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8、第 58 章 ...
-
话出口后,许三多有些紧张,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一息之后,袁朗勾起唇角,吐出一个字——
“可。”
许三多瞬间眼睛张大,惊喜道:“那我——”
“——这件事交给我来办吧。”袁朗笑着看他愣住的表情,解释道,“你的想法很好,只是战区危险,我们军队在一线布防,深入各条街巷,反倒方便接触百姓,指挥他们往租界避难。”
袁朗说得有道理,只是这么一来,自己又无用武之地了,许三多有些沮丧。
猜出他的想法,袁朗心中怜惜,又敬他国难之际不拘个人安危,有心做实事。略一思索,温声道:“难民若真冲向租界,要是不能妥善安置,也会对租界内的治安和生活造成影响,届时英国、美国等国家便有了驱赶难民的借口。”
顺着袁朗的话头,许三多自己捋了出来:“所以需要有人在租界内接应,与租界管事交涉,安置难民,让外国人无话可说。”
袁朗颔首,笑意中不无赞赏,耐心等他自己理清思路。
“熊希龄先生,不仅是我们全亚佛化教育社的创办人,还是世界红卍字会会长。在慈善界和教育界,与上流人士多有来往。”许三多眼睛一亮,“之前社里说过,熊会长也住在法租界的花旗公寓,我们正好可以请他出面,联络住在各租界内的名望人士,保下逃难来的百姓。”
“我们三多越来越会分析局势了。”袁朗笑道,“这两天得些空,我也为你的计划出份力。孙中山先生的遗孀宋女士女士,如今也住在法租界莫利爱路的寓所。孙先生和我舅舅由直皖战争结缘,英雄相惜。宋女士更是一位先锋女性,巾帼不让须眉。我们若请宋女士也支持庇护难民一计,必将如虎添翼。”
“这个好!”许三多从沙发上一下蹭起来,“那我们分头去联络!”
袁朗仰靠在沙发上,笑意盈盈地拉住他:“别激动,夜深了,明日再行动。”
许三多这才反应过来,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坐回袁朗面前,又想起他这几日辛苦,连忙推他去洗漱,抓紧时间休息。
“为夫近日甚是劳累,可否请夫人代劳?”袁朗在浴室里拉住许三多。许三多本想啐他这混话,可看着他眼下明显的疲惫,又心疼,便由着他,自己亲手掬水给他擦洗。只是意料之中,最后二人都入了浴缸,溅得满地水花。若不是许三多拿出气势,要求袁朗必须休整,否则又是一夜荒唐。
第二日,两人早起,由袁朗致电熊希龄及宋女士,大略说了拜访之事,约定见面时间,先送许三多去花旗公寓熊希龄处,再自行前往宋女士所在的莫利爱路29号寓所。
此处寓所位于法租界一处安静街区,门前种着几株高大梧桐。袁朗下车后,整理了一下军装,走上前敲响了门。
片刻后,佣人开了门,在袁朗说明来意后,将他引入客厅。宋女士早已在那里等候。她身穿素雅旗袍,神情端庄温和,见到袁朗,微微一笑:“袁朗,好久不见了。”
二人上一次见面,正是孙先生病逝。1924年冬,孙先生应段祺瑞、张作霖、冯玉祥三人联名电请,离粤北上,商讨和主持解决时局问题。却因不习惯北方严寒,加上长途旅行,在天津感冒大作,肝亦觉痛,来势甚猛,随后病势加重,送至协和医院确诊为肝癌晚期,于1925年3月12日在铁狮子胡同行辕病逝。
此消息传来,段祺瑞正在出席国务会议,闻此噩耗,立即下令散会,并以临时执政政府名义派袁朗、卫兴武前往吊唁。袁朗就是在当时结识的宋女士。
而后国务会议在吉兆胡同段祺瑞宅中举行,议决为孙先生举行国葬,由内务部负责治丧。灵柩移送到中央公园时,宋女士身着丧服,乘坐黑色马车紧随灵柩之后。段氏政府各机关除最高长官亲送外,每机关并派简官二人随灵恭送。袁朗亦在其列。
虽然在政治上有合作也有分歧,但皖系一派对孙先生仍是尊敬的。段祺瑞亲自撰写的祭文更称孙先生“实惟人杰,来如龙见,去若鸿冥”。袁朗吊唁及治丧期间,亦是真诚以待,尽力而为。
骤然失去精神领袖,部分【国】军官由此忌恨皖系,认为皖系没有接待照顾好孙先生,但宋女士温和大度,虽然悲痛,却未像其他人那样敏感偏激,看出段氏一族在接待一事上问心无愧,且全心全力以国葬治丧,所以对袁朗等来帮忙的军官印象不错。
孙先生逝世后,宋女士本与蒋氏在政治上无直接冲突。然而,随着蒋氏逐渐大权独揽,实行独裁统治,宋女士对他的看法开始发生变化。她反对蒋氏“清共”的行为,认为这违背了孙先生的【歌名】原则。
1927年蒋氏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屠】【共】员、【国】□□及【歌名】群众。宋女士发表了著名的“七一四声明”,抗议【国】□□违反孙中山【歌名】原则的行为,并毅然与以蒋氏为首的【国】□□彻底决裂。
两年后,宋女士回到上海法租界,居住于上海莫利爱路寓所——夫妻二人曾于1918年入住该寓所,这里是他们唯一的共同的家,见证了他们生活和奋斗的岁月。
一别八年未见,二人坐下饮茶,寒暄一番后,切入正题。
“孙夫人,如今战事紧张,百姓流离失所。我们计划将难民引向租界避难。”袁朗坐在沙发上,上身微微前倾,诚恳道,“但需租界内的名望人士出面协调,确保难民得到妥善安置。非常希望您能支持这一计划。”
宋女士沉吟片刻:“日寇贼心不死,恐怕大战难消,百姓避难问题确实迫在眉睫。租界虽相对安全,但若大量难民涌入,恐怕会引起租界当局不满,甚至可能引发外交纠纷。”
袁朗早有准备:“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今日除了拜访您,熊希龄先生那边我们亦有人前往。熊先生在上海慈善界多有名望,人脉宽广,定能帮忙争取到更多有力支持。”以此表示不会让宋女士孤军奋战。
宋女士点了点头:“你的考虑很妥帖。国难当头,每个人都应尽一份力。你放心,这事我不会坐视不管。我会与租界领事馆协商,承诺我们将妥善安置避难百姓并负责物资供应。”
袁朗心中一松,起身致谢。宋女士笑着安抚他坐下,二人继续商议诸事细节。
与此同时,法租界花旗公寓内,许三多也正将难民引入租界计划,以及袁朗和他的考量,讲与熊希龄听。
仔细听完许三多的计划,熊希龄思索半晌,缓缓开口:“难民问题确实棘手,除了物资供应和安置,还需妥善管理。”
除了承诺将动用自己在慈善界和教育界的影响力,联络各租界内社会名流共同为难民发声,在难民进入租界后的安全问题上,熊希龄提出了一个关键人物——杜月笙。
杜月笙乃是上海青帮头目,更是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在上海各界具有广泛影响力。
“杜先生是法租界公董局的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熊希龄摸着胡须,讲给许三多听,“他还创办了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若说现在谁最有能力和租界管事机构叫板,那非他莫属。若能请他能联系到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的长官,那难民在租界内的安全就更有保障。”
许三多将这条信息记下,回家与袁朗商议。
袁朗听完,颇为赞成熊希龄的计划。虽然杜月笙在1927年4月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为蒋氏镇压【歌名】运动充当打手。但是国难当前,一致对外的时候,为了百姓,当不拘一格降人才。
且前几日与日军作战时,杜月笙主动联系十九路军表示可以提供物资支持,双方由此结识,说明其心中尚有家国大义,此时请他出面,正是合适。
袁朗当即决定行动,迅速与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联系,将熊希龄的计划和杜月笙的关键作用一一说明。蔡廷锴听后,毫不犹豫表示支持,并亲自与杜月笙通电。
电话中,蔡廷锴言辞恳切,将难民面临的困境和租界安置的紧迫性详细阐述,并恳请杜月笙出面与租界当局协调。
杜月笙听完蔡廷锴的请求,爽快地答应下来:“国难当头,百姓受苦,杜某义不容辞。请蔡军长放心,我这就联系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的负责人,务必为难民争取一个安全的避难之所。”
得此消息,袁朗转述与许三多,二人相视一笑,终于了却一桩心愿。
经协商停战后,我方为恪守信义,立即下令前线部队停止一切军事行动。然而日军背信弃义,在停战期间屡次挑衅,频繁袭扰我军阵地。我军虽恨其无理,但为顾全大局,始终严守军令,未予还击。
直到2月2日下午,日军撕毁停战协议,集结上万陆军,气焰嚣张,再次大举来犯,战火重燃。
下午一时许,日军派出两架轰炸机,对闸北真如一带实施空袭,投掷多枚炸弹。所幸炸弹多落于青云路以西区域,我军损失轻微。至下午三时,日军陆战队在天通庵路车站附近部署两门十二生重炮,对闸北我军防线发起猛烈炮击。面对日军的背信弃义,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全线奋起反击。
当日下午,炮声隆隆不绝。苏州河以北之居民,大起恐慌,纷纷向南逃避,一时河南路桥、盆汤弄、泥城桥等地,避难群众拥挤不堪,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十九路军一边作战,一边指挥百姓往租界避难。
而杜月笙果然没有食言。他和宋女士凭借各自在上海的影响力,联络多位社会名望人士与法租界和公共租界代表会谈。租界当局在他们斡旋下,最终同意为难民提供临时安置点,但物资与安全保障,均由中方提供。
与此同时,熊希龄也为难民筹集了大量物资和资金。许三多与佛化教育社的同僚一起,日夜奔波,负责各方资源落实到位,确保满足难民基本生活需求。
于是再度开战以后,百姓在十九路军指引下涌入租界。尽管条件有限,但有了各界支持,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袁朗在硝烟弥漫处,望着远方租界,想着许三多在安全的地方,也在尽己所能支持抗战,心中欣慰,亦能更加专心应付战局。
2月4日,日军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总攻,兵分三路,向闸北、吴淞、江湾全线猛扑而来。炮火连天,硝烟蔽日,战斗持续了整整九个小时。我军将士浴血奋战,寸土不让。最终,闸北之敌被彻底击退,吴淞防线岿然不动,江湾战场更是传来捷报——敌军一个连队被全歼!日军嚣张气焰被彻底粉碎,其狂妄的进攻计划化为泡影。
日军高层震怒,将战前大放厥词、声称“四小时即可了事”的司令盐泽幸一撤职查办。然而,接替他的野村吉三郎中将并未吸取教训。2月11日午时,这位新任指挥官集结兵力,发动了第二次总攻。战前,野村狂妄地向西方记者宣称:“日军踏平吴淞华军壕沟之日,为时不远,请诸君拭目以待!”
然而,在蕴藻浜地区,中日两军展开拉锯战。日军大举进攻,并不断增援,十九路军猛烈抗击,双方肉搏,鏖战十二小时,战况之激烈,竟无一刻停歇!直至夜幕降临,才将敌军彻底击退。
自此,战火日夜不息。十日之间,我军捷报频传,士气如虹。2月13日,纪家桥一战,我军奋勇击退了日军精锐“久留米”师团的主力部队,彻底粉碎了敌军包抄吴淞守军的阴谋。野村重蹈覆辙,步了盐泽的后尘,被日本高层撤职查办。
“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一弹,绝不退缩!”——正如战前所发抗日通电中所表决心,十九路军在漫长的防守线上,孤军无缘,以劣势装备及少量兵力,凭借高涨的士气、抗日之决心与灵活的战术,击退了日军的凶猛攻击。
淞沪抗战之炮火震撼全国。十九路军在闸北、吴淞一线顽强抵抗,其英勇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举国振奋。全国上下掀起支援十九路军的热潮。
在这抗日浪潮中,蒋氏的不抵抗政策逐渐压不住局面,连国民【歌名】军中的爱国将领们也坐不住了。张治中将军率先向国民政府请缨,要求率部增援上海;随后第87师261旅连以上官兵联合向军政部递交请战书,字字铿锵,誓死抗敌。
蒋氏心中不悦,却为形势所逼,不得不应允。他下令将散驻在京沪、京杭两线的第87师、88师合编为第五军,由张治中率领,开赴上海参战。
消息传到上海,十九路军指挥部内振奋不已。然而,张治中将军抵达上海后,却同时带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