此在抑郁症痊愈后,他没有想到这件事情,他所以为的“早已过去的“事情会对步入青年期的他发难。
他说,他以前出于道德认知害怕被别人知道这件事,因此十多年来一直隐瞒得很好,“因为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所以不敢暴露出自己的伤口和痛苦;因为哪怕是痛苦,那也应该是被社会所熟知的,而我所经历的,我甚至害怕别人以为我哗众取宠。“ 而好不容易获得了自由在一个新的国家开启新生活,逐渐发现不需要背负那种沉重的期待后,这件事又挣脱了枷锁浮上了岸。
我在精神分析和行为疗法之间犹豫不决,另一方面又觉得此事应当交由另外的心理医生来处理更为妥当。但我感到赖特宁信任的人不多,而很难说我能提供的帮助是充足有效的;转介到新的人手里,又担心将会是个坏主意。我一时拿不定主意,决定先找找像他一样幼年遭遇过性侵害的案例看看。
平心而论,赖特宁是我见到的极有天赋和潜力的学生,思维敏捷,观察入微,思考角度新奇,何况他品行端正,道德感强烈,是个值得信赖的人。他的遭遇令人扼腕。这或许很好地解释了了他性格里的一些神经质和行为上的一些过度反应。我很同情这个学生,也希望能帮助他走向他应获得的有保证的未来。
我想,当务之急,是保证他的情况不要再恶化下去,总是想到死亡可不是什么好兆头,我喃喃自语。或许他已经开始自残了,只是没有告诉我,我寻思道。过度熬夜,生活作息颠倒,很少吃饭,或许是潜意识的一种自我虐待的信息的表现。下次我得问问这个才好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