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八章 ...
-
小学毕业后,沈絮和陈默上了同一所中学,仍然不同班,这让沈絮沮丧了好一阵。不过后来一想,不同班有不同班的好处,比如说上课的时候老师提问,他就听不到你愚蠢的回答。
上了中学以后,男女生之间的距离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好像大家一夜之间就长大了,从“儿童”成了“少年”。可沈絮和陈默还是一如往昔,他们一起骑自行车上下学,路上沈絮依旧给他讲故事。那个时候她迷上了卫斯理,虽然这书毫无文笔可言,可情节很对胃口。沈絮说各种外星人的故事给陈默听,他开始还很有兴趣,时间长了就腻了。他问,后来呢,她说后来它就回太空了。好像也是,卫斯理的故事开头都很吸引人,到后面就有些不了了之的感觉。
陈默到了中学,风采更胜往昔了。他的样子开始向日本漫画里美少年的方向发展,眉目俊秀,皮肤白皙,学校里有不少女生都在悄悄打听他的情况。他走到哪里都能引起窃窃私语声,和各种或大胆或躲避的目光。
陈默的成绩也是一大亮点,他依旧稳居年级第一的宝座,稳居的意思是一直、永远、常态,他一次也没从宝座上跌下来过。沈絮的功课也有进步,大概是人大了,心也定了些。她的思想不像小时候那么天马行空,志愿也从武林高手变成了宇航员,务实了一大步。沈絮的理科尤其好,数理化几位老师都喜欢她,抢着要她做课代表。其他科目也不错,只是语文里面的作文,沈絮的分数都拿不高,老师的批语总是:内容与要求不符;或者是:想象力太丰富,但不切实际云云。
校里有个传统,每次重要考试以后,都会把年级前五十名用大红纸写出来,贴在书报栏里。初一下学期开始,沈絮的名字也出现在了上面。起初是四十多,后来二十多,再后来前十,最高是第三,但沈絮最希望的名次,是第十一。因为大红纸上每行十个人名,陈默永远是第一,那么,第十一名,就正好在他的名字下面,是离的最近的位置。
90年代中后期,国外电视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岛国的青春剧,一下子就在校园流行开来。首当其冲的,就是《东京爱情故事》。《东爱》可以说是沈絮他们这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几乎没有人可以抵挡住莉香的微笑,而最后的结局,也不知道哭肿了多少像沈絮这样,青春少女的眼睛。沈絮当时不只难过,也很困惑,她不明白为什么完治最后选了里美,莉香那么好。有一天回家路上,她和陈默说起这个话题
“你是完治你选谁?”她问他。
“我也选里美。”他平静的说。
“为什么?莉香可爱多了啊。”沈絮大叫。
“你不懂。”
“那你说到我懂。”
陈默一把捏住刹车,沈絮跟在后面收制不及,差点摔跤。他把车停下:“因为在完治的心里,里美早就在那里了,是生了根的,拔不掉的;而莉香不过是一棵盆栽,不管放了多久,都不会长到心里去——哪怕里美只是一棵狗尾巴草,莉香却是一株君子兰。”他的脚重新放回自行车的踏板,正要踩出去,又回头说了一句:“你自己不就是里美,却连这也想不通。”说完,长脚一蹬骑出去老远。
沈絮在原地愣了好久,先是在想狗尾巴草和君子兰,然后猛的想起他最后一句话,你也是里美……看着他瘦削的背影,她心里一阵澎湃,很多年以后她才知道,这种感觉,就叫做幸福。
初三的时候,除了要应付中考,沈陈两家也都有了新的变化。那个年代,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房屋买卖,而为了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房管所也改制成为了房地产开发公司。那之前,沈絮爸爸已经是副所长了,所以改制后,他就成了副总经理,而陈飞乔就是新公司的一把手。
到了初三学业自然繁忙了一点,但不管每天放学后,不论谁班上有补课,沈絮和陈默都会留下来等对方。一起回家,是他们早就养成的习惯。到了初三下学期,沈絮的名次基本维持在前三,这让她稍微定了定心,她所有的用功,只为了将来和陈默考同一所高中。
中考前临放假的时候,学校组织了最后一次模拟考,名次出来的那一刻,沈絮终于有了梦想成真的感觉。
第十一名。
沈絮站在布告栏前,仰头一遍遍看上面的名字。
陈默。
沈絮。
陈默。
沈絮。
……
沈絮在红纸前站了很久,直仰到脖子僵硬。陈默来找她,“你这次怎么了,退步了这么多。”她笑咪咪的看着他,指着布告栏说,你看,我们的名字写在一起了。
他不明白她在说什么,仍在生气:“你这样的成绩,让我怎么放心填志愿?”
她想说,陈默你放心,我一定会考的很好,一定可以配合你的脚步,我们以后还是可以一起上学,回家。而这一刻,我之所以这么开心,是因为今天,在这里,我的心事可以正大光明的放在所有人面前,多么美好。
中考的时候,沈絮发挥的确实很好,而且自觉作文分应该也不错,因为她这次完全没有加任何自己的奇思妙想,写得老老实实,兢兢业业。果然,放榜的时候成绩出来,沈絮和陈默分数一样。
这次他们被分在了同一个班级。虽然依然一起上下学,不过代步工具又有了变化。两人父亲的公司发展很顺利,楼盘的销售非常好,陈家有了自己的小车,还配备了司机。这样,每天上学放学,都是由司机送他们去。路上,沈絮不再和陈默讲故事了,一则因为有外人在,总没有那么自然,二则那时她看的是三毛,亦舒和李碧华这些人的书。她们写的故事,不适合用嘴巴说,只能用心读。
陈默进学校的时候,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他现在是一个真正的美少年了:白皙的皮肤,高而窄的鼻梁,削薄的唇。还有,五官里最出彩的,一双灿若星辰的眼睛。再加上他又是以第一名的分数考进来的,真可谓美貌与智慧并重。
陈默每天都会收到女同学写的信,而他把所有的信都给沈絮看,并且授意她全权搞定。那些信写得很有意思,大部分都是要求“做笔友”,主要的恭维语句是“英俊的脸庞”“迷人的气质”之类,有一个姑娘文笔很好,她称陈默为“春天里最后溶化的一片雪花”,沈絮不太明白这话用来形容一个人,有怎样的现实意义,但还是很有礼貌的给她回了信。
沈絮基本上给她们每一个人回信,除了极少数匿名者。她的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对她们的错爱表示感激,然后奉劝对方,现在正是他们青少年学习知识的黄金时间,应该把全部精力投放到如火如荼的高中学习中去。最后,对她们交笔友的提议非常赞同,并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政治,和对方讨论。
那段时间美国总统克林顿很红,沈絮就从报纸上抄一些他被弹劾的新闻,和相对应美国政界的动态。基本上这样一来,那些女生就不再回信了,而陈默的形象也得以保全。——看,不是他陈默无情,谁叫他们志趣不同呢。
高二的时候沈絮父亲他们公司借着楼市的春风,已经成为了他们这座城市最大的房地产公司。沈父每天都很晚回家,不是和土地局的人吃饭就是和税务局的人吃饭。沈絮家的经济状况也有了很大改善,爸爸有了自己的车,新房子也在装修当中。
房子是公司自己的楼盘,两家人各买了一套,同样的房型,都是复式的,只是单元不一样。可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下,妈妈却总是脸色不好,满腹心事的样子。沈絮问她怎么了,她也不说,只说你小孩子,不懂。沈絮断断续续听到过一两次她嘱咐爸爸的话,“这样送礼有其他人知道么?”或者,“税务为什么要你管,逃税是要吃官司的……”而爸爸总是虚言以对。沈絮有些明白妈妈在担心什么,可她想爸爸总有能力应付的,毕竟他工作了这么多年。
月光光心慌慌的高三如期而至,沈絮和陈默的成绩都很不错,可两家的大人还是给他们都办好了出国留学,以防万一。那个时候还是先填志愿后考试,他们两人的志愿表如出一辙,所有的学校、专业全部一样,连字迹都一样——因为是陈默一个人填的。当然,里面的内容是他们商量好了的。既兼顾彼此的兴趣,也考虑将来的发展方向。
然而就在沈絮以为一切配合的天衣无缝,他们的未来滴水不漏的时候,一场烈日骄阳却把她的梦想和希望一把烧掉。
高考的那几天特别的热,最高到了四十度。第一天考语文,在基础知识还没做完的时候,沈絮就觉得不行了,脑袋一阵阵晕,背上的冷汗出个不停。她向监考老师举手,想休息下讨口水喝,可老师刚扶她站起来,沈絮就整个身子一软,昏了过去。结果,她的作文一个字也没写。
虽然沈絮的理科很好,虽然接下来的几门她都考得很好,可她还是输了,输得一败涂地,因为她没能和陈默上同一所大学。他考上了首都最好的学校,而她,则考上了南方一所普普通通的金融类二本。
那是沈絮一辈子第一次经历告别,和父母,和陈默。她以为这就是人生最大的苦痛了,可她要到好几年以后才明白,当生离和死别同时而至,当你同时失去所有的亲人,那种痛,才叫做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