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十二 ...

  •   我望着玉锦屏疑惑的面容,也张口结舌。我不想对她说谎,可是,让我怎么向她解释?说是她在梦中告诉我的吗?
      而居然会这么凑巧,她会真的喜欢看皮影戏。难道我痴情动天,天人感应不成?我苦笑着想,这倒是一段佳话,不过我自己都不信。

      突然她仿佛想起了什么,带着歉意,微笑对我说:“看我健忘的,可不是上午聊天时我提起过的?这会儿却大惊小怪了。真不好意思,你不会怪我吧?”
      是她上午说讲过的吗?我怎么不记得?但她这样肯定……我有些糊涂了,只好道:“我一下子也有点晕,想不出自己是怎么知道的,看我这记性。”
      她接着说:“那我们就去看看吧,皮影吧?我倒还没听说过呢。”

      皮影吧就在不远处的路边,也是座仿古的小院,木墙雕花窗,飞檐挑起,门前红灯迎客。我们走进皮影吧的时候,表演已经开始。表演皮影戏的幕布设在天井里,我和玉锦屏挤进前去。
      皮影戏以前曾在电视里见过,但现场看起来感觉又不同:人物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细小,每个影人都有一尺多高,不但背景衣饰色彩斑斓雕刻入微,配合着川剧的声腔鼓乐,影人的动作身法灵巧多变,连脸上的表情也生动得五情俱现一般,虽然唱词还是听不太懂,但这咿咿呀呀的诉说,听着听着竟叫人有些着迷。随着剧情的发展,现场一时静寂,一时爆笑。玉锦屏聚精会神地看了一会儿,转头笑着告诉我,这会儿演的是《张飞审西瓜》。
      接着演了出活活泼泼的小猴子捉蝴蝶,轻松后又表演了似乎是正剧的《斩蔡阳》,再之后是《猪八戒吃西瓜》,把观众笑得东倒西歪的。
      最后,音乐一转,竟放起了强劲的迪斯科,而幕布上的人影也随着音乐热烈地扭动了起来,当下更是哗然,笑声一片。
      一个声音宣告:“热舞时间到了,大家一起跳起来吧!”
      小院的天井顿时变成舞池,人们嘻笑着,欢快地扭动着。我拉着玉锦屏也跳起来,她一边跳,一边仰着脸儿向我笑。我心怦然,这仿佛是那夜情景的重现,只是今夜,在一旁默默流淌着的已换做碧清的嘉陵江。
      我看到有许多人挤到幕布后去亲自操作影人,示意玉锦屏是否要去尝试。她笑着摇摇头,拉着我挤出了皮影吧。

      从喧闹拥挤的吧里出来,江风一吹,心头也一清。
      夜还不是太深,因不愿就此回去,就又在吧外的露天位置坐了。侍者马上过来照应,这是个高大俊朗的小伙子,清爽的笑容和这江畔的夜十分搭衬。
      “要喝些什么?”我问玉锦屏。
      “不能再来啤酒了。”她向我做个小小鬼脸,问那待者:“可有什么推荐?”
      我想她是在揶揄我的量浅,我已有过不良纪录,无话可说,笑。
      那小伙子答道:“不要啤酒的话,不如试试我们今日的特饮,给小姐一杯红粉佳人,这位先生来一杯嘉陵碧影,如何?”
      玉锦屏明眸中有星光一闪,她微笑着问:“红粉佳人?哦,我知道了,——阆城特产那种是吧?”说着向小伙眨了下眼睛,小伙子若有所悟,也微笑着向她眨了一下眼睛:“是。”
      玉锦屏道:“好,就要这两种,先生那杯请加双料。”
      侍者笑嘻嘻地走开,玉锦屏笑嘻嘻地看着我。我被他们笑得心里有些发毛,立刻觉得在身边有一阵淡淡的阴谋的气息包围过来。

      不一会儿,迪斯科音乐停了,又从吧里传来了悠扬的对歌声。这个皮影吧的节目倒真是丰富。
      我问玉锦屏:“这里的皮影表演可还地道?”
      玉锦屏答:“很不错,操作很见功底,皮影刻得也非常精致。只是人太多,就只能取一个趣字,不免少了皮影戏原本那种含蓄优美的张力。”
      我见她意颇不足,便问:“那你可知道,城中还有什么更好的地方看皮影戏的?”
      她怏怏道:“我也不太清楚,皮影戏是小舞台,以前都是把戏班子叫到家里来演的。现在阆城里到处是有的,不过估计人是一样的多,也一样闹——现在出演的这些剧目本身就是比较闹的,毕竟是在游戏热点,看稀罕图热闹的人居多,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正说着,刚才的侍者已回来,另有一个小妹捧盘跟随,盘中放着两杯美丽晶莹的液体,纤长的香槟杯里插着吸管,一杯粉红,一杯碧绿。我放下心来,原来是鸡尾酒。
      入口却无酒味,回味……酸,看着我皱起眉头的样子,玉锦屏和那侍者竟都哈哈大笑,原来那小伙子竟候在一旁,和玉锦屏一起目不转睛地观察我的反应呢。
      这时,小伙子把一直藏在身后的另一只手伸出来,原来他手上还端着一杯和我手中一模一样的饮料,他把杯子放在我面前,抱歉地笑着对我说:“这杯才是原味的嘉陵碧影,您那杯是按这位小姐的吩咐加了双料的保宁醋。不过,我想还是应该让客人尝尝我们的地道特色,这杯是我送给您的。”
      保宁醋?!那是阆城特产之一,古城里满街是醋店、醒浴、醋吧,却没想到还会整出这么个花样,从外观看,和鸡尾酒别无二致。原来玉锦屏和那小伙子的所谓阴谋便是这个,我有些啼笑皆非,她可像个董事长的样子么?不过,真是可爱。

      我呷了一口这碧绿的液体,细品味道,果然和刚才那杯不同,酸味几乎没有,只余一点淡淡的醋香,和果香、花香混在一起,层次颇多变化,然而主调却是清爽怡人。
      我道了谢,突然又想起前事,向小伙子问道:“阆中城里可还有其它看皮影的地方?不是给游客看的这种,人少些,剧目更传统些的?”
      小伙子完全理解了我问话的意思,他想了想,坦率地说:“还真没有,杜家客栈的幕布更先进些,有电子屏提示台词,但表演的皮影剧团是同一个,都是王皮影的嫡传子弟。演出剧目也都差不多的——这没办法,都是给游客看的,游客都只看个新鲜热闹,我们本地人也没几个会喜欢看这些了。”
      “哦,谢谢!”我失望道。
      “不过,”小伙子目光闪闪,我等他说下去。
      “如果你们真是喜欢这个,可以考虑搬到我家的小客栈去住,我家是有全套的皮影道具的,而且我们家里人都喜欢玩这个,可以表演给你们看,你们也可以试试参与一起玩儿。”
      这倒是好,我看看玉锦屏,她也有些动心的样子。
      我再问:“你家可是真正的客栈?”
      小伙子笑,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是的,你放心,我们是有执照的,而且也是老院子,只是比较小而已。我是看难得有人真正喜欢皮影戏才邀请你们,不然我们哪用这么拉客人?”
      我有些不好意思,再看玉锦屏,她也点了头。
      小伙子给了我们地址,说我们可以先行搬过去,他会通知家人,也会早点告假回去。我看那小伙子面上跃跃欲试的神情,倒比我俩还兴奋一样,心里暗笑,看来这个小伙子真是个皮影发烧友呢。

      我们把行李都搬到林家小院时,那小伙子林如真已经先回去了,正在天井里搭幕布。见我们到了,忙帮忙我们办理入住,送至房间。一会又敲着锣鼓点催我们出房。离开了工作环境,他好像加倍活泼了起来。我们聊了几句,才知他其实是个在校大学生,因为有亲戚是吧主的朋友,有时周末回家的话就去帮下忙,顺便观摩一下人家的手法。所以我们在皮影吧能碰上他,实在是巧中之巧,用小林的话说,这就是缘分。
      院子里人陆陆续续多了起来,小林介绍着他的父母叔姑,最后小林的爷爷也出来了,这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子,一身月白的唐衫唐裤,颇有些道骨仙风的感觉。
      各人和我们寒喧了,就彼此间一边聊着天,一边准备手里的道具乐器,只老爷子和我们一起坐在藤圈椅上等着观赏。他们之间说得是本地话,我自然听不懂,但觉得这一大家子真是其乐融融
      等锣鼓丝管一开场,我惊奇地发现,原来林家的皮影配乐竟不似是川剧,而乐声古雅,有些耳熟。幕布后灯光渐渐明亮起来,一位亭亭袅袅的古代少女伫立在花窗前,唱道: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原来他们演出的剧目,竟是昆曲“惊梦”。

      青春版牡丹亭大陆首演时,我和伍月都作为特派记者假公济私混进去看,为了不至于太小白,伍月逼我恶补了牡丹亭最著名的几折戏,是以这会儿入耳还可以听出来。我悄悄地绕到幕后,原来表演杜丽娘的竟是小林的父亲,他的音色竟如此娇柔婉转延绵,若不是亲眼看到,那是再想不到的。而与他一唱一合的娇俏可喜的小春香,竟然就是小林操作演唱的。
      听见乐声,从房间里出来的观赏的人也渐渐多了,玉锦屏做手势,叫我坐回去好好看表演。
      静心看了一会儿,不得不佩服——要知道杜丽娘的动作不可能像张飞般的人物那么夸张,然而随着剧情和唱腔,幕布上影人儿既有行云流水的步姿,又有细致曼妙的身段动作,甚至连表情都似有微妙的变化,颦笑宛然,将一个美丽少女探春伤春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不由便跟着她入戏。只见她步移景转,已身处后花园之内,朱花碧草,池亭俨然。
      眼见得成对儿的莺燕伤了情,杜丽娘又回转到闺房内,感伤一番昏然入梦,书生柳梦梅吟着诗句上场,端是行止潇洒,风度翩翩,口中唤着:“小姐,小姐。”
      丽娘似喜又惊,偷偷忖道: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
      柳生笑道:“小姐,咱爱杀你哩!”
      我不由偷眼看向玉锦屏,心里也跟着念道:“小姐,咱爱杀你哩!”
      台上仍继续着:“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再往后,便是那词曲旑旎、情浓缱绻的部分了。我想起自己每晚的绮梦,想看她又不敢看,鼓足勇气瞟过去一眼,却见她专注地看着幕布上的人儿双双,神情若醉。
      这一跑神,后面便听得不分明,一会儿换了花神在唱,一会儿换回杜丽娘和柳梦梅,又有老旦上场,咿咿呀呀说些什么……之后再是杜丽娘的大段独白,我才又重看了进去,接着小春香再出现,不知不觉中已听得杜丽娘怅然念道:
      “春望逍遥出画堂,间梅遮柳不胜芳。可知刘阮逢人处,回首东风一断肠。”
      原来这一折戏,已到尾声。似余音仍在萦袅间,天井里的灯笼已亮了起来。幕前围坐的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幕后的表演者手执着影人出来谢幕,原来表演柳梦梅的竟是小林的妈妈,哈,这一家居然全数上阵,而且个个身手不凡,真是妙人也。
      这时忽见小林跑出来附耳在林爷爷的嘴边,然后他兴高采烈地宣布:今天大家有眼福耳福,我们家老爷子也出手再给大家表演一折“寻梦”!
      这时在外游玩的住客也基本都回来了,院子里汇聚的人更多,听了他的话,顿时欢声一片。
      老爷子镇定自若地走向幕后,灯又暗下来。

      寻梦一折戏,是杜丽娘梦醒之后独自至后花园中重温梦中欢会的情景,几乎是杜丽娘的独角戏,又全是大段的唱,表现在这小小的幕布上,不免会容易乏味。但林爷爷的表演却实在精彩,一个小小的皮影人,把杜丽娘梦醒时的恍惚惆怅、寻梦园中时的凄凉消魂表现得层次分明、历历在目,而唱腔音色的悲切柔婉似更胜小林爸爸一筹,直听得人柔肠百转。只是我性不喜悲音,这折戏文又不熟,既要努力地辨别唱词,又存了理性的评判在,便不如看前一折时投入。
      看看左右,大家脸上的表情大多也是非常用力,而能入戏的却少。只有玉锦屏从头至尾,一脸迷醉,一脸凄楚,眼中似有泪光隐现。
      忽背景一转,杜丽娘行至一棵梅树下,这几句道白我听得明白:“罢了,这梅树依依可人,我杜丽娘若死后,得葬于此幸矣。”又唱道:“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这时我亦忘了幕布后吟唱的是位白发须眉的老者,听得满怀酸楚,转头看向玉锦屏,她已是满面泪痕。
      我抽出纸巾递给她,她接了去,却久久不知搌拭,一双泪眼直看进幕布里去。
      春香上场来,与杜丽娘搭话应和着,杜丽娘的唱腔愈发缠绵悲恸起来,但我已没心思再看戏,只看着她,一张张纸巾递过去,把她手中用过的换下来。
      突然灯便亮了。
      灯仍是这些红灯笼,并不刺眼。灯光中的她,神色一片凄惘。众人仍是鼓掌,鼓完掌赞叹着也就纷纷散了。只有她还坐着没动,我便陪着她。
      林家的人收拾着道具,小林走了过来。他手里拿着两片皮影,对玉锦屏说:“我爷爷说,玉姑娘是知音人,他今天这戏没白做,这两片皮影就送给你们了。”
      玉锦屏将皮影人展开,赫然便是杜丽娘和柳梦梅,她茫然道:“这怎么敢当?你们表演还要用呢?”
      小林说:“这套皮影是我爷爷亲手刻的,陪了他几十年了,他说今夜唱了这折寻梦难得有知音能懂,他非常高兴。以后也未必会再唱,唱了也未必有人会听。这是我爷爷的杜丽娘和柳梦梅,他说送了你们就送你们了。我们要唱,自会再去刻我们自己的。”
      说着他便一人一片把皮影塞进我和玉锦屏手里,我这才注意到,他一直说的是“你们”,我,难道也好算是他老人家的知音么?真让我羞愧。
      想要道谢,才发现林爷爷竟早已不在这院中了。

      我向小林致谢,他笑呵呵地说:“我们也不是常常玩得这么正式,偏今天碰上老爷子心情好,指定要看惊梦,人才凑得这么齐;而且老爷子现在已经很少出手了,我今天还是托你们的福又把寻梦这么完整地看一遍,说起来我还要谢你们呢。”又聊了几句,院子里收拾得差不多了,而夜已深,小林便热心地与我们约好,第二天上午教我们亲手操作皮影。之后就大家道别各自休息了。
      躺在林家精致的雕花木床上矇眬欲睡时,我模糊地想到,今夜,她就在隔壁的房间,不知是否还会再入我梦来……

      似乎没过多久,她便来了,只是这夜的梦境,却温柔不再。

      *******************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