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巧蛾没听到幺妹儿的叫喊。
那半大妹子白得湿淋淋的,就是一只蒸熟的鸭呈在圆圆胖胖的瓷罐里头。
人乌泱泱几片,昂声吱吱喳喳戏曲样式,扛上红的黑的幡旗四面排开,驱火的耆老打头,黄土地上陷出一圈圈血脚印。
巧蛾嗅到腥甜的味,绳子咬着她腰,吊在半空要把她勒成两半。
着青布鱼边内衬紧腿一件粗袍,袍角垂在脚背,脸上是大耳鼓眼,长舌垂腹的灰铜面具,各色头扎正中箍住一葫芦,十余个如此装扮年青后生把巧蛾围住了,拥着吊她的牛车往山里赶去。
人群蠕动向前,软塌着,东一脚,西一步,直到前头后头一片静,定住了,巧蛾便晓得地头到了。
灰色绒缎子活是缝在皮肉上头的,半尺长白腻的一排珍珠咬在李太婆的面上,挂住她几十年的脸面。一柄丈许的漆身朽木杖,包了楠木的一头杵在地上,李太婆站得端直,皮笑肉不笑,脸上两条蚯蚓样的干纹扭动起来。
“巧蛾儿。”
鞭子打在巧蛾背上烙一滩红,一只手抓起她头发,灰蒙的眼睛便同李太婆对上眼来。
“巧蛾儿。”
巧蛾昏的眼兀的瞪大开来,便要叫骂,偌大的嘴里却是空洞洞一片,半截舌头蠕动不得。
“巧蛾儿,这是喜事。”
“给神仙做座下童子的美差,难得。”
几个年青后生从瓷罐里捞出滴水的幺妹儿,架住了,李太婆手起刀落,幺妹儿便只剩了副晶莹剔透的身子,脑袋轱辘落到块牛皮布里裹起来。
“抓好你妹子,”
幺妹儿的头进了巧蛾怀里。
“上去了,也便同天爷替我们这十里八乡的讲些好话,来年风调雨顺,少不得你以后也受些香火。”
巧蛾半张着嘴,幺妹儿外头看来白润,恶臭却腌到了骨子里,熏得巧蛾嘴角不住流出些红红绿绿黏糊的哈喇子。
前些年重山寨大旱,颗粒不收,吃的山沟沟起了场大火,一片黑黄,各家叫苦不迭,寨中老辈合计后请出了李太婆,求她使些手段。这李太婆早些年说是无师自通,得了一手术法,有和神仙说上话的本事,方圆数里有些名声,在不知和寨中耆老商论了些什么后,竟出了个人牲的法子,刚巧蛾屋只她两妹子,不知父母谁人,同寨里各家非亲非故,众人一齐便指了她和她家妹子。
巧蛾还记着,一月前她妹子吃了寨头遣人送来的菜饼子便上吐下泻,闹肚子疼得虚脱后被封进了口大缸,伙同些不知名的石块药草活腌了半把个月,成了这副样子。
幺妹儿封缸不过半日,巧蛾也被李太婆领头的一群乡邻拿火钳拔了舌头,囚在寨子深处。
望着四面八方排开的幡旗,巧蛾突然觉得好笑,把她舌头夹了是怕长嘴传出去落舌根,那等她去见了神仙老爷,又得怎么个法子求情说些好话?
于是她笑了,咿咿呀呀,叽里咕噜。
“这是巧蛾儿和天爷说话呢。”李太婆带头一跪,四面的人潮水样一浪浪也趴了下去,念念有词。
巧蛾笑得哭花了面上的妆绘,粗米磨成的粉敷原衬得她面色白皙,如今融成一团滴下去,这才使人看清她年纪小的狠,眼角尚挂住点没褪尽的青,眼珠子润的与两粒足水的乌豆一般,却黑的煞人。
天暗下去,成了一抹滴水的漆色,四遭的蠕动几下,出来几个单薄的高个子后生,面黄肌瘦,若在丰衣足食的日子是要好生养着的病秧子,这年岁里头却已经是壮实的了。
祭台是沉木新打的,巧蛾悬在上头好似一挂幡被风吹着晃,台子旁幺妹儿白融融的臂膀往茅草台下垂着,走出来的后生们接过打头耆老,手捧瓷坛子,各人喝进一大口白酒,汲着肚子,待李太婆念过些不知名经文一声令下,好几股火团从后生们嘴里奔出,扑上茅草堆,夹着赤黄交杂的火沫子落下去。
咿呀声连天,黑的白的脸谱,灰蒙蒙一片,巧蛾看到身下一片红,不可收拾的火,一蓬蓬的火花窝在枯黄的草堆上,不多时一烟儿熏上紫的天。
先是几点火星子溅上来,便有大片火舌便噼里啪啦淹住她,皮肉炸开,一块接着一块的红褐色蔓延出,像刚剥开的荔枝样鲜欲滴汁。
巧蛾止住笑,满面狰狞却叫不出声,她成了一抹惹目的红,红得滴血,红得落泪,红成一株牡丹,过些日子许是红成荒冢灰碑上欲滴的朱漆名字。
周遭一圈圈人只低下头,念着些来年愿景,棍棒上的火苗子摇摇晃晃,人群中走出两个人,精瘦的男夫头戴褪了色的褐黄平顶高冠,眼睑处髹黑漆为底色,光着上身,侧立向前,持弓引弦,对着远处覆青鸟面具的女子作欲射状,女子假作惊慌,落荒而逃,二人绕着祭坛,绕着巧蛾叫着,唱着,念着,演着。
火愈发冲天,直烧出台子,噼里啪啦一片赤红东摇西晃,锣鼓喧天,寨中耆老亮嗓子吼叫,作起舞来。
老人,小娃,男人,女人,全融成五彩斑斓一色黑,呼哟呼哟跳的满山沟起舞,抖的林子松垮,飞禽嚎叫。
“嘿哟,嘿哟。”
台子上一簇火兀的沾了几滴青,不多时从根儿处大片青往火尖儿窜,有呼呼声伴着风抓起一把火苗子丢出去。
“嘿哟,嘿哟。”
一后生沾了青火,麻衣同一大块皮立时焦成灰,还未叫唤,半个人破瓷罐样式垮一地。
“嘿哟,嘿哟。”
有引吭高歌的,有翘首盼着的,有跪拜的,满山的人却没有听到几声细琐动静,往前头看的。
“嘿哟,嘿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