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0、第一百章:元夕灯影 ...

  •   正月里,年味未散,又迎来了上元佳节。王府内虽不似市井般喧腾,却也处处张灯结彩,廊下挂起了各式精巧的宫灯,映得夜色恍若白昼。

      玄非子果然仔细查验了那盒南海珍珠。老道长捻着胡须,在灯下端详了许久,方道:“珍珠本身无碍,确是上品。只是这盛放珍珠的丝绒衬垫上,附着一缕极淡的‘窥影咒’。”他指尖凝起一点灵光,点在衬垫一角,那处便浮现出几近透明的扭曲纹路,“此咒并无害处,只能让施咒者偶尔感知到宝物周遭的光影晃动,难以窥得全貌。想来施咒之人法力不足以在宫中重地布下更强力的术法,又或是……意在试探。”

      霍听澜眼神微冷:“试探什么?”

      “试探姑娘身边,是否有懂得此道之人护持。”玄非子看向许棠霁,“此咒隐蔽,寻常修士难以察觉。若老道所料不差,施咒者此刻恐怕已遭反噬,灵台刺痛都是轻的,没有三两月静养,难以恢复。”他意味深长地补充道,“看来,有人已吃了个闷亏。”

      许棠霁心中了然,这定是灰月之力在无声无息间化解了危机。她神色平静:“既如此,这珍珠留下也无妨,扔了反倒显得心虚。”

      霍听澜沉吟片刻,颔首同意,只吩咐将衬垫彻底焚毁,珍珠另用玉盒收贮。此事便暂告一段落,但一丝隐忧,如同窗外未化的积雪,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上元节这日,霍听澜却提出要带许棠霁去城中观灯。

      “王爷,今日城中鱼龙混杂,恐有不妥。”老管家面露忧色。

      “无妨。”霍听澜语气淡然,“暗卫会随行,也已安排了几个生面孔在人群中策应。”他转向许棠霁,目光落在她比往日稍显生动的脸庞上,“终日困在府中,也该出去走走。”

      他记得她曾提及另一个世界的元宵,满城火树银花,人潮如织。他无法复刻她记忆中的盛景,却想让她看看此间长安的灯市。

      许棠霁确实有些心动。系统掌控的那些年,她何曾有过闲情逸致观赏这等人间烟火。她换上霍听澜早已命人备好的寻常闺秀衣裙,披上一件带兜帽的雪青色斗篷,遮掩了过于出众的容貌。

      马车驶离王府,融入京城熙攘的人流。尚未至灯市主街,喧闹声已如温暖的潮水般涌来。下了马车,只见长街两侧灯山灯海,蜿蜒不见尽头。龙凤灯、走马灯、莲花灯……形态各异,流光溢彩,将夜空映成一片瑰丽的橘红。

      霍听澜自然地走在她身侧,隔开拥挤的人潮。他今日也着了常服,玄色锦袍,仅以玉冠束发,少了几分王府的威仪,多了几分清贵公子的俊逸。

      许棠霁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鲜活、充满生机的古代街市。她好奇地打量着卖糖人的老翁、表演杂耍的艺人、以及猜灯谜的棚子,眼底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新奇的光彩。

      霍听澜将她的神情收入眼底,放缓了脚步。“可要去猜个灯谜?”他指向不远处一个围着不少文士的灯棚。

      那棚子悬挂的灯谜颇为雅致,奖品是一对琉璃莲花灯。其中一盏灯上的谜面是:“有月同行,有星相伴,有日则隐,有云则淡。”(打一字)

      众人议论纷纷,有猜“明”,有猜“晴”,皆不对。许棠霁凝神思索片刻,轻声道:“可是‘夕’字?月、星为夜,日升则夜隐,云遮则星月淡。”

      棚主抚掌笑道:“这位姑娘好才思,正是‘夕’字!”说着便将那对琉璃灯取下奉上。

      霍听澜接过灯,将其中一盏递给她。琉璃灯壁薄如蝉翼,烛光在内里摇曳,映得她指尖微微透明。“没想到你于灯谜一道也有涉猎。”

      “不过是偶有所得。”许棠霁提着那盏精巧的莲花灯,灯影在她清亮的眸中流转。在这喧闹的市井中,与他并肩而立,猜谜得彩,让她恍惚间生出几分寻常男女相约游玩的错觉。

      两人随着人潮缓缓前行,在一处卖元宵的摊子前停下。霍听澜要了两碗热腾腾的元宵。在临街支起的小摊旁,他们相对而坐,碗中升腾的白气氤氲了彼此的面容。

      许棠霁小口吃着软糯的元宵,黑芝麻的甜香在口中化开。她抬眼,见他并未动勺,只是看着她,唇角似乎含着一丝极淡的笑意。

      “王爷不用些吗?”她问。

      “我不嗜甜。”他道,目光却未移开,“看你用便好。”

      这话语太过直白,让许棠霁耳根微热,低头默默吃着元宵,只觉得这甜味一路蔓延到了心底。

      穿过最拥挤的一段,霍听澜引着她走向河边。这里相对清静许多,河面上飘荡着各色许愿的河灯,星星点点,顺流而下,与天上的星河交相辉映。

      他们寻了一处僻静的柳树下站定。远离了主街的喧嚣,此处只能听到潺潺水声与远处模糊的市声。

      “可要放一盏?”霍听澜不知从何处取来两盏素雅的荷花河灯,递给她一盏。

      许棠霁接过,看着手中小小的灯盏,烛光微弱却温暖。她闭上眼,心中默念。她不曾祈求虚无缥缈的神佛,只愿身侧之人平安顺遂,愿此刻安宁能延续得久一些。

      睁开眼,她将河灯轻轻放入水中。霍听澜也俯身放了他的那盏。两盏灯依偎着,随着水流缓缓漂远,融入那一片璀璨的光河之中。

      “许了什么愿?”他问,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低沉。

      许棠霁望着远去的河灯,轻声道:“愿望说出来,便不灵了。”

      他低低地“嗯”了一声,并未追问。两人并肩立于河边,望着满河灯火,良久无言。夜风拂过,带来料峭春寒,也带来她身上淡淡的冷梅香与他衣襟间的松墨气息,悄然交融。

      回府的马车上,许棠霁微微有些倦意,靠着车壁闭目养神。车厢摇晃间,她感觉肩头一沉,一件带着体温的大氅轻轻覆在她身上。她羽睫微颤,没有睁眼,只是放任自己沉溺在这片无声的暖意里。

      马车在王府角门停下。霍听澜先下车,而后很自然地伸出手扶她。许棠霁迟疑一瞬,将手轻轻搭在他的掌心。他的手掌温暖而稳定,微微收拢,护着她踏下马车,便即刻松开,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

      回到听雪斋,梳洗完毕,许棠霁独坐窗前,望着窗外庭院中悬挂的盏盏明灯。手中的琉璃莲花灯已被小心放置案头,烛光已熄,却在月光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今夜种种,灯市繁华,元宵甜糯,河灯心愿,还有他那些看似随意却体贴入微的举动,以及掌心那短暂却清晰的温度,皆如这满院灯影,在她心间明明灭灭,挥之不去。

      她知道前路依旧莫测。但经此一夜,那份因他而生的牵绊,如同雪地下的梅根,在无人可见处,悄然伸展出更坚韧的脉络。她发现,自己似乎不再急于寻求一个结果或答案。这种日积月累的靠近,如同文火慢炖,滋味反而更深长。

      玄非子站在远处廊下,看着听雪斋窗口那抹静坐的身影,又望向主院的方向,捋须轻笑,自言自语道:“灯影阑珊处,最是动人心。这一步,走得妙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