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初选王妃 ...
-
凤章宫中,当今皇后娘娘正料理完一些后宫琐事,掌事宫女进来禀报:“皇后娘娘,淮王妃、昭惠长公主、襄平公主到了。”皇后展颜一笑,甚是妩媚,虽已年过四十,却也风韵犹存,“怎么今日就来了,又不是什么急事,快宣她们进来,再打发人去南书房请荣王过来。”掌事宫女领命而去,皇后也连忙起身,在宫女的搀扶下向大殿走去。
等她进了大殿,长公主、襄平公主和淮王妃已在殿中等候,见到皇后,才要行礼,皇后忙止住,“快快免礼,都是自家人,又不是在外头,何必闹那些虚礼,快坐。”长公主、淮王妃在一旁坐了,皇后在主位上坐下,襄平公主上前去挽着皇后的手撒着娇唤了一句:“母后。”皇后宠溺地捏了捏她的鼻子,“皇姑家的菊花可好看?可玩尽兴了?”襄平公主嘟着嘴道:“母后,我可不单是去玩的,我这不是替您掌眼嘛,再说了,我和六哥的感情最好,他喜欢什么样的女子我最清楚,所以,为六哥选妃,我当然要去啊。”皇后嗔了她一眼,“你一个小孩子,哪里懂什么喜欢不喜欢,”说着转过头对长公主和淮王妃道:“倒是辛苦了昭惠和淮王妃,特意开了个赏菊宴不说,也不歇会就进宫来,这又不是什么急事。”昭惠长公主笑道:“皇后娘娘客气了,反正时辰尚早,我们送襄平回宫,再一并把今天的情况回禀了娘娘倒也方便。”皇后点头道:“这一辈中与皇上和本宫最亲近的也就只有你们了,本宫身在深宫,外头很多事不清楚,为荣王选妃,也只能请你们两位长辈帮忙,好歹给他挑个可心的王妃才是。”淮王妃道:“荣王自小喜读书,尤爱读诗作画的,想来该是喜欢通诗文的女子,亲贵大臣中适龄的女子不少,其中也不乏才貌兼备者,只是要挑到合适的,还得皇后娘娘和荣王亲自过眼才行。”长公主接道:“是呀,我已命人将今日赏菊宴上各家千金的样貌画了下来,还有她们作的诗也都一一记下了,就等皇后娘娘和荣王挑选了。”说罢,叫人呈上了画像和诗作。
皇后看了几幅画像,道:“这画像诗作一时半会也看不完,倒是你们瞧着哪家千金好的,先挑出来让本宫看看。”长公主率先道:“我瞧着右丞相宋家的千金、左丞相苏家千金、凉国公家李家的千金都很不错,模样好,诗也写得好,”说着将这几人的画像和所做的诗抽了出来,“皇后娘娘,您瞧,这就是她们的诗作,另外,这苏姑娘的姐姐就是旭王的茵侧妃呢。”皇后一边看着诗和画像一边道:“嗯,不错,看起来都是温婉贤良的闺阁女子,那茵侧妃时常跟着旭王妃进宫来给我请安,也是一个温柔娴淑的女子,她的妹妹想来必定也是不差的,只是左丞相府已出了一个旭王侧妃了……右丞相家的姑娘如何?”
昭惠长公主听罢,看了一眼淮王妃,道:“今日右丞相夫人带了三位姑娘过来,除了她们家的两个女儿,还有个义女,原是姓柳的,倒也不错,就是出身低了些。”“义女?她原本是何出身?”“听说她父亲以前官至工部员外郎。”“出身确是有些低了,不过如今既然是宋家的义女,若真是模样性情都好的,倒也无妨,就算当不了荣王正妃,当个侧妃也是可以的。”“若说模样,连淮王妃都觉得她长得跟端仁皇后有几分相像呢,性情嘛,我可说不准,瞧她虽是一副知书达理的样子,可是作出的诗,淮王妃说是有当年昭武皇后那首《破阵词》的遗风,皇后娘娘不妨看看。”皇后心下一惊,不动声色地看向淮王妃问道:“哦?长得像端仁皇后?还有昭武皇后遗风?”淮王妃似是不在意般笑了笑,“我也是听昭惠长公主说了才注意到,那柳姑娘的五官的确跟端仁皇后有些许相像,写的诗也不同于别家千金的婉约,有几分当年昭武皇后《破阵词》豪迈的遗风,皇后娘娘看过便知,不过,这挑荣王妃还是温婉贤良些的好。长公主方才举荐的人都很不错,才貌出众,家世又好。”
一旁的襄平公主听了奇怪道:“咦?皇叔母方才在赏菊宴上那么称赞柳姑娘,我还以为您会更喜欢柳姑娘呢。”淮王妃道:“我喜不喜欢她有什么要紧,这是给荣王选妃,要皇后娘娘喜欢,又要适合荣王的才是。”皇后道:“既是如此,先把柳姑娘的画像和作的诗拿来本宫瞧瞧。”宫女忙找了出来递给皇后,皇后先看了画像,略略放下心,道:“确有几分姿色,眉眼间与端仁皇后是有些相似。只是 ‘诗如其人’,那柳姑娘的性子只怕不够和软,淮王妃说得对,这荣王素日里都是谦逊有礼的,还是给他挑一个柔顺恭谨些的王妃为好,这右丞相府不是还有一个嫡女吗?还有凉国公府的女儿……”“母后,我瞧那柳姑娘倒挺不错的呢,不像别家的姑娘,总是打扮得花枝招展一脸谄媚的样子。”襄平公主道,皇后横了她一眼,“小孩子懂什么!”襄平不开心地撅起了嘴,“我今年都十四岁了,母后还老是把我当小孩。”
外头掌事宫女进来禀报:“皇后娘娘,荣王到了。”皇后瞪了她一眼,道:“正说着呢,他就到了,正好让他自己来瞧瞧,快让他进来吧。”掌事宫女应了“是”,自去宣荣王进殿。
少顷,一位身穿藕荷色华服的贵公子走了进来,正是荣王郭禹析,他进了殿朝着皇后屈膝行礼:“儿臣给母后请安。”皇后笑道:“地上凉,快起来。”荣王起身给一旁的长公主和淮王妃作揖行了家礼之后才问道:“不知母后唤儿臣前来有何事吩咐?”皇后朝他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一脸慈爱地道:“前些日子母后跟你说过要替你选妃的,今日昭惠长公主和淮王妃特地办了个赏菊宴,把京中各家适龄千金都请了来,画了画像还让她们作了诗上来,叫你过来就是让你好好看看的。”荣王一张俊脸登时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粉红,“母后,儿臣还小呢,不想选妃。”皇后扑哧一笑,对昭惠长公主笑道:“瞧瞧,这孩子跟当初权儿选妃时一样,都说自己小,不想选的,”又转过头来对荣王道:“你都已经十九了,哪里小了,当初你三哥可是十八岁就开始选妃了的,你明年就该加冠了,荣王府都建好了,若是再不选妃可就迟了。”昭惠长公主也笑道:“那可不是,你瞧旭王现在和王妃多恩爱,等你成了亲就知道现在选妃一点也不早了。”荣王正不知如何反驳,皇后又拉了淮王妃出来帮忙相劝,“淮王妃,你是去了赏菊宴的,你快给荣王说说这些姑娘都有哪些出色的。”淮王妃道:“这京中适龄千金才貌双全者还真不少,荣王不妨好好看看,男儿总该成家立业的,今日不过让你看看她们的画像和诗作,又不是马上就要定下人选指婚的,若是不喜欢再慢慢挑就是了。”襄平公主过去拉了拉荣王的衣袖,道:“六哥,你先过来看看嘛,这些千金小姐可都是会写诗的,你不是最喜欢评诗的嘛,你先看看这些诗那首写得最好。”说罢便把他往皇后那边拉,皇后将一旁的诗作拿了过来,先抽出了宋子兰的诗递给了荣王,道:“你先来瞧瞧这些诗写得怎样,先来看看这一首,母后觉得写得很是不错呢。”
荣王不敢违逆皇后的意思,虽不情愿也还是接过了宋子兰的诗,看完后,忍不住道:“确是一首好诗,将菊花凌霜傲雪的品性都写出来了,尤其‘临风笑霜雪’一句中的‘笑’字,用得甚好,颇有些李渡的诗的韵味。”皇后刚想露出满意的笑容,一旁的襄平公主却将柳怡萱的诗抽了出来塞给荣王,“六哥,你再看看这一首,跟那一首比,看哪一首更好些。”皇后斥道:“襄平!越发没规矩了!若再不好好坐着,可要禁你的足了!”襄平公主努了努嘴,乖乖回位置上坐下,眼睛却一直盯着荣王,荣王笑了笑,拿起诗细看,“好一句‘冲天香阵透京师,满城尽带黄金甲’,没想到这样霸气的诗句,竟出自一个闺阁女子之手,傲立霜雪的菊花,当有此等霸气。”荣王赞叹道,襄平公主得意地挑了挑眉。
荣王看了落款,“柳怡萱?这是哪家的姑娘?”皇后淡淡道:“不过是宋丞相家的一个义女罢了,”又将凉国公李小姐的诗拿了过来,“你再瞧瞧这首。”荣王接过仔细看了,道:“儿臣还是觉得柳姑娘那首为这三首之冠。”皇后心中甚是不满,又不好当面发作,一旁的昭惠长公主忙劝道:“荣王,这是给你选妃,又不是选状元,何必非要写诗写得最好的呢?这选王妃啊,讲究的是出身和性情,出身不必说了,若不是朝中一二品大员或是世家大族的的嫡千金,如何配得上你?性情嘛,自然是要和顺为上,你瞧这柳姑娘的诗写得这么霸气,若她是个脾气暴躁的河东狮,将来可不好相与呢。”
荣王素来爱诗书,只要诗书写得好,便可与他相交,并不介意出身门第,也与不少出身寒门的才子交情深厚,他从不喜他人以身份地位论人,在他眼中,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还不如出身贫寒的饱学之士。听到昭惠长公主这么说,心中不乐,冷冷说道:“母后方才是让儿臣看哪首诗写得好,儿臣不过是照实说了,儿臣就是觉得柳姑娘那首诗好!况且那些名门望族的女儿,若不识字也不过是个草包美人,有何乐趣!我才不要那些草包,我的王妃定要知书识字,我瞧这柳姑娘就很好。”
皇后忙劝道:“罢了,这识文断字的姑娘也不是只有柳姑娘一个,我们这才看了三首诗,还有好多没看的,说不定还有比她写得好的诗呢。本宫现在有些乏了,昭惠和淮王妃刚忙了赏菊宴就进宫来,只怕也累了,你们都先回去好好歇着吧,改日再看。”几人忙起身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