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十一章 ...

  •   胡珅决定暂留此地不再往前走了。他到酒楼、客栈、药店、书肆转了一大圈,结果因他年龄过小没人收用他。他只好在镇子边上找了间破破败的土地庙安身,过起了半乞丐生活。

      白天在镇外的地方挖坑狩猎,或采些草药或捕鱼拿到市集去卖。晚上则修练当初在大理无量山学到的凌波微步。渐渐的身体越来越好,虽过的清苦些,却再没有挨饿,连个子也长高了一截。

      他把穆念慈的骨灰暂时存放在镇上的尼姑庵中。本来想改回原名的,可是考虑到古人重香火传承,若他改姓胡,杨家就从此绝嗣。他既占了这身躯就承担起这责任也算尽了心。遂改名杨逸,字致远。

      至于为何不叫原名,因他实在瞧不上丘处机与郭靖二人。这两人除了那满身忠义尚可称道外,其前者鲁莽、粗暴,后者愚钝、固执,而且二人同样的都是迂腐之极。杨康之过,三分在自己,下剩的是生他的人和养他的人造成的。一个生在王府的人又怎会没有城府和狠戾的心肠手段。自古来哪有真正仁义的皇家之人,除非完颜洪烈是傻子才会那样教导他视若亲儿的杨康。而只会用杀戮来解决问题的丘、郭只是草莽,根本就不会明白这些。

      郭靖给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取名过,又字改之。这婴孩初到人世还什么都不知道就背了个一生都去不掉的沉重包袱,实在是有点残忍。而且胡珅觉得郭靖也没资格给孩子起名。除了郭杨两家的老辈有交情,其实杨康与郭靖根本没什么关系。在杨康挣扎于生、养恩情之间时,郭靖也只会再加一把火,根本没有设身处地为他挂在嘴上的义弟着想。

      这世上又有谁能把不是自己的孩子疼入骨髓,时时刻刻挂在心头呢当年杨康身死,穆念慈带着刚出生的杨过离去,郭靖就从没担忧过,即使黄蓉有丐帮帮主之职这个便利,他也没想着找寻过这母子两个。不然杨过怎么会在穆念慈身死后成了乞丐。要不是为找他岳父而正好在嘉兴的破庙中相遇,杨过还会接着乞讨直到他长大能自立才罢。在桃花岛中,黄蓉说不许他教杨过,他不教也行。可如果是自己儿子,他平时就连个考察孩子进没进步都没有?在桃花岛几个月,郭靖全无觉察可见其疏忽之极。等到把杨过送到全真教后,那真是不闻不问,认定杨过以后就是全真教的责任了。如果真拿杨过当亲侄子,至少也应该派仆从隔三五个月就去送点东西、写封信关心一下才是。可这些都没有,直到在英雄大会重逢时才表现的多思念似的。当年看书至此时,胡珅相当的嗤之以鼻。这真是见面时千思万想,不见时仍在脑后。类此种种,不提也罢。

      郭、杨两家的交情在杨铁心死的那一刻其实就结束了,后来只是郭靖固执的强加罢了。胡珅不会再与郭家有任何牵扯。不说杨康因打黄蓉而死。只怕郭靖只会以长辈自居,把他的想法强加自己头上。黄蓉也会时时刻刻提防他,他可不觉的原著中黄蓉不教杨过武功是怕他学坏。只怕是因杨康终因她而死,她心中不自在,时刻防备而已。

      杨家一家三代都命运坎坷、身不由己。所以他给自己取名逸,即安乐、洒脱之意。希望自己继承了这身体能过的平安,自在。而‘致远’二字,取自诸葛亮的‘无淡薄不以明志,无宁静不以致远’,这是他在现代读书时就喜欢的一句话。因而取了其中二字做自己今生的字。

      从此后,他就以杨逸冠名。

      在半山镇住了一年后。杨逸的凌波微步就有了小成,连内力也提升不少,看他最近采药越来越容易就知道了。他觉得自己身体正年幼,不像前两世穿过来的时候都过了习武的年龄,第二世又断了腿更不可提。这次既然有这个机会就应该尝试一下才是。他虽没真正学过武功,作为虚竹那一生在少林寺中也不是白待的。再加上他学的医术,对人体经脉、穴位一清二楚,自学也不是不行。再说他也不想拜师,谁知那人是伪君子还是真小人,或者像丘处机那样自诩正义的化身,容不得半点反抗的,那真是自找倒霉了。神雕中最牛的就是九阴真经,而他又刚好知道哪儿有,要是不去学,真是老天也看不过眼。不过,首先要学的是潜水,水性好才能学到手啊!

      杨逸既决定习武那就是要去终南山才行,一去不知多少年,先圆了穆念慈的遗愿吧!她的骨灰就放在镇上尼姑庵里,自己去把杨康的遗骨带过来好让他们团聚。他收拾了这一年里添的两件衣服和攒的几两银子就赶往嘉兴。

      他想早两年也好。再拖二年遇到郭靖夫妻的可能性就大些,现在去也避开了麻烦。

      在路上走了一个月到了嘉兴。第二天,杨逸买了些香烛纸钱问农家借了锄头来到铁枪庙。围着只余残垣断瓦的土庙转了一圈,才在庙后找到被野草掩住的一块石碑。他不禁心酸,杨康怎么说也有亲友在世,竟没一人为他打理坟茔来祭拜一番。这石碑是丘处机所立,可人死如灯灭,人都不在了他还不放过,竟在上面刻了‘不屑弟子杨康之墓不才师傅丘处机立’这样的刻薄之语。他要自讽尽可以私下写诗作赋自嘲。竟计较一个死了的人,忒过了。而声称杨康为弟的郭靖和爱杨康至死的穆念慈都不记得来看一下葬在这儿孤单、凄凉的杨康。

      沉默了一会儿,不再感慨。杨逸把坟四周和上面的草清理干净,在坟前点香烧了纸钱,跪在坟前磕了三个头起身。

      “杨叔叔,我虽不是杨过,但却在这个身体里了,必会好好过,把杨家的血脉延续下去。你若有灵,下辈子就投个和平年代,父母慈爱的家里吧!”

      杨逸嘀咕完,等先前点的香燃尽后就先刨开坟头,打开木棺。已过了十年之久,杨康的遗体只余一副白骨。他想也不用再费事火化,直接捡了已散的骨头装入他事先准备的木匣中。等将遗骨捡净,他用鉄镐把丘处机刻得石碑砸碎,上面字迹尽除,扔到棺材里,盖上盖。把土重新堆在棺木上。恢复了地面,带了锄头和木匣离开此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