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一章 下山 ...
-
新蒙历1825年,初秋。
(七年后)
自七年前那日,在诵经殿被说丑。这些年来林溪在外一直带着黑色面纱,只露出一双眼睛。
两年前,林溪脸上的伤疤已完全愈合,但他已经习惯了戴面纱,而云寂也没提,因此一直延续至今。
只李安心中疑惑,如今林溪这么好看,没必要一直戴面纱。但主子不说,他也不好多言语。又想起,季荣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不仅调戏内门漂亮女弟子,还调戏外门的。但这季荣,有贼心没贼胆,光嘴上调戏,并未真正做出什么荒唐事,且大家都知道掌门夫人一心护子,因此,虽颇有微词,也都佯装不知。掌门夫人一直在门内门外帮季荣物色娶亲人选,却迟迟未定,想来是季荣眼光太挑剔。
当年,季荣见了林溪都那样。如果是见了现在的……李安摇摇头,还是带上面纱的好。
为了保护林溪,也为了不知名的情绪,这些年除了一起在诵经殿上课,云寂一直让林溪呆在听涛殿。除了李安、李伯,没有人知道林溪会讲话。
林溪很想出去走走,方便打探,但时常觉察有人在殿外守望,窥视他。因此,他虽心中挂念月姨,也只有安分在听涛殿读书习字。
云寂现在已入筑基初期,是同龄人中,望尘莫及的佼佼者。季荣也入了聚气后期,李安都聚气初期了,但林溪却一直无法聚气。林溪有些气馁,却无计可施。
云寂教他的功法招式,他都学全了,却无灵力可用,只是花架子。云寂又专门为他寻来一柄短剑,教他近身剑术防身。
这么多年过去,听涛殿一直安安静静。殿外也渐渐少了探头探脑,打探防备之人。
林溪觉察到了,云寂亦然。
过两日又是中秋。
一早,云寂来敲林溪房门。
林溪房内传出声音说,“等我好了,去叫你吧。”话音未落,云寂已推门而入。
云寂见林溪在整理黑色腰带,好笑地看那长出的一大截,缠绕半天还是嫌长。忍不住开口道,“我给你的衣服呢,怎么不穿?”
云寂依旧特别乐意让林溪穿他的衣服,虽说是穿过的旧衣,却崭新如新。他们身形相仿,云寂比林溪依然略高半个头,更结实些。云寂的旧衣,林溪穿着很合身,但在外穿主子衣服,总归不妥。每每因为这个,他们都要拉扯一番,所以林溪穿衣服的时候,总是想避开云寂。
林溪埋头没有吱声,继续摆弄他的腰带。
“这是新配发的衣服吗?腰带这么长,你怎么穿。还不如……”
“穿好了。走吧。”林溪立马打断云寂,快步走向门口。
刚一开门,正撞见候在门外的李安。李安突然近距离直视林溪,愣了一下,低下头红了脸。虽然这张脸常常看,但每一次看到的时候,尤其没有带面纱的时候,总是会被惊艳到。
李安伸出手,指了指林溪脸上,话还没有出口,身后云寂就递过面纱来,脸色不悦地说道,“你忘了这个。”
林溪这才想起来,刚刚着急忙慌出去,忘了带面纱,赶紧拿过黑纱戴在脸上。
林溪担心云寂又来要他换衣服,赶紧快步先往外走。走到听涛殿门口,林溪便停下,等云寂走在前面,自己才跟上。林溪心里清楚,在听涛殿内,他们是知己,但是在外面,云寂是主子,自己是书童,要谨守身份。
云寂这些年,慢慢读,慢慢考,奈何季荣太没天赋,迟迟上不去大学部,他们还是在中学部同读了。
若是其他的内门弟子,若考不上大学部,停在中学部也大有人在。毕竟云门的专长是练武修灵。但季荣不同,掌门和掌门夫人对他寄予厚望,非要让他读完大学。即使考一次,败一次,仍不死心。
季荣自知不是这块料,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反正最多再过两年,他的母亲大人,总有办法让他上的。知母莫若子,季荣对他母亲甚是了解。
李安和林溪不用考试,他们只是跟着主子陪读。虽然大家同在中学部,但季荣在1堂,云寂在3堂,见面机会并不多。这些年,这两人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的,倒也相安无事。
近几日,因为演武殿修缮,停学几日。中午诵经殿一下课,大家就各自散去。
中秋假将近,大家已提前懒散。住的近,开始整理行囊,等着回家。不走的,就开始盘算着到镇上耍耍。
云门有规矩,过了15周岁的弟子,即可单独接下山任务,假日也可以自行下山。
季荣现在已经20岁,掌门夫人已经为他在云东镇,觅得一富家庶女萍儿,芳年二八,入冬就论婚嫁之礼,先当个妾室,好照顾季荣。
季荣一心想找个比他母亲更美的人。他看过萍儿画像,相貌一般,便没上心,还是整日想着吃喝玩乐,找美女。这几日,听说云东镇第一商贾大户钱老爷大寿,请来了嘉国京都有名的戏班。领衔的琴娘名唤瑾儿,弹得一手好琴,有“高山流水,绕梁三日”的美名。而琴美,人更美。他和几个兄弟们暗暗合计,定要去镇上会会这个瑾儿。这几日一下课,他们就去镇上溜达,找机会。
这边云寂也听到瑾儿的消息。林溪生辰将至,云寂早就开始琢磨如何庆祝。想到林溪平日喜静,对外物淡然,只喜欢抚琴看书,赶巧这瑾儿琴技了得,这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
云寂自己偶有下山的机会,虽然都是陪同做任务而去。但林溪这7年来,从未下山。这次带他下山听琴,他一定会很开心的。云寂打定主意,又担心碰到其他熟人,因此迟迟没有行动。
云寂左思右想好几天,再想到中秋节,镇上熟人更多,况且也不知道戏班停留几日,择日不如撞日,今天晚上就去。
下午正好得闲,云寂吩咐李安下山打探,刚好探得钱老爷今晚在云东溪畔,牡丹舫上设宴,先行款待远道而来的宾客。
在牡丹舫旁,包个小画舫,停泊在岸边。既方便听琴,又可避人耳目。太妙了。
但是如果林溪仍带着面纱,倒是突兀了,最好再换上没穿过的衣服。想好了,云寂又安排李安去购置了两件云东镇常见的公子哥款式,提前订好画舫。
晚膳后,云寂让李安在听涛殿帮忙打掩护,自己悄悄带着林溪,换了衣服,混在外门弟子中,下山去。
这是他俩第一次结伴下山,都雀跃不已。林溪更甚,7年未下山,这次云寂说带他下山见见世面,心中紧张又感动。
云寂按李安说的,到了云东溪观景码头。一艘漆成白蓝两色的二层画舫,正停泊在岸边。云寂和船家一番交涉,便上了船。宴席还有一个时辰才开始,岸边已人头攒动,水面上船舫如织。
不远处的江心,一装饰奢华的5层画舫正灯火通明,乐声震天。船头挂着红艳大旗,上面写着“牡丹舫”三个大字。
它周围已经环绕了大大小小数十只画舫,人声喧闹,都纷纷探头注视着牡丹舫的方向。
云寂和林溪都第一次看到这么热闹的场面,兴致勃勃却莫名无措。两人在二楼船舱中对坐,拉开船帘,左顾右盼。
云寂忽而发现,其它船只的桌上都有些茶饮小菜,他们这桌子却空空如也。
云寂下去找船家理论,却被告知要另付一倍的银钱。云寂压着火,与船家继续争论。林溪见势不对,赶忙下来拉云寂,一番劝解。未免坏了雅兴,云寂只好作罢。他交代林溪在楼上坐好,自己下船去路边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