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 ...
-
为政治史敲响丧钟是历史上一个古老而尊贵的传统,为恶人恶事粉末太平却是历史上不齿而又无奈的惯例。当下朝廷形势复杂,先帝昏庸无道,声色耽好,如今大半官员都是捐班来的,在其位狡兔三窟,馋嘴莫多口。做忠君之事,担君之忧的官员已寥寥无几,世家越发猖狂,已有窃国者为诸侯之势,地方豪强劣绅更是鱼肉乡里。自庆元皇帝登基后,他励志成为流芳千古的明君,励精图治,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鸿鹄之志,却苦于先帝遗留下的腐败政治,无可用之大才,困于纳履踵决之时,只等此次科举能聚英杰,抬举一些有识之士。
庆元二十五年的易絜怀着“位必使当其德,禄必使当其功,官必使当其能“的信念踏上了为官的第一步,他从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步步走来,如今已逾弱冠,虽不能称得上一声骄子,但在而立年的同科中可谈得上一句鹤立鸡群。
庆元二十五年五月二十四日,易絜在考中以后原本应按部就班被朝廷授予官职,却被庆元帝召见,在玉合山清音斋谢恩请训。
“我看你心有大志,是个做实事的人,你是我特简的,并没有人保举。”皇上说。
“感谢皇上天恩。”易絜连忙按下心绪叩头谢恩。
“你的操守学问,我早有耳闻。至于治理百姓的能力怎样,必须见诸政事才能看得出来,你初出茅庐,还得先在京内历练几年。”
“那些捐班出身的官员,我总是不放心。那些人将本求利,一旦上任,其心可知,其行可知,科举出身的虽然也有利欲熏心之徒,但毕竟还顾及一些礼义廉耻,你且在弘文院修撰的职位,好好跟着那些老臣学着,多瞧瞧地方奏上来的折子,地方上官员紧缺着,你是读书明理的人,知道我的意思,就不用我多说了。”
“谨尊圣训,臣一定不辜负圣上的信任与栽培。”易絜再次叩首。
“切记不要自暴自弃,在弦文院好好奋进。”
“绝不辜负圣恩”易絜再次叩头后退了出去。
弘文院修撰本应只是状元郎才被授予,易絜按说会试排名并不能直为从六品,于此可看出如今皇上急切需要夹袋人物,培养耳目心腹,来对付朝堂的牛鬼蛇神,肃清风谲云诡。易絜并没有因为皇上的特简而得意忘形,因为皇上此举无疑是给那些捐班官员一个警告,如此正大光明的抬举他,把他当做一个靶子,也是考验他,若是他能从暗箭中安然度过,这才能入了皇上的眼。
“小人计已私,颇复指他事“,易絜不屑于和这些人计较,兵来将挡,他来朝堂之上只为百姓做实事,为皇上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