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1、第 71 章 ...

  •   第七十一章

      图拉河畔,还能喘气的二万四千七百零六名固阳军将士,在听到奉旨撤军的命令后,全都久久地驻足沉默。所有人的视线都投向大帐前那面绣着巨大‘元’字的黑金帅旗下负手肃立的身影。
      安亲王脸上没有太多余的表情,或者说根本就没什么表情,他没有和任何一双视线对视,只是默默脱下自己的头盔递给亲兵,然后在所有人的注目中缓步向图拉河走去。他的步伐矫健如常,如果有人拿着尺子丈量,他每一步迈出的距离几乎相等,一步一步地,最终停在河畔一处可以眺望对岸的土坡顶。
      固阳节度使陈其年紧皱浓眉闭起双眼,如山重压担在两肩,他仰首向天苍凉地一声长叹,举步跟着安亲王,也走到了并不算太高的土坡顶上。看着安亲王的背影,陈老将军找不出一句可以说的话,愤懑填满胸臆,让他有些难以喘气。
      安亲王身量高大修长,同样的一副银甲穿在他身上,要比别人多出好几分俊朗,不说别的,光说护领那一圈儿,一般人穿戴起来齐齐卡着下巴,他老人家穿起来,护领上头还露着一小截脖子,说不出来,就是好看。
      天家血脉,丰神俊逸,除了皇帝,这个天底下最最潢贵的人沉默地站在战场上远望敌营,那副背影里头透出来的萧索,象极了陈其年闲暇时听过的一句戏辞,漫揾英雄泪。
      “王爷……”陈其年向元杰走近一步,两只手在体侧紧握成拳,狠下决心,“您发句话,怎么做,俺老陈没二话!”
      面南向北,春风从东边往西吹,吹起元杰及地的披风,犹如一只残翼在拍飞。可能是风势太大,元杰脚底下竟然没站住,被翻飞的披风带着向身侧踉跄一步,陈其年站在他身后看见了那一口收煞不住喷出来的鲜血,赶紧伸手去扶。元杰抬手挡住他,顺势悄然用手背擦去了唇边犹留的血迹,低声说道:“我没事。”
      “王爷……我想不通!”陈其年眼窝里一阵酸热,元杰回首朝他低笑:“我也想不通,回到京城问明了皇上,我再告诉你为什么。”
      “王爷,咱们真的就这样撤军吗!牺牲了将近五万将士,好容易打到这里,撒手就走?皇上他怎么能……”
      元杰笑出了声:“不要妄议圣上,陈将军别忘了,本王还掌管着刑狱,本王一向公正严明,你可千万不要把小辫子往本王手里递。”
      “俺老陈不是妄议,我是不甘心!”
      元杰笑容变淡:“我相信皇上也不甘心,不然他不会沉默这么久,看着我们打到这里。他定是有他的理由,陈将军,我相信皇上,你也要相信他。”
      “王爷……”
      “圣旨已下,不必再多说了,陈将军下令即刻撤军吧。本王将你们领出来,也得将你们领回去。皇上应该了解我们的情况,既命我们撤军,想必左近的榆林军与归绥军会来接应。陈将军,这一回咱们单枪匹马能杀到图拉河,下一回整军再战,你还怕掀不翻北胡王庭吗?有朝一日长风再起,本王依旧与你并辔杀敌。”
      陈其年撩开披风,单膝跪地,拱手施礼:“长风再起,并辔杀敌!”
      远处遥望着一王一将的固阳军士兵们,不约而同单膝跪地,拱手施礼。阳光下,二十四面金牌发出明晃晃的夺目光芒。
      和固阳军前后脚离开北胡的,还有数名北胡王庭的使者,他们带着信函和用石灰腌制好的潘褒的人头,向着卫国京城遽阳城进发。
      正如元杰所料,距战场最近的榆林与归绥两支边军用最快的速度赶来护送已经损失大半的固阳军。退军时的速度不可能象来时那么快,一路走走停停,偶尔碰上不开眼的北胡部落再顺手收拾一下,二十多天后,固阳军回到了驻地,榆林军与归绥军也各自归建。元杰没有和任何人告别,象离开灵州城时那样,带着十几名随身侍卫悄然隐去。
      元杰离开灵州后,因为一路经过边军驻地,是沿着国境线绕个圈子走到了固阳,现在回返灵州,则是选了最近的直线距离行走,路程几乎缩短一半。安亲王归心似箭,用急行军的速度向着小四在的地方赶。
      这一个多月里,河源节度使肖景芳的内心经历大起大落,不仅为前线战局担忧,也要为安亲王的安危担忧,在得知京城一日之内连发二十四面金牌去阻止固阳军的消息时,肖景芳的心沉到了最深处。如果安亲王抗皇命不遵,那么灵州城里的那个‘以为挟制’,会被怎样用来挟制安亲王。
      所幸更多的消息很快传来,固阳军在收到皇命之后立刻转身,一点儿也没有拖泥带水离开了北胡。这个消息既让肖景芳大醉痛哭,又让他隐然松了一口气,可以不必由他来做更多对不起安亲王的事。
      等待这种事,就是和时间比耐性,元琅觉得自己很有耐性,她对二哥说过要等着他,就不会随随便便让时间占上风,就会好好地留在灵州城枯燥乏味的节度使官邸里继续等。
      实在没事可干,无聊得想用脑袋撞墙的时候,还就真的被元琅琢磨出了一件事。某一天她突然向白繁英和赵铁锤宣布,她要开始当个文人了,要如先前所想,提起笔开始写关于她自己的话本子了。
      节度使官邸中宽阔安静的书房,成了元琅创作话本子的地方,一开始写的时候没找着感觉,磕磕巴巴修修改改连涂带抹,半天憋不出半篇字儿来,然而功夫用得深铁棒磨成了针,写啊写啊的,过了五、六天元琅突然眼前一亮,脑袋里象是晤出了些什么来,下笔就变得如有神了。
      元琅的头号读者和二号读者自然是赵铁锤和白繁英。赵铁锤会背的四书五经比元琅多,会认的字可赶不上他们家王爷,看王爷写的话本子时需要连估带猜,看一会儿就要捧着纸去问王爷或者是媳妇,这个字儿念什么。
      白繁英则很瞧不上元琅的字和文风,每每横挑鼻子竖挑眼:“太俚俗了些吧,全是大白话啊,一点儿不高端,一点儿也不符合您的气质和身份,象是写给拉大车的人看的。总要夹几句诗在里头吧,才显得有文气,意境,懂不懂?”
      元琅眨眼犯难:“诗?谁?我写的诗?一个大西瓜,中间分一半,一半分给你,一半分给他。这种行不行?文不文气?意不意境?”
      白繁英捂脸长叹:“算了,您还是以情节取胜吧。”
      论情节谁能比得过咱,咱认第二,谁敢认第一?公子月下私会小姐、公媳虐恋人性沦亡、小寡妇思春、王屠户翻墙,和尚道士一头睏,秃驴放过那位师太,这些哪里赶得上她亲自经历的皇家秘辛离奇曲折。元琅十分有自信,写得越来越投入,每天一大清早就爬起来,简单洗漱吃过早饭直奔书房,写到月上中天,才揉着酸痛的手腕回房睡觉。
      写着写着元琅发现,前十五年里离宫中的生活在她这部话本子里,只能占很小的篇幅,因为每一天都是前一天的简单重复,有很多值得回忆,但没有太多可记录的,除了母后的慈爱与小向的陪伴,幸福安静得很苍白。
      要说起她的故事,那得从她由男变女那时候讲起,才最精彩。怎么离开的离宫,怎么变成了潘琳,然后遇见二哥,又离开京城和小向一起逃到兰州,再然后是阿膺的出现。把这些记下来,全当是给二哥写信,将来拿给他看,也让他知道知道自己的妹妹都经历过些什么,兄妹之间才会更熟悉,以往积累在彼此间的误会才会全都消散。
      写字的时候没人来打扰元琅,平常寸步不离的丫环们都乖巧地退出书房外,把安静独立的空间留给她,白繁英和赵铁锤等着追看王爷的话本子,恨不得王爷夜夜通宵赶文,更加的不会来打扰。
      也不知到了几时几分,只知道天早就黑了,书房门被推开时,发出轻轻的‘吱嘎’一声,元琅正写在要紧处,头也不抬:“别催别催别说话,马上写完这段儿我就睡觉,文思泉涌着呢!”
      来人果然没再开口催促,而是缓步走到书案边,过了一会儿,绕过书案走到了元琅身边,俯低些往她正在写的纸上看。元琅赶紧用手捂住:“别看!没写完呢!不能瞎看!”
      一只大手伸过来,掰开元琅的手,把那张纸抽了出去。元琅傻眼,笔掉在了桌上都不知道,直愣愣地看着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身边的二哥,张大了嘴哑口无言。
      风尘仆仆的元杰靠着书案,端详着手里头一张写满了字的纸,微皱起眉,轻声念道:“只见俱轮王俯压于胡女之上,那物是来回出入,盏茶功夫,俱轮王停下动作,用力掌掴胡女,力道之大,九牛二虎……小四,你写的,这是什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