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2 章  ...
            
                
                
                    - 
                          虽然保宪知道天皇陛下召见,他应该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但他还是慢条斯理地走着。他需要这点时间独处,理清自己的思绪。
  他穿过蜿蜒的回廊来到清凉殿,殿门外站着一名内侍,似乎是在等他,待他走到近前,内侍压低声音说道:“保宪大人,请您在这里稍等片刻,右大臣在里面。”他点了点头,倚窗而立。
  而一墙之隔的清凉殿内,天皇陛下威严庄重地端坐在矮几边,两眼如电光般地盯着右大臣藤原道长,“道长大人,你对眼下的局势有什么看法?”
  藤原道长是醍醐天皇时期的内大臣藤原兼家的次子,女儿彰子已入宫作了女御。尽管他身份高贵,却因第一权臣太政大人倚重自己的女婿左大臣藤原忠见,只得屈于二人之后,任右大臣之位。
  不过他为人沉稳且明智,通常总是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地应对所有他职权范围内的事,他既不靠近谁,也不远离谁,与朝庭上下所有的人都和睦相处。但是今早天皇陛下以迅雷之势免去了左大臣及兵部卿的职务,使他感到了空前强大的压力,同时也为自己以往中立的作风感到庆幸。当他听到内侍传诏,说陛下要见他时,他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向前迈了一步,“陛下,这显然是有人精心策划的,有人在京都蓄意制造混乱,故意散布恐怖的消息,引起百姓的畏惧和不安。”
  “朕刚刚已经任命了源博雅为京都的职守将军。”
  “陛下!博雅大人他......”道长大人仅仅说出了这个名字就住了口,这个敏感的时刻,谁也不敢轻易指责一个人是善是恶。
  一直屏住呼吸静静听着二人对话的保宪,听到天皇的这个决定也暗自吃了一惊,不由得更加仔细的用耳朵捕捉着殿内的声音。
  “博雅大人很年轻,但是他很勇敢,也很睿智,朕相信他能够把局势控制住。”
  道长大人似乎在细细琢磨着天皇的话,并没有对此发表自己的意见。
  “不过,道长大人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天皇慢腾腾地说着,仿佛是在思索着道长并未说出的担心,“或许,道长大人沉稳的性格与办事经验应该对他有很大的帮助吧!”
  藤原道长立即明白了天皇的用意,心领神会的上前一步跪在他的面前,用诚恳的、激昂的语气说道:“臣恳请与博雅大人共同职守京城,共驱流寇,共抚黎民。”
  “准了。”
  此时倚窗而立的保宪也明白了,让源博雅职守京城只是一个幌子,真正掌握禁卫军的将是右大臣。而天皇这样做,只是为了使源博雅始终处在他可掌控的范围之内。尽管天皇那冷若冰霜的举止言谈让保宪感到不近人情,但他不得不折服于他的卓越才智和坚毅果敢的个性。
  “保宪大人,陛下让您进去。”
  进入殿内,保宪一眼就看出天皇脸色有些苍白,一对眼睛锐利而严峻,不过却布满红丝,而且眼眶陷落,尽管这并不能减少他身上那种雍容尊贵的非凡气魄,但保宪仍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
  看到保宪走进来,天皇说道:“道长大人,朕还给你找来了一个帮手。”
  道长转过脸瞥了保宪一眼,显得有些迷惑,他不大明白,一个阴阳师在这种事上能起什么作用。
  天皇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那张冷漠的脸上闪过一丝奇怪的笑容,但这笑容来得迅速,去得也突然,以至于殿下站立着的两个人都没有发现。“你们要对付的可不仅仅是流寇、土匪、乱民而已。”
  此时他们两个人正竖起了耳朵仔细听着,脑子里也在飞速的转着,猜测着。
  “还有天命。”天皇平静的吐出这几个字,话音却仿佛在整个大殿内久久回荡。然后殿内一片寂静。
  接下来的日子,一些人被免职,一些人被起用,一帮人急匆匆的去抓人,而另一帮人开始四处躲藏寻求避难。平安京内笼罩上了一层紧张的气氛,连整个宫庭也被闹得沸沸扬扬。没有哪个贵族不知道天皇与太政大人之间的暗战,甚至平民百姓都听到了这场冷战的回声。
  潮湿的风阵阵袭来,一场磅礴的雨沉沉坠下。克明王府中依稀有婉转的弦声飘出,琴声如寒水滑入山巅,飞瀑直下一般,跌宕起伏如万壑争流。时而如云雾萦绕于高山之上,时而如细流淙淙铮铮流于幽间。尽管乐音悠扬,但听得出扶弦之人显然有些漫不经心。似乎随着指尖轻拨,他的心绪也随着波澜起伏的弦音萦转。
  突然,一声短促的紊乱乐音划破了原本从容的乐章,像是错误的指法挑动了不相干的弦,那声音响得尖锐而突兀,听上去如金戈之声般刺耳。弦声戛然而止,廊上只剩博雅独自而坐,两手抚在膝前的弦琴上,眼神茫然的望向庭院。一看便知他思绪纷繁交织。
  “博雅,在想什么?”
  博雅回过头,看到藤原王妃在侍女的搀扶下缓缓走来。“母亲大人。”
  “你们下去吧。”王妃向侍女们摆摆手,博雅忙扶着她的手臂,二人坐在廊下。王妃将目光转向庭院,“快下雨了。”博雅顺着她的目光向庭院中望去。
  晚风中,几簇竹子随着风向摆动着,忽而向□□,忽而往右斜,但风稍一停,便又恢复挺拔直立之态。
  博雅静静的看着风中摇摆的翠竹,“现在京都的局势现在几近失控,昨夜流寇又冲进来了,并且放火烧了好几处民宅,连大藏卿的府邸也受到了牵连。可我身为京都的职守将军,却只能躲在自家院中扶弦弄笛,......”
  “翠竹性韧,遇风则倾,无风则直,能屈能伸,会省时度势以进退才是合适的处世之道。”王妃轻声说道:“博雅,你应该清楚自己的处境才是。也许在那个人的眼里,相较于眼下的混乱局面,你恐怕才是他最大的隐患。”
  博雅侧过头,冲着母亲凄凉一笑,“母亲就不怕儿子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闲看花开花落间消磨了志气?”
  “博雅,你父亲身为醍醐天皇的第一皇子,当年是何等英勇潇洒,长袍广袖行走在宫殿之中,无人不驻足侧目。最终还不是收尽锋芒,褪去一身光华。”仿佛勾起了往日的回忆,王妃脸上的浅笑如烟云一般,“你应该理解你父亲的决定,我们不需要一个能定国安邦的儿子。”
  博雅低下头,喃喃道:“我早已是碌碌无为之辈了。”
  “你错了。”王妃眼睛专注的看着他,语调虽平淡,却透着一丝严肃,“你的身份注定了你此生不能有所作为。在朝庭担个虚职,终日无所事事,不会威胁任何人,没人会把他们当回事,自然也不会有危险。而你若太过于展示才华,锋芒毕露,于人于己都不利。难道你希望眼下的混乱继续下去?”
  博雅看着王妃平静的表情,觉得她对这一切早已心知,便也不再说什么,“母亲请放心,如今该怎样做我自有分寸。”
  此时旁边烛台上的一支蜡烛此时燃尽,光焰湮灭,一缕青烟如游丝般徐徐浮起。王妃转而凝视盘旋而上的轻烟,“那个安倍晴明......你日后离他远些吧。”
  博雅略微一惊,问道:“母亲大人何出此言?”
  王妃侧着头看着他:“他很危险,你不会看不出。”
  “危险?是人危险还是处境危险?”
  藤原王妃凝神注视着他,郑重的说:“如今的他,就像一个旋涡,随时可能把接近他的人席卷入内。所以,与他接触是极不明智的做法。”
  博雅扶着廊柱目送王妃离去,潮湿的风阵阵袭来,他不禁打了个寒战。回身仰首望着暗夜里飘浮着的阴去,幽然道:“山雨欲来风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