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她觉得自己走入了文字中过往,踏入了影相中的未来 ...

  •   “电视台?我?”
      安琪吃惊地接过嘉桥手里的信封,本来就是陪她去的,过程中有添了这么多波折,早就不想电视台的事了,没想到弄巧成拙,居然还因此让面试官多看了几眼安琪本就亮眼的简历。录用了,是新闻记者,安琪的心里炸开一朵烟花,照亮那日黄浦江面上江阳号轮船。
      “那...你呢?”安琪下意识地问,心里却已默认要和嘉桥成为同事的未来。
      “我...”刘嘉桥的目光一暗,沉默间看向张慕南更觉得气恼,她不爱示弱,这一下倒是给他看得明白。临近毕业,他倒是要去报社了,自己还没有着落。她忿忿踢了一角路边无辜的小石子。“我报名了浦东电视台的主持人,大不了去浦东,反正现在大桥也通了!”她说这话的时候,安琪感受到一种天大委屈,要去的仿佛不是浦东,是他们上海人口中大灵不灵的外地。不过说来奇怪,班上有个崇明来的同学...她总说:他们上海...我们崇明...大城市的复杂性,果然非小地方能比。一个上海,也有两个电视台,在他们口中,好像浦西的那个会更好一些。
      就在刘嘉桥点滴失落的缝隙,安琪在须臾间得到一种满足感:我赢了她,连带着张慕南一起,电视比报社好,我也比嘉桥好。“那我请你们吃饭吧!”安琪兴奋地提议,眼睛看向他们的时候,还闪过一丝犹豫。她好像很少做这样的事,做那个在饭局里做东的人。可转头,却是刘嘉桥飞扬的雀跃。“你应该请我吃的,我拉你去面试的,走走走。”她挽起安琪的手向外走去,虽说这次做东的是安琪,但她好像又是那个带路的人。
      “同学们!北约轰炸了中国在南联盟的使领馆!”还没走出校门,三人就被人潮和喧嚣吸引,只见学校门口,一个带着眼镜的同学站在石墩子上正拿着大喇叭叫喊着。
      “怎么回事?”安琪没有见过这样的阵仗,不安的眼睛又一次习惯性地看向了嘉桥,嘉桥和慕南对视一眼,年轻的面孔上是错愕与迷茫。轰炸使领馆?这是...要打仗了?
      “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同学们!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被欺负了这么多次!”话到此处,那说话的同学不禁落下泪来,不自觉地,听他讲话的同学们也都红了眼眶。“我们坐在教室里,读书做学问,是为了有一天,中国人能不再被欺负!如果,我们!大学生都沉默,我们怎么面对家乡父老,怎么面对我们来时的路!”
      一群人的呜咽声在人流中回荡。
      “走!去美国大使馆!”
      人群中一个洪亮的声音振臂高呼,随后是一声高过一声的附和。安琪和嘉桥随着人群往前,好像历史扑面而来,将她们纳入其中,一瞬间,她觉得自己走入了文字中过往,踏入了影相中的未来。
      “张慕南!你在搞什么,找不到你人,学联要组织开会,你赶紧!”张慕南从巨大的情绪当中抽离出来,当那同学走进看到他的时候,他竟已是泪流满面。来者惊愕了一下,旋即哽咽着说道:“宁鸣而生,勿默而死!”时空在一刻压缩扭转,上一秒还是寻着小滋味的大学生,这一刻竟已成了洪流下的新青年。
      张慕南头也不会地走了,那背影好像真的是奔赴一去不回的战场。留下两个女孩,刘嘉桥擦了一把眼泪,坚决地说:“走,我们也去美国大使馆!”
      “啊?”安琪一把拉住了刘嘉桥,她慌忙间不知道该做什么,支支吾吾道:“我们马上就毕业了?这...算不守纪律吗?”话脱口而出的时候,安琪的身体里闪过一阵寒颤,她为自己的胆怯而感到羞愧,一瞬间愤怒和羞耻的眼泪混杂在一起,淌过她的面颊。
      “你说得对,你别去,我去,我还没有工作。”说着嘉桥就走了,汇入了人流。安琪逆着人潮,大哭着走回寝室,寝室里已没有了睡觉的人,所有人,甚至是隔壁寝室的人,都守在一个录音机前,广播里正在更新最新的消息。
      “在轰炸中,新华通讯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大使馆建筑严重损毁...”一阵密集的脏话和哭声,女孩们面面相觑,都在流泪。
      “安琪,安琪!电话!”
      安琪顺着呼声又下了楼,仿佛踏下楼梯的动作不是她自己的要做的,她只是依着指令麻木地执行。
      “安琪,你是复旦新闻系的安琪是伐,录用通知书收到了伐?”
      “嗯。”电话那头,在嘈杂的电话声与呼喊声,她没问,便已知道,不是报社,就是电视台。
      “你之前和刘...刘嘉桥在新闻频道实习是伐,你们手边是不是还有录音录像设备?”
      “有的,在嘉桥宿舍,我们说好明天上班来还。”
      “太好了!有了,有了,我这里两个学生能拍摄,能采访!”电话里传来一阵雀跃之声。
      “安琪,听说你们学校学生会已经联系到了大巴,今天就要去使领馆的。有好些学生,已经坐公交过去了,你赶紧带上设备过去,这是你的第一个报道,独家噢!”电话里的声音在为女孩高兴,一个初出茅庐的新闻记者,甚至是一个没有毕业的大学生,就撞上了这样的机会。
      “我吗?现在?”安琪还是不敢确定,木木地提问。
      “啧。”电话那头不满地啧了一声,然后说道:“不然呢,安琪,你现在身份已经不是大学生了,你是电视台的新闻记者,下个月就要领工资了。你现在过去,不是示威,不是抗议,是报道,是记录!若干年后,在档案馆里,你的文字和影像就是历史铿锵有力的脉搏!”
      话音落下,安琪觉得自己的胸膛中响起如鼓槌击打鼓面一般的回响,在她的身体内共鸣。
      “我们强烈要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向中国人民公开道歉!”
      “法西斯!法西斯!法西斯!”
      历史记住了那一刻。画面里,她握着话筒的手微微发颤,因为紧张,因为激动,因为愤慨。
      镜头之下,有一个女孩含着泪水在人潮中呼喊。镜头之外,有一个初出茅庐的记者,撞上了汹涌澎湃的大潮。
      1999年5月,她们的学生生涯在青春昂扬的激情与时代未知的大幕下画下了句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