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卷王 ...
-
军训的硝烟散去,大学生活终于步入正式轨道。
周一清晨,《国际经济与贸易概论》的大课教室里,稀稀拉拉地坐满了还没完全从假期和军训模式切换过来的新生。
盛邪顶着一头重新精心打理过、在阳光下愈发耀眼的金发,打着哈欠,和陆备一起踩着点溜进教室后排,他随意扫了一眼,果然在教室中间靠前的最佳位置,看到了那个挺直如松、连后脑勺都写着“认真”俩字的背影——郁燃。
“啧,真能装。”盛邪小声嘀咕,拉着陆备在离郁燃好几排的后方坐下,仿佛靠近一点都会沾染上那股“好学生”的酸腐气。
上课铃响,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看起来颇为儒雅的中年教授走上讲台,放下教案:“同学们好,我是你们《国贸概论》的老师,姓周,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周教授讲课深入浅出,偶尔还会穿插一些实际案例,听起来并不枯燥,大部分同学都还在适应阶段,埋头记笔记或者努力跟上思路。
郁燃自然是其中之一,他坐姿端正,笔记本摊开,手中的笔流畅地记录着要点,偶尔抬眼看向教授或投影屏幕,眼神专注,侧脸线条冷峻而认真。
周围几个女生时不时偷瞄他,小声议论着“好帅”“好认真”。
盛邪一开始还勉强听了会儿,但没多久就开始走神,手指在桌下偷偷刷着手机,看看新季的潮鞋资讯,或者回几句无关紧要的消息,大学课堂嘛,不就是应该这样轻松惬意?
直到周教授提出了第一个互动性问题:“……那么,有哪位同学可以简要谈谈,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其在现代贸易中的残留影响?”
教室里安静了一瞬。
这个问题不算难,课本上有基础内容,但涉及到现代延伸,需要一点点自己的思考,不少同学低下头,避免与教授视线接触。
盛邪撇撇嘴,正想继续刷手机,眼角的余光却瞥见前排那个身影,几乎在问题落音的瞬间,就干脆利落地举起了手。
动作快、准、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周教授目光扫过,点点头:“好,请中间那位举手的同学回答。”
郁燃站起身,声音清晰冷静,语速平稳:“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即金银,主张通过国家干预,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积累财富,其现代残留主要体现在一些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上,例如某些国家的关税壁垒、出口补贴,以及片面追求贸易顺差的思维定式,但这与全球化下的合作共赢趋势是相悖的。”
回答条理清晰,内容准确,甚至还加了点批判性思考。
周教授满意地点头:“很好,请坐,这位同学理解得很到位。”
周围传来些许赞叹的低语。
郁燃面无表情地坐下,继续记录,仿佛刚才只是完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盛邪看着他那副云淡风轻又隐含得意的样子,至少在他看来是得意,心里那点不爽的小火苗“噗”一下又燃起来了。
显摆什么?就你知道?小爷我只是懒得举手而已!
他莫名有种被比下去的感觉,尤其是在这个他最看不顺眼的人面前。
好,很好。
课堂上是吧?回答问题是吧?
盛邪收起手机,坐直了身子,眼神里燃起了诡异的斗志,比骚他没输,比学习?他盛小爷还能怕了那个装逼犯不成?
陆备惊讶地看了一眼突然认真起来的盛邪,小声问:“邪哥,你咋了?”
盛邪磨着后槽牙,盯着郁燃的后脑勺:“没什么,就是突然想好好学习了。”
陆备:“……”
信你才有鬼。
果然,接下来周教授每次提问,无论问题难易,教室裏都会出现一道闪电般举起的手——郁燃的。
而几乎在他举手后的零点一秒,后排也会“唰”地举起另一只手,伴随着一声清亮又带着点刻意张扬的“老师!我知道!”——盛邪的。
两人就像比赛一样,争先恐后,互不相让。
周教授一开始还挺高兴,觉得这届学生积极性真高,但很快他就发现不对劲了。
这两个学生……好像杠上了?
比如一个问题:“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什么?”
郁燃举手,回答:“一个国家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提升整体福利水平。”标准答案。
盛邪立刻举手补充,还非得站起来:“老师!我觉得还可以补充!这理论假设太理想化了,现实中产业转移、技术壁垒、甚至政治因素都会影响,不能生搬硬套!”说完还得意地瞟一眼前排。
郁燃眉头微蹙,不等教授点名,直接侧过身,冷声道:“理论框架是基础,批判应用是后续步骤,连基础都未能完整阐述便急于否定,未免本末倒置。”
盛邪立刻怼回去:“死记硬背谁不会?学习不就是要有批判思维?像某些人一样当个复读机很有意思?”
“总好过某些人一知半解就夸夸其谈。”
“你说谁一知半解?”
“谁接话就说谁。”
周教授:“………”
他不得不敲敲桌子,“好了好了,两位同学思路都很活跃,先坐下,我们继续上课。”
全班同学看得目瞪口呆,这俩人是在回答问题还是在打辩论赛啊?火药味也太浓了吧!
一堂课下来,周教授感觉心累无比。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完全被带歪了节奏。
下课铃响,周教授布置了第一份作业:“……以上就是今天的课程内容,课后请大家完成教材第35页的案例分析题,下节课前交上来。”
众人开始收拾东西。
盛邪动作麻利地把书塞进背包,眼神却死死锁着郁燃。
只见郁燃不慌不忙地整理好笔记,才起身离开。
“哼,装模作样。”盛邪冷哼一声,拉着陆备快步走出教室,心里盘算着:“不就是一个案例分析吗?小爷我不仅要做完,还要做得比那家伙更完美!卷死他!”
从此,301宿舍乃至整个国贸专业新生的噩梦开始了。
郁燃和盛邪的战场,从课堂问答迅速蔓延到了各个方面。
作业方面:
郁燃的作业永远工整、清晰、逻辑严密,像是印刷出来的范文。
盛邪的作业则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和“批判性观点”,字数往往远超要求,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花里胡哨得像份时尚杂志,但内容质量居然也不差。
两人交作业都要抢第一个,或者故意等到对方交了之后立刻交,仿佛晚交一秒就输了。
成绩方面:
第一次小测验,郁燃98分,全班第一。
盛邪97分,屈居第二。
看到成绩的那一刻,盛邪差点把试卷捏碎,整整一天脸色黑如锅底,对着郁燃的方向散发冷气。
郁燃则只是淡淡扫了一眼成绩单,嘴角似乎微不可查地向上扬了零点一毫米,被盛邪精准捕捉到,更是气到内伤。
从此以后,每次测验考试都成了两人的生死局,分数咬得极紧,让其他同学望尘莫及。
教授们又爱又恨,爱的是这两个学生确实聪明刻苦,恨的是他俩把平均分拉得高的离谱,让其他同学压力山大。
课堂表现方面:
两人抢答问题已经成为周教授课堂的固定节目,后来其他教授也陆续遭殃。
经济学原理课,讨论“机会成本”。
郁燃刚阐述完概念,盛邪立刻举手:“老师!我觉得选择考研还是工作的机会成本,不能光算经济账,还得算心理成本、时间成本、甚至爱情成本!比如为了考研丢了对象,这成本多大啊!”
全班哄笑。
郁燃冷着脸:“荒谬,量化分析是经济学的基础,无法量化的因素引入只会让模型失效,变得毫无意义。”
“死板!人又不是机器!”
“肤浅!”
陈教授:“………”
国际贸易实务课,讲到信用证操作。
郁燃对流程细节倒背如流。
盛邪则开始大谈特谈区块链技术怎么颠覆传统信用证,虽然有些地方说得天花乱坠不太靠谱,但听起来很唬人。
郁燃则会精准指出他概念中的技术错误和逻辑漏洞。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差点在课堂上搞起技术研讨会。
李教授:“…………”
就连公共必修课如大学英语,两人也能杠起来。
老师问一个单词的用法,他俩能引申出十种不同的例句,互相挑刺,比谁的发音更标准,谁的句式更高级。
宿舍方面:
每天的宿舍生活也充满了无形的硝烟。
郁燃看书,盛邪必定也要拿出书看,还要把键盘敲得噼里啪啦响,写作业,或者大声朗读英语课文。
盛邪打游戏放松一下,郁燃就会“恰好”开始练习听力,耳机里的声音隐隐传出,或者用他那冷淡的语调背诵经济学术语。
两人抢洗手台、抢阳台晒衣服的位置、甚至抢最后一块西瓜,虽然最后往往被陆备捡漏都能用眼神厮杀几个回合。
陆备、陈瀚、黎的三人苦不堪言。
陆备:“我说二位大哥……能消停会儿吗?这宿舍气压太低了,我快喘不过气了……”
陈瀚:“是啊,每次你俩一开始学习,我就觉得自己像个废物……”
黎的:“求求了,明天小组作业,你俩能别在一个组吗?我怕你们打起来把我们带沟里……”
然而无效。
郁燃和盛邪完全沉浸在了“卷死对方”的诡异快感中。
这一天晚上,盛邪又在熬夜查资料完善他的作业,势要压过郁燃一头。
郁燃则戴着降噪耳机,面无表情地阅读着英文原版经济学著作。
陆备爬上床,幽幽地叹了口气:“这哪儿是上大学啊……这明明是来看神仙打架的……还是两个骚包神仙……”
一个冷骚,一个明骚。
一个卷得不动声色,一个卷得惊天动地。
这场“卷王之争”,看来直到期末都不会有停歇的迹象了。而他们的大学学习生活,也因为这诡异的竞争,注定无法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