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第五章 ...
-
想要建立一个女子学校的念头,是在一个午后兀突的闯进安如山脑子里的。
说干就干,安如山叫上自己的三两好友,筹备开办学校的事宜、地点、以及当地的女学生生源情况。
她辞去了自己被称为“铁饭碗”的工作,一心一意的为着学校奔走着。
最终,大家选定了惠山村作为学校的地址。
惠山村离鸣川很远,需要坐五六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可她们不觉得累。
“咱们来分配一下职务吧!”其中年纪最小的姑娘兴高采烈地说道,“安姐,您当校长兼语文老师,刘姐当数学老师,王姐当英语老师……”
安如山有些羞涩的笑着,“让我当校长啊!”
刘梅锤她的肩膀,“是你带着我们来的,不让你当校长谁当!小安,你可不能撂挑子啊!”
话音刚落,几个女教师毫无顾忌地坐在车厢里哈哈大笑起来。
**
不出所料地,女子学校的招生进程进行的很艰难,没有几家愿意将自己的女儿送到学校。
于是安如山和同伴们分头行动,一家一家的去“家访”,这才终于在开学前夕勉强凑齐二十五名学生。
其中有一个叫做徐招娣的姑娘,给安如山的印象最为深刻。
通过查阅学籍,安如山知道了徐招娣因为成绩优异,可以被县城里的初中免学费录取。可是到了开学的时间,她并没有去报道,详细了解下来,安如山知道了她的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弟,她需要和母亲一起照顾一家人的起居。
这么聪明的学生,怎么能不上学!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糊涂的父母!
因着这些原因,安如山总是对徐招娣微微偏爱一点。
和徐招娣是好朋友的另一名同样聪明的姑娘,叫做田苗苗。田苗苗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家庭就显得更艰难些。
艰难些,不要紧,安如山可以每周去家访,可以免费提供给女生们卫生巾、课本、作业本、红领巾,可以无条件的资助她们上学。
——只要不被家长叫回家去结婚生子,一辈子困在小小灶台间,安如山可以将所有需要花钱的地方去除。
但,慢慢的,就开始有学生回家后再也没有回来。
安如山去找,家门关着。
她叫喊,屋里没有一点声音。
那些女生,就像是人间蒸发,从此再也没有音讯。
一开始经历这些事情,安如山没有经验,只会傻傻的去家里找。
但后来她见过越来越多,就知道该如何去办了。
安如山去和村委会谈、去漫山遍野的水田里找、去刚娶了媳妇的家里寻,一点点的,也能带回来几个学生。
但那些无法挣脱的,从此就这样陷入了漩涡。
安如山没有办法去把她们强硬的“夺”回来,只能拉着她们粗糙的手,望着她们含着眼泪的眼,一遍一遍的说,有困难,就来找老师,不要怕。
然后她就在家长的连声催促中慢慢的将学生们的手放下,站在地上,目睹着她们那样小的身影,一点一点的没入黑暗。
等待着她们的是什么,安如山知道,可现在她还无力去改变。
女子学校的这几个老师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安如山更是忙得脚不沾地,时常连饭都吃不上。
之前“养尊处优”的生活着,并察觉不到什么异样来,但在这里待久了,安如山患上了严重的胃病,需要吃药才能不那么难受,至少还能睡个安稳觉。
转眼间,五年过去了,女子学校第一批学生们即将长大成人。
18岁了,是大姑娘了,安如山由衷的为她们感到高兴。
自从接到鸣川市朋友电话后,安如山坐在办公桌后,默默的沉思了很久。
明天就是高考报名的日子,她不知道要不要给学生们报名,或者说是要给谁报名。
安如山从日落坐到天上繁星点点,终于还是做了决定。
给徐招娣、田苗苗、王胜男报名。
第二天早上,安如山简单的吃了些饼干,就坐上摇摇晃晃的大巴车前往了县城。
报完名,安如山没有着急回去,学生宿舍里的卫生巾存货没有多少了,她这次来还要采购一些。
安如山边走边盘算着:还要买一些内衣内裤、护垫、卫生纸、水笔、橡皮……
她又算了算自己身上的钱,抬头望望面前破破烂烂的小超市,还有玻璃上贴的“批发卫生巾,整箱”字眼,最后还是摇了摇头,转身走进了身后的大超市。
水笔橡皮可以用廉价的,卫生巾卫生纸内裤还是在她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买好的。
高考的那一天,却出了差错。
她成功在凌晨三点接到了徐招娣和田苗苗,王胜男却迟迟没有出现。
三人瑟瑟发抖的在山沟中等待着,安如山努力瞪大眼睛望着路尽头的方向,却始终没有看到王胜男的身影。
眼见着就要到大巴车发车的时间了,安如山忍着泪,一咬牙:“我们走!”
田苗苗和徐招娣一左一右紧紧的拉着安如山的手,三人死死的攥着彼此,终于撑到了高考考场。
高考结束那天,安如山站在太阳底下看着徐招娣和田苗苗从里面走出来,心里的那块大石头总算放下了。
她打开手边的塑料盒,将里面的两根老冰棍拿出来递给她俩,“累了吧,先吃根冰棍歇歇。”
两个姑娘高兴的接过,迫不及待地舔了两口。
安如山坐在地上笑着望向她俩。
“老师,您吃。”
“安老师,您也吃。”
徐招娣和田苗苗几乎同时开口,话音未落,两个姑娘对视一眼,都笑了。
安如山努力忍着胃部的抽搐,在两人递来的冰棒上一个咬了一口。
“真好吃,”她说,“你俩吃吧,老师不吃了。”
高考完,要做的就剩下等待了。
徐招娣很紧张,在家里几乎坐不住,安如山知道她为什么这么慌张,因为她想逃离这座大山。
终于,两封录取通知书一前一后被送了过来。
徐招娣和田苗苗以优异的成绩被鸣川大学和鸣川师范学校录取了,女子学校的大家伙都很为她们开心。
老师们每人给她俩准备了一份礼物,安如山在自己带来的行李中翻找了半天,最后把自己之前最喜欢的两个笔记本拿了出来,系上精美的红丝带,作为开学礼物送给了徐招娣和田苗苗。
“谢谢老师!”年轻的姑娘脸上闪着光芒,笑着接过。
“不客气。”安如山说。
家长那边也已经解释完毕,她们俩现在要做的,就剩下启程开学。
虽然出了两个大学生,但女子学校的的课程不能荒废,大家选来选去,最后还是敲定让安如山送两个女生去上学。
送两人上学的那天,安如山走在自己母校的小道上,终于和徐招娣将自己的提议说出了口:“等你安顿好了,老师带你去改个名字吧。”
面前的女生愣了愣,然后像是下了什么决心一般用力的点了点头。
安如山见状微笑起来,“就叫徐虹,怎么样?彩虹的虹。”
她给她取这个名字,也是希望她未来能和彩虹一样,自在的天空上绽放属于自己的颜色。
徐招娣感激的看了她一眼,用力的“嗯”了一声。
安如山摸了摸她的头,欣慰的说道:“去吧。”
拿着身份证从警察局出来,女生反反复复的看着自己的新名字,不断小声喃喃着:“徐虹、徐虹、徐虹……”
安如山知道她有多开心,于是笑着叫她:“徐虹。”
徐虹笑着抬起头,泪水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流了满脸。
她“哎”了一声,大声说道:“我叫徐虹!我以后叫徐虹!”
“……”
十几年如一日,安如山坚持遍访了一千多户家庭,努力将惠山村女子学校做得越来越好。
但超量的付出严重透支了她的身体,安如山变得消瘦,一双眼睛却依旧炯炯有神。
她没有时间去恋爱结婚,但安如山觉得这没有什么,因为她已经拥有了很多很多的“孩子”。
这么多年来安如山一直住在学生宿舍,每天都和孩子们一起吃一起住,不留余力地陪伴着学生的学习生活。
她还是一直保持着每周去县城采购生活用品的习惯,但却对自己有着近乎苛刻的节约。安如山将工资、各种奖金全部投入了贫困山村的教育当中,将一个又一个女孩子从小山村中送了出去。没钱了,她就多方奔走去筹集善款,又将筹来的善款应用于建造学校、改善学生生活质量。
直到那时,安如山才知道了上学时懵懵懂懂学的那句“风雨不动安如山,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究竟是什么意思。
她的名字,也许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被天注定了。
无论风和日丽还是瓢泼大雨,安如山始终都戴着田苗苗亲手织来送给自己的那顶红色毛线帽。
这时,距离田苗苗车祸离开,已经过了十年。
那顶帽子脏了又洗,洗了又脏,现在已经变成了斑驳的颜色,安如山却始终都舍不得换。
田苗苗和徐虹可以说是对她最重要的两名学生,是她们的成功和努力,才能一直激励着安如山继续走下去。
也不知杜甫在写下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是不是和她怀着一样的心情。
风雨不动,安如山,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