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悄悄听学被发现了 ...
-
李家村位于大厉朝西南边境的一个边陲小镇,平日里并无外乡人来往,祖祖辈辈都是依靠农耕生活的庄稼人,偶尔有几个猎户已经算是不得了的本事人,村里的人不常出去,最多就是到镇上买些不常见的物品,就连嫁娶几乎都是在李家村范围,可以说全村人都是土生土长的,除了八年前挺着大肚子突然来到李家村的寡妇李流绡。
这对母子的到来曾经一度让村里人炸了锅,这些年来,各种猜测和流言蜚语从未断过,李流绡不是不知道,只是懒得在意,她一个人带着七岁的儿子李弃在李家村最边上的山脚下住着,过得不好,却也能勉强糊口。
李流绡每日都会教李弃学几个字,李弃天资聪颖、过目不忘,每每很快就能将学的字记下,但苦于没有书本笔墨,他只能囫囵吞枣地记下笔画和读音,并不知其大意,日子就这么摇摇晃晃的过着。李家村有自己的学堂,虽然简陋却也像模像样,一个性格温和的夫子,姓樊,十几个调皮的适龄孩童,但不包含李弃。
李弃每次从村口路过,听到学堂里传来的琅琅读书声和孩童打闹的嬉笑声,到底还是一个7岁的孩子,李弃也渴望能坐到学堂里念书。
这天午后,天气热得人心烦意乱,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刚下河打捞完小鱼小虾的李弃游晃到村口,发现附近竟有一颗长得很是枝繁叶茂的大树,第一节树杈正好容一人坐下,最妙的是能依稀听到夫子讲学的声音,李弃突然来了劲头,像猴儿一般三两下爬了上去坐着藏好,一时间忘神地听夫子讲学,正巧樊夫子讲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几句话他娘曾给他念过,只是没有告诉他是什么意思,因为他娘不喜欢和他多说话。今天听到夫子讲授释意,李弃刹那间茅塞顿开,方明白学文知礼是如此重要,便暗自下定决心往后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都要来听夫子讲课。为避免被别人发现,他还想了个办法,每日学堂开课前,他先来藏好,临下学之时,他先悄悄地离开。找到听学的方法后,李弃心里暗自窃喜,直到走回家门都还眉开眼笑。
学堂早上开课时间从辰时到巳时,午后则从未时到酉时,李弃便每日卯时起床抓鱼虾,回来正赶上李流绡做好早饭,匆匆吃完就赶着去学堂,李流绡虽知李弃比往常早起了许久,但也不过问。李弃午时回家吃完饭,便会把早上学到的字用棍子在地上默写上几遍,黄昏时分回到家便会帮着李流绡喂养院子里的三只母鸡,到田野割上一竹篓的草用做第二天的鸡食。
李流绡也不再继续教他识字,只在一天晚上,在李弃坐在门槛上盘算如何抓几只野兔时说:“既然起得早,便每日早些睡。”李流绡除每日里叫他吃饭外,许久不曾和李弃讲过话,李弃受宠若惊后,心里又生出丝丝甜意,觉得娘还是关心自己的,便慌忙答道:“我,我马上就睡。”
看着李弃匆匆忙忙进房间的样子,李流绡轻声叹了口气,微小的叹气声在晚风中消弭不见。现在的日子虽也清贫,但也比刚来那两年好了很多,那时候她一个人大着肚子,无头顶避雨之地,也无银钱傍身,一路跌跌爬爬,发钗当尽才来到李家村,就连李弃也是她独自一人苦熬了一天两夜才生下的,那时的她绝望到想就此死去,甘不甘心的也顾不上了,染上风寒买不起药,一个咳嗽从冬天熬到来年春天,直到如今还落着病根。有时候她也在想,莫不是前世造了杀孽,这一生要来偿还。
许多时候,她已想不起前程往事,相府的大小姐也好,群冠满锦城的未来太子妃也罢,都和她无关了。但在午夜梦回时,记起被山贼欺辱后,原本对她千依百顺的爹娘看到她就开始叹气,曾经有求必应的哥嫂开始冷言冷语。听仆人议论她命苦时她不恨;听到兄嫂说她晦气,会影响自己一双儿女的前程时她不恨;可她听到平日里吃斋念佛的母亲竟要她死时她恨极了。就因为害怕那位素未谋面的太子夫君降罪,她的爹娘要她死,她不想死才连夜逃了出来。她一开始恨极了李弃,但她的教养不容她打骂折磨李弃,渐渐过了这些年,她只觉得李弃也是个可怜人,没爹养,没娘宠,但她还是做不到将李弃当作相依为命的儿子,毕竟今年她也才26岁。
就这样,除了每月学堂休沐两日,李弃风雨无阻地听学一月有余,竟也从未有人发现过他,李弃就这样磕磕盼盼地学完了《三字经》,听学时间长了,学堂里孩子的顽皮天性逐渐释放,除了李云岫能坚持每日听讲,其他孩子在课堂上开始讲小话,打闹嬉戏。樊夫子性格温吞且迂腐固执,除了说两声安静,也管不住这群猴崽子,只要不太过分就睁只眼闭只眼过了。倒是李云岫,小小年纪就能恪守规矩,认真温书,学得很扎实,时常能在樊夫子眼里看到孺子可教的欣慰。
最近樊夫子开始教授大厉朝正史。
大厉朝距今已统治天下365年,天子更替12余位,今上尊讳厉明觉,年30,正值壮年,精明图治,开疆扩土,穷兵黩武,大厉朝疆土史上最为辽阔。皇后张氏,大厉朝第一将军张戍疆之女,育两字一女,长子厉北霄,次子厉北峦,幼女厉菁儿。夫子讲到此处,似有些意犹未尽,便继续补充道:“锦城里曾传,皇后之位原属前丞相之女李氏,怎料李氏红颜薄命,大婚前两个月病逝,李家恩宠渐衰,还牵涉盐铁私案,时值当今皇上还是太子,铁面无私奉旨牵头办案,李府40余口全部锒铛入狱。”说完还感慨了一句世事无常。
这日午后,李弃听夫子讲厉朝开国皇帝厉辰在两百年前带兵与前朝军队对战于秣郂,以5万精兵战胜对方12万铁骑,双方实力悬殊,但由于前朝君主暴政,民心尽失,厉辰又是一名修士,功法了得,便一举夺下秣郂,此后势如破竹冲入锦城,将前朝败军降臣收归麾下,建立新朝,以姓为国号。本该享受万民朝拜的厉辰在天下得以休生养息后,传位于收养的义子,并在定下“厉朝天子不得擅起战火,厉朝臣子不得欺凌百姓,厉朝百姓不得好逸恶劳”三条规矩后,便再次踏上修仙之途。现俗世中流传的一宗二门三大家中的一宗,便是厉辰的师门剑宗,只是此后再也没有厉辰的消息,俗世中都流传着厉皇天纵奇才又心怀天下,必定已经永得大道了。
平时的课业李弃都觉得好懂,今天的课他却不懂了,他不知“修士”是何意,也想不明白天下怎还有不想做皇帝之人,更不明白“一宗二门三大家”是什么,想入迷后李弃错过了下学前溜走的机会,只得继续呆在树上,等着等着便睡了过去。直至听到“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这首诗李弃曾听他娘念过便记了下来,这时迷迷糊糊的他念道:“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樊夫子本是饭后闲走来到屋后,却不料李家村竟然有人能将这首冷僻的诗诵出,随着声音传来道方向,樊夫子细心寻了寻,发现一个七八岁的孩童藏身在树上,睡得正酣,这个孩童便是李弃了。樊夫子觉得这个孩子可爱有趣,竟在树上睡着了,也不怕梦中掉下来,但他却又从未在李家村见过这个小孩,想了想便开口叫醒了李弃。李弃一看被人发现了,慌慌忙忙跳下来,道着歉“对不起对不起,我不该悄悄来听课的,夫子不要生气。”
说到这里,樊夫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猜想应是谁家交不起二两银子的修金,小孩只好偷偷来听课。想到这里,樊夫子只觉得心中慰藉,毕竟寒门出贵子在哪都是佳话,便问:“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叫李弃”想了想自称学生不妥,又说:“夫子可唤我李弃。”
“你每日都来听学?来多久了?”
李弃小声答道“一月有余了。”说完悄悄抬眼看了看樊夫子,心中忐忑不安。
樊夫子诧异了下,毕竟不是每个小孩都能有如此毅力。“每日都来?下雨之时来不来?”
“来。”
樊夫子继续问:“家中还有何人?知不知道你每日悄悄听学?”
李弃虽不知这是何意,但还是答:“家中只有我和娘相依为命,她应该知道的。”
樊夫子听完后,想着孤儿寡母交不起修金也正常,但孩子是好苗子,人看着机灵,有恒心毅力,不应该为区区几两银子埋没了。便又问:“你想不想坐在学堂里面听我授课。”
李弃陷入沉默,因为他说不出理由,不论是家中没钱,还是李家村人的态度,但他敬重樊夫子,不想说谎,沉默了片刻继续说:“听说是要修金的,而且村长他们也不会让我上学,我往后不会再偷偷来了,您放心。”话音刚落就迫不及待地跑着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