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0、第六十章捡钱了  ...
            
                
                
                    - 
                          连续摸河蚌摸了五天,星子他们每天都很疑惑,为什么要摸这么多的河蚌?但是碍于木娃子的要求,每天还是坚持的帮他摸着。直到五天后,河里已经没有多少河蚌可以摸了。而木娃子每天晚上都要点灯处理河蚌。
  订工具的第二天就拿到了工具。木娃子每天用工具把河蚌打开处理,然后切片,再塞入河蚌的肉进去。每个河蚌塞入2~3片米粒大小的河蚌肉。每天都要把新鲜的河蚌处理干净,放入后院的池塘里,腾出团筐来,第二天用。连续五天重复着这样的工作。
  看着铺满池塘底的河蚌,木娃子就等着它2-3年以后长出珍珠了来。
  池塘的水是活水,所以河蚌的食物是不缺的,里面浮游生物很多。由于池塘里养着鱼,出水口和入水口都用竹篾编织的栅栏拦牢小鱼,所以河蚌也没有办法游到其他地方去。
  一切搞定后,木娃子又回到原来的日常作息。
  4月4日清明时,木娃子兄弟七个也与柳三爷一起去祭拜了柳三爷的先辈们。柳家庄后柳村的后山,有一片庄子里村民们共用的墓地。柳三爷带着孙辈们,提着贡品和纸钱,前往墓地祭拜先辈。祭拜完了以后。孙辈们就撒丫子跑了。
  大清早上墓的人多。木娃子带领着他们,渐渐的离人群远去。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翻过去,把人群甩开,不知不觉就走到深山里面去。一路上雁过拔毛的,木娃子什么都要,见到野菜就採,见到野花就挖。蘑菇木耳什么的也不嫌弃,总的来说还是野花比较多,姹紫嫣红的,三个背篓都塞满了。大部分都叫不出来名,好看是真好看。这些花都长了不知道多少年了,一长一大片,木娃子每次也只取两三株。
  这里有一个小土丘。四周高大的树木生长着。唯独有一片略凸出的山谷,向阳生长着一片的野茶树。数了一下有十棵百年老茶树。周围生长着一片的小茶苗,目测有20亩地左右。
  溜子领着他们还想要往里面走。
  木娃子抑制着要发财的喊声,赶紧把他们叫住。向他们解释说,这些树叶我有用,赶紧的采。并且教会他们采摘的方法。
  事情有点琐碎几个人都不愿意,最后不得已,木娃子说采了的人一人给五文钱。他们才一副为钱折腰的样子,兴高采烈的奔向林子里。也没办法他们见了这么久已经见到了钱,早已不是当初为了一文钱,而折腰的人了,所以现在要五文钱……
  由此可见,平时还是要管牢钱。不然的话都使唤不动他们。
  “木娃子,你要这些树牙子有什么用啊?”溜子代表弟兄们问出心声。
  “就是每次都要采这么多的东西,三个背篓都被你占完了。我们都还没有采到什么东西呢。”冲子有意见了。
  “你们好好采,别把大叶子采进去了,就只要树牙子啊……”木娃子提醒他们,自己手上的活儿却也不慢。“提醒你们啊?剩下的背篓,早点采完,早采早回家!”
  好在今年的清明天气是阴天,没有下雨。
  他们忙的中午没有时间吃饭——也没有带饭,一直忙到下午未时,才从山里出来。路上也遇到很多和他们一样大背小背的人,还有更多的人是在山上还没有出来的。平时除了用柴去山上砍,他们也没有什么时间是回回到山上来。遇到清明,好不容易大家一起来上山,还不得捡它个够本儿。
  木娃子他们满载而归,就是爬山的时候有点费劲儿。好在轻便的背篓都是给几个小的背的。等出了山头,遇到了往村子里走的村民们。七八人各成一对。间或看到他们几个小的也没个大人,觉着疑惑了就上来攀谈的。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溜子上去解释,还顺便草草结识了两火村民。几个小的更是跟人家的小孩儿谈天说地、聊的畅快。
  回到家里面以后,什么也不管,赶紧先去吃饭。剩饭被大丫二丫卧在锅里,转把火就热起来了。
  午饭吃好,就一起围起来看看背篓里面有什么东西。
  木娃子就不跟他们一起围起来了。他先把茶叶摊开晾晒,去去水分,顺便捡一捡里边的枯枝和长叶。
  “大哥,你把篓子里的花种起来吧。”木娃子交代道。
  “你这里面的花种哪儿啊,这么多花。”溜子问道。
  “星子哥,你觉得这些花应该种在哪里呀?”木娃子问道。
  “要不种在房间里……我要种在院子里……我要种在园子里……我要种在鸡窝上……我要种在牛棚上。”星子还没回答,小弟几个就已经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了。
  “你们咋不种天上去……”木娃子无语而言。
  “要不我们还是把菜园子围起来吧。种一圈儿也很好看的。”
  星子说的话有谁会反驳呢?没有人会反驳,因为刚刚被木娃吼了一顿。于是种花的事情就确定了。动手的除了木娃子之外,其他人都有。
  种花很简单,挖个坑埋上就行了。前两天刚刚下雨,土地还是很湿润的。
  难的是炒茶叶。木娃子把锅子洗干净,又用草木灰洗了一遍。确定锅里无油,才加火烧干锅子。放入茶叶慢慢翻炒。一开始加大火。中间转中火,最后小伙。炒的茶叶变干,一锅茶叶就成了。接着炒第二锅,重复着做功。
  八斤的鲜茶叶能得两斤的干茶叶。25%的缩水率。80斤就能得20斤的干茶叶。
  茶叶必须防潮。先把茶叶用油纸包好,在放入陶罐里,同时放入一小袋石灰吸水防潮,最后密封,这样可以保持茶叶一年的干燥。
  树上还有很多的茶叶,但是家里用的罐子不大有了。木娃子赶着骡车,去往丁字街的杂货铺。要买20斤的大坛子。但是店里也没有几个,和老板商量,让他再进100个。并且付了定金,两天后去拿。油纸也不够了,但是店里也没有多少货,于是又和老板订了20刀的油纸,也付了定金,约定好和坛子一起送货到家。
  于是拉着买来的五个大坛子,和两刀油纸回家去了。
  清明时节前的茶叶采了30天,全家出动,每天早上去,下午回来。大人一天能采5斤,小的一天能采1斤。一天能出12.5斤的干茶,除了第一天,30天一共出了367斤的茶叶。松松装了73个坛子。贴上封条,封条上写明日期,斤数,精、粗茶分类。最后添上茶名清明茶。
  清明节茶叶采完以后,开始采制作茶砖的茶叶。这种茶叶不需要很精细的去采。需要拿镰刀把梢头割掉就行,是连树枝一起割的。这种梢头回到家里面以后要把树叶捋掉,剔掉枝干,只留叶子。同样是鲜叶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晒青干燥。
  这种叶子很好割,所以产量很大。这种叶子割下来是用麻袋装的,装好以后送到山脚用骡车运回家。只三天就割完了,这个季节却可以割十几遍,只要长出来就割,长出来就割。所以这种茶也可以称之为“粗茶”。一天能炒出50斤,割了12次,一共是600斤,装了120个坛子。一个坛子装5斤茶叶。
  长时间炒茶,弄的家里边柴火都不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