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上香祈福 ...

  •   转瞬三月入春,这期间倒也无甚大事。太子侧妃莫冉入东宫,姜桑裳又与孟洵“偶遇”了两次。若说大事,倒是有一桩,兄长易锦澈在春闱中考中了会元,叫父亲好好夸赞了一番,让从小深受父亲责备的兄长得意了挺长时间。过几日便马上就是殿试了。
      看了看日头,放下手中的书,易锦姝转身出了院门去看母亲,母亲近日来因外祖母的病一直郁郁寡欢,都不知该如何安慰母亲了,外祖母的身体也是一直时好时坏,有时清醒有时糊涂,多数时间都是睡着的,她们这边一说要去看看外祖母,外祖父便推辞说不必,江漾心里一直不安。
      “娘,女儿来看您了,今日可还好?”笑意吟吟。
      “姝儿来了?好,母亲好着呢。”放下了手中的一支玉簪,伸手握住女儿的胳膊,让她坐在了榻上。
      “姝儿,正好你来了,母亲便想起一事想问问你的意思。昨日大理寺右少卿的夫人王氏与我闲聊,说是她儿子年方十七,想着与你年岁差不多,有那个意思,不知你……”江漾看了看女儿的脸色,慢慢停了下来。
      听见母亲的话,易锦姝愣了神。她才十四岁,按照现代来说,只怕是初中都还没毕业,她实在是没办法劝自己这么早嫁出去,何况是嫁给一个自己根本不熟悉的人。父母算是开明也宠爱自己,不然以古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这个年龄估计早就已经说亲了。
      “母亲,姝儿还不想这么早出嫁,想再多陪您和父亲几年。”易锦姝一副羞涩的模样。
      听了女儿这话,江漾当下明白了女儿的意思。
      “好,既然姝儿不愿意,母亲回绝了王夫人便是。那以后想找一个怎样的人呢?”
      “母亲,姝儿以后也想找一位像父亲这样的人,一心一意对自己的妻子好,和他平平淡淡生活的过一辈子。”易锦姝看着母亲的眼睛,那双眼睛依旧清澈而明亮。即便在这个一夫多妻的世界生活了十四年,但是她依旧接受不了自己的丈夫有很多妾室。
      “好,感情这种事情也是急不得的。只是你明年也要及笄了,如若再不定亲,这街坊四邻该议论了。”拍了拍女儿纤细的手,江漾有些感慨。
      “母亲,这世上如若事事皆在意别人的看法那该多累啊。他们说便叫他们说去吧,女儿就要陪着您和父亲。”靠在母亲的肩头,心中略微有些惆怅。
      “哦,对了,姝儿,你外祖母的身子一直不见好,娘想让你去安和寺上柱香,本来我也是要去的,只是你父亲近日来忙得紧,家里也有很多事需要打理,你跑一趟吧,叫上桑裳或者你如表姐都可。”江漾皱着眉头,依旧在忧心母亲的病,时好时坏的,也不见完全好,真是叫人担忧。
      “知道了娘,女儿过两日叫上桑裳一同去吧”
      ……
      转眼已是三月初七了,与姜桑裳约好了去安和寺,易锦姝便出门了。既是为外祖母祈福,也是为祈求哥哥殿试顺利。
      天气倒是十分晴朗,风和日丽,春风拂面,说不出的惬意,只是外祖母的病终究让人担忧。
      两人说说笑笑抵达了安和寺,上了柱香,许了愿,出了大殿却瞧见左侧门有抽签僧人。姜桑裳便拉着锦姝去求签。
      “先错朝暮后佳期。”姜桑裳看着这签上的七个字不解其意,想找僧人解签,可见一位僧人面前人满为患,另一位面前却无人求签,心下便觉得这人没什么本事,便收好了签条。
      易锦姝自然是不信这些的,耐不住姜桑裳软磨硬泡。只见掉出来的那支签上写道:“寂多灾舛但可坦,允清无意却可惜。”不明其意,便随手装进了袖袋里,也未找僧人解签。多年后,易锦姝手中拿着这张签,眼中满是怅然。
      眼瞧着到午时了,有小僧引她们二人到斋房稍事休息,用了些斋饭,清粥小菜倒也十分清爽可口。用完午膳,姜桑裳想休息片刻,而易锦姝则带着采艾去院内转一圈。
      两人走到一处,却见本是万里无云的天突然间阴沉下来,看似是要下雨了。
      “小姐,咱们回去吗?”刚要往回走,那雨即刻一滴两滴掉落下来。易锦姝见前面有一处亭子,就和采艾两人往那处跑去。刚亭子里停住脚步,那雨就开始滴答滴答了。
      “小姐,真是倒霉,本来好好的天,怎得就开始下雨了呢?咱们又没拿雨具。”采艾擦了擦自家主子身上的水滴,又拍了拍自己的衣裳,有些潮,噘着嘴抱怨着。
      “都说春雨贵如油嘛,正好下一场,倒还更清爽些了呢。估摸着过会儿就停了。”易锦姝倒是不抱怨,笑着回答,闭着眼睛吸了一口气,只觉得空气更加清新了。
      再睁开眼,却见那雨幕中跑来两个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