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二 ...
-
荀府正在为下月初一的家宴张灯结彩,这一次人称荀氏八龙的荀家兄弟难得有机会齐聚一堂,虽说是荀氏的家宴,但也成了大街小巷里人们交口相传的盛事。
郭嘉的马车辚辚驶向荀府门前,门房早已认出这是郭嘉公子的车驾,忙迎出来招呼:“呀,郭公子来了,是有什么急事找我家公子吗?”
“怎么,我不过是没下拜帖而已,就不能拜访朋友吗?”郭嘉毫不在意地搭上门房的肩膀,“文若在家吧?”
“在家,在家。”门房一时受宠若惊,头点得像小鸡啄米似的。
郭嘉满意地看着门房颤抖的样子:“那就带我去吧。”
“是、是。”
荀府这条路,郭嘉不知已经走过多少次了,对非得让下人带着进的这些繁文缛节实在是厌烦得不行,但好歹人家是书香门第、士族大家,就算是自己家也必须举止合礼,他一个外人还是客气点好了。
走过前院,郭嘉就九分得意地扬起了嘴角。
“兰花。”他在心中暗暗数道,“杜蘅。”十步之后,那若隐若现的幽香就换成了另一种味道。
“芷草。”又是十步,郭嘉再一次满心欢喜地料到了下一种香味。
文若呀文若,你以为能难得倒我么?
不觉间已经走出二十多步,现在这种香味有如静女其姝,淡淡地陪在他身边,平凡而温柔,竟让郭嘉忘记早已换了一种新的香味。
穿过一个月洞门,琴声悠悠地飘入他的耳中。湖心的邀月亭里,袅袅轻烟笼着一位抚琴的公子。领路的仆人来到这里,就躬身告退了。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原来是桂花!”郭嘉这才恍然大悟地笑了,“开在墙角的花,也入得了你荀文若的眼?”
亭内那位,正是郭嘉的莫逆之交,荀二龙之子荀彧,荀文若。
荀彧按弦,他对郭嘉这种不速之客已经颇为习惯了,他兀自将香炉挪了挪位置,说:“这花的香味竟然连郭奉孝也察觉不出,便足以入得了我的眼了。”
这时,一个侍女端来茶水,荀彧便对侍女道:“郭公子那份,请换成酒吧。”
“知我者,文若也!”郭嘉开怀一笑,“可你怎么又不和我一起喝啊,一个人喝酒,多没意思哪。”
“我想奉孝不期而至大概不止是为了喝酒。你喝醉了尚可滔滔不绝地谈天说地,我喝醉了可就什么也做不了了。”
“嗐!我还以为你又要搬出什么‘酒味儿污了熏好的衣裳’这种破理由呢。”郭嘉一挥衣袖,“不错,我今天遇见了一个人,怪得很。我想立马找你说说。”
“何人?”荀彧露出“洗耳恭听”的笑意。
“一个自称是颍川人的,张三先生。”郭嘉一脸神秘地说。
荀彧呷了一口茶,静候他说下去。
“他…看不出年龄几何,说是很久没回家乡看过了。还说他家住在南坂——可是你想,‘南坂’这个几百年前的旧名,到现在还有多少人知道呢?”
“南坂?南重营?”荀彧微微蹙眉,“袁绍的军营?”
郭嘉吊起别人的胃口以后继续饶有兴致地说:“而且,那边确实有个张家的祠堂,供奉的祖先正是汉初三杰之一的……”
“留侯!”
“张良。”郭嘉郑重地点头,觉得事情越发奇异:“留侯张良在桑海求学时正是儒家人称齐鲁三杰之一的三弟子。‘张三先生’这一称谓在当时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张三李四,而且大名鼎鼎的张子房。”
“一代汉相,流芳千古,有人追慕他的高名,也不足为奇呀。”
“可最令我震惊的是,他说出了一句话,跟你说过的一模一样!”
荀彧抬眼。
郭嘉学着荀彧的语气:“颍川,四战之地,不可久留。”
荀彧先是一愣,继而失笑道:“原来是所见略同呵。”
郭嘉听出了不以为然的语气,忙说:“你难道就不好奇我的猜测吗?我郭嘉看人可是很准的!”
荀彧再次忍俊不禁:“你不会是想说那位就是留侯大人吧?”
“没、错!”郭嘉见侍女拿酒来了,一把接过来,迫不及待地灌了一大口:“怎么还是这么清淡!”话音未落,就被酒的后劲呛得直咳嗽。
“妄下断语,可不是你的作风。”荀彧不冷不淡地说。
“好酒!好酒!”郭嘉反而豁然笑道,“王佐之才才有的见识,我今日算是见着第二人了。不过要是他真的是汉相张子房,到如今,岂不是四百多岁了——”
荀彧正襟危坐,看着他又吞了一大口酒,之后在咳嗽声中爆发出笑声。荀彧无奈地说:“瞧你这样牛嚼牡丹的喝法,别浪费了我家的好酒。”
“好酒就该大碗大口的喝嘛。”郭嘉似乎已有几分醉意了。
“下月赴宴的时候可悠着点喝,别在长辈面前失礼了。”荀彧的声音悠悠地飘在他耳边。
“我知道,”郭嘉突然失落地趴在桌上,“就没有谁陪我喝个畅快淋漓了。”
荀彧一愣,他素来秉持方寸,或许从来没有体会过什么叫做畅快淋漓。
“将来会有的。”他唯有这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