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滔天(2) ...
-
霍群英的意见最后没有派上用场。
为什么?因为阿仰太冲动?不不不,阿仰甚至没有来得及去纠结这个问题,她得到的是一场不告而别。
那天下午,早上还阳光明媚的天气突然转阴,下起了濛濛细雨。霍群英陪着阿仰去衙门等赵怀之一块回去,却被告知赵怀之早已经走了,叮嘱阿仰自个小心些。霍群英执意陪着阿仰回村,阿仰心神不宁,一路都闷不作声。看到自家的柴扉小院,阿仰耐不住,几步跑上去,却看到赵怀之坐在自家屋檐下啪嗒抽着烟,赵娘子在一旁抹着眼泪,脸色瞧着不好看。
望见阿仰进来,赵致远拍了拍赵娘子的手,赵娘子忙抹了把脸,故作淡定道:“妹妹,今儿回得早?怎么回的?”
阿仰却不理,四处张望了下,带着份小心翼翼道:“娘,朝阳哥哥呢?”
赵致远起身,看赵娘子坚持不住又要掉眼泪,拉开阿仰在一边,说道:“他今儿个走了,你也别在娘面前问起了,省得她心里过意不去,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
阿仰却好似没有听懂一般:“哥哥你说什么呢?一个大活人,跟我们一起处了那么长的日子,他走了,怎么也不跟我道一声别呢?”
赵致远看阿仰难过,又不晓得怎么安慰她,最后只叹息了一句:“他不是池中之物,总有离别的一天,你想开些。”
阿仰再不听,径自走到简朝阳的屋子里。
床榻理得整整齐齐,上面放了两套衣裳,一套是阿仰做的棉衣,一套是他来时穿的那身,也叠好了放在床头,上面还放着一本书,是上个夜里,阿仰拿去找他时拿的诗经。
诗经有两页是卷折起的,一页上头是阿仰名字的出处,小雅车辖,一页上头是桃夭,阿仰翻开看着,觉得有些朦胧,抹抹眼睛,继续看,看到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时,终于捂着嘴,泣不成声,哭着蹲下了身子。
阿仰不愿意承认,自己这一场初尝的情事,还未看到它开花就已经凋零。而那个魂牵梦萦的男子,却已经与自己天各一方。
他是广阔大地的雄鹰,而自己只是一只鸣柳的黄鹂。
天地这样苍茫,阿仰不过是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她要祈求多少个神佛,才能盼来一场与他的再次重逢?
阿仰的心里充满了绝望和感伤。
然而,阿仰的喜乐似乎在前十几年里头挥霍了个干净,自那以后,磨难丛生。
那日在胡辣汤店里的巡查只是个开端,后来这样的搜查从韩阳城里延伸到了周边的村庄,苍湖村也在其中。那些巡查倒没有拿着画像公事公办地去找里长,他们的长官很聪明,晓得这样的村落里头宗族关系盘根错节,外来的人办事不明就里,很容易包庇糊弄了过去。在这些村庄里,一个自己人比十个外头人还要顶用。
于是他们装扮了一番,找了个四十来岁的妇人,婆娑着眼睛,找到了村口,向地里的人打听她手里画像上的人,说是与儿子战乱失散了,家道中落,寻了以前家里的教书先生画了像,来寻亲的,老母亲思儿心切,眼睛都哭花了。
村落民风淳朴,心里弯弯道道少,这样一说,拿着画像一看,嗬,不就是赵家的那个俏后生么。
于是领着老婆子,还周边聚集了一帮看热闹的村民,往赵家去了。
赵家此时人倒是齐全,就是少了个简朝阳。赵怀之一问怎么回事,当下心里就有了计较,一面不动声色地说,这简朝阳也是自己一个同窗老友托付的,说是无父无母,带回乡来找活做,可是这几个月下来,他有了新的出路,跟自家辞了,已经走了好些天了,面子上还热情地邀请这老婆子进屋坐。
这老婆子当然没有同意,只流着泪说回韩阳城里等消息。
待他们走远了,赵怀之才意识到,这回是躲得聊和尚躲不了庙了,既然都查到这了,这个孟阳线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于是跟赵娘子一商量,晚上趁着夜色正浓,把在被窝里睡得正香的阿仰、赵致远摇醒了,又给他们两打包好了包袱,里头放了赵家所有的余钱,急匆匆地叮嘱道:“你们两听爹说,这回咱们家许是要遭殃了,要是不是还好,过了这阵子爹自会去你们外祖家接你们,如果是的话,爹会遣人去给你们送个口信,你们得了信之后,马上离开韩阳,听到没有!致远,照顾好你妹妹!”
无奈赵致远、阿仰都睡得朦胧,这乍听之下心里又惊又急,阿仰掉着眼泪搂着赵娘子的腰啜泣道:“娘,我不走!”
赵娘子倒是也不惊慌,温柔地望着怀里的女儿,一下一下地顺着她的头发,道:“妹妹,不会有什么大事的,听你爹的话,好么?等你回来,娘给你做酱肘子吃。好不好?”
阿仰更紧地搂住了赵娘子的腰,一个劲地嚷不。
赵娘子眼里有泪,心下也知道这事不能托,定了定心,道:“妹妹,你这样,娘要不高兴了。”说着硬生生地掰开了阿仰的手,和赵怀之一块,将两兄妹送到了自己娘家,又赶了一路,在黎明之前回到了苍湖村。
眼看着天色渐亮,这半世夫妻也不再像以往一般,一个忙着上私塾教书,一个忙着农活家务了。他们两躺在床上,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双手握在一起,嘴角越咧越高,竟像怎么也看不够似的。
赵怀之抚着赵娘子的脸,仿佛还记得娶她的时候,那灯下看美人的模样,清澈的大眼睛,眉飞色舞,充满了生机活力,这十几年下来,她跟着自己,却没有一刻清闲了,别人家的男人地里当家,而自己却是肩不能抗,手不能提,里里外外都要她张罗,活生生把一个佳人熬成如今这个样子,可是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即便是如今,晓得这一切祸患或许都起于自己的报恩之心,晓得自己起初有所隐瞒,她依然追随着自己的脚步,无怨无悔。
赵怀之心下愧疚难当,终于深情地说道:“娘子,我对不住你。如今想来,那些书里的圣贤,又有哪个是如你一般在我身边朝夕相伴,时时扶持的呢?我应该多关注些你和孩子们,要不然,你也不会这样辛苦。我心里有愧啊。”
赵娘子却莞尔,拍着赵怀之的手,追忆道:“我记得嫁给你之前,我以前的小姐妹们曾经私下议论,说你这人呆头呆脑的,书读多了,满脑子的之乎者也,估计生计上以后要为难的。当时我听着也是一笑,可是后来,我记得有次我跟我爹出诊,那是一个孤寡婆子,摔断了腿,后来族长宗亲们都来了,商量那位婆婆以后的生计问题,这样一个半瘫的人,谁都不愿意接手,最后大家勉强议定轮流给她送饭也就罢了,那时候我心里在嘀咕,估计送到最后谁都会撂手不管的。后来我爹嘱咐我隔个几天去看看,我远远地瞧见,你推了个有木轱辘的椅子,正推着那婆婆在日头下晒太阳,有说有笑的,那时候,我心里就触动了。你历来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跟着你,我不觉得苦。朝阳这样事情上我不怪你,我相信你,也相信朝阳,他来的这些日子,我看得出来,他是个好孩子,只一点,你不该一开始就瞒着我。”
赵怀之紧紧握着赵娘子的手,道:“其实起初,我也不晓得他的身份,恐怕满其这么做,一是开始有些信不过我,二是我们不晓得他的身份,对我们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赵娘子点点头,道:“朝阳究竟什么来历?”
赵怀之思索了一番:“满其也没有太诓我,他起初说朝阳是他妹妹的孩子这话是假,但其他应该都是真的。朝阳出自祁阳王府,再看他这通身的富贵气度,再想想蜀王这些日子的动静,我琢磨着……”
“朝阳就是那祁阳王?”赵娘子惊呼了一声。
赵怀之颔首:“左右逃不过他左右吧。”
像是想到什么,赵娘子突然笑出了声:“不瞒你说,我看着这孩子跟阿仰处得好,还动过那样的心思。如今想来,倒是我们太不自量力了。”
赵怀之却不依了:“诶,这是什么话?我们家多好的姑娘,抛开门第,哪点配不上了。其实我也瞧出来了,不过朝阳这孩子心思重,他的前途难测得很,这样的乱世,要是阿仰跟了他,我们倒是要时时提心吊胆的了。不过好在朝阳也耐得住,硬是没有开这个口,从这点上看,我倒觉得他对阿仰的心思是真心实意的好。”
赵娘子想着,也心生感慨:“造化弄人啊。只盼着朝阳能够顺顺当当地到回到祁阳。”
赵怀之附和道:“这乱世该到个头了。不逢明君,百姓苦不堪言。能在他落难的时候帮一把,也算是我们的造化了,只盼他将来平定了天下,算上我们的一份福报,阎王面前邀个功,咱们下辈子还做夫妻。”
赵娘子依偎进了赵怀之怀里,想起自己的儿女,眼里又有泪:“我只是放不下致远和妹妹,咱们的老大有段年月没跟我们来往了,如今想来,倒是一桩好事,也不至于被连累。致远也到了说亲的年纪了,将来要是我们真不在了,谁会替他张罗。还有我的妹妹,她打小就听话懂事,我原先看她心智未开的模样,对她的亲事也不着急,如今后悔也晚了。”
赵怀之拍着赵娘子的背,安慰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这两个孩子心性都良善,会是有福报的人的。”
一边说,一边望着窗外,太阳已经升起,雾气散开,透过翠绿的枝桠撒下一片斑驳,这是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