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秋狩猎  ...
            
                
                
                    - 
                          贾复与发妻育有贾忠、贾邯、贾宗三子,继室马氏则为他生下一子和唯一的女儿,四子如今在太学治学,小女曾在幼年遭劫,经过十数年终于找回。可惜马氏已无缘得见。马氏失女,悲痛异常,以至卧病在床。没过几年马氏父亲伏波将军马援病逝于征途,死后被人污告,最终夺了封候印绶。接二连三的打击让马氏失去了等到女儿回来的机会,抱憾而终。马家的幼女,马氏同父异母的小妹,如今已经成了太子的良娣,马家终于没有陷于没落的境地。
贾复始终没有因为姻亲关系受到任何牵连,依旧深受皇帝的信任和倚重,和邓禹李通成为仅能参与国政的开国功臣。
贾复原就是儒生,放弃兵权免官之后更是在家专心研究儒学,不过对于自己的幼女,他并不打算以此教养。贾如喜好骑马射箭,对于兵器武艺更是继承了贾复,有不同常人的天赋。对于这些,贾复没有要折煞掉的意愿,他可以说是乐见的,除了自己教导贾如,还请了当代的剑术高手前来教授。对于读书识字,贾复并不强求,倒是贾如自己有向学之心。不过她读书识字并不为研究儒家经典,这些于她本性有违,她所好的是山川河岳异国风俗那些的旁类。
贾复曾问她为何如此,她回答说,“出了草原,才知天下之大,山川河湖沙漠大海,都是从前闻所未闻之处,今生如能得见是幸事,未能如愿在书上得窥一二,也能解心头所念。”
贾如归家后,贾复依她所请,辞去了原先为她担当交流的汉语翻译。她开始从生活的每一个行为和活动中学习汉语,而担任教导任务是她的两个侍女红玉和绿珠。
红玉和绿珠是贾如已过世的母亲马夫人从人贩子手中救下的一对姐妹,马夫人想着女儿总有一天会回来,为她以后有可心的人照料,于是把这对姐妹带在身边亲自教导。马夫人依着女儿的喜好,重新给她们起了名字,姐姐红玉性格恬静,心思细腻会照顾人,妹妹绿珠性格活泼,是个胆大不受欺负的主。姐妹俩一静一动,一文一武,全了贾如的所有需要。
姐妹俩起先对贾如是又敬又怕。马夫人对她们是再生之恩,如母女般的相待,对于她的女儿,她们自然是敬重的,可她们毕竟被贾如挟持过,尤其是被她扼住脖子的绿珠,生怕一个措手不及又成了她的人质。
陌生又有成见的人,总是要在相处久了之后,才会了解对方真正的为人,从而消除已固的认知。红玉和绿珠就是这样,在她们眼中贾如从原来随时会发难的暴徒变成了不拘小节的,性格烂漫的小姐,只是有一件她们觉得奇怪,至今她们的小姐依旧坚持自己洗漱穿衣。
五月的时候,贾如拿着自己做的香囊送给了贾复,贾复问她何物,她回答道:“我听红玉说,这儿有在五月挂香囊的习俗,就自己做了一个,送给你。”贾复看着手上这个针角粗散,做工粗糙的布袋,依稀能分辨出上面绣着的吉祥花草,忍不住有些梗咽。这是贾如归来的几年来,第一次表现出的对于父亲的亲近,贾复连连称好。
贾如露出了在她脸上甚少出现的,小女儿特有的娇羞:“香囊里还放了菖蒲艾叶之类的草药,能避邪驱瘟。”
贾复闻语立刻系在了身上,这一系竟从端阳节系到了重阳节。
贾忠发现父亲陪同皇帝重阳踏秋回来后一直闷闷不乐,心事重重,难免担忧:“父亲有心事,不妨说出来,让儿子帮您分担。”
贾复摇摇头:“这事你帮不了忙,做儿子的都帮不了。”
贾忠闻言道:“难不成是关于小妹的?”
“正是。”贾复拿起已经旧了的香囊说道,“那天进宫议事,这香囊的系绳断了,陛下见了就问我为何端阳之物还挂在身上,我回禀是小女亲手所做之物。陛下又问是不是从前被劫走的女儿,我回答女儿已找回,陛下贺我父女团圆。之后几次问起,我还以为陛下是想起一同被劫而遭杀害的皇后家人,故没有在意。不想这次踏秋,陛下再度提起,话里话外是想为如儿找个终身。”
贾忠问道:“是哪个王候,还是皇子?”
“若是王候倒好办,皇子也还能想法子。”贾复话未说完,叹了口气。
贾忠探问道:“莫非要把小妹嫁给太子?”
贾复闻言默默地点了点头。
贾忠担忧道:“依小妹的性子,做个王妃都难,何况是太子妃。如今太子的东宫里,最受宠爱的是马家的小姨母,可见知书达礼温柔贤惠的女人最得太子欢心,小妹的性子只怕要受冷落。在宫里受了委屈,就算父亲也是哀默难助。能不能想个法子,让陛下打消这个念头。”
“陛下提起了我当年差点殒命的伤。”贾复只说了这一句,贾忠就懂了。
当年四处征战,有一回贾复身受重伤,命在旦夕,皇帝念他勇猛,又闻他的妻子马氏已有孕在身,当众宣告:“生子吾女嫁之,生女吾子娶之。”这个被指腹为婚的,就是贾复的唯一的女儿贾如。
皇帝重提当年旧事,所含之义不言而喻,此事已无转圜的余地。现在的苦恼是如何向幼女开这个口。
贾忠说道:“事已至此,向小妹直说了吧,也让她心里有个准备。”
贾如听完父兄的陈述没有表情,看不出伤心或者高兴:“这事皇帝已经下旨了吗了?”
“还没有,不过陛下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下旨是早晚的事,最晚不过今年冬天。”看着继续沉默的女儿,贾复说道:“依陛下的意思,只要生下皇孙,太子妃之位就是女儿的。将来太子登基,女儿就是母仪天下的皇后。”
贾如笑问:“父亲觉得女儿会在乎将来能不能成为皇后吗?”
孟冬时,皇帝举行了狩猎活动。今年是大汉朝立国整三十年,狩猎活动格外隆重。除了皇帝皇后亲自参与,皇后所生的众皇子在京自然参加,除此外前废后郭太后所生的众皇子以及许美人生的英王皆从封国赶来东都参加。皇子之外,各地王候将军太守世家大族,都应邀前来参加。一时间,东都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像这样围在一个小圈圈里的狩猎,贾如例来是不参加的,不过四哥告诉她皇帝的所有皇子都会出席后,她改变了主意,决定去见识一下这场皇家规格的狩猎活动。
天子狩猎不同于常人,礼制仪杖,按步就班,程序繁琐,与平民百姓为生计而奔忙更是大相径庭。狩猎前更是校阅了兵马,大壮了军威,以期大汉天下之太平。
如此三日,狩猎才算正式开始。这次狩猎特意设了彩头,猎物狩得最多最大者,皇帝亲赐如意。不论老幼,不分男女皆可参赛,一切以手下功夫见真章。
比赛进行了大半日,太子刘庄和东平王刘苍似乎不太走运,所猎得的不过狍子野兔之类的小猎物。突然不远处的树丛间闪过一个身影,定睛一看,竟是一头鹿。刘庄催马上前追赶,不多远,雄鹿慢下了脚步,做着记号的羽箭穿过树丛射中了它。雄鹿倒在地上欲重新站起,最终停止了挣扎。
刘庄大喜,刘苍赶上来贺喜,随从们则把猎物运回营地。
这一切都被贾如看在眼中,她从地上拨回那枝离鹿脚只有几寸的羽箭,把箭囊交给了同行的同胞四哥,掉转马头,漫步上前。
木扎虽长途奔袭,却不见气短,马蹄声脆。
听到马蹄声,刘庄与刘苍一齐转过头来,一匹白马正气定神闲向他们走来,马背上正值妙龄的少女目光如炬,行到丈前,少女开口请安:“贾如见过太子,见过东平王。”
狩猎中虽不分君臣,但对于突然出现的人,刘庄还是有警惕之心。刘苍曾与贾如有过数面之缘,因此认得:“贾姑娘,你今日怎么不参赛?以你的箭法,可是有希望得到陛下的赏赐的。”
贾如笑道:“东平王见笑,我不过雕虫小技,怎敢在太子面前班弄?”望着被运走的雄鹿,向刘庄贺道:“恭喜太子猎得这围场中唯一的一头鹿。”
刘庄谦道:“这全赖陛下的恩泽眷顾。”
“太子谦虚了。太子的箭法天下皆知,逐鹿自然为胜。”贾如驱马行至刘苍身旁,“能否请东平王回避一下,我有话要同太子单独禀告。”
刘苍早已听说贾如将进东宫的传闻,揣测她将要说的就是此事,看了刘庄一眼得到首肯之后,刘苍便催马离开。
“太子应该最不喜欢我这样的女子吧。”
刘庄看着言出惊人的贾如问道:“此话何说。”
贾如回答:“大汉以儒家治国,陛下更是注重仁义忠孝,三纲五常,太子是储君,自然以此为立身之本。大圣贤们对女人的要求,除了温柔贤惠,就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能无怨无悔侍奉好父母公婆。”
她停顿了一下,看到依旧没有表情的刘庄补充道:“自然话也不能多。如今东宫里最受宠爱的是我的小姨母马良娣,可见太子与圣贤们的喜好是一致的。想必太子听说过,我不是在中原长大,也没接受过圣人的教诲,不是个好女人。如果是太子让自己挑选,必然会对我敬而远之。”
刘庄信马由缰绕着贾如仔细打量,她并没有因为骑马特意换上骑装,一身并不华丽的淡雅衣裳,一头乌黑柔顺的长发遮往了她并不宽大的后背,头上除了一支极简的发簪外别无他物。在见过绝色美人的刘庄面前,贾如的容貌只算得上秀丽,脸上也没有一点女子的柔软,朱唇开合正振振有词,声音清脆,但在刘庄的耳中却有些发刺。
刘庄勒住缰绳,停在刚说完长篇大论的贾如面前,刚好贾如也正望着他。当刘庄正视她时,她的眼神没有躲闪,同样回视着自己。刘庄想到了苍鹰,这种翱翔天际的鸟类拥有相似的眼睛,有了这种认知,贾如的话在他听来显得格外不善,神情也变得咄咄逼人。
刘庄又看了贾如一眼,发现她的坐骑一点也不惧于自己跨下的战马,昂首站得挺直,神情骄傲如同它的主人。刘庄放松缰绳,问道:“说了这么多,你想表达什么?”
贾如回答:“既然太子无意于我,我本该知难而退,免得惹太子厌恶。可万事往往不遂人愿,我只能硬着头皮迎难而上,可太子之心又不能不顾全。因此我自请入宫后居于偏殿,除陛下下令外不在太子眼前出现,免得惹太子不快。”
刘庄听完,心中大怒,这女子竟敢如此傲慢无礼,与当朝太子当面讨价还价。不管她的话说得如何漂亮,说是为他着想,实则不过不想入宫当他的妃子,拒绝侍奉他。不管她这话是只为引起自己的注意,还是真有此心,总有一天她会为此付出代价。
刘庄压下怒火,说道:“贾姑娘这话错了。陛下为皇子们选妃,所选的自然都良家子,连我在内都只有感激天恩之心,不敢心存怨怼。姑娘这些话如被令堂胶东候所知,只怕他以后无颜再见陛下了。”
话说得冠冕堂皇,内在的意思有心人自然听得出,贾如回答:“太子恕罪,是我冒犯了。方才这些话不过是我的浅薄之见,家父全然不知。请太子治我一人之罪。”
“罢了,念你年幼,回中原时日又短,姑且饶过你一次。”刘庄说罢策马而去。
贾如望着刘庄远去的背影,扬起了嘴角。贾家四公子催马来到她身边:“结果如何?”
“太子要治我的罪。”
四公子叹道:“我就知道不行。太子有没有说要治你什么罪,怎么治?要不让父亲去向殿下求个情,免了你的罪?”
贾如情不自禁笑出了声,惹得四公子又急又气:“你别光笑啊!太子的话可仅次于皇上,他说要治罪,可是要动真格的。”
贾如纵马向前,留下一句:“得他真要治罪的时候,我再去求父亲吧。”
围场的空地上已经燃起了篝火,宴会的布置已经妥当,绵延数里。参加狩猎比赛的王公已重新洗漱,换上了常服,众人各自入席,等待帝后御临。
前几席是皇子们以及皇帝的兄弟姐妹,往后是分封的各个候爷,三公九卿将军太守依官位高低依次排列开去。大家都带着家眷,老幼妇孺人声鼎沸。
贾如坐在四公子旁边,听着他一一介绍。贾如远远地看见了她的小姨母马良娣,马良娣正坐在太子刘庄身旁,两人低声地交谈着,不时掩嘴倩笑。只远观就能知道,马良娣身材苗条,行动娇柔,样貌也是一等一的出众,难怪连一向严厉的刘庄在她身边也变得柔和起来。
对面的几位皇子都坐安其间,只有山阳王刘荊似乎有些着急,不时朝帝后将出来的地方张望。唯一一位不是由皇后所生的楚王刘英,此时正转身与身后的官员寒喧。中山郭太后所生的几个皇子坐在贾复等人之前,无法看见他们的神色表情。
如果留心观察,会发现宴席中气势最大,子嗣昌盛的是河北豪强。河北是皇帝刘秀的龙兴之地,平关东灭陇西征西蜀,都是以河北为根据地,统一天下,河北居功至伟,当地豪强当初倾力支持,如今自然收获满满。而天下平定之后,当权者最不能客忍的自然是一方势利过于强大,古今概莫能外。皇帝急需扶持另一股势利与之抗衡,既是开国功臣又是南阳老乡,有威信知进退又能给予信任,更何况又有指腹婚这因由,胶东候贾复是不出其右的不二之选。
正是了解了其中的缘由,贾如放弃了让皇帝改变主意的想法,转而与太子订个君子之盟。
在贾如四处张望之时,她不知道自己也正在被别人探究,这其中既有好奇的打量,也有不怀好意地目光。
内侍高呼“皇上驾到!”
围场内众人皆拜到,三呼“万岁”“千岁”,迎接皇帝和皇后的仪驾。
帝后坐下,众人归位。
皇帝望着众人有感而发,回望了过去的峥嵘岁月,又展望和愿景了大汉朝长治久安的未来。“万岁”“圣明”如山呼海啸般响彻山林原野。
接着狩猎比赛的战利品被一一呈了上来,每人所获大小多少不一,以太子刘庄和山阳王刘荆猎得最丰。太子除了猎得的雄鹿,其余猎物都不及山阳王来得大来得多,一时间胜负难定,僵在了那里。
皇帝说道:“太子与山阳王皆是朕的儿子,做父亲的难断胜负,不如另选一人来定胜负。”刘庄与刘荊都是阴皇后的儿子,都深受宠爱,判谁胜都是得罪人的结果,底下诸人自然都回避。
皇帝四下眺望,见众人都是回避之状,于是说道:“那朕就随意选了。”
贾如淡雅的衣裳在一片深色打扮中格外显眼,在火光照映下像是人潮中闪烁明灯。皇帝指向她:“你来,你来判定这场比赛的胜负。”
贾如发现父亲看着她的眼神别有深意,心下明了。上前跪拜请安。
皇帝问道:“你是哪家的?”
贾如回答:“家父胶东候。”
皇帝道:“原来是贾君文的女儿,朕正有耳闻。现下朕命你来判定今年狩猎比赛的胜负,你可要公正宣判。”
贾如应诺。
底下的山阳王提出异议:“贾家小姐不合适,请父皇另挑人选。”
皇帝闻言有些不快,却没有说话。贾如只好问道:“山阳王觉得臣女哪里不合适?是臣女会违了陛下‘公正宣判’的圣命,还是没有担当裁判的资格?”
“都不是。”
贾如又问:“那山阳王是怕臣女不懂射猎,分不了谁胜谁负?”刘荊曾与贾如有过的几面之缘,皆是在游猎之时,几次败在她手下,自然不好意思承认是这个原因。可是又不能明说,已经知道皇帝决定把贾如嫁于太子,选贾如当裁判与选太子无异,毕竟皇帝的谕旨未下,公然揣测圣意难怕他是皇子,后果也将不堪设想。
这时阴皇后出面说道:“荆儿,莫要再耍孩子脾气。请陛下下令,让贾家小姐上前来定胜负。”
皇帝说道:“贾小姐,你断定胜负可要有个依据,也好让朕的两位皇子及众卿信服。”
贾如领命,绕着太子及山阳王的猎物仔细察看,而后向皇帝禀告:“臣女查验后,判定太子殿下获胜。”
“依何凭据?”
“原因有二。”贾如指着刘庄的猎获道,“首先以数量而之言,太子与山阳王所获一致,不分高下。再者,山阳王所获猎物虽然体格较大,但都是些寻常之物,没有特别稀有,而太子殿下则猎得了这场狩猎中唯一的雄鹿。这足以说明太子殿下技高一筹,也说明太子受陛下恩泽被苍天眷顾。臣女依此判定太子获胜。”
皇帝频频点头:“有理有据,这判定让朕也无可挑剔。众卿以为如何?”
“判得有理有据,臣等信服。”
皇帝开怀道:“太子上前,接受赏赐。”见贾如要告退,出言相留,“贾小姐辛苦,且留下,朕也有赏赐给你。”
皇帝拉着刘庄的手,很是安慰:“吾儿技艺超群,为父甚为欣慰。特赐一‘如意’。”说着拉过贾如的手,交到了刘庄手中。又转头对贾如说,“朕赐你一个夫婿,为你定一段姻缘。”
“谢父皇。”
“谢陛下。”贾如发现自己的违心话已经越说越溜,不需要经过大脑就可脱口而出。
刘庄的手宽大而炙热,把贾如的手包裹在内,她的手握得很紧,似乎在小心地避免与刘庄手掌的过度接触。
人群中恭贺之声不断。马良娣低着头看不到表情,众皇子都在向刘庄道贺,郭太后的儿子们是一脸恰好又最程式的堆砌笑容,让人挑不出错。东平王刘苍笑得最开怀,山阳王刘荆满脸不屑地笑着,楚王刘英的笑容非常耐人寻味。
另一边有大臣离席而出,向皇帝拜倒:“臣听闻昔年胶东候为国征战,有一回险些丧命,陛下为此悲伤万分,彼时贾候爷之妻又正好身怀有孕,于是陛下对众将说,‘生女吾子娶之,生子吾女嫁之’,如今的贾家小姐正是当年尚在腹内的胎儿。如今贾小姐嫁于太子,可见陛下对老臣的恩泽,说话一言九鼎。臣为自己,为众臣,更为天下苍生拜谢如此仁义圣明的皇帝。”说着便对着皇帝直磕了三个响头。
众人见他如此,跟着跪下称颂了皇帝的英明神武。贾如趁机挣脱了刘庄的手,三呼万岁,后来她才知道,此人是太学中的高儒。
太子刘庄,贾如等相继入座,宴会正式开始。新鲜的猎物被御厨现场烤炙后,直接端上了坐席,一时间香气四溢,引得人十指大动。男人们已经开始豪饮,互相高声谈笑。
皇后不胜酒力,一会儿便有些微醉,皇帝心系皇后,不久俩人便起驾回营。帝后一离席,众人更加形骸放浪,纵歌狂欢。
山阳王已经步履蹒跚,醉意朦胧,他举着酒樽来到太子刘庄面前:“我来恭喜四哥,四哥好手段,不仅一举夺魁,还能娶个能夺魁的妃子。”
在刘庄身旁的刘苍低声喝道:“九弟喝醉了,莫说胡话。”
刘荆一脸不服:“六哥你心知肚明,你我都见识过她的厉害,都是她的手下败将。况且……”刘荆把脸靠近刘庄的耳边,继续道,“我的随从看见贾如满林子地追着鹿跑。”
刘庄的脸上终于起了变化,刘荆得意地看着,一脸满意地离开了。
刘苍发现太子脸色不对,眼睛直盯着对面,他顺着目光望去,发现太子正望着贾家的位置,而贾家小姐早已在帝后离席后就溜走了。刘苍劝慰道:“太子莫听九弟胡说,贾小姐骑射的确高明,但与四哥相交还是不足挂齿。况且那都是少年时候之事,如今都大了,自然不知道如今的技艺高低。”
“我没事。”刘庄饮尽一樽酒,淡然道。
次日举行了狩猎后的祭祀,太子刘庄猎得的雄鹿被当成了主祭品,被皇帝亲手献在了祭台的中央。祭祀结束后,皇帝皇后车驾回宫,众多王候宫卿也跟着一道回去了,只留些年轻人继续享受狩猎的乐趣。
贾如也留了下来,她已经很久没有打过猎,体会无忧无虑的生活,木扎也很久没有肆意奔跑过。这对她们,说不定是最后的机会了,她得好好把握。
除了昨天捕猎的走兽,原先逮住的飞禽也被放出来供人射猎。贾如一箭射中一头猎物,忽然听得空中一声长啸,一只苍鹰划过天际,而头顶上了飞过一只刚被放出的大雁。一支羽箭已从地面上飞出,直取雁身,不及多想,贾如搭箭弯弓,拦腰射中了指向鸿雁的羽箭,大雁趁机往南飞去。
马蹄声随后响起,必是方才发箭之人前来问罪,贾如想着该怎么向来人陪罪,却发现来的是太子刘庄。
刘庄也发现了她,才知道截断自己羽箭的竟然是自己未进宫的妃子,又想起刘荆的话,心有不快。对于贾如的陪罪,他理都没理,径直要走。
贾如以为他还要继续为猎取已飞走的大雁,急道:“雁是忠贞之物,求太子放过。太子若猎杀了这一只,必有另一只要孤独终老。”
刘庄问道:“你听谁说的?”
“是……”贾如把我阿爸三字咽下,回答道,“草原上的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