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第36章十八队壮大 ...
-
春红向李兰报道,有两个队员不幸被鬼子打中,去世了,另外有七八个中了枪的,只敷上了止血药。
长福让人去烧一些开水,拿火将随身携带的手术刀消毒,便在这地道里给伤者做手术,把子弹挖出来,拖时间长了伤口会腐烂,到时候更不好治疗了。
只见其他人都围在不远处,看长福用一把细长的刀划破伤口,立马有血涌出来,他用刀一层层分离皮肤组织,找到子弹,用镊子将子弹夹出来,又缝好伤口,上好药。
因为连续的治疗,长福身上的衣服湿透了,额头上不时有汗滴落,每次李兰都拿毛巾轻轻擦拭掉。
第一次主动向鬼子出击的结果,造成了十八队两名队员死亡,八名队员重伤,这结果,似乎超过了队员们的预料。
没有人能容易接受自己的队员死在自己眼前。
李兰什么也没有说,让所有人带上死者和伤员,一起回后山。
回到后山,死者的家属虽然很难接受这个噩耗,但是,并没有责怪李兰。
但是,她却开始反思,自己将普通百姓拉进来抗日,是否是正确的。
他们有家人需要照顾,而她截然一人。
长福看李兰坐在山腰上,悠悠的看着山下,他悄悄走过来,什么也没有说,两人并排坐着,从白天到落日的余晖撒在他们的肩上。
李兰还是召集所有人开了个会,说:“想跟大家说两件事,第一件事,前几天我带领队员们跟鬼子的第一次交手,结果大家也知道了,我希望所有加入十八队的队员们,有家人的,没有家人的,请再认真考虑要不要继续与鬼子战斗。
接下来的战斗一定会比第一次更加激烈,也更加艰难,牺牲和流血在所难免。我想说的是,退出战斗,不是怯懦也不是自私,而是对自己和对家人负责任。
第二,前几天,我们利用第一次突袭日军的机会,给日军造成了至少一百多人的伤亡,也暴露了我们的行踪,日军一定会安排下一次反扑。现在应该快到秋收时节了,稻谷虽然没有全部成熟,也请大家趁着夜晚,把所有稻谷提前收割,以免鬼子放火烧田。
今天晚上就开始收割。
我想说的就是这些,各位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有个中年妇女,打破了大家的沉默,李兰认识她,她叫她王大姐,微胖的身材,她丈夫就是牺牲的其中一个。
王大姐含着泪光说:“李队长,我不怪你,早前我男人说要打鬼子,我就做好了他牺牲的准备。请你不要内疚。我男人走了,我却要继承他的心愿,请求你批准我加入十八队。”
李兰知道,王大姐是孤身一人了,她同意了王大姐的请求。
而其队员,没有一个人要退出。
“李队长,所有村民,都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我们不怕死,只怕死的不值,到死也没有杀了小鬼子赚回本。”
“是啊,队长,你的领导能力,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要不是你,我们村也不会第一次就杀了这么多小鬼子。我要我的孩子继续留在队伍里,杀更多的鬼子。”
微弱的火光映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李兰看到他们脸上坚决的信心,这让她有了继续下去的动力,她说:“那好,多余的我也不说了,现在拿上镰刀和篓子,我们立刻去收割稻谷。”
李兰还是让大柱和长福带上几个队员,分别去村里以及村外放哨,防止突发情况,她则跟着村民一起去收稻。
一夜的抢收,村里的田都收割完了,如果没有鬼子这次扫荡,等收了这季,还要把田耕好播种晚稻的。
稻谷是割回来了,但是如何把稻穗打下来,成了问题。以往都是把稻谷收回去,在村里的晒谷场,用牛车把稻谷压下来,或者用板子连续拍打下来。
如今,不能回村里的晒谷场弄,该怎么办,如果不及时把稻谷打下来晒干,闷几天就得发芽。
稻谷收回来的第二天一大早,李兰就让队员们把稻谷放在村里的晒谷场,帮助村民把稻谷先打下来,其余的稻谷,让村民在山上用手折下来,能折多少是多少。
这段时间,鬼子没有再出现,村民趁着这个机会,越来越多的人回村里晒稻谷,把稻谷舂出来。
还有的村民帮忙李兰他们继续挖通地道。
日军的第二次进村在半个月后的夜晚。这天晚上,还有一些村民在晒谷场晒稻谷。
侦查小组发现日军进村后,很快回来报道,李兰便让村民都躲进地道里。
可是,日军这次是有备而来的。
他们架起大炮,无差别的轰炸全村,炮弹落在地上,炸出了一个个大坑,地道还没有完全完工,很多地道都被炸塌。
显然日军已经反映过来了,村子里有地道,所以这次他们专门用炮将地道炸塌。
那些留在浅层地道的村民们,被埋在地道里,或者被炮弹炸中,一时间死了一二十个村民。
李兰带着剩余十几个人从地道口出来,穿过炮火,狼狈的逃回山里。
她想,山里也不能待了,日军很快就会发现这里的。
没有时间悲伤,甚至只能草草安葬已经牺牲的人,李兰就带着村民们翻过两座山,躲进了山里。
不出她所料,鬼子竟然丧心病狂到烧山,并且不断用大炮轰炸。
如果他们没有出来,此刻已经化作飞灰。
通过这次战争,李兰意识到,没有枪炮,他们只能被杀死、炸死。可是,要有枪炮必须要有钱,怎么才能有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