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第三章月考的阴影
十月的雨丝缠绵不绝,在教室的窗玻璃上划出一道道蜿蜒的水痕。程念坐在靠窗的位置,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钢笔冰凉的金属笔夹。月考刚刚结束,教室里弥漫着考试后特有的躁动气息——有人在对答案,有人在抱怨题目太难,还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讨论着周末的安排。
她刚刚拿到数学试卷,145分的成绩让她稍感安慰。数学一直是她的强项,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几何图形在她眼中总是显得格外亲切。但此刻,她的心思完全不在数学成绩上,而是紧紧系在即将公布的语文成绩上。
"这次语文考试前面的题目还挺简单的。"前桌的女生转过身来,手指间夹着一支粉色的荧光笔,"特别是古诗文默写,都是课本上的原句,我全都写出来了。"
"是啊,语基部分也不难。"旁边的同学推了推眼镜,附和道,"成语填空都是常用词,病句修改也很明显。就是不知道作文会批得严不严..."
程念勉强笑了笑,没有接话。她心里再清楚不过——无论作文题目难易,对她来说都没有区别。从初中开始,作文就是她的软肋。150分的语文试卷,她总是在作文上丢掉二十多分,这个魔咒如同附骨之疽,伴随她走过了整个中学时代。
她记得初中时的语文老师总是无奈地说:"程念,你的阅读理解几乎满分,为什么作文就是写不好呢?"那时的她只能低着头,盯着自己鞋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窗外的雨声渐渐密集起来,敲打着玻璃,像是在为她忐忑的心情伴奏。程念不自觉地望向窗外,看着雨水顺着玻璃滑落,忽然想起陆清让身上那股清冽的雪松香气。若是能用文字描绘出那种气息该多好——冷冽中带着温柔,疏离中透着关切。
下午第一节课的铃声骤然响起,打断了她的思绪。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门口。当陆清让抱着厚厚一沓试卷走进教室时,程念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今天的陆清让穿着一件浅灰色的羊绒衫,柔软的材质勾勒出她纤细的身形。她的长发松松地绾在脑后,几缕碎发垂在颈侧,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她将试卷轻轻放在讲台上,抬眼扫视全班,目光一如既往的平静如水。
"月考成绩出来了。"陆清让的声音清晰地传遍教室的每个角落,"这次基础知识部分大家做得不错,平均分比上次提高了3.2分。"
程念的心跳开始不受控制地加速。她紧紧攥住衣角,感觉手心里已经沁出了细密的汗珠。150分的语文试卷,基础知识部分占60分,作文60分,还有30分的阅读理解——这是她最擅长的部分。每次考试,她总是能在前两部分拿到高分,却在作文上折戟沉沙。
"现在开始发卷子。"陆清让拿起最上面的一沓试卷,"我叫到名字的同学请上来领取。"
一个个名字在教室里响起,伴随着或轻或重的脚步声。程念看着同学们一个个上台,有的面露喜色,有的垂头丧气,她的心情也跟着起起伏伏。当听到班长拿到128分时,她不由得紧张地咬住了下唇。
"程念。"
当自己的名字被叫到时,程念几乎是条件反射地站起身。她低着头快步走上讲台,刻意避开与陆清让的目光接触。讲台的距离不过几步之遥,她却觉得像是走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你的基础知识部分做得很好。"陆清让将试卷递给她,声音很轻,仿佛怕惊扰了什么,"57分,全班最高。"
程念接过试卷,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陆清让的手指,那一瞬间的触感让她几乎要颤抖。她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目光第一时间落在右上角的总分上——112分。她快速扫视试卷,基础知识部分果然只扣了3分,阅读理解28分,但当她看到作文分数时,心猛地一沉——60分的作文,她只拿到了27分。
这个分数像一盆冷水,将她从头淋到脚。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亲眼看到这个成绩,还是让她感到一阵眩晕。作文纸上密密麻麻的红色批注,像是一张张嘲讽的脸,在她眼前晃动。
她机械地转身往回走,试卷在手中微微发抖。在座位上坐下时,同桌好奇地凑过来看了一眼:"哇,你语基和阅读这么高!就是作文..."话说到一半,同桌识趣地停住了,投来一个同情的眼神。
程念苦笑着摇摇头,将试卷对折,试图掩盖那个刺眼的作文分数。这样的结果她早已习惯——从初一到高二,她的语文试卷永远是这样的格局:前面几乎满分,作文勉强及格。就像是一个永远无法打破的魔咒,无论她如何努力,总是在最关键的地方跌倒。
"这次作文,很多同学在立意和结构上都有进步。"陆清让开始讲解试卷,她的声音依然平稳,但程念却从中听出了一丝失望,"但是仍有部分同学,在语言表达和逻辑论证上需要加强。"
程念低下头,知道这句话是说给像她这样的学生听的。她悄悄翻开作文纸,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红色批注:"语言平淡""论证不够有力""缺少具体事例""结尾仓促"......这些评语她再熟悉不过,从初中起就伴随着她的每一篇作文。有时候她甚至会想,是不是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共用同一套评语模板。
"我们来看这道古诗鉴赏题。"陆清让的声音把她的思绪拉回课堂,"程念,请你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意境。"
被突然点名,程念慌乱地站起身。这道8分的古诗鉴赏题她拿到了满分。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夜...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孤寂之情...其中'寒砧'这个意象特别传神..."
她流畅地说出自己的理解,注意到陆清让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那一刻,她的心跳漏了一拍,那种被认可的感觉让她既欣喜又酸楚。
"分析得很到位。"陆清让点点头,示意她坐下,"特别是对'寒砧'这个意象的把握很准确。"
这短暂的认可让程念心里泛起一丝涟漪,但很快又沉了下去。她知道,在陆清让眼中,她永远是个"偏科"的学生——阅读理解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这种认知让她感到无比沮丧,就像是一个瘸腿的人,明明看得见远方,却总是走不到目的地。
接下来的课程度秒如年。陆清让详细讲解了每一道题,特别是作文部分。当讲到如何提升作文水平时,程念感觉每一句话都像是在针对自己。
"好的作文需要真情实感,但也不能缺少技巧的支撑。"陆清让在讲台前踱步,目光偶尔扫过程念的方向,"就像建造一栋房子,既要有坚实的地基,也要有精美的装饰。"
程念不自觉地记下这句话,笔尖在笔记本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她想起自己写作文时的窘迫——明明心中有千言万语,落到纸上却变得苍白无力。那种感觉,就像是一只被困在玻璃瓶中的蝴蝶,看得见外面的世界,却怎么也飞不出去。
下课铃响起时,程念正准备逃离教室,却听见陆清让叫她的名字。
"程念,请留一下。"
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最后只剩下她们两个人。夕阳透过窗户,在教室里投下长长的光影。陆清让缓步走到她面前,目光落在她摊开的试卷上。
"我看了你的作文。"陆清让轻声说,声音里听不出责备,"其实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差,只是在组织思路和论证方面需要改进。"
程念低着头,盯着自己的鞋尖,不知该如何回应。这样的谈话她经历过太多次,每次老师都会说类似的话,但她的作文始终没有起色。她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天生就缺少写作的那根弦。
"你平时都看些什么书?"陆清让忽然问,这个问题出乎程念的意料。
"主要是...文学类的。"程念小声回答,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小说、散文之类的。最近在看《围城》。"
"那你试着把阅读时的感受记录下来。"陆清让建议道,声音温和得像是在商量,"不需要写成完整的文章,就是随手记下自己的想法。比如读到某处觉得有意思,或者有共鸣的地方,都可以记下来。"
程念抬起头,对上陆清让温和的目光。这个建议很新鲜,以前的老师总是让她背范文、记模板,从来没有人让她"随手记录想法"。陆清让的眼睛很亮,像是秋夜里的星辰,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要相信这个建议会有效。
"好的,我试试。"她轻声答应,心里却依然忐忑。
"从这周开始,每周交一篇读书笔记给我吧。"陆清让继续说,语气平和却不容拒绝,"不用太长,就是记录你读书时的所思所感。我会给你一些建议。"
这个提议让程念愣住了。她没想到陆清让会主动提出要额外指导她的作文。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惶恐——她害怕自己会让老师失望。
"会不会太麻烦老师了?"她犹豫着问,声音细若蚊呐。
"不会。"陆清让微微一笑,眼角泛起浅浅的细纹,"我很乐意看到你的进步。"
回教室收拾书包时,程念的心情复杂难言。陆清让的关心让她感到温暖,但那份温暖又让她更加不安。她把试卷小心地折好,塞进书包最里层,像是要藏起一个见不得人的秘密。
放学后,程念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秋雨已经停了,街道上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混合着桂花残留的甜香。路过那家经常光顾的书店时,她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
书店里很安静,只有偶尔翻动书页的声响。在写作指导类的书架前,她徘徊了很久,手指划过一本本书脊。《高考作文满分攻略》《议论文写作技巧》《素材积累大全》...这些书名她再熟悉不过,她的书架上已经摆满了类似的书籍。
最后,她挑选了一本《如何写好议论文》和一本《读书笔记的方法》。在走向收银台的路上,她想起陆清让说的"随手记录想法",又折回去拿了一本精致的笔记本。笔记本的封面是淡蓝色的,上面印着几片飘落的银杏叶,让她莫名想起陆清让身上那股清冷的气质。
回到家,程念把试卷重新摊在书桌上。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给房间镀上一层暖金色。她仔细阅读作文纸上陆清让的批注,这次看得比课堂上更加认真。那些红色的字迹清秀工整,和陆清让的人一样,带着一种冷静自持的美感。
批注写得很详细,不仅指出了问题,还给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在"语言平淡"旁边,陆清让写道:"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在"论证不够有力"处,她建议:"每个分论点最好都能举出具体事例支撑";在"结尾仓促"旁边,她甚至亲自写了一段示范结尾。
最让程念动容的是作文结尾处的那行小字:"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强,这证明你有很好的文学素养。相信通过练习,你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提高。"
这行字让她的眼眶微微发热。以前的老师总是说"你要多努力""你要加油",却从来没有人说过"相信你一定会进步"。这种被信任的感觉,既温暖又沉重。
她打开新买的笔记本,在第一页工工整整地写下日期。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像是在为某个重要的时刻伴奏。这一刻,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提升写作水平,不辜负陆老师的期望。
夜深了,程念还在灯下整理错题。当她重新阅读自己的作文时,不得不承认陆清让的批评都很中肯——语言确实平淡,论证也确实不够有力。她试着按照批注的建议修改作文,却发现即便是修改,也显得力不从心。
她想起陆清让在课上讲解课文时的风采,那些精妙的语句,那些深刻的见解,总是能让枯燥的文本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如果有一天,她也能写出那样的文字该多好?这个念头让她感到一丝悸动,像是黑暗中突然亮起的一盏灯。
她拿起手机,在备忘录里记下陆清让推荐的一些经典作品:《朝花夕拾》《湘行散记》《沉默的大多数》...准备这个周末就开始阅读并记录读书笔记。
窗外,雨不知何时又开始了淅淅沥沥。程念放下笔,轻轻摩挲着作文纸上那些红色的批注。那些清秀的字迹仿佛还带着陆清让指尖的温度,让她在微凉的秋夜里感到一丝奇异的暖意。
也许,这次真的会不一样。有了陆老师的指导,或许她真的能够克服这个从初中就开始困扰她的难题。这个想法让她重新燃起了希望,也让她对下一次的作文练习充满了期待。
她望向窗外,雨丝在路灯的映照下像是银色的丝线。明天,她要开始写第一篇读书笔记了。这个念头让她既紧张又兴奋,就像即将开启一段未知的旅程。而这段旅程的终点,或许就是她期待已久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