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第三十章 回归平静生活 ...

  •   “这次仲远居然没拦着?”顾老夫人庆幸道。

      知子莫若母,顾老夫人自己生的儿子是个什么货色,她再清楚不过,没主见,凡事只知道保守,一辈子只能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毫无长进,顾念瑞也是个不中用的,也就顾大夫人把他当作宝。他们皆是鼠目寸光之人,哪里明白,顾念瑶才是顾家的希望。

      冯书臣笑得愈发客气,“您还不知道念瑶妹妹的性子吗?是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谁能拦得住?我哥哥都拦不住呢。因着这事,听闻姑父还大发脾气。”

      “他发脾气有什么用?又狠不下心。为今之计,就该想办法为顾念瑶铺路,在宫里生存可没那么容易。”顾念瑶聪慧过人,但在权势面前,难免也是要吃亏的,但愿他这个一根筋的儿子能开窍,想办法帮衬,而不是一天几顿闹。

      “姑父还是狠得下心的,”冯书臣笑了,“只对安妹妹一人。”

      “顾念安?她还没回来吗?”

      冯书臣忍着一肚子火,咬牙切齿道,“当然没有。安妹妹要做的事情可多了,被念瑶妹妹拉着为太子和英国公治伤;念瑶妹妹为了在太子面前立下功劳做投名状,拉着她指路认路。念安妹妹见她认定的事情不松口,大家又拦不住,想着与其让念瑶妹妹暗着乱来,不如助她一把。”

      他余光瞥见顾老夫人面色青一阵白一阵,心中畅快了些,“就因为这样,被姑父骂了好几日,说她是害人精,不吉利,害死了自己的父母不够,还要来害死念瑶。若是顾氏一门真出了什么事,他是一定要与念安妹妹同归于尽。我就不明白了,若他不同意,照着老夫人的法子去做就行了,自己拦不住,就将所有的错都怪在一个只见了几次面话还没说上一句的亲戚,哎哟,顾校尉的做事风格,正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冯书臣发现,自己跟在冯珩身边久了,才学没见好,倒是说话的习惯学了个十全十,哥哥有时候说话就是这样,看起来客客气气,实则气死人不偿命。

      “安妹妹再怎么说也是他的侄女,为了他的冤案为了念瑶妹妹的前程,重病了两次,结果,姑父居然不管不问,正是铁石心肠啊,不过今日我总算是明白了,他究竟像的是谁。这也难怪,那日念瑶妹妹与我偷偷从槐县出来,到了田庄门口,愣是不让我进来拜见。”

      只怕,顾念瑶对于这些年来顾老夫人对她宠爱不以为意,认为理所应当,所以才这般不把她放在眼里。

      “不过,从小我的父亲母亲就教导我,要尊敬长辈,是以念瑶妹妹奉旨前往都城,来不及与顾老夫人告别,如今安妹妹的病好了些,我便过来,代替姑父,念瑶妹妹来和顾老夫人告个别。”

      顾老夫人脸色不好是显而易见了。没想到好好说话也能有这种效果。冯书臣这些年来自己一和长辈说话,总是脸红脖子粗,到最后就被人数落不尊重长辈,今日他气定神闲,缓缓道来,果然没数落了。

      顾老夫人半日没憋出一句话,冯书臣也懒得理了,行了礼便离开了。

      他心中憋着一口气。

      自从众人回到都城之后,他日日都写信给冯珩哥哥,结果呢,冯珩哥哥只回了一封,说他事忙,让他等到顾念安痊愈之后再走。这也就罢了,念安是念瑶的堂妹,自己高就了,对妹妹便没有只字片语的关心。想起那日她躲避自己的回答,说不定自己在她的心目中,也没好多少。

      看着他快步离去的背影,顾老夫人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一旁的翠竹被吓坏了,赶紧上前帮她顺气,“老夫人,老夫人别生气,冯书臣口不择言的性子,您不必当真,别气坏了身子。”

      顾老夫人摇了摇头,捶胸顿足,悔恨不已。她一个半截入土的人了,今日竟被一个毛头小伙子数落,而她还一句话都反驳不了!她叹了口气,自己并非不在意顾念安,只是一见她,就总想到她一出生之后便风波不断,小小年纪为仲怀带了不少麻烦,本就甚是讨厌,后来又看到秋霜为她而死,自此见她,便有些惧怕厌恶。

      可她毕竟是自己的孙女,又岂会不管不顾?她只是没想到,顾仲远那个蠢货,居然将他夫人平日里的碎嘴子原封不动地说与顾念安听,那孩子看起来不在意,实则什么都往心里去,如何能行啊?

      “是我错了,是我错了,仲远和他那个夫人是什么德性我岂会不知,只是看念瑶聪慧有主见,想着对她好些,她飞黄腾达了,日子好过了,能时常想起念安这个妹妹。”顾老夫人忿忿道,“如今看来,她们两个从小就分居两地,本就没什么感情,如今被仲远这么一戳破,顾念安那个小蹄子,估计是不会想去都城了。”

      顾老夫人这些年过得简朴,没一日不想念都城里繁花似锦的生活。她还想回去呢,只是就这么丢下顾念安,一来自己过意不去,二来,也会影响顾仲远和顾念瑶的官声。是以,她不能做。

      翠竹自从老夫人来到田庄之后,便从未见过她如此激动,连忙安慰道,“无妨的,如今二娘子成器,自己开了间医馆,且与秋氏走得近,日后实在不成,还有他们护着。”

      “是啊,还好当年二丫头出面,留下了他们,否则现在连退路都没有了。”实在不行,顾老夫人打算自己去都城,把顾念安留在这里。她的心又涨又痛,道,“翠竹,你听到了吗?刚刚冯书臣话里话外,都在指责我这个祖母偏心,我听出来,二丫头心里定然是厌恶我的。”这就是顾老夫人的痛点所在,自己这些年埋藏在心底的情感被顾仲远道出,让她明白,顾念安其实什么都知道。

      顾老夫人向来心高气傲,除了顾念瑶,不把人放在眼里,就连冯珩也是这样的。翠竹明白,顾老夫人多少还是在意这个二娘子的,“老夫人,不会的,这些年,多少人明里暗里的想要给济世堂找麻烦,若没有您暗中动用关系护着,他们的生意哪能这么顺利啊!”

      顾老夫人用手撑着罗汉床,坐起身,翠竹赶紧将茶端上来,让她喝下去顺顺气,半晌,她才开口道,“既如此,我便得再重新谋算一番了。”

      顾念安完全康复之后,这才离开槐县回到桂县。看到桂县熟悉的街景,顾念安这才完全放松下来。真好,日子终于恢复了往常的安稳,前些日子发生的事情就像是一场梦,梦醒了便好了。

      秋贵再三叮嘱,大病过后须得仔细将养,不得太过操劳,当着医馆所有人的面,吩咐顾念安须得休息一个月才能出诊。众人记下了。

      众人看向她身后的女子,顾念安拉着桃花来到面前向大家介绍道,“这是桃花。我在槐县救的人,她说无家可归,会些拳脚功夫,要做我的武婢。”

      桃花向众人行了礼,众人对此见怪不怪,便带着她去安顿行李。

      秋香拉着顾念安回到房里,“如何?这是我按照你的图纸添置的。”

      “哇。”顾念安走了进去,整个房间都按照她的喜好,所有的东西都是紫色的,紫色的床褥,紫色的床帘,就连抱枕,都是紫色的。

      秋香看见顾念安似乎很满意,笑道,“如今院子里都是野花,等开春了,我便让人在院子里再种些。”

      如今已经入秋多时了,野花还未凋落,花团锦簇,生机勃勃,“不必,我喜欢花只是喜欢它颜色鲜艳,让人看起来心情愉悦,跟它名贵与否并无关系。”

      秋香叉起腰,嗔笑道,“但是我,喜欢香香的花。”

      顾念安摇着秋香的手臂顺气道,“好好好,小姨喜欢什么,那便种什么。”她发现秋香和离了之后,愈发像个小孩子了,暗道,结婚也没什么好的,把这样明媚的女子生生压成一个怨妇。

      “那个桃花……”秋香有些担忧。来路不明的人,总是让人不安心的。

      “她死活要跟着我,我也没办法,再说了,在槐县,她确实照料过我,我就由着她了,”顾念安随意道,“我呢,没什么地位,没什么钱,她能贪我什么?顶多就是因着我都城里的念瑶姐姐,我又不去都城,是以,应该没什么要紧。”

      “当真?”秋香还是觉得不稳妥。

      “当真,大不了要头一颗,要命一条。”顾念安什么场面没见过,死里逃生几回了,就连生死都看淡了一些。

      脑门上一个暴栗,顾念安整个人从罗汉床上弹了起来,捂着额头道:“小姨,你干嘛?”

      “小孩子家家的,说这些丧气话做什么?”

      “行行行。”顾念安懒得跟她说了。

      两人静了下来,顾念安听到外面的喧哗声,她看向屋子隔壁,三层的楼居然修缮好了,看起来应该是已经开张做生意了。

      秋香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道,“之前,我们一直想将隔壁的盘下来,后来你去槐县,我便去找牙行,谁知他居然跟我说,有人出了比我们更高的价钱,将它买下来了,他答应了。修缮了十几日,昨日才开张。”

      “可知是做什么生意的?”顾念安坐上秋千,秋香过去推,道,“看起来,应该是酒楼,叫做四方楼。”

      “做的饭菜好吃吗?”

      “还可以,昨日一开张,他送了我们糟鹅,吃起来还还可以。”秋香原以为她会问老板的人如何。

      连秋香这种对饭食挑剔的人都说好了,顾念安有些期待,“行,改天去尝尝。”

      “对了,你知道吗?你香囊的法子被县城里面的其他医馆学了!”秋香大出气,这个月的单量明显少了一些。

      “正常,做生意就是这样,学来学去,所以我们不能安于现状,得弄些别的花样。”

      秋香想起刚刚秋老爷的嘱咐,不能让顾念安太过伤神,赶紧道,“不过,目前来说,我们的账上还是盈利的,不急在此时。”

      “好。”顾念安远远地瞧见海棠带着桃花熟悉济世堂,便唤她过来,“海棠,等会你去田庄捎信,告诉老夫人我已经回来了,明日再去拜访。”

      “好。”

      济世堂里面的生意忙,秋香很快就去前面帮忙了,顾念安一个人在院子里晃着秋千,自得其乐,这样的生活才接地气嘛,风平浪静,惬意的很。这个院子和刚开始的荒芜相比,已经温馨了。

      她很喜欢这种边赚钱边把生活慢慢捣腾精致的感觉。原先改造院子的时候,秋香是打算将院子全都铺成石砖,顾念安觉得不好,留一些花圃,再种些花树,看着赏心悦目。

      想起冯书臣之前送了自己一把二胡,便回房将其摸了出来。

      在槐县的时候,她总想着找机会试着拉一拉,奈何总是不得空,一会念瑶拉着她上街晃悠,一会就是冯书臣找她聊聊济世堂的事情,说是想成为像顾念安这样人人称颂的有用之人,要么就是太早或太晚,怕吵着人休息。

      如今养身子,正好拿出来解闷。

      济世堂的人一开始还觉得稀奇,后来,众人询问海棠之后才得知,城里来了一个拉二胡的老伯,身旁还有一个弹琵琶的老婆婆,两人在茶馆前轮流奏乐,以维持生计。顾念安看了他们好几日了。众人估摸着,二胡就是在那个时候学会的。

      许多年未拉琴,刚开始还有些手生。这个时代的二胡并不流行,曲子也比较少,加之曲调哀婉,更是少有人使用。当年考证用了一年的时间,之后读大学的时候压力大,便时常学新曲子缓解压力,也是为校艺术团的表演做准备。

      还记得当年部长开会的时候甚是嘚瑟,说自己旗下有一员猛将,可以即兴表演。她还记得,当时的脸和耳朵很热,无所适从,社长倒是两眼放光,直说日后一有表演就会让她上。

      只是不知道现在还记得多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