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离京探案 ...
-
秋日的晟京,金菊满城。
宫中一年一度的菊展在御花园举行,各色名菊争奇斗艳,王公贵族皆受邀赏玩。吴湘着一袭月白色绣银菊长裙,发间只簪一支白玉步摇,清雅素净。
她站在一株墨菊前,指尖轻抚花瓣,神情沉静。这花名唤“玄夜”,是梁国特有的品种。
“公主好雅兴。”一道柔中带刺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吴湘回身,见王后正含笑望着她,身后簇拥着数位贵妇。当年的盛瑾迎娶的是王家千金王铭钰,如今已经贵为王后。王后今日盛装华服,金丝鸾凤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眉间一点朱砂花钿更衬得她雍容华贵。
“王后娘娘。”吴湘福身行礼,神色恭敬。
王后依然如当年做姑娘时一般骄傲,缓步走近,目光落在吴湘发间的白玉步摇上,唇角微勾:“这步摇倒是别致,很像大王赏赐的?”
吴湘指尖微顿,随即淡然一笑:“是前些日子大王所赐。”
王后似笑非笑,眼底闪过一丝冷意:“陛下待公主真是亲厚,连朝政之事都与公主商议,倒叫我这个王后显得多余了。”
吴湘抬眸,对上王铭钰隐含锋芒的目光,心中了然。
她微微垂首,语气谦和:“王后娘娘言重了。臣不过是偶尔与陛下叙旧,谈及些旧事,岂敢妄议朝政?”
王后轻笑一声,指尖抚过一旁的金丝菊,慢条斯理道:“是吗?可本宫听闻,前几日前线呈上的折子,陛下特意召公主入宫商议呢。”
吴湘心中一凛,确有此事。盛瑾那日召她入宫,是为了商议梁国边境的军报。她对梁国将领的用兵习惯多少有些了解,盛瑾才特意询问她的意见。可此事本应机密,王后竟已知晓?
她不动声色,依旧温婉答道:”王后娘娘明鉴,陛下只是问了些梁国旧事,臣不敢逾矩。”
王后目光一冷,正要再言,忽听内侍高声道:“大王驾到。”
众人纷纷行礼,盛瑾一身龙纹常服,步履沉稳地走来,目光在吴湘身上停留一瞬,随即看向王后:“王后今日兴致不错。”
王铭钰笑意盈盈:“大王今日怎么得空来赏菊?”
盛瑾淡淡道:“政务已毕,出来走走。”他说着,目光扫过满园菊花,最终落在那株墨菊上,似有所思。
王铭钰见状,眼底闪过一丝不悦,却仍笑道:“陛下若喜欢这‘玄夜’,不如让花匠移栽到大王书房去?”
盛瑾摇头:“不必,此花还是留在此处为好。”说完,看了吴湘一眼,似有深意。
吴湘会意,微微颔首。
王后将二人神色尽收眼底,指尖暗暗攥紧。
当夜,昭阳公主府。
吴湘独坐窗前,手中握着一封密信——盛瑾派人送来的。信中提及前太子遗腹子之事,言明此事牵涉甚广,需秘密查探。
她指尖轻抚信纸,思绪翻涌。
前太子盛瑜是盛瑾的兄长,十二年前病逝,怀有身孕的太子妃也在一场大火中丧命。最近传闻他有一遗腹子流落民间,若此事为真,必将动摇盛瑾的王位。
“公主,”桐儿轻步走进,低声道,“王后派人送了礼来。”
吴湘抬眸,见桐儿手中捧着一只锦盒,盒中是一支金凤钗,凤眼嵌着血红的宝石,华贵逼人。
她轻笑一声:“这是示威呢,她还是年轻时的脾气。”
桐儿担忧道:“王后今日在菊展上对公主不满,如今又送此物,是何用意?”
吴湘合上锦盒,淡淡道:“无妨,我自有打算。”
翌日,她入宫求见盛瑾。书房内,盛瑾正批阅奏折,见她进来,搁下朱笔:“湘儿,有事?”
吴湘跪地一礼,郑重道:“大王,臣女请离京一段时日。”
盛瑾眸光一沉:“为何?”
吴湘抬眸直视他:“王后对我生疑,若继续留在京中,恐会引朝堂非议,于大王不利。”
盛瑾沉默片刻,忽而冷笑:“她就这心急的脾气。”
吴湘轻声道:“大王不必为难。臣离京反倒能避其锋芒。”
盛瑾凝视她良久,终于点头:“也好。”
他起身,从案几暗格中取出一枚玄铁令牌,递给她:“此令可调暗卫,亦可先斩后奏。你离京后,替孤查清前太子遗腹子一事。”
吴湘接过令牌,只觉入手冰凉,似有千斤之重。
“臣领命。”
三日后,昭阳公主以归乡祭祖为由离京,轻车简从,只带了桐儿和数名心腹侍卫。
王铭钰闻讯,冷笑一声:“算她识相。”她并不知道,吴湘离京实则是奉大王之命,查探前太子遗子的下落。
马车缓缓驶离都城,吴湘掀开车帘,回望巍峨城墙,眸色深沉。桐儿低声道:“公主,我们此行去何处?”吴湘收回目光,淡淡道:“先去洛州。”
车辙碾过官道,扬起细碎尘埃。
盛瑾站在高阁之上,远眺她离去的方向,心中颇有不舍。身后,卫兵首领跪地禀报:“大王,已按您的吩咐,派人暗中保护公主。”盛瑾微微颔首,心中默念务必安全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