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误差的共振 ...
-
乔非意第二天带的曲面细分数据里,夹了片晒干的银杏叶。叶脉在晨光里透着浅黄,叶柄处用银色马克笔标着一行小字:分形维度1.38,近似你模型的肌肉纹理复杂度。
度留真捏着叶片边缘转了半圈,阳光透过叶肉的纹路在报告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像她那些未完成的石膏像表面的肌理。“数据冗余度2.7%。”她把银杏叶夹进速写本,指尖在参数表上敲了敲,“但这个自然形态的类比……不算浪费算力。”
乔非意刚要笑,就见度留真从柜子里抱出个半人高的石膏模型。胸腔部位被凿出不规则的凹陷,边缘还留着清晰的刻刀痕迹,像是被刻意保留的“未完成态”。“这里的曲面细分总出问题。”度留真拿铅笔在凹陷处画了道弧线,“算法计算的是均匀受力,但真实肌肉在呼吸时,左侧第三根肋骨附近的收缩幅度会比理论值大15%。”
乔非意想起上周在解剖室看到的人体标本,那些被福尔马林浸泡得失去弹性的组织,原来在动态状态下藏着这么多“误差”。她掏出平板电脑调出实时捕捉的呼吸曲线,屏幕上跳动的波形和石膏凹陷的弧度惊人地吻合。“我用运动捕捉设备录了三十组数据。”她把平板往模型旁一放,“你留的那些凹陷,刚好对应曲线的峰值点。”
度留真的睫毛颤了颤。她一直以为这些基于手感的微调无法被量化,就像她总在凌晨三点修改模型时,凭的是窗外路灯角度变化带来的莫名直觉。但此刻屏幕上的波形像条透明的线,把那些说不清楚的“感觉”串成了可以计算的坐标。
“下午有时间吗?”度留真忽然开口,铅笔在速写本上无意识地画着重复的菱形,“梁孜那个展览,今天预展。”
画廊里的光线比工作室暗得多。全息投影的海浪在地面上起伏,触碰时会分裂成无数个像素点,又在三秒后重新聚拢。乔非意盯着自己脚边不断碎裂又重组的光斑,忽然觉得这和分形噪声算法的原理很像。
“这叫‘可控的混沌’。”梁孜不知从哪儿冒出来,薄荷绿短发乘着光斑,浅紫眼瞳在暗画廊里亮得显眼,穿着件涂鸦背带裤,手里还举着杯冒泡的饮料,“度留真说你眼里只有0和1,特意让你看看无序里藏着的规律。”她把另一杯递给度留真,视线在两人之间转了圈,“你们俩现在是‘数据情侣’了?连走路都保持0.8米的最优社交距离。”
度留真没接话,却往旁边挪了半步,恰好让乔非意能更清楚地看到墙上的投影。一幅由无数条错误代码组成的画作正在缓慢变化,红色的error提示和蓝色的变量声明纠缠在一起,居然形成了类似星云的图案。
“这是用废弃的算法残骸拼的。”度留真的声音比平时低,“程序员写崩了的代码,艺术家捡去当颜料。”
乔非意忽然笑出声。她想起自己电脑里那个被命名为“垃圾桶”的文件夹,里面堆着无数个调试失败的函数,原来那些被判定为“错误”的碎片,换个维度看居然是另一种形态的“正确”。
离开画廊时,夕阳正把云朵染成石膏的颜色。度留真忽然停下脚步,从包里摸出个小盒子抛给她。乔非意接住时,金属盒在掌心硌出菱形的印子,打开就看见枚银质胸针,两个嵌套的菱形内侧刻着行小字:误差允许范围±0.15mm。
“用那把圆口刀的边角料做的。”度留真的视线掠过胸针,落在远处的公交站牌上,语气听不出什么波澜,却没像往常那样立刻移开目光,“你给的数据确实有用,这个……算附加价值。”
乔非意捏着那枚胸针,金属的凉意透过指尖漫上来。她忽然想起工作室里那些被度留真刻意保留的凹陷,想起参数表里那些被允许的误差,原来所有的“不完美”,都是为了更精准地契合某个看不见的轮廓。
“明天我带新的补偿算法来。”她把胸针别在帆布包上,菱形的影子在地上晃了晃,“这次的误差率,保证在你允许的范围内。”
度留真笑了,不是那种公式化的嘴角牵动,而是眼尾微微扬起,连带着眉峰都柔和了些,像她给模型调试出的最佳光影角度。“最好是。”她转身往公交站走,步伐比来时轻快,尾音里带了点笑意,“无效修正,照样扣你劳务费。”
乔非意望着她的背影,发现那枚胸针的影子和度留真背包上的挂坠重叠在一起,两个菱形拼出个完整的莫比乌斯环——起点也是终点,误差即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