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1、芳颜绽牡丹初愈,见兄长道起旧情 ...
-
清开院
再珍稀的药材,伯阳也为菱美人找到了,太后又送了好些补身的奇药,所以菱美人还真是化祸为福了。
灵均:好香啊,这是什么?
伯阳:是臣才配制的凝面霜,取珍稀天然香料,合十二种鲜花醇香,臣将其取名为“姜百合”,以解美人气色不佳之忧。
灵均:真的吗,曲大哥费心了,姜百合,真是好名字。
每日,柠儿都耐心为灵均擦药和凝面霜,沐浴的时候也依照曲御医的嘱咐,在水中加入了石蜜和海松子,以使肌肤柔润细滑。
用了曲大哥精心配的药,灵均的气色果真有了好转,预计再有半月,就可以痊愈回宫了。这日,微雨过后,秋高气爽,天色正新,灵均和柠儿坐在清开院的长廊上,给池中的锦鲤喂食。
柠儿:锦鲤锦鲤,求你们保佑我家美人赶快好起来吧。
灵均浅笑:鱼儿怎么能听懂你的话呢?
柠儿:你怎么懂我对你的担忧呢?
灵均:我怎么能不知道你是为我好呢?可是,后宫,原本就应该百花齐放,雨露均沾的呀。
柠儿:不对不对不对,你都没看到最近愉和宫的人都多得意,那个小皇子还到处摆出一副太子的架子来,欺人太甚了!说到底,还不是李夫人得了便宜,钻了空子罢了,你看他们那招摇的样子。
灵均:不许你这样说,李夫人不是那样的人。
柠儿:对,她不是那样的人,在你看来,这个世界根本就没坏人!
灵均: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觉得,每个人做的每件事后面都有其原因,谁天生愿意当坏人呢,还不是因为被人误解所以仇恨生根发芽然后变坏吗?也许在她们眼中,我就是恶人呢,我什么都没做,只因有皇上的爱怜。所以,我们对人做出的评判都只是相对而言罢了。爱我的人觉得我什么都好,就算我错了也支持我包容我,可是旁人,不知把你说成是怎样的不堪呢。李夫人没有错,皇上也没有负我,我虽然有那么一点失望,但是,这可能就是做皇上的女人必须要走过的路吧,从前我让李夫人走过,现在,该轮到我了。
柠儿心里还是忿忿不平,她为主子委屈,她为主子着急。
灵均的病情日趋好转,曲伯阳也叫福源告诉皇上,下月初一,菱美人就可以回宫了。皇上大喜,准备亲自到清开院接菱儿回家,命人把繁漪殿内外打扫得一尘不染,正如当年他亲手建起繁漪殿等她进宫来一样。
子春十月,燕子穿户堂前过,鱼跃成文荡波心。繁漪殿的所有宫人都恭敬地站在殿前迎接菱美人归来。
下朝后,皇上也直接到清开院来等候菱儿。
稍等了一刻钟后,众人忽闻莺莺燕燕清喉婉啭鸣唱不停,旋绕在清开院上空。在一片莺追燕迎中,一窈窕佳人缓步走出。黛眉远岫,绿鬓如云,耀如春华,皎若秋月。灵均如睡初醒,尚有大病初愈的倦意,皇上见此状,马上把灵均紧紧拥入怀中。人道是小别胜新婚,皇上再次见到灵均如丽质仙娥般貌美绝伦,顿时心就又倾倒在灵均的身上。依偎在皇上怀中,灵均可却不完全是重逢的喜悦。男人总是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总是会被年轻的容颜所吸引。李夫人冰肌莹彻,风雅脱俗,有权势的男人总是喜欢清静雅致的女子来显得自己也没那么酒色财气。可总和那么高傲的冰雪美人在一起,时间久了谁都会不自在。所以说梅花与牡丹,看似冬去春来,和乐无争,其实暗藏心计,轮流不休。
可多亏了曲御医,还给灵均这样国色天香的倾世容颜,继而挽回了皇上的心。菱美人回宫,风光无限,可却又一次会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
灵均的长兄张苞在广安驻守已有三年,皇上感念张苞戍边有功,治军精良,擢升了张苞的官职为安南将军,将其调到蜀南的宜宾戍守。张苞进宫述职,皇上特准他携家人入宫。由于母亲不能长途跋涉,所以妻子留在家里照顾母亲,张苞带着遵儿进宫朝见,并替母亲看望妹妹。
梅花还未开,赏花的人已经不在了,诗约知道,自己最好的时光已经全部用尽了,他最挂念的,还是张灵均。璿儿在愉和宫外和宫人玩守城的游戏,突然一个约摸比他大两岁的小男孩跑过来在一旁看着他们游戏。
繁漪殿前的牡丹园中,灵均和长兄边走边聊家里的事情。
灵均:知道娘和大嫂都好,我这心才算松快了一些,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亲眼见上一面。
张苞:比起娘,我更担心你。你看你刚刚生了那么大的一场病,家里人都很担心。
灵均:可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你们放心,我在宫里一切都好。
张苞:你和娘担心来担心去的,希望你们真能让我放心。不过还是替娘高兴,娘有你这样孝顺的女儿真好,哥有你这个贴心的妹妹也好。
灵均:可我却不是一个好姐姐,现在想想,我当初对绍儿太残忍了,他那时侯那么小,他会记恨我的。
张苞:师父没有把绍儿的消息告诉你吗?
灵均:鲍师父每个月都会寄信来告诉我绍儿的情况,可是,就真的是惜字如金。我就凭着那么几行字揣测着绍儿现在的样子。绍儿是聪敏好学但是,如果他曲解了我的意图,气我倒是不要紧,就怕他耽误了自己啊。
张苞:你就放心吧,在我回家的路上去了一趟神农顶,去见了师父和绍儿。
灵均:你去了神农顶?绍儿怎么样,他多高了,多重了?
张苞:他什么都好,高了很多也壮实了不少。你什么都不用担心,师父有的是办法管教绍儿。
三年前,神农顶
送走张小姐一行后,四公子张绍被独自留在山上,他浑身上下都在说着我不愿意。鲍信也没有理他,只是给了定下了几个规矩:其一,不准到藏书的阁楼去。其二,想偷偷摸摸下山,一定会被巡山的侍卫抓回来。什么时候他能打得过这些侍卫,自然放他下山。其三,神农顶少见荤腥,他要习惯这里清淡的饮食,最后,不许叫他师父。
这看似完全不近人情的规矩,可在绍儿眼里这实在是太自由了。不强迫读书,不叫这个怪老头儿师父,除了没有肉吃,其他的都甚合这个顽劣的小男孩的心意。于是他就在山中开始了晃晃荡荡无所事事的生活。可是时间久了,所有好玩的事情他都觉得毫无兴趣了。于是他去找果儿妹妹说话,可是诸葛果小小年纪就研读了老庄精奇奥义,根本不理会这个只会淘气捣乱的男孩子。但是绍儿并未死心,老头儿说不让他靠近经书,那我非要去。所以他在无人时便悄悄到阁楼去看书,刚开始,他还是看到书就头疼的,真想把书简摔到地上,可是不能被别人发现了,不然以后守卫严了就更溜不进来了。所以他把书端端正正地又放了回去。不知道是这样背着人偷偷看书的行为让绍儿觉得很好玩,还是他真的被兵法吸引住了,反正他偷偷去看书的次数越来越多,原来三天要去一趟,现在一天要去两趟。在诸家兵法中,很多著名战役中斗智斗勇的兵家智慧深深吸引着他,读了故事,他仿佛把自己也当作一位谋士,悄悄规划了逃出神农顶的“作战计划”。
不过绍儿的这点小孩子心思,鲍信早就看在眼里。所以还没当绍儿走出大门,就被侍卫扛着送回到屋里。绍儿心有不甘,于是经常跑去和侍卫大哥讨教武艺。就这样,白天勤练武艺,晚上偷偷读书。鲍信没有让他认自己为师父,却不费吹灰之力把绍儿渐渐培养了起来。
可是正在成长中的小男孩,光吃素怎么能够呢。可是鲍信先生和黄先生都笃信道学,认为节食节欲是修身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所以不让绍儿食肉。可对待山中的众侍卫,他们是朝廷派的官兵,自然不能事其素食。绍儿觉得不公,也学侍卫捕杀山鸡般,射杀了一只鸟兽,这下可出大事了。
绍儿一拉弓箭,但是引得两位先生都急急忙忙跑出来。原来。绍儿射杀了一只秋鹄,而且,是一只有孕的秋鹄。绍儿看着两位先生悲伤叹息,知道自己犯了大错,一直低着头不敢与老头儿对视。
鲍信:你知道一只有孕的秋鹄意味着什么吗?且不说它们是我们最重要的传讯工具,就说这一尸多命,我们就对不起它们!
张绍:我知道错了。张绍低着头喃喃自语,眼泪好像都要掉下来了,可是绍儿是绝对不会让自己哭出来的。
鲍信转过身去,对着东北方的秋鹄巢窝感叹:母盼子归,儿把母依,亲缘牵绊,生生不息啊......
是啊,在人看来,它们只是几只传信的秋鹄,但射死的可是它们彼此的亲人。不能因为他们只是鸟而不尊重生命,鸟尚重亲缘,我怎么就偏要和长姐对着干呢?想想在家里的时候,长姐无一不操劳忧心,自己还故意气她,逼得她只能气得胃痛深夜自己难受。现在长姐马上就要出嫁了,就更不知何年再相见。
晚饭后,鲍信上阁楼读书,张绍请求见他被侍卫拦下。鲍信让他进来,绍儿见到鲍信后“扑通”一声给鲍信跪下了。
张绍:请您收我为徒。
鲍信:想明白了?
张绍:想明白了,我为自己从前所为感到深深地羞愧和自责,望从良师学习修身之道以明志抒怀。
鲍信:明志抒怀,你有什么志抒什么怀啊?
张绍:当年父亲血战沙场,以一敌万。我虽不肖,但也想将全部精力报效国家,略尽绵薄。
鲍信:可是我不相信你啊,像今天的事,万一再犯我可拿你怎么办?
张绍:我......任凭师父处置。
鲍信:拜在我门下,以德化之的善心和投桃报李的感恩之心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具备,那我就认你作徒弟。
张绍此时的心里就充满着感恩之心,也许是小孩子努力做成一件事的喜悦,但是善的种子正悄悄在他心里种下。
听到绍儿的消息,灵均也长舒了一口气。我们兄妹四人虽各处异地,可是对家庭的荣誉,对母亲的牵挂和对彼此的关怀并未因此消减。
灵均:大哥,你可得好好对嫂子,她太不容易了。
张苞:我知道,能遇到你嫂子,我前世一定积了万分的善缘。
灵均:这些话你还是跟嫂子贫去吧。哎,遵儿跑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