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2 ...
-
上午第二节是阅读课。同学们在教室阅读,我在外面走廊上抽查早上的背诵。值班老师来了,从教室里没收了两本网络小说。我很生气,问是谁的。两个男生惭愧地举起了手。
看到了他们惭愧而不是畏惧的神色,我知道不用处罚他们了,只需要严肃地批评几句就行了。
教育学生,最重要的是唤起他们的羞耻心。所以,我一直主张对犯错误的学生要谨慎处罚,能一笑置之就一笑置之。
青少年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不犯错误的孩子反而是非常让人悲哀的,甚至是非常让人恐怖的。因为我发现,青少年犯错,很多时候是成长过程中的探索与尝试,或者是他们本性中所蕴含创造力的盲目伸展。过早地压抑这种探索、尝试与创造力的伸展,会使他们之后的人生平庸,更可怕的是,可能会使他们的成长历程扭曲,成年后,一旦找到发泄口,便碎裂成许多怪异的反常理、反社会的举动。
基于青少年成长阶段的这个特点,我主张对孩子的错误还是宽容点儿好。要多教育,多引导,少责罚。我尤其反对从道德、素质、态度的角度去谴责孩子。首先,孩子的许多错误并不是道德、素质、态度的问题;其次,即便是这方面的问题,不加选择,不加把握地从这些角度责罚孩子,常常会适得其反,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强加给他们“我是人渣”的意识,这种意识会随着责罚次数的增多愈来愈强烈,直到他们真地成为人渣。
当然,重新回到今天这件事。这并不是说类似的错误他们以后肯定不犯了。这个我不敢保证。改正错误需要一个过程。这两个同学在以后的阅读课上,能保证连续四五节不看网络小说就行了。彻底让他们同网络小说说再见,有待于阅读品味的提高,而这是最难的。如果我和他俩的关系“搞”得比较好,看在我的“面子”上,说得高大上一点儿,受我感召,他们也可能慢慢地永远不看网络小说,至少在课堂上不再看,这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但那又是阅读教学之外的另外一回事了。我更希望自己能通过经典著作的内在魅力去吸引同学们,让他们主动对低级的阅读趣味说不。那是非常难的,但我却很有兴趣,也很有信心。但一提起这样那样的业务学习,一提起填这样那样的表格,我的心绪马上就变坏了。
好在现在班上已经有人读《左传》了,读小说也在我的号召下,读的多是名著,譬如说,《红与黑》巜悲惨世界》,还有同学买了毛姆的《刀锋》。
读《左传》的就是小Q,他读不懂语文读本上的古文,我看是《左传》上的选文,就把我收藏的《左传全注全译》给他拿来了,没想到他竟从头读了起来。问他还读不读《梦的解析》了,他说还正读着呢。小Q最大的进步表现在背诵上。他能很快背会一段优美文字,而据他说,这在初中是难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