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纳兰容若3  ...
            
                 
                
                    - 
                          表妹入宫后,一堵红墙,彻底隔断了容若的少年情丝。他在习文、考举、骑射、交友中,度过了自己寂寞的少年时代。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婚后,夫妻恩爱。这首浣溪沙,容若就是写给新婚妻子的。娇妻冰肌玉骨,貌比天仙;端庄贤淑,温文尔雅,容若心中的爱和悦,溢于言表。尤其一句“相看好处却无言”,把夫妻相濡以沫、心有灵犀,而无需言表,也无以言表的真情,传神的表达出来。
 
 卢氏最喜欢陪容若读书。她总是提前进书房替他收拾干净几案,摆上两样容若喜欢的瓜果。她说这既能让容若饱口福,又能用瓜果特有的清芬撵走屋子里的浊气,比什么香料都好。
 
 有次她问容若,你学问那么好,你说世间最悲伤的字是哪个?
 
 容若一愣,这问题好奇怪。他想了想答道:“是‘情’吗?”
 
 她摇头:“这个字还是你名字中的一个字呢。”
 
 容若仍是不解。
 
 她低声说道:是“若”。
 
 容若怔住。
 
 她解释说,世人常道,这件事若能这般这般,这次意外若能如何如何,该多好;将来若能怎样怎样,我必将如何如何。凡“若”字出现,就是对某人某事无能为力。这个字,是失意者的自欺欺人,是空想者的空中楼阁。但无论你的话在语言逻辑上如何天衣无缝,现实总是用超越逻辑的方式证明给你看,它有多残酷。
 
 人生若只如初见。
 
 若没有遗憾,一生不必说“若”,而说再多的若,却无法不遗憾。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几年后,她的容若,将为她说尽“若”字。
 
 在他们的世界里,她是万古不竭的沧海水,他是温柔缱绻的巫山云。
 
 再看一首,容若婚后写就的《江城子》:
 
 湿云全压数峰低。
 
 影凄迷,望中疑。
 
 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
 
 若问生涯原是梦,
 
 除梦里,没人知。
 
 容若呀,容若,怎叫人不称你为天才!
 
 “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你用如此浅显的文字,却在表达心中一种什么样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幸福和喜悦呀?这不是又一句“相看好处却无言”吗?
 
 “影凄迷,望中疑。
 
 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
 
 自己的妻子,真是这般的美丽吗,我真娶了个这般贤淑尔雅的夫人吗?容若像个孩子,陶醉在婚后的幸福时光里。
 
 容若考中进士后,没有立即获得委任。这最好,他本来就不是那种靠科举改变命运,求官心切的人。他有了爱妻卢氏,从此不再想去任何地方。
 
 一天的雨后,湖心飘摇着一只孤舟。热恋的人看不到孤独。如果我们也会分手,也会孤独,那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醉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南乡子。孤舟》
 
 容若摘来一双红豆,他们黯然地想到,如果有一天分别……
 
 卢氏去年就有了身孕,很快就要临盆了。这个即将出世的孩子,对明珠一家意义重大。卢氏如果生一男孩,他就是家中的嫡长子;而私下里,卢氏也一直想为容若生个儿子,因为她太爱容若了,她不想错过他生命中的任何一个时刻,她希望能和丈夫一起走过幼年、童年和少年,她希望生一个和他一样的男孩。天生就带一些忧郁气质的容若很少像现在这样把笑意堆在脸上,他手忙脚乱的照顾妻子的饮食起居。他知道他远不如下人做得好,但是,他想为妻子做点啥。
 
 旋拂轻容写洛神,须知浅笑是深颦。十分天与可怜春。
 
 掩抑薄寒施软障,抱持纤影籍芳茵。未能无意下香尘。
 
 这首《浣溪沙》是纳兰词里罕见的一抹亮色。容若此时看着妻子,恍惚间也如当初曹子建乍逢洛神吧?画中的女子,眼前的女子,怎么看都是美的,就连皱眉嗔怪的样子看上去也是一种浅笑。画中的她,衣衫是否太单薄了,会不会冷?快,加上几笔,安排一副屏风,再要一只柔柔软软的垫子。如此的关怀,画中人怎么能不为之感动?是不是已经走下画幅,来到眼前了呢?幸福的极致,怕也就是这样了吧?
 
 谁念西风独自凉
 
 可是,可是就在那一年的五月三十日,卢氏死于难产,年仅二十一岁。她走得是那麽突然,那麽仓促,他来不及作出任何反应,告别的话都没说一句。容若眼看着她躺在那里,温柔的眉目还触目可及,嘴角还隐约带着笑意。好像随时会向他轻快地走过来,附在他耳边喁喁细语。让他如何相信,她再也起不来了。和她曾经的种种,都成为了过去。
 
 多年之后的一个秋天,容若关上了窗子,他不忍再看窗外那萧萧黄叶被西风吹散的样子。寒冷总是在孤独的时候最难抵挡。万千往事就像刚刚熄灭的炉灰,拨一拨还有几丝炭火,还没来得及暖身便匆匆熄灭了。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一首不朽的词作《浣溪沙》,像是在恍恍惚惚中自动吟了出来。醉酒而春睡不起,赌书而对笑喷茶……那些点点滴滴的平凡夫妻的快乐,回忆起来才觉得是那麽的爱入肌骨、那麽的痛彻心扉。想起来,分明是些寻常日子和寻常琐事而已。本以为会天长地久,如今屈指算来,在一起的日子竞还不过三年多。
 
 时间并没有消磨掉容若对妻子的思念,几择和妻子一起研读过的故事,反而更加强烈地总在他的脑海里萦绕:
 
 唐人杜荀鹤的《松窗杂记》里有一则赵颜的故事。赵颜是唐代的一名进士,在画工那里得到一副软幛,上边画着一位清丽绰约的女子。赵颜惊叹道:“世间不可能有这样的女子呀!若可令她获得生命,我愿娶她为妻。”
 
 没想到画工答道:“这幅画大为神奇,画中女子名叫真真,听说只要有人愿意连呼她的名字百日,昼夜不歇,她就会应声作答。这个时候,再以百家彩灰酒灌之,真真就会走下画幅,获得生命。”
 
 这也许只是一个传说,或者是个玩笑。可赵颜竟然照做了。一天天,一夜夜地呼唤着真真的名字,百日之后,精诚所至,金石果然开了。但是,如漆似胶的日子过了不久,赵颜竟然起了疑心,怀疑妻子是妖。疑心才动,妻子便已回到了画中。赵颜怅惘不已,徒唤奈何。而数月之后,软幛上突然起了变化:真真依然明艳,只是手里牵着一个男孩。
 
 当年共读这段传奇时,他还记得妻子是如何的惊叹和惋惜,而今,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也许就像真真一样,不打一声招呼就悄悄回到画幅里去了吗?这一切,难道是因为自己爱得不够深、情不够浓吗?他不信,他的妻子也不会相信。如今换作自己漫漫长夜里徒然呼唤妻子的名字了: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纳兰容若《虞美人》
 
 而更令容若夫妻感动的是荀奉倩的故事。荀奉倩和妻子感情甚笃。有一次妻子患病发热,体温一直居高不下。当时正值十冬腊月,荀奉倩情急之下,脱掉衣服,赤身跑到室外,让风雪冻冷自己的身子,再回来贴到妻子的身上给她降温。如此这般不知多少次。但深情并没有感动上天,妻子还是死了。荀奉倩也被折磨得病重不起,很快也随妻子而去了。在《世说新语》里,这则故事被当做反面教材,认为荀奉倩惑溺于儿女情长,不足于为世人所取。但容若却深深地理解他,只因为他们是一样的人,是一样不那麽“理性”的人。一首读来令人肝肠寸断的《蝶恋花》就在这时产生了: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假“若”上天真能安排月亮夜夜圆满无缺,假“若”上天能赐给我们永不分离的幸福,那麽,我,甘愿用最火热的心来爱你,甘愿耗尽我的生命来照顾你、珍惜你。
 
 可是,这一切都成为过去,残酷的现实,应验了妻子对他说过的那个“若”字,才是世间最悲伤的字。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纳兰容若《临江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