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3章 ...
-
赵芷虞知道四兄长想歪了。
但从其言语之中倒也明了,谢戎其人,出身寒门却为人正直,官职不高却全靠自己一步步走上来,绝不会因为她蛮不讲理而迁怒于英国公府。
如此,倒也安心,随便搪塞几句,入座发呆。
《槐山不言》这本书之所以火得没边没际,有个很大的噱头就是作者将笔下人物写得出神入化,而当人物走进读者内心,他又会亲手将他们一个个弄死,留给读者无尽遗憾。
她曾看过一个安利贴的统计,据说书中出现过有姓名且有台词的人物277人,活到大结局的仅有32人!
存活难度相当高啊!
不论如何,她都必须认清,自己穿到了这本书里。
既来之则安之,当下的首要任务是活下去,且苟到大结局。
按照一般套路,朝堂文里的王爷男主在与各方势力周旋的时候,一定会有人在明处或暗处站队于他,若能以英国公赵家的势力在背后支持其事业……
赵芷虞抬眸,望向陆续前来的赵家上上下下——
她老爹,也就是英国公,世袭爵位,位高无权,已过知天命之年,唯一拿得出手的本事——斗蟋蟀。但总不能让他用蟋蟀大军去帮王爷男主陷阵杀敌吧?
再说她二叔。当年老国公,在过世时将爵位给了长子,将钱财给了次子。这次子倒好,第二年就衣衫褴褛沿街乞食,要不是她老爹心善将其接回,只怕这人早就投胎了。
到赵芷虞这一辈,更是个个奇葩。
长兄是国公世子,世袭首选,可他无心权位,在十方街街口开了家酒肆,请了些说书唱戏的,兴致一起自己还上台来几句。
二兄长醉心于茶,通晓茶种茶道,搜集世间名茶名具,还在东郊包下一座山,隔三差五不归家,也因此与二嫂嫂隔三差五来个鸡飞狗跳。
三兄长是所有人中最有雄心壮志的,从十二岁起就决心要考武状元,可师傅拜过十来个,两次参加武举都在“外场”环节就被刷下。听说,他每天早上都会抱起三嫂嫂练下蹲,引得院里丫鬟咿呀赞叹……不知到底是秀肌肉还是秀恩爱。
四兄长大概是这家里最有出息的了,虽然只任大理寺八品评事,却是家里唯一在朝堂上有实权的。也因此与国子监司业的女儿喜结连理,只不过四嫂嫂总觉得庶出的四兄长高攀,时常挂脸。
这样一来,老爹和全家兄长们全都将寄望放在了五兄长身上。
五兄长只比她年长两岁,还是个没定心的,动不动从私塾逃课去赌坊,被老爹揪回来还不认错,于是乎屁股开花在床上躺了小半月。
哎!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经。
好在,赵芷虞的四个嫂嫂都很给力。
大嫂嫂颇有主母之风,对弟弟弟媳一视同仁,对下人也赏罚分明,可以说这个家的后宅能比别家安宁,有一半都是她的功劳。
二嫂嫂为人圆滑却没野心,遇见外人找茬,都能以四两拨千斤的气势化去危机,与大嫂嫂刚好一个主内一个主外。
三嫂嫂是三兄长的师妹,耿直爽快,能动手绝不动嘴,出门在外都是她护着几个妯娌,但也因为太耿直,经常得罪人。
四嫂嫂是几人中最清冷也最高傲的,平日总端着大家小姐的架子,但她只比赵芷虞大一岁,两人对话本和小册的兴趣相投倒也和睦。
最后就是比她小一岁的堂妹赵蓉音……哎……不说了,人家心比天高,一心想入宫做皇妃。
适才说了后宅平静有一半是大嫂嫂的功劳,而另一半,则是她爹英国公的能力了。
英国公嫡妻,也即赵芷虞的母亲,在生下嫡长子之后身体一直不好,“夫大过天”的思想作祟,便亲自给丈夫挑选妾室,一个两个三个,直到后来怀上赵芷虞才停。
而诞下赵芷虞之后,其身体愈加不好,没过几年便去了。
她爹也不算太渣,此后不续弦不纳妾,将三个妾室安置得好好的,嫡子有的,庶子也会有;大姨娘要的,二姨娘三姨娘也给一份,如此平平均均,倒也不争不抢。
数来数去数到头,赵芷虞突然头大:从上到下最□□心的,居然是她!
——英国公唯一的女儿,十五岁待字闺中,尚未论嫁!
哎!一家老小包括她自己,没一个省心的,也没一个能走事业路线支持王爷男主的。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她去做个有颜无脑的花瓶,成为主角的掌中宝,在乱世里庇佑家族。
以英国公嫡女的身份跟当朝某位王爷发生点什么绯闻……也不是不可能。
按照套路,主角要排除万难登上皇位,身边所有女人都得是他的助力。以赵芷虞本人来看……除了貌美如花身材傲人……哈!一无是处!
就算真的成为主角后宫之一,那也只可能是炮灰型。
更何况,那是后宫啊!芸芸后宫啊!
要她后半辈子和叫不出名字记不住容貌的女人整天雌竟、争风吃醋?臣妾做不到啊!
东想西想,这顿饭吃得味同嚼蜡。
赵芷虞突然醒悟,在念自家这本经的同时,是不是得知道原著情节走向?
当今皇帝十三个儿子,除去太子和六个尚在幼年的,另外六个已及冠的王爷到底哪一个才是主角?
而他们一家是炮灰,还是功臣?
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趋利避害,稳抱主角大腿,苟到大结局。
而这一切的突破口,只有——谢戎,和他的《不言外传》。
*
家宴之后,赵芷虞回到自己的听雨轩,从锦盒里珍之重之地取出最新那册小人书,回味了下第一个故事,向后翻去。
第二个、第三个……过目即翻页,直到第四个故事。
左画:一对男女撞在一起,一簇火把掉落肩头,整个背景是一排排书架和模糊人影。
下书:那小姐蛮不讲理,誓要将所有付之一炬,而那官员试图阻止,却临时改变主意救人。月老作美,非要给相看两厌的人强牵一条红线。
右画:男子衣摆宽大,女子手里正握着他的腰带。
下书:月老红线作祟,那小姐红鸾星动,强扯腰带不撒手,欲表情谊碰冷脸。
瞎扯!滚你的红线,滚他的红鸾星。
乱改剧情?有没有人管啊!
*
谢戎不过七品小官,不到大朝会不需觐见圣上,休沐一晚,便上了马车,随着晨间霜露前往都察院。
去岁末,刑部尚书一朝入狱,二皇子党想尽办法也不能为其脱罪,近日已如强弩之末。
都察院奉命督查,要将刑部上下所有官员都调查清楚,轮到经历司,则需重新核定刑部官员过往三年政务功绩,若有贪墨之行也需一并核验,因此上上下下忙得热火朝天。
昨日,他回家沐浴焚香之后顺道前往荟英书局瞧上一眼,哪想这一眼差点瞎眼,整个晚上一闭眸就是赵家小姐,一入睡必被惊醒,苦不堪言。
车架没来由晃了晃,似是车轮压住石子,恰如他心境一般忐忑。
这忐忑尚未寻到因由,忽听得娇俏女声在侧窗外响起:“小女赵芷虞,恭请谢都事福安。”
真是有些……胡搅蛮缠了。
谢戎掀开车窗帘,低沉的脸色瞬间转为平和:“赵小姐安好。”
别的话倒是一句也不想多讲。
可赵芷虞骑了一匹矮小红马驹,与他的马车并驾齐驱,还兴致勃勃,“天将明露正深,谢都事就要前往都察院公干,真是劳苦。”
我忙于公务,你忙着搅扰清净,彼此彼此。
谢戎不着痕迹地皱了皱眉,“为圣上办事乃谢某之荣。”
好官腔哦……赵芷虞硬转话题:“反春寒气重,谢都事要注意添衣,料想谢都事忙于公务也不会细心照顾自己,我便自作主张替您准备好了。”
熟悉的语境,和那些暗表情意的贵女一模一样!
再看她将小马驹驮着的包袱托上手……谢戎忙道:“谢赵小姐好意,但谢某……”
“咚”一声轻响,大包袱撞上了小侧窗,差一厘就要挤在谢戎的鼻尖上。
他猛然后撤,听见包袱拼命想挤进小侧窗时努力的“嘎吱嘎吱”声,突然有点怀疑窗外女子又犯傻病了。
不止啊,这位赵小姐异常执着,塞不进包袱却未想放弃,他甚至隔着车窗听见她“嘿嚯”的助力声,其间夹杂着马蹄声和车轮滚动的怪响。
——也不怕摔了?
谢戎的头涨得微微发疼,只得吩咐车夫停马去帮忙。
待得包袱离开车窗,复又得见光明,他瞧见车夫抱着包袱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突然明白这才是赵芷虞的目的:让他接,却又让他不得拒绝。
当街送礼,是真要在彻查刑部众官员的时候,将他至于危险之境?
谢戎冷嗤:“将东西还给赵小姐,若赵小姐不收,那便敲锣打鼓送回英国公府,若送不进去我便只能向上参奏一本,届时,赵小姐莫要后悔。”
“呀!你这人……”赵芷虞话至一半,眼眶便含了泪:“我不过偏爱《不言外传》,想将没有买过的最前三册凑凑齐罢了,你怎么这么过分。”
只是为了几本小册?谢戎不敢信。
再见她娇滴滴落泪,就更不敢信了。
赵芷虞察觉他神情稍有缓和,又道:“我知道谢都事非贪财之人,也知道这个时候重金求购确实容易招人话柄,才特意送上亲手缝制的披风,以求能换得一观之机……可你怎么这么想人家啊!”
天色渐明,大道之上行人渐多,赵芷虞哭声惹人,人众一时纷纷侧目。
谢戎不怕别的,倒是很怕他开设荟英书局的事被公之于众,更怕他是《不言外传》作者的秘密被传扬出去,一时急切,忙道:“赵小姐莫如此,若想看原稿直接去书局便是,我差人知会一声,让掌柜给您一切便利。”
“真的?”娇美女子梨花带雨,双眼亮晶晶地朝他看来:“不许框我,不许反悔。”
“某一言九鼎。”
这一刻,哭容不在,笑颜动人,就如春光明媚,春景动人。
谢戎顿觉撩着车窗帘的手臂微微发酸,手一抖便放下帘子。
“某还要赶至都察院,告辞。”
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何声音会跟着手臂微微发抖。
车夫明了,打马行车,不一阵便到了都察院门口。
谢戎跨步下车,神思恍惚,总觉得哪里有些不一样了。
刚上两个台阶,车夫绊了一下,将整个包袱落到地上,本就随意打的结,这会散落开来。
却见内里一片赤红,竟是一袭赤色狐裘大氅!
这要是她亲自缝制就怪了!
如此贵重之物,自是不敢收,可谢戎抬头望向街角即将消失的小红马驹背影,突然心虚:
这位英国公嫡女……一言难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