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番茄蛋汤 ...

  •   歇过午觉,杨素芬看着天色还早,就和杨慧说了要出去转一转,看一看的意思,杨慧本想着自已该带着老太太去城里面走走。无奈姜海这个小魔星中午不睡现在又打嗑睡,加上自已说是来城里大半年了,其实对这城里也并不熟悉。就让姜艾领着老太太先在家附近转转,千叮咛万嘱咐,不能离开城中村。

      杨素芬抱着姜艾下楼正要出门,在一楼遇到了房东胖婶,胖婶是个性格爽朗的大婶,不知是不是因为家里做豆腐滋养人的原因,皮肤是白里透红,加上平时待人都笑嘻嘻的,真的是和心宽体胖的弥勒佛有些相像。

      “胖婶好!这是我的外婆,外婆,这是胖婶!”姜艾特别有礼貌的打了招呼,为两个人介绍了身份。

      经过介绍,两人又互报了家门,就有些熟悉起来,胖婶客气的还硬拉着杨素芬和姜艾各自喝了一碗加糖的豆浆。知道杨素芬刚来城里,想在边上走走,就给指了一条路,去往清州市商业中心中山街。

      姜艾一听就想到了,90年代的中山街,南起鼓楼,北至丘山公园,以百货大楼为中心,沿街集合了棉布市场、日用品批发市场、服装市场、金楼、银楼、电影院等商场店铺,可以说集合了清州市最好的、最多的、最全的商品。

      杨素芬听完胖婶的介绍,想着这城里自已也都没去过,那中山街这么热闹,倒是可以去看看。于是就抱着小姜艾向胖婶道了声谢,就朝中山街方向去了。

      中山街离姜艾所在的城乡结合部还是挺远的,90年代的交通工具主要还是自行车,但自行车也不是人人都买的起的。一辆永久自行车价格就在180左右,是好多人一整个月的工资了,所以这个时候大部份底层人民的交通方式真是就是靠两条腿。姜艾心中回想了一下从这走到中山街的路线和路程,还是有些远的,就拉了拉杨素芬的衣服说,“外婆,我长大了,可以自已走。外婆你可以牵着我的手好吗?”

      “哎,豆豆真乖。“杨素芬把姜艾放下,把姜艾的小手紧紧的攥在手中,一老一少就手接手的往前走。一路上姜艾不时的东看看西看看,和记忆中一一比对。

      前生记忆中的清州市慢慢的和现在眼前的清州重叠,这时候房子都还很老旧,没有后世的高楼大厦。路两边的树木还是以梧桐树为主,姜艾很喜欢,每每从枝叶繁茂的树下走过,阳光从枝叶的缝隙中穿过,在街面上跳跃起舞,有一种特别浪漫的感觉。

      杨素芬走在陌生的街道上,看着城里整洁的道路,路上不时有几辆自行车飞驰而过,几个漂亮齐整的年轻后生和姑娘走过去,杨素芬低头看了看自已身上的蓝黑色粗布衣裳,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差别。

      走了好一回儿,杨素芬低头看着“哒哒哒”迈着小腿的外孙女,个儿还没到自已半腰呢,小脸上因为走路而冒的一头汗,眉头微蹙一脸坚毅的样子,觉得这孩子懂事的同时莫明觉得有些喜感。看到前面有个树荫,就在树荫下停了停,蹲下身子给小姜艾擦了擦汗,关心的问道“豆豆,累着了吧!我们在这先歇一会儿。“

      姜艾也感觉有些累了,看到眼前正关心自已的老人,点了点头,心里涌上一股暖意,心中不禁想到:要说重生后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能再次遇到外婆,和父母求回报的爱相比,外婆才是那个把所有关心给了自已而不求任何回报的人。

      上一世外婆也是在这个时间来到了城里,后来在城里找了一份保姆的工作,主人家包吃住,外婆总是愿意把一些好吃的藏着,等自已假期去看望时偷偷塞给自已吃。在那段灰暗的青春时期,外婆一直告诫自已要努力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而外婆一直在那户人家里做到干不动了为止,后来又一个人独自回乡下,守在老家的一间小土屋里,直到去世。姜艾上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外婆去世,自已没能赶上最后一面。丧礼过后,二舅妈偷偷转交了一个厚厚的红包给她,说是老人惦记着姜艾,红包是给姜艾结婚的喜钱,希望姜艾能找个人好好的过日子。当晚包括以后每次看到那个红包,姜艾总是控制不住的大哭不已,不知是在哭外婆,还是在哭这世界唯一的温暖。

      姜艾有些控制不住自已,眼眶渐渐湿润,害怕被杨素芬看到,小手搂着杨素芬的手臂,小脸在袖子上左右蹭了蹭,假装撒娇实则擦泪。

      杨素芬感受到小姜艾对自已的亲近,也很开心。想到这孩子刚生下来那小人模样,一会儿也长的这么大了,自已也老了,成为拖累了。杨素芬想到乡下的大儿子和大儿媳,说不心痛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老人一辈子强硬惯了,轻易不肯示弱。而且老人从来信奉求人不如靠已,心里已开始有了计较,只是放在心里,慢慢做打算。

      “豆豆喜欢外婆。“姜艾感受到老人的心情突然低落了下来,两只小手突然搂上了杨素芬的脖子,在杨素芬的脸上大口的亲了一下,然后“嘻嘻嘻”的笑了起来。杨素芬猝不及防,心里的不快一下消散,看着姜艾扑闪扑闪的大眼晴,手轻点她的额头“小鬼精…”还没说完也不禁笑了起来。

      婆孙俩又腻歪了一会儿后,又向前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后,看到前面马路边上围着挺多人,走近一看,原来是清州市人才市场,说是人才市场,其实也不过就两间门面,门口用白漆漆好的竖长条木板上写着:清州市劳动力市场“的字样,里面摆着几张办公桌。

      杨素芬和姜艾两个人在门口观望了一下,看到里面有几个穿着比较规整的,应该是工作人员或者招工的人,而穿着不那么好,略有些邋遢的人,应该就是来找工作的人了。

      他们或者正在积极的向工作人员推销自已,或者几个人聚在一起交流着信息,或者蹲在门口密切关注着有没有来招工的老板,找工作的人里大部份都是男性,从二十多岁到四、五十岁的人都有。

      姜艾又想起90年代虽然经济飞速发展,但是像大的厂子一般都是国家的,招的一般也都是关系户。而清州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工业不是强项,私营经济这时也正在起步,私人招工的需求并不旺盛。

      这时大量的农民工开始进城找打工机会,人才市场乃至职业介绍所就在这一时期慢慢兴起。杨素芬原先就有自食其力的想法,抱着碰运气的心态拉着姜艾进去问了一下是否有合适的工作机会。接待的是一个戴着眼睛、穿着白色衬衣的中年男子,他表示目前工作岗位比较紧张,让杨素芬登记了个人信息,又问了几个问题,就让杨素芬先回家等两天再过来看看。

      姜艾则是对这人才市场不抱太大的希望,更何况现在这年代,没有手机,连电话都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就算有工作机会,怎么联系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除非天天蹲守在人才市场,守株待兔。但她通过这件事确认了外婆留在城里的意愿。想到自已难以解决的那个问题,姜艾想到事情有新的转机也不一定。

      杨素芬可能也意识到靠人才市场找工作机会过于渺茫,但本来就也是凑个巧,所以也没怎么放在心上。牵起小姜艾的手,穿过十字路口,就看到了鼓楼,再向右转了个弯,就到了中山街。

      到中山街,就一定要去百货大楼看一看,不说买不买的起东西,至少算是长长见识。而去往百货大楼的路上,祖孙俩先经过了后世的小吃一条街,现在的规模只能算的上是小吃一条巷。

      只见一条小巷口,从外向内,摆着许多小摊,有卖烧饼的,有卖水果的、花生瓜子、茶叶蛋、麦芽糖,这个时代的小摊上卖的东西种类还是比较少的。

      杨素芬带着小姜艾路过,看姜艾一直盯着各个小吃摊转,以为孩子嘴馋,不敢说。看到那卖麦芽糖的就问了价钱,然后从裤腰处拿出用手绢包着的钱,拿了一个5分的硬币,看小贩先敲出一大块糖,用杆称称了份量,比5分钱多些。点了点头,又要那人把糖敲的细碎些,因为麦芽糖很难咬碎,要一直含在嘴里含的化了才算。杨素芬接过用纸包着的麦芽粮,挑了一块大的要喂姜艾。

      姜艾看着眼前的麦芽糖,心里又想哭又酸软,想哭是因为自已真的不爱吃糖,特别是这种传统的麦芽糖。但姜艾也明白糖对老人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糖是很精贵的。而对于自已来说,老人的心意就是这世上最甜的糖了。

      姜艾接过糖,又趁杨素芬不注意塞到了她嘴里,又从她手上纸包里挑了一颗最小的放入口中,摇头晃脑的说“外婆是大人,吃大糖果,我是小孩,吃小糖果。”杨素芬听了欣慰的笑了,满眼慈爱的看着小姜艾。

      一大一小两个人在小吃街站了一会儿的时间,姜艾感觉到这边的生意明显比早上在城中村那边看到的还好一些,现在是下午4点左右,小吃街的人流慢慢多了起来,就这5分钟左右,那个买茶叶蛋的就卖出去10多个。

      其次是卖烧饼的,因为要现做,摊子边上已经有几个人在等着烧饼出炉了。杨素芬在小吃街站了一会儿后,似乎也想到了什么,两只眼睛不住的在几个摊子上观察。就这么看了许久,已是好一会儿了。

      杨素芬看天色已是近晚饭的时候了,决定今天先不去百货大楼了,抱起姜艾加快脚步往回走。姜艾抬头看着杨素芬开始花白的头发,默默在心里说,“外婆,这一生,我会好好的,你也会好好的。”

      回到出租屋的时候,杨慧正在淘米。一株莴笋、几颗西公柿还有半颗卷心菜已经洗好了放在一边。杨慧看到他们回来了,就问“妈,你去哪儿啦!怎么这么晚才回?我都想去找你们了。”

      “本来想去百货大楼的,没走到,先回来了。“杨素芬说

      “百货大楼,怎么去到那么远?不是说在这附近走走就好了嘛,你又不认识路,走迷路了怎么办可好?”杨慧说着脸色就有点不好,又对姜艾撒气道“是不是你勾你外婆去的,小姑娘心那么野,看明天就被谁拐走了你。”

      “胖婶给我指的路,我自已想去,你冲孩子干嘛!“杨素芬经过一下午的相处,对小姜艾的喜爱又增添了一层,看到杨慧对姜艾发难,就觉得不高兴,“你米洗好了吗,给我吧,我去做晚饭了。豆豆来帮外婆。”

      生炉子的时候,杨素芬摸摸小姜艾的头,说“你妈就是脾气直,心还是好的,你不要记恨你妈,她也不容易。”

      姜艾点点头表示知道了,但是心里还是有些难受。

      杨素芬看到姜艾这个样子,心里也明白恐怕这孩子的心里早就结下疙瘩了。一边烧火一边在心里长叹。自已这个小女儿,从小就没是脾气直,容易头脑发热。小时候在身边能管束的住,顺利的读了书有个铁饭碗。

      结果一错眼就找了一个比自家更穷的山沟沟,为了生个儿子,正经工作也不要了。年纪轻轻,重男轻女偏心的厉害,比自已还固守老思想,看不穿这世道的变化。前半生的努力就这样打了水漂,以后的日子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晚饭杨素芬做了一个蕃茄蛋汤,卷心菜炒肉,凉拌莴笋丝。

      先在蕃茄光滑的底部中心用刀轻轻划个十字,再把蕃茄放入烧开的开水中烫几秒种,捞出用凉水冲一下,就能够很轻易的剥去外皮。剥了皮的蕃茄切成滚刀块。锅烧热,略放一层底油,放入蕃茄翻炒,加入半汤匙的白糖,加了糖炒的蕃茄开始出汁,这时可以先加一点点的水继续炒。

      将蕃茄炒到软烂的程度,能闻到一股酸甜的蕃茄清香,加入一点点盐炒匀后再加入一汤碗的水,用汤碗盛水可以比较准确的控制汤的量。大火烧开后,看蕃茄汤的颜色呈现出蕃茄红的颜色后,顺手拿一个鸡蛋打散,将火开到最大,汤面上起了大泡,不停的翻滚,鸡蛋液以转圈的方式沿着锅面倒入。

      倒的时候也要讲究细、匀,稳。这样打出的蛋花才均匀细腻。最后尝下咸淡,如果爱喝酸的,可以放一点点白醋。盛出前放一些葱花,即提香也增色。只见红的蕃茄和金黄的鸡蛋交缠在一处,漂着一层蕃茄红油的汤绘成了一幅最家常的油画,几点翠绿点缀在上面,可谓是点晴之笔。

      莴笋用刀从根部开始去皮,再稍微除去附着着的白色的茎线。用刀细细的切成丝,杨素芬刀工很好,切的粗细均匀,即不过份细也不过份粗,过细易断,过粗易软,恰到好处才会有脆爽的口感,其中的秘决就藏在杨素芬几十年的厨房经验里。

      烧一锅开水,放入莴笋丝,烫不过10秒,捞出放在水龙头下冲凉,等水温彻底凉透,沥干水份,放入白糖,盐,味精,醋,拌匀盛入碗里,蒜压成泥,再撒些辣椒碎铺在最上面,拿个铁勺,加一点油,烧热到冒白烟的样子,然后再“呲啦“一下倒在蒜泥上,瞬间,屋内就充满了蒜香味。碗底的莴笋润而青,顶上的蒜泥金黄,夹杂着辣椒碎的红,引得人食指大动。

      猪肉按着纹理,斜纹切成丝,放入碗里,加一点料酒,酱油,抓到水份都被猪肉吸收,再加一汤匙水,继续顺时针去抓打猪肉,至水份逐渐被猪肉吸收,肉丝变的水润,放入一勺地瓜粉,继续抓匀待用。

      卷心菜手手撕成麻将块大小,锅里烧热放油,油稍稍多一些,先倒入肉丝,快速翻炒,看到猪肉变色后马上盛出,然后倒入卷心菜,翻炒几下,放入白糖,盐,看卷心菜出水,变软,加大火力,再倒入肉丝,快速混合均匀后就出锅了。

      姜艾看着刚出锅的卷心菜肉丝,不禁想到两个字,锅气,忍不住偷偷尝一口,刚出锅的卷心菜烫的姜艾直跳脚,又舍不得放弃这鲜甜脆嫩的美味,只好连忙咀嚼呑下,用小手不停的扇扇风,嘴里也不停的“呼哈,呼哈”来慢慢降温。

      杨素芬看到这只“小馋猫”的样子,乐的眯起了眼睛。杨慧则偷偷瞪了姜艾一眼。不管怎么样,晚饭终于做好了。姜木生回到家,洗了手。一家人坐下来吃了晚饭不提。

      吃过晚饭后,杨慧领着杨素芬到二楼胖婶家的客厅,那里此时已经坐了许多人,来的晚的人都自带着一张小凳,看哪里有空位就坐了下来。杨素芬和杨慧也是各自带了小凳,和胖婶同几个邻居打了个招呼,刚找到座位坐下,那胖婶就说“快快快,开始了!”屋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只见客厅正中的大红漆木头衣柜上摆着一台9寸大小电视机,黑白的画面里正放着一部电视剧的片头,片头最后是封神榜三个大字。杨素芬第一次看电视剧,两只眼睛瞪的大大的,身体不自知的往前倾。姜艾也在一边,重新温习了一遍上世纪的老电视。这时候电视机画面小,黑白屏幕的像素更能让人一眼就看到满屏的雪粒在飞。但大家还是看的津津有味,欲罢不能。故然有娱乐生活贫乏的原因,却也不能抹杀这年代导演“讲故事“的实力。

      这是最好的时代,多少后世的精英们在此时踏入战场,历经沉浮,终于走上了人生巅峰的舞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