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十二章 ...

  •   杨逸挖好杨康遗骨后并没急着离开嘉兴。一是嘉兴人烟稠密,经济发达,比之半山镇不知繁荣了多少倍,他停在此处也好多赚几两银子充路费。二者嘉兴挨着太湖,水道纵布,他也好练习水性,以备终南山之行。

      他先是找了个清静的小寺庙借住。结结实实斋戒三日为亡父念了三天往生咒。接下来的日子,充作游方郎中在周边一带为百姓看病。因他确实医术高明,虽外表看着年幼,慢慢也有了些名声,找他治病的渐多起来。他索要诊金不高,又有真材实料,看病的口耳相传,他连门都不用出了,就在所住寺庙前摆了个摊子。连带那个小寺的香火也盛了几分。

      几个月后,天也热了,他天天下午在寺庙附近的河流、水塘里扎猛子。刚开始只敢在水浅的地方嬉戏,到后来就算水流急一点的地方他也能畅游了。而且他在水下憋气的时间是越来越长了,他想他现在肺活量肯定不是一般的大。

      到天气凉爽下来,他的水性已经练得很好了。人也黑了不少,原来白净的皮肤成了小麦色,为此他很高兴,多有男子气概呀。

      天冷后,除了看病,练字,下剩的时间他都用来练凌波微步。他的轻功已十分好,现在除了一流高手,没什么人能追上他,也算可以自保了。

      入冬后,很多人受寒生病,他买了药材配制专门治风寒的药丸卖,除了卖给百姓,还赠了寺中僧人不少。虽说他每月都给过香油钱,但寺中毕竟收留了这么久,又对他很慈和,比住客栈好多了。

      不曾想,这种治风寒的丹药,因效果好又方便服用竟卖的非常好。不久,竟有药行找到他,声称愿以高价买下配方。他没想到有这种意外之喜,遂谎称是祖传配方以五百两白银的价格卖断给对方。

      他早先竟没想到卖药方,真是可惜。可又一想,就算想到了也不敢卖,他那时候一点自保力都没有又太过年幼没人信服。而且半山镇的药铺也出不了几个钱买方子,卖了不划算。这次的药方并不是以前他所得医书里记载的,而是自己研究出来的。有人买也算对自己医术的肯定。

      得了银子也算有了路费,杨逸决定开春天一暖和他就回半山镇,取了穆念慈的骨灰,就去终南山。

      他在寺里跟和尚们一块过了年,虽不能吃荤,但素菜也还丰富。到了十五,他特意去逛了回花灯。闹市里人流如水,妙龄女子成群过,青年男女四目相接又瞬间移开。他恍然大悟,弄了半天这古时的灯节就是男女相亲大会啊!唉,古人真比现代人有创意多了,看人家这亲相得多浪漫,多有诗情画意啊!比如那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肯定就是在此景中方写出的。

      过了灯节,路上行人渐多,连吹过的风都带了一丝暖意,要离开了,和寺里的人相处久了很有几分舍不得。只是,终究是要走的。

      收拾了行囊,又买了头毛驴当坐骑。留了一百两银子给师傅们做香油钱。只希望他们别太清苦了,告别了众僧,骑上驴,出了嘉兴。

      一路向北,不几日便到半山镇,比去时快了许多。有个交通工具就是方便、快捷。从尼姑庵中取出穆念慈的骨灰,又添了回香油钱以作答谢。把穆、杨二人的遗骨都放在装骨头的匣子里,他们二人也算就此相聚了。等以后寻个清幽的地方再为他们安葬吧!

      他在半山镇停了半月。除了再逛一遍,免得离开后想念外就是他要配一些防身药品。既有治病疗伤的,也有对付人的。再往北去,出了宋的地界就不太平了。现在的金国摇摇欲坠,在蒙古的铁蹄下已经无力反抗。而现在的蒙古大汗正是郭靖的好俺答托雷,如果细算起来郭靖也不算真正正义、善良的人。他只对大宋的百姓或者说只对汉人百姓才正义、善良。当年他帮着铁木真攻打西域小国时,又有什么仁义善良之心了。那些国家与他无冤无仇,只因铁木真的野心,他就做了马前卒。又有多少死在他手下的冤魂。

      金国马上就要灭亡。原金国地界的疆域十分混乱,官府无力再管,各地盗匪横行,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

      他虽不想像郭靖那样死守襄阳,却也想尽自己之力能救护几个就救护几个。历史的洪流不会因为小人物而停留改变。他无力改变一切,那就尽力保留一些精华和传承吧!

      配好药后,他就背着包袱,骑着小毛驴,向陕西走去。一路上昼行夜伏,好几次都差点着了别人的道,幸好他够谨慎才躲过劫难。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