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走廊中的陌生人 ...

  •   九月的骄阳依旧炽烈,带着夏末最后的余威,炙烤着崭新的校园操场。塑胶跑道蒸腾起肉眼可见的热浪,空气里弥漫着青草、汗水和防晒霜混合的、独属于军训的气味。

      我穿着宽大不合身的迷彩服,站在高一(7)班的方阵里。帽檐压得很低,遮住了部分视线,汗水顺着鬓角滑落,痒痒的,却不敢抬手去擦。教官严厉的口令在耳边炸响:“立正!稍息!向右看——齐!”

      身体随着口令机械地动作,目光却像有了自己的意志,不受控制地、如同探照灯般扫过隔壁的方阵——高一(3)班。

      几乎不需要费力寻找。

      他就在那里。同样穿着臃肿的迷彩服,身姿却依旧挺拔得像一棵小白杨。帽檐下露出的下颌线清晰利落。他正微微侧着头,似乎在听旁边的同学低声说什么,嘴角勾起一个很浅的、熟悉的弧度。阳光落在他被晒得微红的脖颈上,汗珠折射出细碎的光。

      林屿。

      那个名字,那个身影,即便隔着半个操场的距离,混杂在无数个同样穿着迷彩服的身影里,依旧像自带定位般,瞬间攫取了我全部的注意力。

      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了一下,骤然收缩,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和难以言喻的窒息感。拉黑的红色感叹号,删光联系人的决绝,陈默那句冰冷的“应该不喜欢”、“不想伤害”……所有试图埋葬的记忆,在这个猝不及防的相遇瞬间,如同沉船般轰然浮出心海!酸涩、难堪、委屈、还有那该死的、挥之不去的悸动,瞬间汹涌而上,堵住了喉咙。

      我猛地收回视线,死死盯着自己脚下的塑胶颗粒,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苏晚,清醒一点!他把你拉黑了!他根本不想和你有任何瓜葛!你们现在,是彻彻底底的陌生人了!他就在隔壁班,这短短几步的距离,却成了无法逾越的天堑。这清晰无比的班级区隔,像一堵冰冷厚实的墙,将我们隔绝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向前——看!”教官的口令再次响起。

      我强迫自己抬起头,目视前方,眼神空洞。隔壁方阵传来的口令声、脚步声、甚至林屿偶尔低低的笑声,都像细小的针,不断刺穿着我努力维持的平静假象。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操场灼热的尘土味,也带着心底翻涌的、苦涩的尘埃。

      军训的日子漫长而煎熬。身体在烈日和枯燥的队列训练中疲惫不堪,精神却在每一次不经意的“偶遇”中被反复拉扯。

      去开水房接水,会看到他正和几个新同学说笑着走出来,手里拿着矿泉水瓶。
      食堂打饭,会看到他端着餐盘,和一群男生占据了角落的大桌,笑声爽朗。
      甚至在去教学楼的路上,也会迎面撞见他和新朋友勾肩搭背地走来。

      每一次,目光都像被磁石吸引,猝不及防地撞上。每一次,心跳都会失控地漏跳一拍,随即是更猛烈的狂跳和随之而来的巨大空洞。然后,是条件反射般的、仓促的移开视线,装作若无其事地擦肩而过。

      空气在那一刻仿佛凝固了。是点头?还是微笑?抑或是彻底无视?

      大多数时候,我们选择了沉默。眼神在空中短暂地、慌乱地触碰一下,像受惊的鸟儿般迅速分离,各自加快脚步,逃也似的离开对方的视线范围。那沉默比任何语言都更具象地诠释着“陌生人”的定义,冰冷而疏离。

      偶尔,极其极其偶尔,视线交汇的瞬间,他的嘴角会极其轻微地牵动一下,似乎想做出一个“打招呼”的表情,但那弧度还未成型便迅速消失,最终化为一片更深的、带着点尴尬的漠然。而我,通常只能僵硬地、幅度极小地点一下头,动作快得几乎看不见,随即立刻低下头,仿佛地上有什么宝藏。

      每一次这样的“相遇”,都像一场微型的地震,在我心底留下久久不散的余波。回到教室或寝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平复那紊乱的心跳和翻腾的情绪。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苏晚,你必须走出来。

      我对自己说。高中三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这里没有人知道初中那个卑微暗恋的“小透明”,也没有人知道那些关于“LY”的难堪往事。我是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来的苏晚,是高一(7)班的苏晚。我应该拥有全新的生活,认识新的朋友,甚至……尝试去喜欢新的人。

      我开始刻意地、努力地去融入新的环境。主动和同桌、前后桌的女生聊天,分享零食,讨论明星八卦。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和一帮同样喜欢文字的同学讨论小说、诗歌,氛围轻松愉快。课间,不再一个人缩在座位上看书,而是和几个聊得来的女生一起去小卖部,或者趴在走廊栏杆上晒太阳、看楼下篮球场上的身影。

      我也开始留意身边的男生。

      同桌后座的徐阳,是个阳光开朗的体育生,篮球打得很好,笑起来露出一口白牙,像个小太阳。他经常在课间讲些无厘头的笑话,逗得周围人哈哈大笑。偶尔,他会主动问我数学题,眼神干净,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真诚。有那么几天,当他专注地侧着头听我讲题,阳光落在他毛茸茸的短发上时,我的心跳会不自觉地加快几分。

      “他好像……还不错?”心底有个小小的声音冒出来。

      然而,这种微弱的悸动,如同投入深潭的小石子,激起的涟漪还未扩散开,便迅速被一种巨大的、无法填补的空虚感吞没。

      放学路上,看到徐阳在篮球场上奔跑跳跃的身影,我脑海里浮现的,却是林屿在羽毛球场上高高跃起、扣杀时那带着狠劲的眼神和流畅的动作。
      文学社活动,大家一起讨论喜欢的作家,徐阳提到某个热血漫画作者,眉飞色舞。我听着,却莫名想起林屿曾经无聊时用红笔涂满桌面又一点点擦掉的、孩子气的专注侧影。
      甚至,当徐阳递给我一瓶冰镇汽水,指尖无意相触时,那瞬间的微麻感,竟让我无比清晰地回忆起在办公室数卷子时,林屿温热手掌托住我试卷底部的触感……

      每一次!每一次当我以为自己可以试着去“心动”时,那个叫林屿的影子就会无比清晰、无比霸道地浮现出来!他身上的药水味,他不扣的校服扣子,他低头浅笑时红透的耳朵……每一个细节都那么鲜活,那么具有侵略性,瞬间将眼前这个“还不错”的男生映衬得索然无味。

      “心里好像少了点什么……” 每一次尝试后,这种巨大的、无法忽视的空虚感都会清晰地浮现。不是徐阳不好,而是……他再好,也不是林屿。那种深刻入骨的习惯,那种被那个人占据过、塑造过的情感模式,像一个顽固的印记,让其他人都显得……不对味。

      短短几天,甚至不超过一周,那点因新鲜感或对方善意而萌生的微弱心动,便会迅速褪色、冷却,最终归于平淡无感的“同学”范畴。像是喝了一杯温吞的白开水,解渴,却毫无滋味。

      高中三年,放下一个人的战役,远比想象中艰难百倍。

      它不是在某个瞬间就能完成的壮士断腕,而是一场在漫长岁月里进行的、无声的拉锯战。每一次徒劳的尝试,都在提醒我那份“少了点什么”的空虚;每一次走廊里沉默的擦肩而过,都在加深那份“陌生人”的冰冷疏离;而每一次被回忆猝不及防击中的瞬间,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份执念的根深蒂固。

      我像一只被无形丝线牵引的风筝,以为挣脱了束缚,飞向了新的天空。却总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被那根名为“习惯”和“未竟”的丝线狠狠拉扯,跌回原地。走廊里那个沉默的、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成了高中生活里一道挥之不去的背景,时刻提醒着我,放下一个人的路,道阻且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